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豐田生產系統中定義了七種浪費,分別是運輸、庫存、運動、等待、過度加工、過量生產和缺陷,如下圖。
為了方便記憶,我們取這些浪費的英文首字母組成了一個單詞“TIMWOOD”。
七大浪費最初是用于汽車制造業,但也可以應用于其他任何行業,給運營管理者提供了許多節省成本的思路和工具。讓我們逐個地來了解這些浪費。
運輸的浪費是指材料或是人員在一個過程中的不必要的移動。如何定義不必要的移動?如果這段距離的移動不能創造出價值,就屬于是浪費。
舉個例子,某個產品的生產過程是先要沖壓金屬,然后與其他零部件裝配在一起,最后包裝為成品。這里有三個工序,分別在三個不同的車間里進行。
在完成沖壓以后,由于產品不能堆疊,工人每次只能搬運很少的在制品到裝配車間,效率很低,而且沒有創造出任何價值。
如何判斷一個活動是否創造了價值?思考一下,我們做了某件事,客戶是否會為之付錢?把半成品在車間內進行搬運,客戶沒有看到任何的增值活動,也就不會付這筆錢。
此外,任何不必要的運輸會導致生產的延誤。如果人手不夠或是沒有搬運的工具,沖壓好的部件沒有及時送到下一個工序,造成了生產的停滯、出貨的延遲。
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冗長的運輸路線會影響產品質量,部件在顛簸的搬運過程中會發生磕碰,影響產品的外觀和性能。
如何才能減少運輸呢?我們可以嘗試盡量減少材料在區域之間的運輸。在上面的案例中,工廠可以優化車間布局,把沖壓和裝配安排在相鄰的位置,減少搬運。同時,把裝配和包裝工序合并在一起,工人在完成裝配后,立即進行包裝,減少了多次轉運引起的質量風險。
生產中的運輸浪費還不止這些,公司經常將生產外包給另一方,然后再把產品運回來進行最后的組裝。
某個工廠位于山東,需要對產品表面做噴涂處理,由于這個過程會產生污染,需要在有資質的外包工廠進行,而做噴涂的供應商遠在浙江,在完成表面處理后,再把產品運回山東組裝。這種來回運輸就是一種浪費,工廠應該在附近尋找資源,而不是舍近求遠。
庫存通常是指原材料、在制品(WIP),或成品。工廠的運行離不開庫存,我們需要原材料來啟動生產,在加工的過程中會產生在制品,最終的成品用于交付訂單。
計劃員需要一些庫存來緩沖需求的波動,而銷售和市場部門也希望有些庫存,這樣他們就可以盡快向客戶發貨。
所有人都是需要庫存的,但是為什么說庫存是一種浪費呢?因為,豐田精益生產把庫存看作是流程中的問題。這又是什么意思呢?精益生產認為庫存掩蓋了許多問題。
假設工廠需要原材料進行裝配,在加工過程中,工人發現部件的尺寸偏大,導致無法順利地安裝。
大約有40%的部件存在尺寸的問題,剩余的60%可以正常使用。為了完成訂單,工廠只能購入更多的部件,從中挑選出合格的用于下一步的生產。
顯然工廠用過剩的庫存來掩蓋了部件質量的問題,同樣的情況還會發生在成品發貨的階段。如果客戶投訴收到的成品存在表面瑕疵,在問題調查清楚之前,工廠還得繼續供貨,只能挑出合格的成品發給客戶。
工廠使用過量的成品庫存來保證客戶訂單交付,所以運營成本就上升了。過量庫存不是解決方案,只是權宜之計。
除此之外,庫存占用了企業的運營資金,而且還會造成其他的成本,例如倉儲、損壞、過期等。因此,豐田把庫存看作是一種浪費,因為它隱藏了質量和管理上的問題。
我們怎樣才能減少庫存?我們需要定義必要的庫存水平,然后通過減少生產批量控制庫存,具體的方法就是豐田的看板系統。
運動和運輸只有一字之差,它們有什么區別?
運輸考慮的是人員或材料的不必要的移動。在運動中更加強調細節,關注于人或機器在過程中的不必要的運動。
工人需要在機器的不同部位之間移動,拿取工具或是材料,進行伸展或是彎腰,其中有些動作是多余的、不順手的或是存在操作風險。這就是運動需要優化的事情,幫助人們更加容易地拿到東西,減少笨拙的動作。
在完成優化后,工人就有了額外的時間,他可以操作另一臺設備,從而提高了生產效率。
等待是指人或機器在等待加工周期的結束,在這段時間里機器沒有產出,人也覺得很無聊。
等待是如何發生的?任何的機器都有加工時間,例如我用電水壺燒水,通常需要3至5分鐘,這就是加工時間,也就是等待的浪費。為了不浪費時間,我會去做些其他的時間,等水燒開后再來泡茶。
生產現場的情況是怎樣的呢?假設一臺機器的加工周期是3分鐘,工人通常不會閑著,他們可以檢查一下剛做好的產品,或是做簡單地處理,去除掉產品表面的廢料,這些事情都完成后,加工周期也結束了。
如果發生了原料短缺或機器故障,工人只能停下來等原料或是維修人員修好機器。為了減少等待浪費,工廠會臨時調整生產計劃,安排工人生產其他的產品,這是被動的調整,可能會擾亂正常的計劃,并帶來接連不斷的混亂。
如何避免等待的浪費呢?如果是原料短缺引起的,主要的責任人是物料計劃,需要分析缺料原因,并制訂改進計劃。如果是機器故障造成的,工廠需要負主要責任,平時要做主動預防性的維護。
過度加工是提供了客戶不需要的操作或加工。我們有時候是出于好意,盡管客戶沒有提要求,提供了質量更好的產品,期望獲得客戶的認可和好感。
工廠按照比客戶要求更嚴格的規格進行生產,做不必要的質量檢查或是額外包裝。這些想法是好的,但也要結合客戶的實際要求。
舉個例子,客戶購買零部件后,需要和其他產品組合在一起售賣,所以沒有要求供應商對每件產品進行獨立包裝。供應商出于好心,擔心產品在運輸途中受損,把每件產品都用紙盒包裝。
客戶在收到后,工人要把所有的紙盒都拆掉,這造成了客戶的額外工時,降低了生產效率。顯然供應商的過度加工沒有得到客戶的認可。
正確的做法是先了解客戶的要求和期望,然后轉化為操作規范。客戶的要求必須被傳達給設計和生產團隊,并遵照執行。
過度加工可能發生在員工做得非常好的情況下,某些人特別擅長于一些工作,把事情做到極致能給他帶來自豪感,然而過度加工會占用更多的時間。
從公司老板的視角看,提供客戶更好的產品,對方雖然很高興,但卻不會支付額外的費用,而我付出了更多的時間,所以是虧本的。
過量生產是制造出比客戶要求更多的數量。這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也叫大批量生產。
為什么工廠要這樣做?因為大批量生產可以減少更換模具的時間,有些工廠還要清理上一批訂單的殘余原料,這些時間不能給工廠帶來產出,所以要一次性多生產一些。
然而大批量生產會帶來其他問題,首先是數量超過了客戶需求,其次可能有缺陷產品,用過量生產來掩蓋質量缺陷,這樣就造成了更多庫存或是廢品。
過量生產的產品不能立即轉化為利潤,它占用了流動資金和創造價值活動的時間。如何才能減少過量生產呢?我們需要了解客戶的需求是什么,只生產客戶需要的東西,并且在需要的時候生產。
最后一種浪費是缺陷。如果在我們的流程中某個地方出現了缺陷,這可能意味著我們生產甚至交付的產品或服務不符合規格。為什么這會造成浪費呢?
在缺陷發生之前,我們投入了原材料、產能、勞動力和時間,這些是內部的成本。如果產品出現缺陷,意味著我們投入的所有成本和資源都白費了,當工廠有產能不足的問題時,那就是雪上加霜。
如果缺陷產品流入了市場,還會產生更大的損失。我們經常能看到汽車召回的新聞,汽車企業不僅有召回和維修成本,還有聲譽損失,影響企業的市場份額。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3125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2555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184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125 閱讀浙江科聰完成數千萬元A2輪融資
1955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1905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1674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馬斯洛需求的顛覆與掌控
1556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392 閱讀Deepseek在倉庫規劃中的局限性:基于案例研究
1249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