在2022年最后一周終于止跌回升后,新年首周集裝箱航運運價再次大幅下跌。面臨需求低迷和運力增長的雙重壓力,2023年集裝箱航運市場或將進入持續衰退的“大蕭條”。
集裝箱運價指數新年首周轉跌,
上半年市場不明朗
根據上海航交所1月6日發布的最新數據,上周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下跌46.41點至1061.14點,從去年最后一周小漲0.04%轉為下跌,且跌幅擴大至4.19%,超出市場預期,主要遠洋航線中除了地中海線外運價均下跌。
上周,遠東到歐洲線每TEU運價下跌28美元至1050美元,周跌2.5%。遠東到地中海線每TEU運價上漲5美元至1855美元,周漲0.27%。遠東到美西線每FEU運價下跌9美元至1414美元,周跌0.63%。遠東到美東線每FEU運價周跌222美元至2845美元,跌幅7.2%。
分析師表示,SCFI指數在元旦前夕單周報1107.55點,周漲幅0.04%,在連續下跌27周之后首次止跌,但新年第一周又再度止漲回跌,其中美東線運價跌幅最大達7.2%。美西線已經虧損,美東線又持續大跌,對美國線5月長約換約帶來很大的沖擊。另一方面,目前長約談判正在進行的歐洲線,運價下跌2.5%,顯示集運公司試圖拉抬現貨運價爭取高價換約已經落空。
與此同時,航運咨詢機構德路里(Drewry)編制的世界集裝箱運價指數(WCI)顯示,截止1月5日WCI指數終止連續42周下跌,上漲0.7%,但與去年同期相比下跌了77%。WCI指數上周的上漲主要靠上海到鹿特丹運價回升10%,上海-熱那亞回升2%所致;上海到美西線運價仍小跌1%,上海到美東線下跌3%。盡管如此,德路里預計,未來幾周運價將小幅下調。
圖源:pixelmob
由于市場不確定性因素高,今年上半年市況不明朗,多家集運公司預估,第一季度市場可能較清淡,隨著美國庫存消耗、通脹與能源價格緩解,加上預期主要國家經濟政策調整,第二季度需求可能慢慢變好,期待第三季度價量可以回升。
集運市場2023年陷入低迷,
可能持續到2024年
Petersen本周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目前集裝箱航運的平均裝載量只有70%。大量船只已經開始放慢航速,這削減4%-6%的運力。但在中期角度,這種運力削減只是杯水車薪,受疫情后的航運繁榮刺激,海運公司訂購了大量的船舶。隨著新船投入使用,未來三年集裝箱運力將增長25%,這將導致嚴重的運力過剩。疊加經濟增速放緩導致的貨運需求放緩,整個航運界正處于“衰退”之中。
Petersen認為,本輪航運業衰退的長度和深度取決于各種因素,包括美國消費者的財務健康狀況及中國經濟走向。
在經歷了過去兩年運價飆漲的超繁榮時代后,2023年全球集裝箱航運市場恐將迎來截然不同的局面。隨著市場需求的大幅萎縮和運力的快速增長,運價、租金持續大跌,重簽長約,減班減艙,提前退船和提前交船將開始涌現。
航運咨詢機構德路里(Drewry)編制的世界集裝箱運價指數(WCI)顯示,截止2022年12月30日為止,集裝箱船現貨運價累計暴跌77%,而且有可能進一步下跌,表明集運公司的創紀錄獲利繁榮期結束。
而在本周二,波羅的海干散貨運價指數更是出現有記錄以來的最大跌幅。追蹤運送干散貨的好望角型、巴拿馬型和超大型船舶運價的整體指數暴跌17.5%至1250美元,為1984年以來最大單日跌幅。其中,追蹤好望角型船運價的BCI指數暴跌27.7%至1635美元,為四個多月來最大單日跌幅。
巴克萊分析師Alexia Doagani認為,集運運價要等到全球經濟改善、當前的去庫存周期結束,以及消費者行為回歸常態之后才能穩定。在這之前,集運公司仍要努力與客戶談判,維持長約價值。
航運咨詢機構Maritime Strategies International(MSI)最新發布的干散貨航運市場季度報告認為,整個集運板塊或在2023年陷入低迷,并可能持續到2024年。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3223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240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202 閱讀浙江科聰完成數千萬元A2輪融資
2102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2010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448 閱讀運輸管理究竟管什么?
1294 閱讀Deepseek在倉庫規劃中的局限性:基于案例研究
1319 閱讀2024中國儲能電池TOP10出爐
1200 閱讀傳化智聯集成DeepSeek,深化AI大模型物流場景應用
1072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