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森瑤中國與高盛共同成立合資公司,尋求中國一線城市及周邊核心地區優質物流資產投資機會,其首批種子項目為4個共計24萬平方米的倉儲資產;
11月7日,普洛斯宣布最新一期中國收益基金——普洛斯中國收益基金VI(GLP CIF VI)完成募集。該基金資產管理規模達76億元人民幣,將投資于中國19個城市的20處物流園區,可租賃面積約213萬平方米;
11月8日,黑石房地產基金持有及管理的多元資產管理平臺——龍地宣布即將完成對粵港澳大灣區內,面積約28萬平方米現代倉庫的收購。
從上述企業公布收購標的投資案例中不難看出,物流地產頗受青睞。摩根士丹利房地產投資全球首席投資官此前表示:“公司自2015年起布局中國物流地產賽道,管理項目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鑒于目前重點交通樞紐城市優質物流資產存在普遍短缺的情況,公司將在長三角地區收購逾21萬平方米的物流及工業資產,把握難能可貴的投資機會。”
物流地產是經營現代化物流設施的載體及重要組成部分,分屬工業地產,是房地產輕資產化的重要存量運營細分領域。物流地產的概念始于上世紀80年代,即根據物流企業客戶需要,選擇一個合適的地點,投資和建設企業業務發展所需的現代物流設施,最早由美國普洛斯集團率先提出并實踐。現代化的物流地產經營環節,主要為選址拿地、開發建設、運營管理及基金運作四個方面,常以物流園區為載體建設物流倉庫、配送中心、分撥中心等專用物流設施,同時提供園區租賃、園區運營、配送服務等增值服務。
數據顯示,一線城市物流地產投資凈回報率在6%~8%,遠高于商業地產的4%~5%和住宅地產的2%~3%,并在疫情影響下展現出較強的抗風險能力。預計優質物流地產將迎來大量新增供應,其中城市物流和冷鏈物流將受到更多關注。
然而,中國物流地產在受到越來越多投資人青睞的同時,進一步加劇了投資市場競爭,導致資本化率有所下降。考慮到行業正處于向高質量、數字化和智能化發展的轉型期,固定資產投資仍低于預期,反映出企業對于投資持保守態度。此外,物流地產還面臨高昂的能源費用,使物流地產的業主方難以實現降本增效;推行環保措施在短期內面臨資金壓力;以及自動化倉庫、數字月臺、信息處理系統等智能技術建設滯后等瓶頸。
黨的二十大指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進程中,中國對產業鏈供應鏈生態體系建設提出更高要求,積極構建適應產業鏈供應鏈新生態建設的現代物流體系,推動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加快現代物流技術、業態、模式創新步伐,推動依托國家物流樞紐、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的“通道+樞紐+網絡”的現代物流運行系統建設。迎接中國式現代化現代物流供應鏈建設的新時代。
01,需求推動
21世紀以來,中國制造業逐步從傳統向新興高端制造業轉型升級,逐步成為倉儲的主要需求來源,集中于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區域。按照倉儲的水平高低,可將倉儲劃分為高標倉和傳統倉,高標倉和傳統倉存在明顯的差異。
由于中國現代化倉儲起步較晚(約90年代前建設),傳統倉占總面積的80%以上,其缺陷大幅增加了物流運營成本及安全隱患。相比之下,高標倉能夠更好實現物流規模化效應與降本增效。直觀的看,供應鏈管理成熟的汽車、航空等,基本都是高標倉的主要應用行業。
02,政策引導
物流地產是供應鏈建設的重要環節,可能提升企業物流配送效率,進而升級消費體驗。基于此,政府部門近年來高度重視物流,多次出臺土地稅收等優惠政策推動物流地產的發展。
2021年6月,《國家物流樞紐網絡建設實施方案(2021-2025年)》發布加強國家物流樞紐建設與運營指導;同年11月,《關于做好“十四五”首批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工作的通知》表明將建設國家物流樞紐增至70個;同年12月,《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實施方案》提出將圍繞支撐構建“四橫四縱”的國家冷鏈物流骨干通道網絡;《縣域商業建設指南》提出推進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中心體系建設等。
03,疫情加速行業驅動力
新冠疫情使物流地產行業衍生出新的驅動力,如冷鏈物流、生鮮電商、社區團購等,助力物流地產持續發展。2021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440,82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2.5%;網上零售總額為130,883.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1%,線上消費增速高于整體消費增速。新冠肺炎疫情導致消費需求結構發生變化,實體零售業有所萎縮,部分企業難以支撐被迫關店,或者將實體零售轉變為線上渠道。這對倉配業的服務布局、服務能力水平、技術設備等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01,物流平臺加速涌入
隨著市場需求的持續發力,中國社會物流規模與快遞行業規模保持持續增長,2021年,中國社會物流總額為335.2萬億元人民幣,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9.2%,2021年社會物流總費用16.7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2.5%。中國快遞業務量超1,000億件,對全球市場增長貢獻率超50%。各物流企業依托自身業務發展,開始逐步著手布局物流地產行業,打造一體化供應鏈。以阿里、京東為首的電商企業組建的物流公司重點發力自建倉儲領域,以順豐為首的傳統物流巨頭也以“倉配一體化”為重要戰略發展目標。
2022年9月,阿里健康大藥房首次對外開放其自建倉儲園區——杭州塘棲倉。據悉,阿里健康大藥房塘棲倉為目前亞洲最大的數字化單體藥品倉,占地面積近100畝,全倉配備的恒溫恒濕系統,并采用數字化智能化設計,日均可處理100萬個B2C藥品訂單。京東則是從2008年開始自建物流系統,截至2022年6月底,京東物流運營超1,400個倉庫,含云倉生態平臺的管理面積在內,京東物流倉儲總面積約2,600萬平方米。
02,地產商韌性顯現
基于工業與電商的發展、物流用地年限縮短、疫情等原因,物流倉儲被認為是最具韌性的地產板塊,其在回報率上穩居各地產物業之首。縱觀各家物流地產企業,業務網點均已實現中國一、二線城市及重點區域城市覆蓋,逐步建立起全國網絡。
普洛斯中國以輕資產策略加快項目周轉率,提升其投資回報率。2022年7月,普洛斯宣布設立“普洛斯中國收益基金V”,計劃投資于2013年成立的“普洛斯中國物流開發基金一期”旗下資產,涉及在中國54處高標準現代物流設施。而萬緯物流、寶灣物流等近年來在資產證券化上積極作為,京東和蘇寧亦投入物流地產基金,不過企業更偏向重資產。
其中,萬緯物流的發展值得一提。作為中國知名的冷鏈倉儲品牌,萬緯物流除了擁有專業的冷鏈硬件倉儲設施,近年來對“供應鏈一體化服務”的探索和實踐已經取得了令人側目的成就。除了能夠幫助客戶實現貨物全流程的可視化,萬緯物流對于倉儲運營的“顆粒度”的細化值得中國物流行業學習,尤其是萬緯物流能夠為客戶通過數字化方式提供業務的布局和優化,并以“提升管理顆粒度的方式”來提升管理效率,保證服務質量的同時為客戶免去不必要的成本。
龍頭企業早期利用先發優勢,擁有大量優質用地資源,隨著智能云倉庫、自動化立體倉庫等應用逐漸完善,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將與物流行業進行深度綁定,部分已應用在倉儲物流行業中,這些應用有望進一步降低倉儲物流基礎設施的運營成本。
另外,疫情加速倉儲物流無人化發展步伐,諸如搬運機器人、碼垛機器人、分揀機器人等自動化設備已代替人工,可以滿足貨品從入庫、分揀、出庫、移庫、盤點、運輸等各個作業流程。這些設備的普及對于物流地產企業也是一個明顯的航標。
從倉儲規劃,看DeepSeek的實用性、局限性和突破之道
4253 閱讀單月總貨量同比增長734.4%!獨家解讀順嘉國際貨站跨越式增長背后的效率密碼
2289 閱讀嘉誠國際發布2024年年報:營收13.5億元,歸母凈利潤為2.05億元
2200 閱讀“京東服務+”洗衣中央工廠招商、3C上門安裝/維修招商
2031 閱讀深圳擬擴大試點物流、環衛功能型無人車運營,加速產業規模化進程(附編制說明等下載)
1866 閱讀DeepSeek落地全球第一大港
1256 閱讀這家老牌物流巨頭被收購,9億美元交易值不值?
1267 閱讀京東外賣重點推廣39城
1169 閱讀冷鏈不只是物流,還是依托供應鏈的生態
1149 閱讀德邦物流注銷回購股份 京東物流持股比例升至75.4%
1121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