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2024全球智慧物流峰會在杭州舉行。針對市場關心的菜鳥發展重點,菜鳥集團CEO萬霖在現場表示,“菜鳥將繼續拓展全球物流骨干網路,既服務好阿里電商,也服務好開放市場。”
萬霖透露,菜鳥將啟動全球第二批eHub建設,將全球物流網絡加快融入全球和區域產業鏈布局。“當前,電商在全球快速擴張,新的制造中心和產業形式不斷涌現,菜鳥將打造一張覆蓋中國、跨境、海外本地市場的全球快遞網絡,與產業鏈同行、更好服務全球電商發展。”目前,菜鳥海外本地快遞已在10個國家和地區起網運營。
在全球供應鏈方面,菜鳥在全球已運營超80萬平方米海外倉,在18個國家和地區提供專業服務,未來還將為全球客戶提供更具柔性、綠色和成本競爭力的服務。
技術一直是菜鳥創新發展的底層驅動力。目前,菜鳥旗下L4級無人車已正式發售,將在公開道路規模化配送快遞包裹。菜鳥作為物流無人配送領域的引領者,早在2016年便投入無人車的研發和運營,至今已運送超4000萬個包裹。“在數智化和AI應用領域,菜鳥一直是引領者;未來,菜鳥也會做無人駕駛和自動化的最佳實踐者。” 萬霖說。
談及行業未來,他認為,經濟再全球化、全球產業鏈重塑對物流業既是挑戰、更是機遇,行業仍有很大空間提供極致服務、極致產品、極致體驗。面向未來,菜鳥將圍繞全球快遞、全球供應鏈和物流科技創新,通過精益運營和數字創新不斷提升電商物流的體驗優勢和成本優勢。
業內人士認為,菜鳥對全球網絡、eHub和無人車的加大投入,緊跟全球電商和產業布局調整,也更匹配物流產業升級的未來需求,有望進一步提升菜鳥面對公開市場的競爭力。
萬霖:各位來賓、各位來自全球的合作伙伴們,大家上午好,再次歡迎大家來到2024全球智慧物流峰會。
今天是一個非常特別的日子,大家都知道,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教師節,今天早上吃早飯的時候我還看見我的女兒給他的老師精心的準備她的賀卡。同時大家也知道,今天實際上是阿里巴巴25周年的生日,同時今天也是我們一年一度的客戶日。所以我非常高興,能夠在今天這樣一個非常特別的日子里,和來自全球的合作伙伴共同探討物流行業的數字化和全球化的未來。
首先,我想讓大家一起看一張照片。這張照片是今年7月份的時候,我和我的團隊去葡萄牙騎行,在騎行過程中我們途經了一個地方,叫做羅卡角,就是圖片上這個地方。羅卡角是亞歐大陸最西邊的一個點,再往前就是無邊無際的大西洋了。大家看到,在照片的右邊這里有一個石柱,用葡萄牙文寫了一句話,這句話當時對我和我的小伙伴們還是蠻有啟發的,也趁這個機會跟大家分享一下。這句話叫做“陸止于此,海始于斯。”當時我們看到這句話的時候覺得很有意思,確實如果我們把陸地作為我們的邊界,這就是我們描述中的天涯海角,近無可近。但如果能把這里當作一個新的起點,那我們面對的是無盡的大西洋,有更加廣闊的空間去探索、去發現。當然,任何新的邊界、新的探索、新的空間,它所伴隨的一定是未知,一定是不確定性,一定是風險。所以,當時我們在葡萄牙也看了很多博物館和歷史,也看到在大航海時代,大家去探索海洋的時候是面臨著巨大風險的,往往是一個船隊出去的時候兩三百人,回來的時候可能只剩二三十人的,是真正的九死一生。但是隨著大家不斷的探索,靠著一波一波的探險,把整個非洲大陸線探險出來的,隨著大家對于大洋的規律越來越了解,對于如何做海上的定位,特別是對于季風的規律有了更深的理解之后,大海變成了更廣闊的空間,變成了坦途。所以這句話對我們還是非常有啟發。
過去一年整個世界、整個行業都發生了很多變化,我相信可能和很多企業一樣,菜鳥也在思考我們所面對的挑戰、我們所面對的機遇,以及我們所需要回答的一些問題。這里我也想把我們的一些思考和大家做一些分享:
首先,我們考慮的第一個話題是物流行業見底了嗎?現在很熱的一個詞是內卷,大家都被內卷卷得精疲力竭,非常非常的焦慮。但是焦慮也沒有用,從我的角度來看,內卷是不可避免的,或者我們用另外一個詞,高強度的競爭是不可避免的,它不會因為我們的意志而轉移,它是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后必然會發生的事情。我們需要看到的是如何去看待內卷,如何去看待這樣的高強度的競爭,我們必須把競爭當成一個最好的磨刀石。在這樣的競爭壓力面前,我們都要重新思考什么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我們最重要的產品、最重要的價值到底是什么?我們如何能夠更加聚焦的把我們最有價值的產品和服務做出來?
我經常跟我們團隊打一個比方,就是我們大家打撲克牌,與其手上捏著一把3、4、5、6、7,我們叫做電話號碼,還不如我們有一對小王、有一對老K,這個作用遠大于一手的小牌。特別是面對高強度的競爭的時候,我們需要更加聚焦在我們真正有差異化、真正能夠做到極致的產品和服務上。
第二,我認為我們要抓住這樣的競爭,真正沉下心來把我們的服務、成本、體驗真正打磨好。內卷給所有人都帶來壓力,讓所有人焦慮,但是焦慮并不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是我認為我們每一個人、每個單位,我們自己把我們的產品做到極致的空間其實是非常非常大的,比我們想象的可能會更大,但是我們需要克服的是我們內心的焦慮和我們對慣性、對不舒適感,能夠擁抱這樣的競爭,在競爭中把我們的產品做到極致。
除了競爭之外,第二個是我們的機會變少了嗎?現在有一句很流行的話,叫作歷史進入了垃圾時間,好像說現在沒有什么機會了,好像沒有什么事情可做了,好像看不到什么機會了。實際上我不認同這句話,可能整個行業的發展有快有慢、有高有低,但是整個產業的進展是無時無刻不在進行的,只不過很多時候它的進展是長期的不斷的鋪墊、不斷的建設、不斷的積累,才在某一瞬間能夠更快的爆發,能夠發生起來。但是我們要時刻關注行業發生的這些變化、進展,如果這些變化我們視而不見,它就永遠和你沒有關系。如果我們看到了這樣一些變化和機會,去積極擁抱它,我相信這樣的機會是在不斷涌現的。我們也看到,當我們覺得貨架電商已經做到極致的時候,我們看到了內容電商的不斷涌現,當我們看到國內的電商在增長放緩的時候,跨境電商、海外本地各種各樣新的模式都在出來,而這些新的模式實際上對物流也提出了越來越的要求。我們更要思考的是如何不要對這些新的模式、新的機會視而不見,而是真正能夠去擁抱它,去積極改變我們自己。
第三個問題也是一樣,大家都在討論AI,也有很多不同的觀點,我不認為我自己是一個AI的專家,但是我確實相信技術是我們所有的底層的一個驅動力。過去是這樣,未來也一定是這樣的。但是每次面對一個新的技術,大家都希望新的技術出來之后能夠一夜之間改變行業、改變世界。我覺得這是人性,往往就是這樣,大家對新的技術都在短期內有非常非常高的期待,都希望它能夠快速有keep up(音)出來,能夠馬上改變,但我們往往或者總是對于一個新的技術在長期所帶來的改變是大大低估了。
所以從我的角度,我不能說是AI的專家,但是我相信AI確實帶來了一個新的方法,點亮了一個新的科技樹,它不一定馬上能夠對所有行業、所有方面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它從底層邏輯上是完全不一樣的一個新的技術,它在未來隨著我們更多花時間把技術、產業、運營做更加深入的結合,我相信它的未來潛力釋放出來一定能夠給物流行業乃至任何其他行業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所以基于這樣一些思考,我們也在看,對于菜鳥來說我們應該如何去聚焦?如何去選擇?如何去面向未來?所以面向未來,我覺得菜鳥還是會秉承我們一貫的數字化、全球化和產業化的路徑,我們會聚焦做三件事情:
1、我們會持續打造這樣一張全球的快遞網絡,我們基于我們過去在國內的菜鳥速遞以及和申通,以及其他合作伙伴打造的這張中國的網絡,加上過去幾年我們大力投入建設的服務跨境電商的全球的骨干網絡,以及我們從最近兩年開始建設的海外本地網絡,整體上我們希望能夠建設一張面向未來的、面向電商的,能夠真正的實現數字化和智能化的全球快遞網絡。這樣一張高度的標準化網絡,能夠真正讓全球未來的商業形態有一個很好的物流基礎設施,來去為它服務。
大家知道,我們在2018年的時候啟動了第一批的e-Hub,我們建設了包括比利時列日、中國香港以及馬來西亞吉隆坡這三個e-Hub,這三個e-Hub經過幾年時間,都已經建成并投入使用。這里面我們做出了很大的投入,這中間有很多收獲,同時也吸取了很多教訓。但是我們看到,我們只有對底層的基礎設施的持續投入,才能幫助我們在上面搭建更加有競爭力的產品,更加有競爭力的解決方案和服務。所以我們正在準備啟動我們第二批的e-Hub建設,我們希望通過我們持續不斷的建設,讓這樣一張基于未來的底層的基礎設施能夠匹配到未來的商業形態的發展。同時也跟大家報告一下,在過去兩年我們已經開始在海外十個以上的國家和地區,開始了海外本地網絡的建設,包括西班牙、法國、墨西哥等一系列國家,都開始建設我們自己更加匹配電商發展的海外本地網絡,我們希望通過中國快遞網絡跨境骨干網,加上海外本地網,構建一張真正的全球端到端的開放網絡。
2、全球的供應鏈,我們希望通過我們的精細化運營加上數字化的創新,來為我們的客戶提供一個更加柔性、更加綠色和具備真正的成本競爭力的全球供應鏈。如果說快遞網絡是更加標準化的,那么整個供應鏈網絡讓我們能夠面對我們大型的客戶,特別是我們的品牌商、制造商,我們有很多全球的合作伙伴,以及我們中國的制造業出海,我們相信基于這樣一張全球的供應鏈網絡,能夠為它提供更加柔性的、更加定制化的、更加能夠體現集約化效應的全球的供應鏈服務。我們最近已經把我們的海外倉庫布局拓展到了18個國家,超過80萬平米,當然這和我們國內的規模比起來還比較小,可能只是我們國內倉庫規模的1/10,但是我相信未來成長和拓展的空間是非常非常大的,我們也非常期待和我們的品牌商客戶、生產商客戶、中國本土的品牌,和這些合作伙伴一起更好的打造更加具有韌性的、更加柔性的、更加綠色的全球供應鏈。
3、物流科技,就像我剛才提到的,我們相信科技永遠是我們底層的一個驅動力量,我們會持續的在技術上、數字化、AI的應用上不斷去投入。我覺得對于AI、對于數字化,我們沒有辦法希望它能夠一蹴而就,但是我相信隨著我們的持續投入,不斷的研究、打磨,把最新的技術和我們全鏈條的生產流程、全鏈條的各個環節做更好的融合、更好的結合,我們相信我們能夠找到基于技術去驅動我們的網絡和產品,大幅向前更上一個臺階的機會。
講一個例子,我們從2016年就開始投入,在物流無人車上開始進行投入,那時候無人車是很熱的,后來越來越熱,但是到了最近幾年熱度又降下去了,大家看到沒有那么快能夠規模化、能夠量產。但是菜鳥一直在這方面進行持續的投入,我們開始從末端的無人車嘗試,在校園和驛站的場景進行不斷的拓展和嘗試。到現在,我們很高興地告訴大家,我們把無人車拓展到了公開道路和城市配送的場景,而且我們今年已經在無人車場景開始進入量產階段。上周我還拜訪了一個在杭州北面快遞公司的網點,他購買了我們21輛無人車,基本上全部取代了他原有的配送車輛,最后形成了一個完全基于無人車打造的網點和驛站配送網絡,而且毫無違和感。我去問網點的老板有什么挑戰,基本上大家覺得整個轉換已經非常簡單了。所以這件事情標志著經過長期的積累、長期的建設,無人車和無人駕駛在物流行業基本邁過了技術的門檻,它和整個業務、流程相結合的緊密度也已經達到了規模化應用的階段。所以我們會持續在這上面進行投入,我相信技術會讓我們的物流不斷的前進,不斷的創新,不斷的不一樣。
最后,我也想在這里回應一下最近市場上有很多的傳言,關于菜鳥自身的定位,因為最近阿里菜鳥有非常多的變化,很多客戶也來問:你們菜鳥現在的定位有沒有發生變化?我想借此機會跟所有的客戶和合作伙伴做一個澄清。
過去我們做了很多變化,但是這個變化背后是希望能夠更好的服務我們的客戶,我們不僅要服務好阿里電商生態體系內的客戶,我們也要更好的服務好我們的外部客戶。為了匹配好這樣的發展趨勢,過去在我們內部的組織結構上也做了非常多的調整和變化,我們把除了底層的一些共通的能力之外,我們把團隊做了一個服務阿里內部客戶和服務阿里外部客戶的區分,我們有專門的團隊去對接阿里內部的,包括AliExpress、天貓出海等前臺業務,來確保我們能夠針對他們去打造有競爭力的產品。同時,我們也成立了專門的團隊,來服務我們的外部客戶,這樣我們能夠確保在資源、優先級上不會沖突,不管是哪一類的客戶,我們都能基于他明確的需求形成更好的、更極致的、更有競爭力的服務。所以我們也很希望能夠繼續得到所有內部的、外部的客戶支持,我們竭盡全力服務好我們所有的內外部的客戶。
最后,面對我們全球化的風高浪急,面對AI的不斷的新的浪潮,我也非常期待能夠和全球的合作伙伴們一起攜手同行,踏浪前行。
我的分享就到這里,謝謝大家。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2810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2492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016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013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1744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馬斯洛需求的顛覆與掌控
1472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224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1142 閱讀運輸管理究竟管什么?
1021 閱讀2024中國儲能電池TOP10出爐
969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