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商、新零售逐漸常態化,催生了傳統倉儲向高標倉升級的迫切需求,高標倉與傳統倉在硬件設備水平、建設標準上都有顯著差異。2019年7月27日,由羅戈網組隊,與各企業代表共同參觀上海·蘇寧奉賢物流中心。
作為全場景零售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蘇寧物流伴隨著智慧零售的發展一步步積淀和擴張,到現在為止,已經成長為中國物流行業發展變革的引領者,無論在商業生態,還是服務體驗上,都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贊譽。
過去的29年,特別是過去5年,在智慧零售發展的驅動下,蘇寧物流發生了超常規的高速發展。2014年,蘇寧物流完成了8+46的大小件倉網布局,2017年收購天天快遞深度布局快遞板塊,2018年建設了蘇寧冷鏈的完整體系,完善國內為數不多的全國性覆蓋的B2C冷鏈網絡;2019年,構建起倉配、快遞、快運、冷鏈、跨境、即時配、售后七大產品系,這也意味著,蘇寧物流完成了基礎布局、生態布局,正式步入了全面鏈接階段
在倉儲方面,蘇寧在物流體系的建設上大部分是采用自建的方式,自建倉儲、配送體系等,目前蘇寧擁有國內最大的自建物流高標準倉庫群。據蘇寧倉儲物流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冷鏈倉庫方面,蘇寧也正在自建冷鏈倉。
上海·蘇寧奉賢物流中心是蘇寧物流智能化倉儲的代表,2015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擁有自建物流基地大、小件共計25萬平方米,大件年配送規模120萬件,小件年配送規模350萬件,輻射浙江、福建兩省。該物流中心共有3座倉庫組成,其中1號、2號倉庫為小件倉,3號倉庫為大件倉。
人效提升50% 庫容利用率提升70%
上海蘇寧AGV機器人倉運營著近200組機器人,目前運營著近200組機器人,完整運營后將達到1000組,該倉主要是存儲3C類的產品。
走進倉內,可以看到忙碌的機器人在依據訂單信息,配合人工井然有序進行著揀貨工作。由機器人將對應商品搬運到指定的貨位,揀選工作人員只需按照顯示屏的提示將相應數量的商品放入訂單箱,即可完成揀貨工作,揀貨方式從傳統的“人找貨”變成“貨找人”。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在618、雙十一等高峰期會有200臺AGV同時進行運作,當訂單增加時,只需要增加機器人作業就可以。
“據我們測算,揀貨過程中60%-70%的時間都是花在人工走路上,而AGV搬運揀貨效率可高達500件/小時,是傳統揀貨方式效率的5倍以上,并且機器人揀選準確率可達99.99%以上。”
去年,418,蘇寧在濟南也上線AGV倉 ,面積達到2000平方 。
從實施的角度來看,單個倉庫的系統部署可以控制在三個月之內,安裝迅速,而且基本不需要庫房改造。從靈活性的角度而言,機器人數量可以隨作業要求隨時增減,真正的為倉儲引入了柔性,有利于蘇寧構建多種形式的智慧倉儲能力。
在空間利用率上,智能倉的貨架間巷道距離只有1米多,可以極大節省存儲空間,據悉,該倉庫較改造前庫容利用率提升了60%—70%。
蘇寧奉賢物流基地輻射浙江、福建兩省及蘇州、無錫、南通等地干線業務,在發貨能力上,在完成自動化升級后,倉庫的發貨能力達到100萬件/天,出貨效率也提高到平均一個包裹1.2小時完成出庫。
10.5米高位貨架 庫容利用率提升2.5倍
當參觀嘉賓走進蘇寧奉賢物流中心的3號大家電高標倉,首先都被其空間延展性所震撼,高于普通的高標倉,奉賢物流中心3號倉最高處高達14.5米,貨架高達10.5米,可更大容量存儲貨物。
運作過程中由高位叉車進行上架和取貨,極大節省人效。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倉日常吞吐量在6000-7000件左右,上海地區可實現上午下單,下午送達。
近兩年,隨著蘇寧業務的迅速增加,蘇寧又于2016年在青浦建造了一座主要對大件貨的倉庫,以輻射到更多區域,支撐前端的銷售。
參觀結束后,由蘇寧物流相關負責人介紹了其它蘇寧黑科技,如共享快遞盒,蘇寧一直致力于發展綠色物流,于2017年4月推出共享快遞盒行動計劃。共享快遞盒行動,即在末端投遞環節使用可循環的包裝箱代替紙箱,減少一次性紙箱的投放量,用于3C、母嬰、快消易碎品在上門簽收、自提配送的投遞. 今年818期間,全國范圍還將增投50萬只持續擴大共享和循環包裝在綠色物流中的應用。
接下來,隨著消費升級,物流向更加智能、標準的方向發展是大勢所趨,未來十年,中國的倉儲物流會發生怎樣的變化?拭目以待!
中郵無人機(北京)有限公司揭牌
2636 閱讀智能倉儲企業“智世機器人”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
2593 閱讀這家老牌物流巨頭被整合重組,四千多名員工將何去何從?
1991 閱讀2024最值錢的物流上市企業是誰?哪些物流企業被看好,哪些被看跌?
1499 閱讀地緣政治重塑下的全球供應鏈:轉型、挑戰與新秩序
1235 閱讀物流供應鏈領域“吸金”不力,但能給投融資事件頒幾個獎
1245 閱讀16連冠背后,日日順助力智家工廠物流降本增效
1022 閱讀1745億件,快遞業務量增速超預期
959 閱讀中遠海運回應被美國國防部列入“中國軍事企業”清單
959 閱讀扎根供應鏈創新25年,一家“耐力長跑型”企業的破局啟示
914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