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園區項目的是否成功,關鍵看運營、服務和管理。
當然,運營服務工作的風險也是始終存在的,定位不準、理念落后,招商不力、服務短板,管理不善、機制不順,效率低下、平臺僵化,都是運營服務階段常見的問題。
1、園區規章制度不完善,缺乏統一規范和監管機制,對不規范行為監管和懲罰力度不足,園區秩序混亂、管理薄弱。
2、信息化建設短板,自動化程度不高,智能系統投入不足或者老舊,嚴重拖累園區提檔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3、行政等配套服務跟不上,各項能耗較高,單位人力比低,運營成本居高不下。
4、安全管理、質量管理、運營管理等制度執行不到位,安全隱患、安全風險系數高,影響園區正常運營。
5、信息不暢通、管理不當,互聯互通體系和供應鏈體系沒有建立,導致供應商、倉庫、運輸公司各自為政,拖慢了物流效率和響應速度。
6、運營方沒有參與物流園區全過程管理,硬件、軟件在空間布局、倉儲配比、交通動線、聯動匹配等方面存在一系列矛盾。
7、基礎設施欠賬多,設施老化和損壞現象嚴重,維護成本大。
8、缺乏專業的人才和培訓機制,人才流失嚴重,人員素質不高。
一般來說,物流園區的運營模式主要有管委會+公司模式、主體企業引導模式、團隊外包模式。
管委會+公司模式是政府成立物流園區管委會,負責園區的日常經營與管理。這是物流園區經常采用的運營模式。
這種模式,政府是園區運營、服務和管理的強大后盾,能夠最大限度的整合政府和社會資源,能夠加快物流政策的實施與落地,有利于政府職能部門的協調與溝通。
缺點是市場化運作程度不高,對市場信息跟進和發應較慢,專業型物流人才缺乏,領導層更換概率較高,有一點的政治風險。
主體企業引導模式是以企業為主體、同行業相跟進而對園區進行管理、運營與日常維護。
這種模式,通過具有運營管理經驗的主體企業引導,形成“1+N”雁陣特征,以組團化、兵團作戰的聯合方式開展運營一體化,有利于園區規模化抱團發展,股權制市場推進。
團隊外包模式是聘用有經驗的第三方團隊對園區進行運營,實現政企分開、市場化運作,構建具備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運營體系。
這種模式,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準確把握市場及物流業發展最新趨勢,制定合理的運營策略與發展機制,充分運用交通、倉儲、配送及政策等因素,以靈活有效的運營機制和高效有力的管理手段,實行園區運營、服務和管理的良性發展。
當然,隨著物流業的發展和運營理念的變革,智慧化、數據化、精細化、供應鏈運營的新思維正在深刻影響園區運營與管理,特別是在物流網、物聯網、車聯網及大數據時代,更需要具有創新管理經驗、強大實操經驗的專業團隊來從事外包運營管理。
1、戰略發展能力
從戰略層面明確物流園區發展定位、發展目標、發展路徑,理清物流園區利益相關者訴求,選擇園區投融資模式、運營模式,設計配套的管理和配套服務體系,制定對應資源配置計劃和組織保障措施。
2、品牌推廣能力
樹品牌,擴影響,搶占區域物流行業發展制高點。通過園區品牌營銷推廣、人脈圈建立、口碑形成等,持續建立物流園區在區域與物流行業內的品牌影響力。物流園區的品牌推廣運營涉及物流園區品牌、市場品牌、產品品牌和物流服務品牌等多個層次。
3、商戶服務能力
商戶服務主要圍繞獲取新商戶、留住老商戶、為商戶創造價值等,包括商戶關系的管理與開發、新商戶增量拓展、老商戶入駐體驗與反饋等。
4、風險管控能力
物流園區建設與運營過程面臨各種各樣風險,包括市場風險、招商風險、政策風險等,園區運營方需要具備建立風險識別機制和制定風險應付方案的能力。
5、大數據運用能力
通過大數據采集系統(攝像頭、傳感器、探測器等),對物流園區日常運營產生的數據進行采集,經過存儲、處理、查詢和分析建立成本測算優化模型、需求預測匹配模型、路由規劃模型、智能配載模型等,為園區物流業務智慧化賦能。
6、資本管理能力
通過政企對接、銀企對接和企業互助,挖掘園區價值,獲得資本助力,在資本活化、投資管理、融資管理、資金池管理等上下功夫。引進或搭建物流金融產業服務平臺,提供物流貸、供應鏈保險、倉單質押等服務,為園區關聯商戶進行金融賦能。
7、公共關系協調能力
建立和維護好政商關系,加強外聯和公關能力,包括物流行業政策研究、獲取政府補貼、稅收優惠等政策支持、政府關系維護、行業關系維護、媒體關系維護、合作伙伴關系維護等。
8、人才培養和企業文化整合能力
實施人才戰略,通過實操、培訓的系統化過程,發掘和培養園區各類物流專業人才,為園區不斷輸入新的生命和核心競爭力;注重發展企業文化,為園區運營發展提供不竭動力和精神內涵。
1、運營要點
一是運營近期,稱之為資源集聚期。園區投入運營1-2兩年期間,以“招商引商、力聚資源”為發展理念,樹品牌,擴影響,立足于物流園區建設,構建現代物流要素資源載體,實行由提供物流服務向供應鏈一體化服務拓展。
二是運營中期,稱之為資源整合期。園區投入運營3-5年期間,以“內建生態、外塑能力”為發展理念,立足園區已集聚資源,加強整合應用,資源優化配置,用要素資源構建服務體系和網絡體系。
三是運營遠期,稱之為資源優化期。園區投入運營5年以后,以“戰略優化、價值輸出”為發展理念,立足于園區已有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在全國范圍內進行運營模式與管理團隊的輸出。管理運營上由資產經營向資本經營轉變,體系建設上由服務體系向產業體系構建轉變。
2、運營服務內容
一是基本服務:主要集中在存儲、運輸、配送、轉運等傳統業務領域,開展這些業務的園區占比超過75%。
二是配套服務:有物業、停車、餐飲、安保、住宿、能源、購物、維修等,開展這些業務的園區占比超過60%。
三是增值服務:有供應鏈服務、貨運代理、信息服務、電子商務、直播代理、異地倉等,開展這些業務的園區占比超過45%。
四是金融服務:主要有供應鏈保險、運輸保價、擔保、采購、倉(提)單質押、設施設備租賃、代收墊付(資金池)等,開展這些業務的園區占比超過20%。
五是政務服務:主要有辦公自動化、市場監管、工商注冊、稅務登記、銀行開戶、行政許可、郵政代辦、公安服務和幫助商戶子女入學等,開展這些業務的園區占比超過30%。
六是貿易服務,主要有貿易生產、流通加工等。
七是國際服務,主要提供國際運輸、國際貨代、口岸業務,海外倉業務。
八是低空物流服務。
九是跨界服務,主要有物流會展、文旅研學、知識產權輸出、品牌輸出等。
運營服務管理體系建設,就是構建“5+2”的服務體系和信息平臺。5指園區公共服務5個方面,2指園區信息服務2個平臺。
園區公共服務5個方面主要是:
一是物業管理服務。如同住宅小區的物業管理,為入駐企業和商戶提供基本的保安、保潔、防火、秩序和維修等基本服務。
二是政務代辦服務。辦理工商注冊,代辦稅務登記、銀行開戶,統一開具發票,辦理物流業務方面的行政許可等。爭取引進相應的工商、稅務、銀行機構以及行業管理部門入駐園區。
三是企業管理服務。組建專門的機構和人員,為園區商戶提供人力資源、財務記賬、法律合同、子女入學等服務。
四是供應鏈服務。為入駐企業提供各種業務信息和供應鏈信息,提供從供應商、生產商、分銷商、采購商、終端商、消費者、物流配送商、軟件平臺、設備設施等全過程服務,使入駐企業集中發展自身核心業務。
五是金融服務。創造各種條件,開展貸款、擔保、保險、資金池、融資租賃和倉單質押服務。
園區信息服務2個平臺主要是:
一是物流信息服務平臺。主要有:物流全搜索、發啦網、中國物通網、貨運寶等。物流信息平臺很多,主要分為企業自身運營平臺和第三方物流信息平臺。
二是園區內部的業務管理信息系統。由園區統一開發建設業務管理信息系統,既可以滿足入駐企業(商戶)的電子商務需要,也降低了企業(商戶)成本費用。
物流園區的贏利主要來自五個方面,即土地增值、出租收入、服務收入、投資收益及其余收益。
1、土地增值
園區所有者與經營者均能從土地增值中獲取收益。園區土地以低價購得,等完成園區建設、設備運作和開園運營后,地價將會大幅度升值。土地升值,必然帶動園區土地、倉庫、鋪位、寫字樓(公寓)等增值。
2、出租收入
這是物流園區最主要的收入來源。主要有:
一是倉庫租賃收入,這是園區出租收入主要來源。
二是設備租賃收入,園區主要交通設施(鐵路專用線)、物流設備(裝卸)、運輸設備(車輛)等出租給園區內企業,收取租金。
三是房屋租賃收入,除倉庫外,園區辦公大樓、沿街商鋪、大棚和商務用房出租租金。
四是停車場收入,園區收取一定的停車費用。
五是管理收費,如物業管理費、企劃活動費、廣告位費。
3、服務收費
一是信息服務收費,這是最主要的服務收費。
提供車輛配載信息,幫助用戶增加車輛的滿載率和減少成本,從節約成本中按比例收取一定服務費。
提供物流供求信息,從本地和周邊地市配送商戶經營的物流商品,為本地大型商場、批發市場和大商戶服務,為他們從全國各地集中配送按成交額提取一定比例的中介費等。
二是各類運營服務收費,配套服務、增值服務、政務服務、企業管理、供應鏈服務、金融服務、貿易服務、國際服務、跨界服務等事項收費。
4、投資收益,主要指園區投資加工、貿易、配送和配套項目的各項收益。
從倉儲規劃,看DeepSeek的實用性、局限性和突破之道
4190 閱讀單月總貨量同比增長734.4%!獨家解讀順嘉國際貨站跨越式增長背后的效率密碼
2149 閱讀嘉誠國際發布2024年年報:營收13.5億元,歸母凈利潤為2.05億元
1836 閱讀“京東服務+”洗衣中央工廠招商、3C上門安裝/維修招商
1751 閱讀深圳擬擴大試點物流、環衛功能型無人車運營,加速產業規模化進程(附編制說明等下載)
1558 閱讀DeepSeek落地全球第一大港
1214 閱讀這家老牌物流巨頭被收購,9億美元交易值不值?
1155 閱讀京東外賣重點推廣39城
1099 閱讀冷鏈不只是物流,還是依托供應鏈的生態
1100 閱讀德邦物流注銷回購股份 京東物流持股比例升至75.4%
1079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