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每年都要求降價,否則明年就換別家訂貨。老板看著不斷上漲的原料和人工費,這塊實在是沒有多少降價空間了。
思來想去,只有從物流上著手,好像有一種說法叫“物流是第三利潤源”,如果從這里擠一擠,沒準降本的小目標就實現了。
從支出報告上來看,國際海運費排在TOP 1,那就從這兒開始行動吧!
國際海運是每個跨國公司都重點關注的一塊,原因是占總物流費用比例高,金額大。
以某汽車零部件集團為例,中國區14家工廠的每年海運費用就高達3百萬歐元。如果通過整合資源,集約采購,必然可以降低支出,幫助公司實現節省的目標。
跨國公司每年都要進行一次大規模的海運招標,從競標的貨運代理商中,篩選出最具有競爭力的1-3家,來負責全球海運業務操作,這是很多500強企業通行的做法。
跨國公司總部通常把所有己方付費的運輸線路匯總,打包做成一整個Package,交給貨運代理去報價,通過規模效應來獲取最優惠的價格。
集約采購的邏輯是這樣的,如果一個20英尺集裝箱可以放20個托盤的貨物,把整柜的海運費分攤到每個托盤上,成本一定比走散貨的托盤運費要低,某些線路可以節省20%左右的費用。
假使公司一年的訂艙量在1000個TEU的話,那么可節約下來的費用是相當可觀的。
把所有的貨量匯集在一起,通過嚴謹細致的成本核算,可以得出一個整體最優的方案。
在A線路上選X貨代,B線路用Y貨代,充分利用這些代理在各自資源最有優勢的區域,得到報價最低的服務,從而實現公司總體海運費用的降本目標。
總部根據既定的策略,要求下屬的各個工廠,使用各自分配到的貨運代理操作國際海運業務。
在整個的Package中,也許會有一些工廠分配到的代理報價略高,會支付比以前更多的運費,引起這些使用方的不滿。
但是從總部的視角來看,為了實現整體最優的目標,難免會犧牲一些局部利益。
妥協與讓步,協同與合作,都在無時無刻地考驗著總部和工廠,彼此在不斷博弈過程中最終達成一致的目標。
1. 怎么比?
比價,比的自然就是價格。這里有兩個關鍵點,那就是比較的對象和范圍。
雖然都是水果,蘋果和桔子沒有辦法進行比較。
蘋果和蘋果就可以比較了,大小、含糖量、口感等等,都是很好的評判標準。英語里有一句俗語,apple to apple,指的就是同等事物才能進行對比。
怎么確保貨代們能做到apple to apple的對比?方法就是在RFQ(Request For Quotation)里預先提供一份標準的模板,讓各家貨代都根據統一的格式進行報價。
表格內數據已經過處理,僅供參考
例如上圖的“勒阿弗爾到上?!本€路的海運費,藍色部分是由客戶提供,貨代只需要填寫白色區域就可以了。
即使客戶給了貨代一個標準化報價格式,但各家代理仍然可能給出一些“個性化”的輸出結果,原因在于這些貨代有各自的代理商,給出的報價名目是各式各樣的,這需要客戶在最后計算的階段進行數據處理。
2. 比什么?
在明確了比較的對象以后,接下來就是確認比較的范圍。如果買方使用EXW條款的話,比價的范圍就是門到門全程運輸的總費用。
很多跨國公司都傾向于用EXW條款和供貨商簽訂合同,一方面貨主可以掌握供應鏈的可視性,隨時了解貨物的所在位置,以防止斷貨的風險。另一方面,整合門到門全程運輸,可以獲得運費的規模效應。
雖然EXW條款會讓貨主承擔貨物的風險和庫存的壓力,但仍有很多企業在權衡利弊之后,選擇使用EXW來和賣方交易,這都是公司高層在深思熟慮后做出的決策。
在EXW條款之下,具體涉及的費用包括以上五個方面。乙方在報價的時候,根據這些內容,提供每一段操作的收費明細,最后得出該條線路的總成本。
用每年預估或是實際產生的貨運量,乘以每條線路的成本,就能計算出總的報價。
把參與競標的代理商根據報價結果的高低排序,就能知道哪家的價格是最有競爭力的。
雖然不是所有線路都以價格為導向,我們還需要考慮服務和時效性,但是價格還是在競標過程中起決定性因素。
招標活動就是一個項目管理的過程,大致需要這八個步驟,以下逐條做簡單的說明。
1) 確定RFQ范圍
在RFQ里涉及到多少家工廠或供應商的線路,每年的費用支出大概是多少?如果有系統數據的話,很快就可以獲取到,否則還要花費時間做人工統計。
2) 細分Spending
把所有線路根據事業部的工廠和區域做成一個矩陣,然后把相關的支出填到每個單元格里,這樣就把spending細分出來了,有利于報價后期分配貨運代理資源。
3) 成立項目團隊
項目團隊一般由間接物料采購(Indirect Sourcing)牽頭,再加上供應鏈團隊中負責運輸操作業務的負責人組成核心小組,還需要各個工廠的采購和物流提供相應的支持。最最重要的是要得到工廠的總經理們和總部高層領導的力挺。
4) 明確目標
想要獲得工廠的總經理支持,必須明確告訴他,這個項目能給工廠帶來的運費節省,沒有利益的交換,就得不到使用方的支持。
在切換貨代的過程中,經常會聽到工廠的反對聲音,比如現在的貨代很配合啦,雖然價格貴了一些,但是總能滿足我們緊急的要求云云。
如果不能給工廠看到實實在在的降本好處,想要切換貨代的難度頗高。
5) 物流供應商報價
第一輪,第二輪,第N輪。。。
6) 選出最佳方案
方案做好后,貨代需要簽訂框架協議(與總部)和具體合同(與工廠),制作操作指導書。
7) 試點和推廣
先找幾條線路試一下,看看運行上是否有什么問題,然后再大范圍推廣。
8) 回顧運行情況
定期回顧各項KPI,核對實際發生成本,完善操作上的細節。
3. 需要注意什么?
在報價中還有一個需要特別注意的部分,那就是運輸時間。如果沒有時間條件的約束,貨代可能會去尋找報價較低的船公司,但是這類的船不僅開得慢,且靠港次數多,運輸的時效性可能沒有保障。
如果貨主對于時效要求很高的話,就需要重點關注全程的運輸的天數,考慮到海運過程中不確定因素較多,比如天氣和港口擁擠度,貨代預留幾天的緩沖期是可以接受的。
從德國到上海港的運輸時間分析
1. 用自動化替代人工比價
一般跨國公司每年做預算的時候,就把海運費和可能的節省都做進去了,因此一年也只做一次大規模的海運報價。
由于競標是一個系統性的工作,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用手工計算各種成本,而具體負責這項工作的人力資源又是有限的,因此頻繁地進行競標不太可行。
但是隨著報價自動化系統的發展,已經可以用電腦替代人工來做一些低附加值的計算工作,未來的趨勢是電腦能夠快速給貨主推薦最低價格的貨代,而人扮演的角色是不斷優化報價系統,讓它更加貼近現實情況。
2. 頻繁切換給使用方帶來的困擾
上述的場景畫面雖然很美,但是在實際操作中還會遇到一些問題。頻繁更換貨代會給使用方,工廠的物流部門帶來不便。
每家貨代可能都要自己獨特的操作流程和系統界面,甲方的操作人員需要不停地去適應乙方的作業方式。訂艙的流程,提貨的時間,結算的方式等等都可能是不一樣的。如果讓甲方來配合乙方做事,這有些強人所難了。
3. 標準化操作增強可替換性
如何來破局?只有增加操作的標準性才可以。不管是哪一家貨代,都使用標準化的流程和系統,來與客戶操作人員對接,這樣就可以降低更換貨代時帶來的陣痛。
軟件方面的問題容易解決,比如馬士基正在和IBM合作打造區塊鏈平臺。具體作業上的流程很可能是其中的難點,畢竟整個海運過程中包含的環節和控制點太多,想要實現全程標準化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辦到的。
雖然前行的道路上荊棘叢生,但是企業主們面對著不斷上升的成本壓力,一定會采用各種各樣的方法來控制和降低海運成本。越來越高效、透明的招標流程和系統,必然是未來的大勢所趨。
中郵無人機(北京)有限公司揭牌
2636 閱讀智能倉儲企業“智世機器人”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
2593 閱讀這家老牌物流巨頭被整合重組,四千多名員工將何去何從?
1991 閱讀2024最值錢的物流上市企業是誰?哪些物流企業被看好,哪些被看跌?
1499 閱讀地緣政治重塑下的全球供應鏈:轉型、挑戰與新秩序
1235 閱讀物流供應鏈領域“吸金”不力,但能給投融資事件頒幾個獎
1238 閱讀16連冠背后,日日順助力智家工廠物流降本增效
1022 閱讀1745億件,快遞業務量增速超預期
959 閱讀中遠海運回應被美國國防部列入“中國軍事企業”清單
959 閱讀扎根供應鏈創新25年,一家“耐力長跑型”企業的破局啟示
914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