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之前的文章《從S&OP到IBP,升級的背后隱藏了什么樣的商業邏輯?》中,從供應鏈的發展趨勢,來介紹了IBP的起源和應用。
寫完了這篇以后,我也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企業為什么要做IBP,特別是一些企業的S&OP流程已經運行得非常成熟,為什么還要更上一層樓?想要推行IBP最強的動機是什么?
帶著這個問題,我請教了多位業內專家和行業同仁,終于從他們的回復中找到了靈感。
為了更好地解釋這個問題,我們需要跳出供應鏈思維的框架,從更大的商業模式角度來尋求線索。
我們從快速消費品作為切入點,來看商業模式的變遷。這類商品的特點就是消費速度快,高頻采購。
以某食品飲料企業為例,在2000年左右,企業發展的戰略是擴張生產能力和產品線布局,銷售基本都是依靠經銷商,而疏于對渠道的管理。
早期的經銷模式是靠經銷商層層打通,最終把商品交付到消費者手上。如果經銷商不給力,那么商品就會囤積在渠道,造成大量的退貨和報廢。
隨著近十年電商的飛速發展,品牌商已經逐漸認識到了電商平臺對銷售增長的重要性,即使傳統渠道銷售出現下降的時候,電商渠道的銷售依然保持高速增長,而且占比逐年上漲,有些企業已經達到了30-40%。
因此,電商渠道對快消企業是至關重要的。電商平臺不僅增加了品牌商的銷售額,而且還拉近了與消費者的距離。
當然,任何事物都有正反兩面,電商平臺銷售額的增加,也給企業經營帶來了新的挑戰,比如在產品管理上,如何更好地感知需求,如何更準確地做好銷售預測?
品牌商從后臺被推向了前臺,從遠離終端客戶,到近距離接觸消費者,這些轉換要求企業改變原有的需求管理模式。
再以某母嬰企業為例,早期的經營模式是為歐美品牌貼牌代工,依靠中國低廉的人工和制造成本,完成了企業的原始積累。
在幫客戶代工的過程中,企業品牌意識崛起,開始轉型打造自己的品牌,并且在國內外的市場上進行推廣營銷,銷售額連年增長。
現在,隨著電商平臺、全渠道和新零售概念的興起,這家母嬰企業也積極參與其中。
在這個過程中,該企業認識到供應鏈需要更靠近前端,需要終端銷售的數據。如果還繼續使用傳統的預測方法,準確性只能達到30%,勢必會造成大量的缺貨和呆滯庫存。
快消行業的商業模式變化,倒逼著企業的供應鏈模式的轉型。傳統的S&OP流程可能已經不能滿足企業的要求,集成商業計劃IBP呼之欲出。
1.共同點
如我之前文章所說,IBP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升級版的S&OP,在原有基礎上注入更多的元素。
IBP是對S&OP流程的升華,而不僅僅是“新瓶裝舊酒”。
首先來看一下兩者的共同點 - 需求管理。
在做需求管理的時候,可分為以下幾個不同層級:
企業業務愿景和發展目標;
供需平衡;
產品長期/中期/短期的需求劃分。
1)企業業務愿景和發展目標
企業愿景和目標是長期、可持續的發展。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就需要對未來的愿景有一個規劃。
簡單地說,就是要知道在未來的5到10年,企業可以獲得多少業務,包括新業務,來維持企業的發展。
2)需求和供應能力的平衡
企業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在拿訂單和業務的同時,也要看看自身能不能滿足和消化這些業務,否則即使接了訂單,也無法按時足量交付,只會疲于應付客戶的催貨,辛苦了半天都沒賺到錢。因此,企業需要平衡需求和供應。
3)產品層面的長期/中期/短期的需求劃分
長期:戰略層。主要是看長期預測,產品管理和產能發展。
中期:產品匯總層。中期匯總產品家族層面的需求預測及銷售和運營計劃S&OP。
短期:個體產品層。短期需求預測和SKU級別的主計劃。
2.不同點
介紹完了共同點,讓我們再來看看S&OP和IBP的不同之處。
1)是進化,而非簡單升級
為什么說是進化呢?主要原因是流程內在的邏輯發生了變化。S&OP主要作用是在需求和供應之間建立起一種平衡。
比如說,當供應能力不能滿足需求的時候,我們需要考慮安排加班、投資生產線或外包產能等方法,來解決供應不足的問題。
當需求大于供應的時候,我們就要適當減少生產數量,避免產生額外的庫存。
IBP考慮的是更高層次的商業規劃,通過整合財務、產品管理和戰略規劃,實現企業運營的可視性。
相比S&OP,IBP流程范圍更廣、層次更高、功能更強。
在SCOR模型的實踐Practice中,把S&OP列在了最佳實踐(Best Practice),而IBP被收納在了更高一級的新興實踐(Emerging Practice)。
SCOR對于新興實踐的定義是“新興實踐引入了新的技術、知識或完全不同的組織流程。通過重新定義行業內的競爭環境,新興實踐可能會在性能方面帶來顯著進步。”
因此,IBP絕不僅僅是對S&OP的簡單升級,而是發展進化。
2)發展進化之產品管理和財務評估
a)產品管理
在S&OP流程中包含了部分產品管理的內容,但僅局限于新產品的引入和老產品的退出,尚未覆蓋到產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對于銷售貢獻最大的成長和成熟期并沒有進行深度分析。
根據Oliver Wight的IBP流程,產品管理是首先需要回顧的內容,優先順序排在了Demand Review之前。
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即刪
在IBP的ProductManagement Review中,主要看這三塊的內容:
Portfolio Management,產品組合管理
Project Management,項目管理
Resource Management,資源管理
通過這個變化,我們可以看出IBP引入了更強大的品類管理和評審機制,使得流程更加貼近終端市場,變得“更接地氣”,也更為合理。
b)財務評估
在財務評估方面,IBP也更強調財務的參與。財務計劃需要與業務計劃緊密結合,從財務視角評估多個場景下模擬方案。
使用What-if分析,決策者可以根據財務模擬情況,做出最佳選擇。
3)需求計劃是主要驅動因素
隨著企業的商業模式越來越靠近終端消費者,以需求驅動的模式將會成為未來的主導力量,傳統供應鏈強調的供應和需求的平衡理念可能會過時。
在中國就業市場上,這兩年需求管理類的崗位出現供不應求的景象,高端的需求管理總監類職業可以開到七位數的年薪,成為了搶手的人才。
這些現象都印證了需求計劃管理的重要性,也是供應鏈崗位就業市場未來的風向標。
由于商業模式的變化,我們的企業變得越來越靠近消費者和終端市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渠道下沉也變得更為可行。
因此,企業的計劃模式必須由傳統的產銷平衡,轉型為集成商業計劃,來支持電商平臺、全渠道和新零售等模式。
IBP強大的產品管理和財務評估,增加了企業運營可視性,幫助管理者們提高了決策效率。
IBP的理念已經提出了多年,在應用軟件方面也有配套的工具,在技術層面也日臻成熟。
如果說IBP推行上還存在什么難點的話,可能更多是在于企業領導者和管理者的觀念上,轉變原有的思維習慣,保持一顆好奇心,虛心向世界領先的成功企業學習,這才能讓IBP在中國更多的企業里落地實施,幫助企業實現更大的成功。
來源|
中郵無人機(北京)有限公司揭牌
2755 閱讀智能倉儲企業“智世機器人”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
2656 閱讀這家老牌物流巨頭被整合重組,四千多名員工將何去何從?
2089 閱讀2024最值錢的物流上市企業是誰?哪些物流企業被看好,哪些被看跌?
1625 閱讀地緣政治重塑下的全球供應鏈:轉型、挑戰與新秩序
1298 閱讀物流供應鏈領域“吸金”不力,但能給投融資事件頒幾個獎
1308 閱讀連續5年的“春節主力軍”,德邦為何如此穩?
1177 閱讀16連冠背后,日日順助力智家工廠物流降本增效
1085 閱讀1745億件,快遞業務量增速超預期
1029 閱讀扎根供應鏈創新25年,一家“耐力長跑型”企業的破局啟示
977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