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合約季還沒過半,今年簽完合約后市場的走向跟去年剛好相反。目前簽約雙方正在緊鑼密鼓地以各種方式調整約價,這一輪是貨主占據主動,看船司如何為了維護客戶做出努力和調整。
雖說現在來談2023-2024簽約季有點早,因為合約是有連續性的,上一年的市場變化和船貨關系的演變自然會影響下一個約季。而且,不知不覺間馬上就要10月了。去年10月已經有船司開盤了今年的約價。當然,去年的情形跟當下相比簡直恍如隔日。剛好前幾天JOC上的一篇文章提前展望了明年的合約季,通篇讀完只有一個感覺:熟悉的一切又要回來了。
現在從幾個層面展望一下2023-2024合約季的可能變化。
去年是不正常的一年,船司在10月就開盤了次年的約價。原因大家也很清楚了,去年的第四季度艙位還是很緊張,美西市場即期價的賣價在1萬以上。這個時候船司拋出一個7000的固定約價還是很有吸引力的。船司想趁著缺艙價高的時候提前鎖定客戶的貨量,身處當時的市場,貨主沒法預測到今年過完年后市場的疲軟和美國消費的快速轉變。受困于當下市場和對未來艙位不足的擔心,很多貨主把簽約的時間大大提前。雖然無法確切統計早簽約的比例有多大,基于對市場的了解和不同人士的對話,到了去年3月TPM的時候,預計還有一半的合約還沒談妥。當然,這和后來船司逐月提高約價有一定關系。約價越高,簽約風險越高,簽約意愿越低。
到目前為止,還沒人開始談明年的合約,原因也同樣明顯。當運價還在震蕩下行的時候,船司不愿意出盤(因為處于不利的位置),貨主也不著急(再等等看,說不定運價還會跌呢)。與市場運價處于高位的時候船司給出低于當時即期價的約價不同,目前的美西市場即期價正在接近疫情前的水平,船司不會一腳油門踩到底,給出低于目前即期價的約價。即便船司肯,貨主還會保留觀望態度。因為市場運價還沒有找到新的平衡點,雙方都沒有動機和利益在尚且動蕩的市場里開始談合約。船貨雙方對未來市場的認知可能剛好相反,沒有了一定的共識,合約從何談起?
因此,明年的合約季時間線又會回到往年的節奏:3月左右船司出盤,4月繼續談判,4月底5月初集中簽約。到了明年第二季度,市場的自我調整應該完成了,對于往后的市場走向,船貨雙方能夠達成一定的共識。船司的開盤價如果反映了這一共識,簽約的節奏就會加快。反之,如果貨主認為新約價不反映市場,來回砍價的時間增加,很有可能拖到5月過后。
對于那些簽了多年合約的客戶來說,雖然合約里規定了第二年或第三年合約的價錢(逐年遞減),第一年合約到期的時候,貨主肯定會提出重新議價的要求,因為明年市場約價大概率會遠低于多年合約的約價。
鑒于去年特殊的市場,船司適時推出不同的合約形式和時效。隨著市場的急劇變化,這種“新趨勢”估計難以為繼,合約的結構又會回到多年來的樣子。
多年的合約:要簽署長于一年的合約,必須對船貨雙方都有利。對于船司來說,以高價位提前鎖定幾年的貨量,好處顯而易見。對于貨主來說,預計到未來幾年艙位缺失將是大問題,不如先鎖定多年的艙位,買個心安。問題是,到了2023年的時候,市場運價正在無限接近疫情前的水平,船司還有動力去鎖定幾年的運價嗎?同理,如果貨主認為接下來的幾年運力供應充足,艙位短缺將不再是問題,簽署多年的合約的吸引力會下降。今年以來市場的急劇變化仿佛再次證明精準判斷市場的走向是很難的。多年的合約形勢不會完全消失,但是多數貨主對它的胃口變小了。
有雙向懲罰條款的合約:同樣是因為去年火爆的市場提供了簽有雙向性懲罰條款的合約:高約價下,船司履約的動力充足,可以做出包賠的承諾。同理,對于貨主而言,因為吃了簽約后拿不夠艙位的苦頭,寧愿做出訂艙數量的保證來換取艙位的保證。明年的市場下,這些條件還存在嗎?如果貨主決定艙位不再是問題,自然不愿意做出帶有懲罰性的承諾。合約的簽署必須滿足雙方的訴求,如果一方的訴求已經不在了,帶有此類條款的談判基礎就沒有了。
最后來看一下明年的約價水平。綜上所述,市場還在震蕩調整中尋找新的平衡點,市場對于運價最終會去到哪個新低還沒有形成共識。接下來的第四季度運價會見底嗎?明年第一季度呢?
今年9月是記憶里最差的一個9月:貨量不增反減,運價不升反降。雖然如此,9月過后市場將迎來更大的挑戰。9月再差,還是有一些季節性的貨量在走。十一之后到農歷年前本來就是傳統淡季,屬于青黃不接的時期。如果目前的運力和貨量的比例保持不變,美西運價繼續下行的趨勢似乎難以避免。根據容易船期的最新統計,10月頭兩周停航的數量,不管是華東華南還是美西美東,還是維持在一個正常甚至偏低的水平。由此看來,10月運價止跌的可能性不高。
如果運價一路下跌,到了明年初船司開盤的時候,開盤價將受當時的即期價影響。基于對2023年市場的判斷,如果船司拋出的新約價高于當時的即期價,將會是個tough sell。因此,到了明年初,市場即期價能穩在什么樣的水平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明年的約價水平。2019年美西約價在1500左右,2020年在3000-3500左右。個人預測滑回2019年水平的機會不大,最大的可能是在19年和20年中間的某個點。至于是哪個點,就不具體公開猜了。
不同的市場有不同的玩法,合約也是如此。從過去10年的情況來看,約價越高,后來即期價低于約價的機會就會越高(2022)。同理,約價越低,即期價高于約價的幾率也會越大(2018,2020, 2021)。約價和即期價一直在相互影響和補充。2023-2024年將是個什么樣的存在呢?會是2019年(約價和即期價幾乎重疊)的重復嗎?讓我們拭目以待。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3139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2590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184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146 閱讀浙江科聰完成數千萬元A2輪融資
1990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1940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1842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馬斯洛需求的顛覆與掌控
1577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406 閱讀Deepseek在倉庫規劃中的局限性:基于案例研究
1263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