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下,實體零售商業從A面到B面,在轉型過程的核心能力中,如何做到回歸零售的基本功,是打好翻身仗的關鍵。
作者/東方???
ID/lingshouke
日前,國美A股重要資本平臺中關村連發多條公告,披露國美控股質押的中關村股票爆倉、持股股份被凍結。另外的一個重要信息是,黃光裕不再是國美零售的控股股東。
除國美外,曾經的外資商超巨頭家樂福,最近也在“倒閉”傳言的風口之上,一些門店關閉。
據蘇寧易購2022年三季報顯示:截至2022年9月30日,家樂福中國門店數量為151家,較2021年末縮減了54家。業績方面,2022年上半年,家樂福中國總資產124.02億元,凈資產-51.16億元,營業收入89.16億元,凈虧損達4.71億元。
據多家媒體在實地探店后表示,有多家家樂福超市被指購物卡消費受限,問題出現一個多月未得到有效解決。
這更讓家樂福即將退出部分城市的傳言增多。
為了遏制這些傳言,將消費者穩住,家樂福方面也在不斷做出各種回應——否認倒閉傳言、解釋原因、道歉、讓消費者多包涵等等。
例如2月9日,家樂福相關負責人明確告訴相關媒體記者,部分城市的缺貨及購物卡消費受限問題將在一個月左右解決。而就在此的前一天,在家樂福召開的內部會議上,家樂福中國執行總裁李奎提出了“大干50天開創新局面”的豪言壯語。
另外,在華25年之久的伊藤洋華堂春熙店,也于2022年12月31日正式落幕。
回想1995年,隨著家樂福中國第一店的盛大開業,拉開了外資商業巨頭搶灘中國市場的序幕,隨后沃爾瑪、麥德龍、永旺、伊藤洋華堂等各國巨頭紛紛入局,商業格局隨之全面洗牌。
他們的入局,在為中國消費者的生活帶來更多便利與選擇的同時,也為行業帶來了更為科學、先進的西方管理理念與全套模式,并被本土零售企業爭相追隨和模仿。
但在歷經20余年后的今天,時代的風水生變,他們面臨更多的是虧損、債務、收縮,亟待破局。這也是從誕生到如今深陷困境后,零售商業故事由盛轉衰發展史的A面,而現今實體零售商業故事的B面是,更加靈活的商業模式和火熱的會員店賽道,持續被加持。
會員店的熱度始于Costco在上海的一舉成功,整體在2021年下半年起提速。
2022年,山姆、麥德龍、家樂福依舊在會員店賽道中繼續擴張,有企業將會員店開到了市區。不斷進入的企業以及不斷增加的店鋪數量都進一步加劇了行業的競爭。
根據公眾號“沃爾瑪中國”信息,2022年10月山姆會員店南寧店開業,這是山姆在全國的第39家門店,也是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首家門店。同時,2022年山姆會員店也在上海、長沙等城市加速布局。到2022年底,山姆已在全國25個城市開設42家門店。
2022年11月,麥德龍上海首家會員店在寶山開業。公開資料顯示,這是麥德龍中國近一年的時間中開出的第23家會員店。2021年6月,麥德龍中國2家PLUS會員店于北京、成都兩地開業,同月宣布,計劃將中國市場100家門店全部改造為會員店。
家樂福也在2022年繼續開設會員店。2022年9月,家樂福會員店上海南翔店開業;此外,2022年位于上海市區的家樂福會員店上海中山公園店也已經開業。
在2022年,傳統零售企業大潤發也進入了會員店賽道。2022年12月,大潤發M會員商店全國首店體驗館正式開放,該店將于2023年4月底正式開業。
在2022年大賣場業績持續承壓、關店潮一波接一波的境況下,似乎每家零售商都尋找新的機會。
伴隨著不斷地嘗試,新物種的敗退,從2021年開始,盒馬、永輝、華聯等一批本土零售商開始密集下注倉儲式會員店,使得這一賽道更加云涌。
在去年,據《靈獸》的不完全統計,倉儲會員店賽道的玩家大概10家,而今年加之新入局的企業,則不少于12家:山姆、Costco、麥德龍、盒馬X會員店、家樂福、Fudi、家家悅、華聯綜超、大潤發、北國超市、人人樂、永輝超市。
老牌企業加碼提速、傳統商超爭相上道,倉儲會員店行業的激烈競爭也帶來了更多考驗。
從京東超市、天貓超市到美團閃購的即時零售,再到明日達超市和剛剛入局的抖音超市,從老玩家到新玩家,再從電商平臺到本地生活平臺、興趣電商平臺,各家都不約而同看到了這一賽道背后巨大的市場規模以及未來的增長前景。
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調研后發現,僅中國以線上超市為主體的即時零售市場,在今后幾年中就能連續保持50%以上的復合增長率。
縱觀目前的電商超市賽道,不止即時達,尚有次日達、半日達,等多重模式盤踞。
線上超市帶來萬物到家的便捷性,將電商平臺卷入了更激烈的競爭,本地流量的重要性對于零售企業來說再次被提升,也成了各家的必爭之地。
自從線上購物平臺的興起,實體商超與線上購物之間便有了從未停歇的較量。當然現在已經稱不上較量,而是線上線下的相互融合。
尤其是疫情三年來,實體零售受電商沖擊和客流量減少的情況越發明顯,加之越來越多傳統商超業績衰退情況的出現,線下傳統商超可以提供的價值與消費者迭代的需求有了一定的匹配間隙,從而進一步稀釋了居民對超市的依賴,特別是大賣場尤為明顯。
而作為大賣場模式的“老玩家”家樂福來說,疫情的突襲更是將他的虧損拉向深淵——在2021年的年報中,家樂福無奈地指出,電商和社區團購的快速發展對傳統大賣場業務形成持續沖擊。
之后兩年,家樂福超市關店的步伐不斷加快。直到去年年底,市場甚至多次傳出家樂福“即將倒閉”的消息。
當然,除了家樂福外,二十多年前與家樂福同期進入國內市場的沃爾瑪以及物美、永輝等本土超市,也在接連關閉門店。
據永輝超市官網數據,截至2月1日,剩余門店為1033家,與最高點的1440家相比,永輝超市三年來共關閉了407家門店。
意識到不能單純依賴線下實體門店的永輝超市,在關鍵時刻找到了線上的發力點——商超的“到家業務”,就是簡化版的“即時零售”。《靈獸》了解到, 2022年線上業務銷售額同比增長了21%。
在疫情的沖擊之下,不少實體商超也有涉足線上,但大多都只是到家業務的一個延伸,并沒有真正與實體門店同等權重進行布局。
以賣場模式為代表的傳統超市業態,經歷了黃金20余年后,被來自電商、團購的擠壓,逐一暴露了其內在選品、管理、運營模式的落后。
零售市場不斷迭代,越來越多的傳統大賣場開始了關門歇業的狀態,但業內人士依舊堅定地向《靈獸》表示,實體零售行業的生命力,是來自于不缺消費者的有活力的市場。
比如,山姆會員店、Costco等會員制超市,他們的活躍就能讓“實體零售大衰退”的觀點無以立足。
據《靈獸》了解,業態內的不少企業相較以往零售商普遍發力某一趨勢性品類來說,各家企業接下來在主推重點單品的差異性意向更強。
從選品邏輯上來看,主要結合了自身客群需求和企業發展規劃為導向。
比如,超市發繼續堅持成為“一張海淀百姓離不開的生鮮食品供應網”,因此在大單品、生鮮機供品、現制現售品類上更為重視;
盒馬更看重“只有盒馬有”的選品理念,從而在大力推動預制菜、有機食品、自有品牌、以及大進口商品;
永輝持續深化生鮮優勢,將強化源頭標品、地域性商品開發力度;
山姆會員店強調領先會員需求半步,覆蓋更多消費場景,因而將百貨作為重點升級品類;
可見零售企業的商品力競爭更進一步,從以往基于統貨常規品類,圍繞供應商資源、供應鏈效率、采購選品能力等方面,向消費者研究、商品開發、產業鏈上下游參與度等更多方面延展。
以山姆為例,其在商品的差異化方向的發力,以及突破傳統供應模式,深入重點產業鏈上下游,向制造型零售商的轉型。
去年12月,山姆會員店宣布讓利5億元,將10款復購和滲透最高的自有品牌Member’s Mark明星單品長期降價。其中包括酸奶、每日堅果、蛋黃酥、小青檸汁、麻薯、瑞士卷、黃油華夫餅、凍干咖啡粉、有機臻釀波爾多葡萄酒等明星單品,降價幅度從10%到近35%。
從這一舉動也能看出,山姆會員店是在提升供應鏈的效率上深挖毛利空間,并讓利于消費者,從而提升競爭力。
其背后正是山姆會員店能夠做到點對點、端對端把控供應鏈環節,并優化成本。
這對消費者來說,卻是看得見的實惠和山姆的不一樣。
當下,實體零售商業從A面到B面,從增量逐漸轉向存量的周期中,在轉型過程的核心能力中,如何做到回歸零售的基本功,通過優化商品力、適應新消費趨勢、提升供應鏈整體效率,為顧客和會員持續地提供價值,正是打好翻身仗的關鍵。
2023年,留給實體零售企業的時間越來越少,后疫情時代的當下,對于亟待破局的商超來說,也越來越殘酷了。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2992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2548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086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083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1849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馬斯洛需求的顛覆與掌控
1507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308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1198 閱讀運輸管理究竟管什么?
1147 閱讀Deepseek在倉庫規劃中的局限性:基于案例研究
1144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