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可以享受悄然抵達的快遞服務,但這看似平靜的表面下卻蘊藏著激烈的角逐。當狂歡退卻,倉儲、快遞、運輸、派送等環節正在迎來一場新的戰斗。
動輒一天超過10億單的訂單量,今年更是接近13億。如果再按照傳統的操作思路,顯然無法與時俱進,更可能一度癱瘓。
與過去相比,在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的加持下,盡管“爆倉”已逐漸成為過去時,按小時乃至按分鐘級的配送效率,正在改變整個行業,但整個末端面臨天量包裹的襲來,對于快遞管理者來說,還是有巨大的思想壓力。
網點也能分鐘級送達
“我早上交的尾款,這會兒順豐已經把我的NIKE送到了”
“收到雙11的第一個包裹,從蘇州順豐發來的蘭蔻”
雙11當天還沒過,很多人就已經收到順豐小哥送上門的快遞了。有細心的網友發現,今天的順豐面單上多了“前置件”3個字,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其實,這是順豐今年全面上線的“極效前置”產品。
雙11物流高峰不可避免,但很多品牌依然需要持續保持優質的物流服務,保障客戶體驗。對此,順豐推出“極效前置”產品,通過強大的大數據預測能力,以及覆蓋全國的服務網絡,提前將商品放置到離消費者最近的場所。當用戶在雙11零點過后支付完尾款,順豐小哥就能以最快的速度將商品送到家門口。
“極效前置”的產品模式聽起來簡單,但要實現全面落地,卻離不開大數據+AI精準預測能力、強大的布貨能力、訂單前置到存貨前置的應用能力、智慧供應鏈標準化和規模化能力的助力。
與電商一道,各大物流公司都在下沉前置。11月11日凌晨,家住成都的胡先生在天貓平臺為選購的洗衣機付了尾款。僅用時12分鐘,日日順物流就完成了此單的送裝服務。這也是今年雙11日日順物流完成的首單大家電送裝一體服務。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京東10分鐘、德邦13分鐘、日日順12分鐘送達的驚喜……
從肩背手提到智能分揀,再到機器人作業,伴隨著雙11成交量的增長,快遞業逐步實現了智能化升級。在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的加持下,今年各大快遞企業件量預測精準度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以順豐為例,其在綜合考量電商促銷活動、節假日件量變化、客戶類型、區域特性等因素,分析件量歷史波動規律后,將快件量的預測提升至城市、行政區甚至每一個派送網點、每一條流向、每一個小哥,實現更加合理、高效的整體資源配置。
末端需要綜合革命
在自動化設備的加持下,各大快遞轉運環節已經不必擔心。
同時,各大快遞研發了動態業務指揮系統,可實時掌握訂單流向、區域熱度、線路壓力、渠道占比、中心操作和末端消化效率,并能根據包裹流轉節奏,切換訂單、攬收、運輸、配送視角,與實際業務同步追蹤。
與高大上的中端相比,雙11的難點與痛點在末端,尤其對于北上廣深這樣的特大城市,每年雙11壓死一批網點的案例仍歷歷在目。
目前大城市快遞網點普遍都存在房租高、人工成本高、派送難度大、服務質量上不去等通病,因此要不斷用新的模式去打破舊的模式,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此背景下,除了增加人力,操作前置、前端分流、小區直投等解決末端痛點的方法在嘗試使用。關于末端網點應對雙11的措施,本號在之前曾發過文章,請點擊閱讀。
暫且不論哪家快遞是“雙11下半場”的最大贏家,只要不止步,用戶就永遠都是最大的受益者。順豐曾在多年前就預判過5億乃至10億的包裹將成為中國快遞行業每一天的常態,而不僅僅是雙11期間的狀態。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也給整個行業提了個醒,本質上,快遞業態需要全維度的升級,不是只針對雙11進行“突擊準備”,也不僅僅是中端高大上末端跟不上,而是要每天、每年都在不斷積累和運籌。
10億級的門檻已經立起,新一輪的洗牌也已然開始,中國快遞人加油!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2852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2513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037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020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1758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馬斯洛需求的顛覆與掌控
1493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224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1149 閱讀運輸管理究竟管什么?
1056 閱讀2024中國儲能電池TOP10出爐
997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