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環境危機日益加劇,極端天氣多發,氣候問題已成為全球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二氧化碳為導致溫室效應的主要氣體,近年來,全球工業發展迅速,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導致氣溫不斷升高,嚴重破壞了生態平衡,威脅到人類健康。為緩解這一問題,各國政府不斷加大節能減排力度,相繼提出了碳中和目標時間表。根據BP年鑒,2021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達389.8億噸(包括能源、工藝排放、甲烷燃燒領域排放量),其中中國在經濟快速發展、工業迅速崛起下,逐漸成為碳排放量最大的國家,碳排放量占全球比重不斷提升,2021年我國共排放120.4億噸二氧化碳,占全球總量的30.9%,較2001年提升了16.1%個百分點。我國作為碳排放大國,節能減排首當其沖。近年來,我國政府對環保的重視程度日益提升,在2020年9月,中國國家主席在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正式提出了“3060目標”,即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在雙碳目標發展背景下,各行各業紛紛加快節能減排步伐,朝著綠色化、環保化方向發展。
為了進一步激勵企業優化能源結構、提升能效,加速節能減排,2021年7月,全國碳交易市場正式啟動上線交易,通過市場化手段來引導碳減排資源的優化配置,降低全社會的減排成本。天津碳排放交易所數據顯示:2022年全年,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CEA)總成交量5088.9萬噸,總成交額28.14億元,交易量較2021年大幅減少,主要受碳市場履約期長,市場供給偏多而需求不足影響。根據《2021、2022 年度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中國碳市場第二個履約周期為兩年,控排企業需在2023年年底前完成2021、2022年度配額清繳,在這很大程度上降低了2022年碳市場需求,2023年碳市場活躍度將大幅提升。
林業碳匯是目前經濟有效的“碳吸收”手段,對我國實現“雙碳目標”具有重要意義。碳匯是指從空氣中吸收二氧化碳,將其固定下來,從而減少二氧化碳在大氣中濃度的過程。根據固定二氧化碳的介質不同可以具體劃分為以林業碳匯、草原碳匯、耕地碳匯、海洋碳匯等。林業碳匯是指通過造林和森林管理(減少毀林、荒漠化治理、濕地保護等活動),吸收和固定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并按照相關規則與碳匯交易相結合的過程、活動和機制。
森林植被“固碳”效果佳,森林植被區占陸地面積的3成左右,但其碳儲量占陸地碳庫總量的近一半。公開資料顯示:樹木每生長1立方米的蓄積,平均吸收1.83噸二氧化碳,釋放1.62噸氧氣。由此可見通過林業碳匯提高森林面積與森林質量,能有效提升森林生態效益價值,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且林業碳匯技術成本相較于工業化碳捕集與封存(CCS)技術要低2-3倍,實現了“生態效益”與“經營效益”雙贏。近年來,我國森林面積與蓄積量不斷增長,至2021年我國森林面積已達34.6億畝,森林覆蓋率提升至24.02%,林草植被總碳儲量達114.43億噸,年碳匯量12.8億噸;我國人造林面積穩居全球首位,2022年我國共完成造林383萬公頃(5745萬畝)、種草改良321.4萬公頃、(4821萬畝)、治理沙化石漠化土地185萬公頃(2771萬畝),較2021年均有所增加。
目前,我國林業碳匯項目可參與全球性(CDM、VCS 、GS),全國性(CCER、CGCF),及區域性(FFCER、PHCER、BCER)抵消機制中碳交易。不同機制中對林業碳匯項目要求、使用標準有所不同,
VCS由國際排放交易協會、世界經濟論壇及氣候組織發起,目前參與國家達80余個。截止2022年年底,全球已注冊了1923個VCS 項目,已簽發項目 1556 個,已簽發碳信用 10.45 億 tCO2e,其中中國共有880個VCS 項目。全球共有205個林業碳匯VCS 項目,主要分布在中國、巴西、哥倫比亞、秘魯、肯尼亞等地,其中中國共有29個林業碳匯VCS 項目,居全球第一。
自愿減排(CCER)是指對我國境 內可再生能源、林業碳匯、甲烷利用等項目的溫室氣體減排效果進行量化核證,并在國家溫 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注冊登記系統中登記的溫室氣體減排量。CCER 交易為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重要補充形式,可用來清繳履約,根據全國碳市場交易規定,CCER抵銷比例不超過應清繳碳排放配額的5%。2011年發改委頒發政策,批準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湖北、廣東、深圳等七地開展碳交易試點,隨著2012年《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暫行辦法》發布,CCER體系開始起步,明確經核證后的減排量可進入碳交易市場,各試點碳市場允許 CCER 可抵消比例多在3%~10%之間。由于供需失衡致使碳價持續低迷,CCER作用無法充分發揮,疊加個別項目規范性不夠、交易不透明、各地使用標準不一致等因素,2017年3月,發改委暫時停止了CCER 項目審批,已審批項目仍可正常運行,截止2022年年底,CCER項目審批尚未重啟。
我國CCER林業碳匯項目開發流程大致有項目設計、項目審定、項目備案、項目實施、項目監測、減排量核證及備案簽發七個流程。我國CCER林業碳匯項目方法學共有四項,分別為《AR-CM-001-V01碳匯造林項目方法學》、《AR-CM-002-V01竹子造林碳匯項目方法學》、《AR-CM-003-V01森林經營碳匯項目方法學》、《AR-CM-005-V01竹林經營碳匯項目方法學》,為我國CCER林業碳匯項目的發展提供了依據和標準,助力我國CCER林業碳匯項目規范化發展。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2023-2029年中國林業碳匯行業發展模式分析及未來前景規劃報告》
截至 2017 年暫停簽發,全國已有 2871 個CCER審定項目,861個備案項目。其中風電、水電、光伏項目占比較大,共有97個林業碳匯 CCER 審定項目,占比3.4%,備案項目 15 個,其中3個項目已簽發首期減排量。林業碳匯CCER項目主要分為造林碳匯、森林經營、竹子碳匯和竹林經營四類,其中造林碳匯為主要類型,CCER審定項目數量達66個,其次為森林經營,項目數量為25個,竹林經營項目數量 5 個,竹子造林項目數量 1 個,審定預計減排總量 5.59 億噸。
從地區分布來看,97個林業碳匯CCER審定項目分布在23個省市,其中吉林、內蒙古、黑龍江、湖北、廣東等地憑借豐富森林資源成為林業碳匯CCER審定項目主要聚集地。15個備案項目則分布在廣東省、北京市等8個地區,其中廣東有3個、內蒙古3個、河北3個、黑龍江2個、北京1個、江西1個、湖北1個、云南1個。
從97 個林業碳匯CCER審定項目單位面積年均減排量來看,林業碳匯減排量為4.95 tCO2e/公頃,四大類細分類型中,造林碳匯減排量居首位,達11.26 tCO2e/公頃,因此也成為了林業碳匯CCER審定項目主要類型,其次為竹子碳匯,及減排量為9.35 tCO2e/公頃。森林經營與竹林經營減排量相對較小。
從計入期來看,四類林業碳匯CCER審定項目計入期最短均為20年,其中造林碳匯、森林經營計入期最長不超過60年,竹子碳匯計入期最長30年,竹林經營則最長不超過40年。目前共有53個林業碳匯CCER審定項目計入期為20年,占比達55%。其次為60年,占比25%。
目前,CCER市場供給已嚴重不足,呈現緊缺狀態,價格大幅上漲。未來隨著碳市場的擴容,CCER需求量將進一步增加,重啟CCER已成為大勢所趨。在2022年12月,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在國際金融論壇(IFF)2022年全球年會上表示,下一步中國將爭取盡早重啟CCER市場。目前我國正抓緊修訂CCER管理辦法,CCER有望在2023年重啟。而林業碳匯作為CCER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CCER重啟后將迎來快速發展的新窗口。預計到2030年森林碳匯交易整體市場規模有望達1344億元。
除國際層面的VCS與國家層面的CCER,福建、廣東等地也紛紛推出了核證自愿減排量,積極探索林業碳匯權交易。福建省作為國內森林覆蓋率最高的省份,將福建林業碳匯(FFCER)列為福建碳市場三大交易標的物之一。截止2022年11月,福建省FFCER成交量達385萬噸,成交額達5745萬億元,穩居全國首位。廣東在2017年推出了廣東碳普惠抵消信用機制(PHCER),并正式允許接入碳交易市場。截至2021年6月底,廣東省備案 PHCER 減排量達 191.97 萬噸,其中林業碳匯占比達92%。截至2022年末,PHCER累計交易量達538.07萬噸,2022年全年交易3.81萬噸。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3174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226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174 閱讀浙江科聰完成數千萬元A2輪融資
2046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1989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434 閱讀運輸管理究竟管什么?
1273 閱讀Deepseek在倉庫規劃中的局限性:基于案例研究
1284 閱讀2024中國儲能電池TOP10出爐
1200 閱讀安能物流2024年經調整利潤預增約62.8%,高質量增長領跑快運行業!
1082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