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個垂直電商倒下了。
7月1日,母嬰電商領域的網紅“蜜芽”在官網發布:其官方APP將于2022年9月10日正式停止運營。
消息一出,令業界震驚不已。
目前經搜索發現,蘋果App Store已搜索不到“蜜芽”App;而安卓應用商店雖然還可以搜索到“蜜芽”App,但已經無法下載安裝,顯示該應用已停止維護。
蜜芽官網的公告稱,9月10日前,消費者交易訂單繼續履行;APP關停后公司將對已收集的用戶信息進行集中刪除與注銷個人賬戶。蜜芽將繼續保留有贊商城小程序。
蜜芽平臺累計融資超20億元,商品覆蓋30多個國家,一度有望成為國內社交母嬰電商第一股。
2019年10月21日,胡潤研究院發布《2019胡潤全球獨角獸榜》,蜜芽排名第224位;2020年8月,蜜芽以100億人民幣市值位列《蘇州高新區·2020胡潤全球獨角獸榜》第256位。
蜜芽關停APP,意味著母嬰電商的集體隕落。在此之前,包括貝貝網、辣媽幫等在內的多家母嬰電商早已被傳破產倒閉。這條融資百億元的賽道,和此前眾多垂直電商一樣,還是沒能逃過失敗的命運。
從規模層面看,母嬰用品市場規模很大,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1年母嬰市場規模達4.8萬億元,為何如此龐大的市場卻養不活一家母嬰電商?
蜜芽創始人劉楠自帶北大光環。畢業于北京大學新聞系的她,畢業后在世界500強做白領。2011年2月女兒出生后辭職,成為全職媽媽,同年11月,劉楠創辦了一家淘寶店,取名為蜜芽寶貝。而后,蜜芽寶貝創下兩年四皇冠、銷售額超過三千萬的業績。
2014年2月,蜜芽寶貝正式轉型為進口母嬰品牌限時特賣商城,蜜芽官網上線。2015年7月8日,“蜜芽寶貝”正式更名為“蜜芽”,并由母嬰消費升級到親子家庭消費。
從2015年開始,蜜芽開始落地橫向發展戰略,由母嬰垂直跨境電商,擴展為擁有四大業務板塊的嬰童產業小集團,即線上零售、線下體驗及加盟(蜜芽樂園)、自有品牌(兔頭媽媽甄選)和嬰童產業投資,此后蜜芽轉型過社交電商。
而真格的投資源自劉楠通過北大校友會的關系聯系到了徐小平。
風光無限時,明星汪涵曾為其代言,劉楠還通過這層關系登上了汪涵《天天向上》的節目。后來也上過《奇葩說》等綜藝。
在節目里,劉楠講述了自己進入垂直電商領域的契機。她說,孩子出生后,她會常常焦慮,會較真地拿出做畢業論文的勁兒去研究各種母嬰產品。之后,她還會把資料整理出來,分享給媽媽們。
蜜芽曾備受資本垂青。2014年至2016年期間,蜜芽從A輪融資到E輪,共獲得5輪融資,融資金額超過20億人民幣。除了第一輪真格的投資外,蜜芽的投資方還包括百度、險峰華興、紅杉資本、H-Capital等資本。
值得一提的是,百度的1.5億美元融資,刷新了當時母嬰行業的融資金額記錄。但自從2016年蜜芽獲得E輪1億美元的融資后,蜜芽的資本故事再未更新。
隨著阿里等綜合電商平臺進軍母嬰市場、寶寶樹等垂直賽道品牌大力發展之后,蜜芽流量發展受困,用戶市場被不斷侵占,增量獲取難度增加,蜜芽發展節奏也逐步放緩。
2019年對蜜芽來說可以是發展的分水嶺,2019年以前平臺高光時刻不斷,2019年以后平臺發展受限、模式備受爭議。作為母嬰社交電商的頭部平臺,創始人&CEO劉楠在創辦蜜芽之初就十分注重社區的運營,從蜜芽圈到用戶微信群,創建了一套系統且相對復雜的會員體系。但這個體系給蜜芽帶來了“傳銷”的爭議。
2018年6月,蜜芽全面推廣plus會員制,也就是花費399元購買一個大禮包便可成為蜜芽plus。
plus會員自用省錢且分享賺錢:凡PLUS會員,將享受蜜芽全站20余萬種產品的1-40%的返現,如果plus會員成功邀請一名新會員,可獲得100元獎勵。
當蜜芽plus會員擁有直屬會員50人且累積業績6萬元,或團隊會員達100人,其中有20人為直屬會員且累積業績6萬元時,即可成為蜜芽培訓師。成為蜜芽培訓師之后,能夠享受親自邀請一名新會員就能得到220元的獎勵;當任意一名自己團隊的非培訓師會員邀請一名新會員,培訓師可獲得120元獎勵;同時培訓師能夠獲得自己旗下非培訓師團隊業績傭金的15%。
當培訓師育成兩名跟自己平級的培訓師之后,育成培訓師團隊每進一名新成員可獲得10元獎勵和傭金的10%。當培訓師育成10名培訓師,其中至少5名直屬培訓師,或者團隊總會員數達1000人,或累積業績100萬,即可成為蜜芽服務商。
成為服務商之后,可享受的利益更多,服務商親自邀請一名新會員可獲得獎勵280元;任意一名服務商團隊的非培訓師會員邀請一名新會員,可獲得獎勵180元和傭金的15%;任意一名培訓師團隊會員邀請一名新會員,可獲獎勵60元和傭金的5%;當服務商育成兩名以上服務商時,育成服務團隊每進一名新成員即獎勵10元加傭金的5%。
有人說蜜芽的問題是“涉嫌傳銷”,但除了這一點,過于浮躁也是問題之一。
蜜芽是一家很喜歡喊口號、造概念的企業,也是一家高度重視營銷,甚至病態重視營銷的企業。
蜜芽說要采用ODM(原始設計制造商)模式,創造自己的品牌進行銷售。這樣的供應鏈偉業,京東都沒能涉足。
蜜芽說要圍繞著“年輕媽媽品質生活”構建起一個全面、多元、生態化的平臺。這樣的平臺,騰訊和阿里都沒能力建造。
為了在資本市場講好故事,蜜芽說它不再是母嬰電商,而是已經開始從孕產醫療、早期教育到親子娛樂的轉型和布局,從一個狹隘的母嬰電商轉型成為兼有線上、線下的嬰童企業。
總之就是講了這么多故事,卻忽視了基本盤的建設。
近兩年,創始人劉楠又開啟了直播帶貨。據劉楠本人介紹,她自2020年3月開始運營抖音賬號,同年9月開始做“楠得好物”直播帶貨,做了四場總銷售額9000萬元。銷售額最高的單品是兔頭媽媽甄選mompick紙尿褲,賣了兩億元,達到這個類目平臺的Top1。
直播為劉楠帶來新的流量和渠道。目前,劉楠的個人抖音賬號積累了437.8萬粉絲,其中大部分是“寶媽”群體。劉楠過往的“北大學霸”、“全職媽媽”、“獨角獸CEO”、“奇葩說辯手”等標簽,都成為了她在短視頻里的人設定位。
在眼花繚亂的APP市場,APP運營困難已經成為行業共識,畢竟APP自身平臺獲客成本高,運營效率低。洗牌加劇,對于母嬰電商來說任重道遠。
比達咨詢發布的《2020年中國互聯網母嬰市場研究報告》,即在2014年,母嬰電商市場規模的增長率達到了111.4%。隨后,從2015年到2020年,該數值逐年降低,從98.5%、38.9%、27.3%、17.2%降到了2020年的8.6%。
除此之外。垂直電商和綜合電商之爭,由來已久,且均以垂直電商戰敗告終。紅孩子、凡客、當當、聚美優品、酒仙網皆如此。
母嬰電商領域,受困于奶粉、紙尿褲等行業標品日益透明且平價化,想要獲得高增長只能打價格戰。
即便不打價格戰,按照紙尿褲15%的毛利,再刨去履約成本,企業也掙不到錢。這么來看,還不如打價格戰,通過戰略性虧損引流,再通過非標品(嬰兒車、兒童床品等)獲取毛利。
久而久之,母嬰行業又陷入一個新怪圈。不打價格戰是死,打價格戰也是死。各大母嬰電商的銷量全靠燒錢促銷,促銷一停,數據立馬暴跌。
業內人士說,母嬰電商自身沒有造血能力,早期可以靠資本輸血謀求高速發展,但當資本轉頭不再繼續支持后,相當于外部輸血斷了,如果自己又找不到自救的方法,出問題是早晚的事情。
貝貝網投資人、今日資本徐新曾坦然,如果要在行業里混得好,必須同時滿足兩個標準,其一,市場份額要達到兩三成;其二,要領先同行兩倍。這在綜合電商巨頭林立的母嬰行業,顯然不成立。有數據顯示,在母嬰電商市場,阿里、京東的份額加起來常年保持在70%左右。
存量優勢用盡,擺在母嬰電商面前的路似乎只剩下一條:回歸商業本質,到線下去做服務。究其原因,母嬰行業的便利性、專業性、安全性都得依托線下門店來完成。
母嬰店因下沉市場分布廣,體量龐大,比起電商,母嬰店的優勢在于近距離產生信任感,而母嬰店的員工對于奶粉配方、營養知識、喂養技巧等對于拉進消費者與母嬰店的關系有著天然的優勢,新手媽媽在跟母嬰店員交流的時候,對于達成交易的機會也就產生,同時在母嬰店購物比起電商有及時的獲得感和安全感。
線上加線下,這似乎成了行業共識。以2018年為時間節點,在零售戰火從線上向線下蔓延的大背景下,母嬰電商品牌開始布局線下渠道,探索渠道下沉。與此同時,阿里、京東也相繼完成對幾十萬中小母嬰門店的整合。
但即便母嬰電商品牌轉而布局線下,也得和不差錢的巨頭正面剛,相比于線上,線下對于資金的要求更高。
海豚社創始人李成東曾言,母嬰垂直電商應當進一步在差異化服務上做好深耕運營,才能持續健康地存活發展下去。而電商零售分析師莊帥在接受網經社采訪時表示,唯一的出路可以成為供應鏈公司,入駐綜合電商平臺和內容電商平臺進行發展,放棄獨立電商平臺的模式。
據艾媒數據報告,當下母嬰行業消費者的選擇,不僅體現在產品的細分化、多元化,還體現在產品的品質化、高端化,更重要的是需要保證安全健康。未來依靠母嬰用戶消費升級實現發展突破成為大勢所趨。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3356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310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237 閱讀浙江科聰完成數千萬元A2輪融資
2137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2073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476 閱讀運輸管理究竟管什么?
1357 閱讀Deepseek在倉庫規劃中的局限性:基于案例研究
1361 閱讀2024中國儲能電池TOP10出爐
1228 閱讀傳化智聯集成DeepSeek,深化AI大模型物流場景應用
1205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