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們供應鏈團隊管理的訂單交付領域的數字化轉型(戰略層)。如何帶領一個供應鏈團隊,總共分4大步驟:建立團隊的文化與機制、制定戰略和目標、執行戰略并措施落地、構建氛圍和賦能育才。
在執行戰略并措施落地板塊,闡述了數字化轉型工具和整體思路,導出了供應鏈數字化結構:三端(供應端、生產端、消費端),四層(基礎層、運營層、監控層、戰略層)。上期分享了供應鏈數字化中的監控層,今天和大家聊戰略層的搭建和應用。
-1-
戰略層是用來指導一個組織和團隊未來中長期發展的方向性指引,它包括了至少三方面內容:
①使命:使命就是組織要實現走哪個大方向,以供應鏈為例,團隊的核心使命是:以最低的成本,實現最快、最準的訂單交付!這里有兩個關鍵詞:最低成本、最快最準交付,體現了組織的整體大方向
②戰略舉措:戰略舉措是相對顆粒度較粗的、可以支撐戰略使命的措施,戰略舉措一般是由行業內外部形勢分析得到的初步結果,結合專家外腦的支持,具有一定的方向指引作用
③目標:目標指的是能夠衡量戰略舉措實施好壞的一系列可量化的、具體的指標,具體制定方法可以參考我們之前的文章《供應鏈團隊管理之——如何制定目標》,目標的出現代表著數字化戰略實施后要實現的結果
-2-
戰略的制定方法主要以SWOT分析法+專家外腦組成,SWOT分析是結合數據和客觀事實推斷后續戰略主要發展方向,專家外腦指的是邀請行業內外專家以經驗總結和會診的方式,對SWOT分析的結果進行核對和補充。
①SWOT分析:這里可以參考我們之前的文章《供應鏈團隊管理之-如何制定團隊戰略》,以供應鏈行業為例,我們看看如何使用SWOT推導戰略:
如圖為例:
在外部環境-機會中,梳理了2個供應鏈團隊外部的潛在機會:O1: 低成本供應鏈數據采集設備的涌現;O2: 有可借鑒、經過實踐的精益供應鏈方法。
在外部環境-威脅中,梳理了2個供應鏈團隊外部的潛在挑戰:T1:供應商/經銷商的成本壓力逐年增大;T2:客戶要求個性化訂單的快速交付。
在內部環境-優勢中,梳理了2個供應鏈團隊內部的競爭優勢:S1:團隊擅長數據處理和編程應用;S2:團隊擁有鏈主企業豐富的workshop經驗。
在內部環境-劣勢中,梳理了2個供應鏈團隊內部的不足:W1:生產過程不穩定,供應鏈成本高;W2:生產過程LT較長,在制品儲備偏高。
通過內外部環境分析,明確團隊內部的優勢S(Strength)、劣勢W(Weakness),梳理團隊外部的機會O(Opportunity),威脅(Threats),根據SWOT元素間的排列組合,形成戰略分析矩陣,得出了供應鏈團隊的發展戰略:①訂單的快速響應與交付 ②打造低成本的供應鏈體系 ③與供應鏈上下游協同 ④供應鏈的全過程透明
② 專家外腦:供應鏈各個環節的專家在一起會診戰略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從產品訂單的錄入、排程,再到物料訂單的計算、轉化,再到供應商端的生產、配送,最后到鏈主企業的生產制造交付銷售全過程各環節的愿景寫實和戰略夯實,都需要對應專家進行確認,通常可采用頭腦風暴的方式進行。
-3-
供應鏈日常團隊推薦采用4A1S的工具,將戰略轉化為數字化項目,4A1S工具的意義在于,明確支撐業務戰略落地所需要的數字化框架,比如需要哪些技術手段/人才,需要哪些數據、數據如何使用/流動,需要哪些應用系統,具體支撐了哪些業務流程的輸入、過程和輸出。
4A指的是BA(業務架構)、DA(數據架構)、AA(應用架構)、TA(技術架構)、1S指的是Safety(安全)
1. BA(業務架構):BA是業務的結構化表達,描述組織如何運用業務的關鍵要素來實現其戰略意圖和目標,主要的作用是指導員工做正確的事情,輸出物是業務流程/場景、業務能力、業務服務。
以訂單交付領域為例,訂單交付領域是一個企業的核心價值流之一,從訂單錄入、訂單排程、原材料準備、原材料生產、原材料配送、原材料上線、訂單生產、訂單交付等8大核心環節組成。
如圖為例,按照價值流遞進原則,層層分解,得到價值流分解結構,同時每個微小的單元都可以定義它的輸入、過程、輸出
也可以定義每個活動單元輸出質量的好壞,以及所需人員能力的矩陣圖
2. AA(應用架構):AA描述了各種用于支持業務架構并對數據架構所定義的各種數據進行處理的應用系統,它是用來支撐BA(業務架構)能夠順利的推動和流動起來的關鍵IT系統和平臺,如圖所示,以訂單生產為例,標綠的部分有MES系統為主要應用架構,下設多個環節的模塊/平臺,他們組成了訂單生產環節的應用架構。
3. DA(數據架構) : 以結構化的方式描述在業務運作和管理決策中所需要的各類信息及其關系的一套整體組件規范,它是用來支撐AA(應用架構)能夠運轉的驅動器,如圖所示,以訂單生產為例,標藍色的部分是生產數據為主要數據架構,下設數據傳遞多個內容,他們組成了訂單生產環節的數據架構。
4. TA(技術架構):TA將應用架構中定義的各種應用組件映射為相應的技術組件,代表了各種可以從市場或組織內部獲得的軟件和硬件組件,如圖所示,以訂單生產為例,標紅的部分有為主要的技術手段,實現數據的采集。
使用4A1S的方法把所有業務流程都按照以上DEMO做一遍,就可以清晰的洞察訂單交付領域數字化轉型所需的:技術手段、數據流動、應用架構、業務流程、安全保障等信息,從而組成了支持業務戰略落地的數字化框架。
-4-
數字化戰略藍圖由三部分構成:
①所處供應鏈的價值流:首先需要明確的是你所在行業供應鏈的價值流,以汽車行業為例,從訂單錄入、訂單排程、物料需求、廠家生產、物料運輸、物料配送、訂單生產、訂單交付整個過程構成了訂單到交付的中段供應鏈價值流(前段設計、后段銷售這里就不做額外舉例)
給每個環節編上號:AB….H,制定未來10年每個編號下的課題名稱和計劃,從而形成了初步的課題矩陣:A1/A2/A3…H1/H2/H3…
②形成數字化變革項目實施路徑:把上一步形成的課題進行歸納匯總,得到課題池子,再將課題池中的課題進行分類,得出數字化戰略發展的三個階段:a.協同供應鏈;b.數字供應鏈;c.智能供應鏈,把對應的課題編號填在三個階段中,并給每個階段賦予預計實施時間,這樣就形成了供應鏈數字化戰略的實施路徑
③形成課題團隊和運行機制:針對一個階段的課題開展分解子課題和授權,實行項目跟蹤制度,每一個課題會有一個課題長,他會負責課題的分解和跟蹤,并在固定時間內進行狀態的分享和交流,以便了解進度和交付物狀態
-5-
供應鏈日常團隊原創并推薦了基于三端四層的數字化評價機制,尤其是基礎層、運營層、監控層,每個層級的數字化水平都大致劃分為三個階段,我們可以通過自評了解本組織數字化水平的現狀,更好的制定目標。
①基礎層:基礎層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以績效作為驅動,指的是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主要依賴績效評價的方式驅動員工開展對應活動,相對比較生硬,員工缺乏自主意識,比較被動;第二個階段是以業務作為驅動,指的是業務在開展過程中自然需要用到數字化思維和工具,員工為了提高效率,需要在業務開展的過程中全面使用數字化工具,以達到高效完成任務的目的;第三個階段是文化驅動,指的是團隊和組織所倡導的數字化氛圍和養成的思考習慣,員工自發的通過數字化工具解決問題,是主動的體現
②運營層:運營層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應用孤島,指的是每一個業務都有相對獨立的數字化應用,但是業務之間、應用之間沒有產生數據聯系,形成了一個個系統應用的孤島;第二階段是應用聯結,指的是業務本身不僅僅形成了數字化的工具,還通過接口有效的將數據聯結在了一起,形成了上下游業務數據的串聯的打通;第三個階段是應用平臺,指的是一個組織內,或是組織與組織之間的數字化工具形成了一個統一的平臺,平臺有統一的數據和資源調用程序,一體化的管理眾多系統,類似于數字化工作臺
③監控層:監控層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手工數據,指的是所有的應用數據通過手工上傳的方式給到監控層,是一個人工數據搬運的過程,耗時耗力;第二階段是自動數據,指的是數據通過應用接口從運營層直連監控層,實現數據的自動獲取,但是數據沒有經過處理,整體數據應用效率不高;第三階段是數據入倉,指的是運營層數據經過一個數據倉,對數據進行清洗、篩選和排列,最后成為了監控層直接可用數據,這樣數據使用效率最高,效果最好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3034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2548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121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097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1877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馬斯洛需求的顛覆與掌控
1528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364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1219 閱讀運輸管理究竟管什么?
1175 閱讀Deepseek在倉庫規劃中的局限性:基于案例研究
1172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