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扎到黑暗的,但是有充分養分的地底下去。
4月13日下午的品牌發布會上,“美團企業版”正式向市場推出。
相較于市場較為關注的團餐業務,美團企業版對于自己的定義則是“一站式企業消費管理平臺”。除了外賣和到店用餐以外,企業還可以通過平臺打車、訂機票/火車票、訂酒店等等。
(截自美團企業版)
依照美團的構想,企業版的推出主要是為了解決企業消費中報銷流程復雜、消費不透明、成本管控難、供給資源單一等問題。
2021年開始,美團企業版其實就已經陸續接入部分企業試運行。截至今年3月,美團企業版已經服務了近萬家企業客戶,包括小米、愛奇藝、順豐、快手、蜜雪冰城等知名品牌。
試運行過程中美團發現,接入的企業平均每月能為員工節省4.4小時的報銷時間,為企業財務相關流程提效90%。
基于這一成績,美團企業版如今正式向市場全面推出,移動端App也已在安卓和ios應用商店上線。
美團高級副總裁、到家事業群總裁王莆中在會上表示:“企業管理的數字化正在向縱深發展,從組織管理數字化發展為員工管理數字化。同時員工的需求正向多樣化、品質化、彈性化轉變,這對企業消費模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邊是企業的管理需求,一邊是員工的多樣化需求,美團企業版所給出的解決方案是“讓每次因公消費都像用美團一樣簡單”。
因此,從美團企業版目前提供的功能來看,幾乎是同步了美團主站的主要業務。包括到店、外賣、訂票、打車都能在企業版實現,就像是將部分適配企業需求的業務“復制”出來,打造了一個新的美團。
據稱,目前美團企業版的團隊規模已有數百人,且仍在快速擴張中。
該業務負責人為美團企業業務部總經理康凱,其在餐飲外賣領域已有十年以上的企業服務經驗??祫P曾任美團創新業務部負責人,同時也有負責社區團餐項目的經歷,其向美團S-team(核心決策小組)成員、美團高級副總裁、到家事業群總裁王莆中匯報。
發布會上,康凱表示:“現在企業消費管理將進入3.0+時代,通過美團自有供給,將進一步實現外賣、到店、酒店、火車票、機票等多場景資源的橫縱貫通,幫助企業更好地管理和控制企業消費成本,提升企業的運營效率和管理水平,給員工創造良好的消費體驗”。
而從美團企業版提供的功能來看,這三點確實已經得到了很好的實現。
美團企業版的推出,被外界普遍視為美團進軍to B的信號。但事實上,美團在這一領域的探索早已持續多年。
2016年,美團CEO王興提出“互聯網下半場”概念,并表示未來的主要方向在于“上天(科技)”“入地(B端)”“全球化”。
其中“入地”概念的提出,促使美團開始了向B端的探索:“接地氣不能光接觸地面,而是真正扎入進去”。
此后美團主要從平臺內的商家入手,為其提供to B性質的服務,餐飲管理系統(RMS)、快驢進貨(供應鏈)等。
除了平臺商家以外,美團還推出了服務內部員工的產品“美團商企通”。此前有知情人士透露,現在美團內部90%以上的用餐、差旅、打車需求等,都在其中完成。
2021年開始,商企通開始向外探索商業化,也就成為了如今美團企業版的前身。
像這樣一個在內部使用近8年、在外部測試近2年的平臺,自然是立足用戶體驗進行了持久的打磨完善。也是因此,我們看到美團企業版對于一些痛點問題都給出了很好的解決方案。
比如美團企業版核心的訂餐業務,員工需求是首要的難點。團餐配送行業普遍認為,辦公室配餐本質是一項服務工作,能“做到”還不夠,必須要“做好”。
以往的團餐大多都類似于“大鍋飯”,選擇有限、眾口難調,這也是統一訂餐必然會遇到的問題。
而美團提供的解決方案就很徹底了:員工自行訂餐,用企業賬戶付款。如此一來,美團平臺類的商戶幾乎都可以選擇,無論是到店還是外賣,員工都有足夠的自主權。而且訂餐方式和美團主站幾乎沒有區別,個人的滿減券和優惠券都能使用。
(截自美團企業版)
當然,為了保證流程合規,員工要使用企業賬戶也得先在平臺內報備申請,隨后會有上級審核、發放額度。
如此一來,報銷問題也得到了解決:員工無需墊付、無需開票留存,企業直接對公結算、統一開票,財務的工作量也會大幅減少。
同時,企業還可以對餐補、訂餐時間、送餐地址等等進行管理。系統也可以識別風險訂單,減少違規風險。通過美團企業版的技術服務,公司的成本管控和合規性也能得到保障。
(截自美團企業版)
據美團統計,使用美團企業版的公司,消費成本和人力投入平均節省30%。
成本、合規、體驗,這三個企業用餐最關心的問題,都被美團企業版基于用戶需求洞察一一解決。
接下來美團企業版的方向,可能就是移植更多的美團功能(企業采購、團建等等的團購套餐),以及進一步探索定制化服務。
比如一些公司為了方便員工即時點餐、費用結算,也是為了保護員工隱私,會需要第三方定制開發嵌入在公司辦公軟件中的訂餐程序。這對于美團企業版這樣面向整個市場的平臺來說,想要實現就有很大的難度了。
美團對于B端市場的重視,已經由美團企業版暴露無遺。
艾瑞咨詢發布的《中國企業支出管理報告》顯示,國內僅核算商旅、出行、團餐、采購和福利五大場景的費用支出規模,就已達到萬億級別;同時隨著企業對員工個人報銷和對公支出的費控管理需求愈發明顯,企業費用管理市場的規模也已達到千億級。
一邊是龐大的需求,一邊是較低的市場集中度,也難怪互聯網巨頭們開始扎堆入局。
尤其是在C端用戶增長見頂,行業進入存量競爭的今天,誰掌控了“大客戶”,誰就掌握了話語權。
我們看到,近兩年大廠們一直在加快B端商業化的探索。
比如面向企業用戶的企業微信,去年開始按照平臺接口調用許可,向服務商進行收費;另一邊的釘釘,不僅試水了企業采購,還在近日啟動了收費策略。
目前釘釘推出了三個版本供用戶選擇:標準版、專業版和專屬版。付費版本相較于標準版,在會議時長和參會人數等方面提供了更高的權益,并且還擁有電話入會、實時字幕、聯席主持人以及等候室等高級功能。
也就是說,在不影響基礎功能的情況下,釘釘開始探索通過增值服務變現。
除了企業客戶以外,小B商家也成為了“香餑餑”。今年1月,1688總裁余涌在商家跨年活動上透露,今年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聚焦小B商家、為商家拓新客。
所謂的“小B商家”,指的是以主播、達人、團長為代表的新興賣家群體。這也是直播電商、短視頻、社區團購盛行下的新趨勢。
由此看來,王興的“入地”預言再一次成真。只是不知道,戰略眼光領先一步的美團,是否也能率先在B端市場站穩腳跟。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3475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345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272 閱讀浙江科聰完成數千萬元A2輪融資
2172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2101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518 閱讀運輸管理究竟管什么?
1385 閱讀Deepseek在倉庫規劃中的局限性:基于案例研究
1403 閱讀2024中國儲能電池TOP10出爐
1298 閱讀傳化智聯集成DeepSeek,深化AI大模型物流場景應用
1275 閱讀
登錄后才能發表評論
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