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的核心內容:在面向市場型的物流網絡中,如何運用戰略思維并結合量化分析選擇最適合當前或未來的物流網絡模式,比如“單倉型”、“多倉型”、“省倉型”等。本文第一部分闡述不同物流倉網模式的適用性,第二部分闡述這些物流模式中的關鍵要素,第三部分闡述物流模式中的戰略性分析,第四部分舉例說明具體步驟,供參考。
圖:本文導讀視圖
不同類型的企業適合各自的倉網以及物流運作模式,比如企業自身核心競爭力的方向不同、產品屬性特征不同、銷售量規模不同都會有不同的物流模式進行匹配。本文中我們這些倉網模式簡化為三種類型。
單倉型
適合企業核心競爭力在研發、制造,產品銷售渠道相對單一的企業,從工廠基地倉直接輻射全國的經銷商。
3/5/7大區域倉型
適合企業核心競爭力在分銷、零售,產品銷售渠道多樣化的企業。末端覆蓋面廣,需要通過物流的快速響應與交付提升競爭力。
省倉型
適合在企業經營與組織結構管理上按省級行政區域劃分的企業,再根據末端的銷售網點進行選址規劃。
圖:不同物流網絡布局視圖
對于不同物流倉網模式,我們從供應鏈環境視角對市場需求、商品供應以及物流節點功能幾個方向來分析。
首先,我們來看客戶類型。如圖,客戶類型包括了,2B中的門店、商超、站點(工程類),2C主要是消費者。客戶類型不同主要是物流交付的時效與訂單結構不同。
物流交付時效:從下訂單到訂單送達的時間要求;
訂單結構:訂貨種類數多少與訂貨批量大小。
其次,我們來看商品的供應。商品的來源主要有經銷型供應商和制造型供應商,對于物流運作來說,這兩類供應商并無太大區別,主要關注商品的供應能力和送貨成本。
供應能力:供應商的庫存是否充足;
送貨成本:商品從供應商運輸到交接點的運輸成本。
然后,我們來看配送中心。為了保證物流交付,在供應鏈中建立配送中心對商品進行存儲、分揀和配送。其中主要關注配送的功能定位、能力、建設以及運作成本。
功能定位:配送中心內存儲哪些商品,配送輻射哪些城市和網點;
配送中心作業能力:每天存儲與出庫多少商品,分揀多少客戶訂單;
配送中心建設:用什么設備進行存儲、裝卸、搬運與分揀作業;
配送中心運作成本:每年配送中心有多少操作成本、建設成本。
在企業內部,我們再從物流戰略規劃視角,從物流規劃的目的、企業供應鏈競爭力以及合理化物流模式幾個方向說明這些模式的選擇。
圖:企業供應鏈物流運作視圖
1. 物流規劃的關鍵作用:保障企業供應鏈運作
大型的品牌商、分銷商或零售商型的企業銷售額分布在幾十至千億不等,其供應鏈從計劃、采購到交付是一個復雜的運作過程。并且,隨著企業的發展,供應鏈運作也在動態變化中,其銷售總額以及銷售產品都會不斷發生變化。因此,物流的運作與建設也需要隨之調整。
營收:確定企業經營目標,預測企業銷售額增速;
產品:確定未來的銷售產品類型,結合銷售額增速,轉化為物流量需求;
客戶:確定市場客戶類型與規模,分析未來可能的交付地點與訂單結構。
2. 物流戰略性思考:支撐供應鏈交付,同時成本可控,提升供應鏈競爭力
對于物流規劃來說,保障其訂單完美交付到客戶手中,并控制物流費率在合理范圍內是主要的目標。同時,物流不僅可以幫助企業降低運營成本,也是客戶體驗企業供應鏈服務的最終環節。因此,制定合理的物流戰略可以幫助企業提升競爭力。
交付服務:及時將訂單交付到客戶手中,提升客戶體驗;
物流費率:可清晰的觀測與分析物流成本占銷售額的比重,確保其在合理范圍;
供應鏈管控:從物流視角提出與供應商的物流協同策略,提升物流運作能力。
3. 合理化物流模式:合理的倉網模式支撐供應鏈物流運作
物流運作模式主要以訂單交付要求和物流成本可控為總體目標,明確物流運作計劃,倉庫的選址、數量和功能,供應商的運輸線路,以及訂單的運輸線路。其中,核心便是倉儲模式與運輸模式。
倉儲:通過交付要求與庫存需求確定倉庫的選址、存儲要求和面積,以及通過訂單需求確定倉儲的出庫效率;
運輸:通過倉網的運作模式確定供應運輸與訂單運輸的策略。
4. 持續優化:在物流管理策略上仍可不斷提升物流服務與成本控制
在物流運作管理過程中,可以根據模型中的關鍵輸入參數,比如倉儲作業能力、運輸費率等進行持續優化,進而使得整個物流系統的運作得以不斷提高。
倉庫建設與運作:根據業務發展的變化,不斷優化配送中心內部的業務與資源規劃,合理的設備升級,可持續提升倉儲運作能力,優化空間利用率以及作業效率;
優化運輸費率:通過倉網布局模型,從物流流量疏導以及配載的角度,結合對市場運輸資源與價格,持續優化“進向物流費率”與“出向物流費率”;
供應商協同:結合倉網模型,不斷提升對物流網絡的控制,優化供應商送貨環節的物流模式。通過對供應商的供應產品、供應方式以及訂單需求類型的分析,靈活調配供應到配送中心,以及供應商直送客戶的策略,優化物流費率,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最終在這些物流模式決策的時候,需要通過對企業的供應鏈與物流環境進行詳細的分析,包括以未來的訂單結構、市場需求中的物流特征、不同物流倉網模式的量化分析,最后再進行決策。
(說明:以下我們模擬一個300+億規模的企業,說明其分析步驟)
圖:模擬企業物流布局模式分析視圖
完成以上視圖中模式模擬分析的關鍵步驟如下:
1. 獲取當前以及未來的市場需求
通過歷史數據及需求預測,模擬客戶訂單中所需要的物流信息。這些物流信息是用于物流模式分析的基礎數據。
2. 分析市場需求中的物流屬性特征
通過市場需求,分析其中涉及供應鏈物流相關信息。包括訂單、客戶、產品、供應商等對象所帶來的與物流存儲、運輸資源和成本的相關信息。
3. 確定供應鏈類型,建立物流業務關系
不同的企業供應鏈類型在對物流運作需求上有較大區別,其區別體現各個物流屬性特征中。
4. 獲取物流參數
不同的企業的供應鏈環境不同,所輸入的物流參數也不同,根據物流運作的狀態而定。
5. 分析不同倉網戰略性布局模式的優劣勢
根據不同的企業供應鏈選擇各自適合的倉網布局模式。
6. 選定某一種布局模式并量化分析其成本資源投入與產出
其中包含整個物流網絡的總體績效,以及每個配送中心的倉儲績效。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2852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2513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037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020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1758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馬斯洛需求的顛覆與掌控
1493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224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1149 閱讀運輸管理究竟管什么?
1056 閱讀2024中國儲能電池TOP10出爐
997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