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歐盟委員會通過并公布了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以下簡稱“CBAM”,又稱“碳關稅”)過渡期實施細則。該細則從今年10月1日起生效,一直持續到2025年底。按照計劃,過渡期結束后,歐盟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開始征收“碳關稅”的經濟體。
這一費用的征收會逐步推進。2024年,船公司要為40%的排放量支付費用,2025年達到70%,2026年達到100%。根據初步協議,航運業被納入碳排放權交易體系(ETS)后,在歐盟國家港口間航行的所有5000總噸及以上船舶,要就100%的排放量支付費用;在歐盟國家港口和非歐盟國家港口間航行的5000總噸及以上船舶,要就50%的排放量支付費用。
近日,來自歐洲的全球知名航運巨頭馬士基、赫伯羅特、達飛,相繼公布了歐盟排放交易體系 (ETS)附加費收費參考水平。
赫伯羅特估計,從亞洲運往北歐的一個集裝箱每Teu將產生12歐元(約13美元)的ETS附加費,冷藏集裝箱將產生31歐元(約33美元)的附加費;
而馬士基則表示,從亞洲運往北歐的一個集裝箱將使客戶每Teu 70歐元(約74美元)的額外支出,冷藏集裝箱將額外支出105歐元(約110美元)。此外,馬士基還表示如果選擇其ECO Delivery預訂將不收取“排放附加費”。
達飛表示,最終的收費標準將于11月中旬公布。但該公司已經提供了一些例子,說明根據目前的配額價格,即每噸二氧化碳約90歐元,客戶將需要為每個20英尺集裝箱支付一筆額外費用。從歐洲到南美洲西海岸,客戶將為每個標準集裝箱多支付43歐元,為每個冷藏集裝箱多支付60歐元。
據港口圈統計,目前3家船公司給出的參考價幾乎看不出統一標準,同一航線上的價差就高達98歐元/40尺箱(約人民幣755.13元)。上圖列出的參考價基于2024年,只需繳納40%的碳稅,如果到了2026年全額繳納,MSC曾預警每個冷箱可能要多出高達500歐元(約人民幣3852.71元)的成本。(來源:綜合運去哪、壹航運、中國船檢、港口圈文章內容整理)
截至2023年9月30日,9月份全國碳交易累計成交量約2.9億噸,累計成交額約142.42億元,平均價格約49.17元/噸,日均成交量約53.84萬噸;
掛牌協議交易累計成交量4800.82萬噸,累計成交額約25.69億元,平均價格約53.51元/噸,日均成交量約8.92萬噸;
大宗協議交易累計成交量約2.42億噸,累計成交額約116.73 億元,平均價格約為48.30元/噸,日均成交量約為44.92萬噸。(來源:山東碳市場服務中心)
普洛斯中國三支基金獲評GRESB“綠色之星”
近日,全球不動產可持續評估體系(Global Real Estate Sustainability Benchmark,GRESB)公布2023年度評估結果,普洛斯中國參評的三支基金均獲得GRESB四星評級,并全部獲評GRESB“綠色之星”。在全球范圍,普洛斯共有19支物流不動產基金參與GRESB評估,分別來自亞洲、歐洲和美洲市場,連續參評的基金表現總體大幅提升,ESG表現創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普洛斯中國參評基金提交GRESB的能源使用量、光伏發電量、用水量及溫室氣體排放量等數據經過了第三方審計機構鑒證,為進一步提升數據可信度和透明度,樹立了實踐標桿。(來源:羅戈網)
近日,從中國氫能聯盟獲悉,由該聯盟研究院牽頭提出的全球首個可再生能源制氫減排方法學近日在聯合國清潔發展機制(CDM)執行理事會第119次會議上被審批通過,正式成為CDM的第124個大型方法學,填補了全球可再生能源制氫碳減排方法學的空白。
CDM是國際社會最具影響力的碳減排機制,適用于全球各地的減排計劃。CDM方法學對項目邊界、基準線、項目排放、監測計劃等CDM關鍵要素進行界定,是CDM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碳減排量化的重要基礎。(來源:中國經濟新聞網)
新加坡制定了碳稅制度下國際碳抵免的資格標準
近日,新加坡可持續發展和環境部(MSE)和國家環境局(NEA)制定了國際碳信用(ICC)框架下的資格標準。ICC框架于2022年11月推出,同時根據《碳定價(修訂)法案》逐步提高碳稅率,從目前的每噸排放量5新元到2024年和2025年的每噸25新元,以及2026年及以后的每噸45新元。該ICC框架將允許應繳碳稅的公司使用符合條件的ICC來抵消自2024年1月1日起高達5%的應稅排放。(來源:證券時報e公司)
10月6日,韓國HD現代重工為丹麥馬士基建造的首艘甲醇動力16200TEU集裝箱船舉行下水儀式,這也是全球第一艘甲醇動力超大型集裝箱船。
這是馬士基于2021年在HD現代重工訂造的首批16200TEU新型綠色甲醇動力集裝箱船系列的首制船,全長350米,寬53.5米,在去年12月切割鋼板,計劃在2024年年初交付,投入遠洋航線運營。
該系列船采用馬士基歷時五年完成的全新設計,其外觀與以往任何的大型集裝箱船都有明顯不同。船員宿舍和船橋將位于船頭,以增加集裝箱容量。煙囪則將放置在船尾,而且只在船舶一側,從而為貨物提供更多空間,這種住宿與煙囪之間的分離設計也將提高船舶在港口的效率。( 來源:國際船舶網)
沙特公共投資基金與沙特電力組建電動汽車基礎設施公司
10月8日,沙特公共投資基金(PIF)表示,已同沙特電力公司(SEC)攜手成立電動汽車基礎設施公司(Electric Vehicle Infrastructure Company)。
沙特公共投資基金將在新公司持股75%,沙特電力公司則會持有剩余的25%股份。據介紹,新公司將在沙特提供“一流的電動汽車快速充電基礎設施”,計劃到2030年覆蓋全國1000多個地點,安裝超5000個快速充電器。(來源:界面新聞)
中遠海運(南美)有限公司與中國檢驗認證集團南美有限公司在阿根廷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根據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發揮各自優勢,加強業務協同,在區塊鏈溯源和電子提單技術應用、為行業客戶制定全鏈解決方案、推動航運業綠色低碳轉型以及碳中和新能源認證業務發展、海外標準倉和通道業務建設創新等四個方面深化合作,為促進中國和南美洲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和供應鏈效能提升貢獻中國智慧。
雙方就聚焦批量小商品區塊鏈溯源與電子提單聯合技術應用達成共識,并將在南美地區率先啟動試點項目。中國檢驗認證集團南美有限公司是以“標準、檢驗、檢測、認證”為主的獨立第三方檢驗認證機構,依托中檢集團全球化網絡,為南美地區出口中國主要商品提檢驗認證服務。(來源:中遠海運南美)
中集安瑞科成功研發低溫氨車 首創“綠色氨氫”儲運新模式
近日,中集安瑞科旗下石家莊安瑞科氣體機械有限公司,研發及生產的國內首臺低溫無水氨運輸車成功下線并實現批量交付。這一重大突破標志著,我國在液氨運輸裝備領域實現從中壓到低溫運輸的轉變,首創“綠色氨氫”儲運新模式。
該新型儲運裝備的研發推出和批量產品的交付,將為我國“清潔高效氨合成—安全低成本儲運氨—無碳高效氨氫利用”的全鏈條“氨-氫”綠色碳循環經濟路線的實現,提供新的方向和裝備保障。(來源:中集安瑞科)
10月9日下午,在舟山馬峙錨地,加注船“思杰21”輪以“船對船”方式,為寧波遠洋集裝箱船“新明州60”輪加注了325噸生物燃料油。這標志著國內首單集裝箱船舶海上錨地生物燃料油加注作業在世界第一大港——寧波舟山港成功落地,對推動國際航運綠色發展,助力浙江省建設世界一流強港及舟山市打造東北亞保稅燃料油加注中心具有重要意義。
此次加注的B24生物燃料油,是由24%的生物燃料和76%的常規低硫燃料油進行物理調和而成,符合IMO對于船用燃料油ISO8217/2010標準,可以減少最多21%的碳排放,對經濟可持續發展、減少環境污染以及航運企業應對氣候變化的多路徑探索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且此次加注圍繞錨地作業安全防污染風險、商品編碼歸類等形成的制度創新成果,將為全國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經驗。(來源:浙江海港)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2901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2541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055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044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1786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馬斯洛需求的顛覆與掌控
1500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259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1191 閱讀運輸管理究竟管什么?
1077 閱讀2024中國儲能電池TOP10出爐
1046 閱讀
登錄后才能發表評論
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