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我國依然面臨著新冠疫情的持續影響以及世界經濟走向的不確定性。對于大宗商品行業來說,2021 年更是不平凡的一年,能源供需階段性失衡、行業政策密集調整、商品價格劇烈變化,對行業相關企業來說既是風險也是機遇。
報告期內,面對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公司經營管理層充分感知市場變化,貫徹落實國家政策,堅決執行公司既定的戰略方針,全年共實現營業收入 476.43 億元,同比增長 29.94%,實現歸母凈利潤 8.19 億元,同比增長 422.49%。
1、煤炭供應鏈業務
煤炭供應鏈業務是公司的核心業務板塊,是公司國際化戰略布局的重要品類,公司緊抓動力煤、焦煤、焦炭三大核心品種,深耕國內傳統產銷區域的同時,不斷拓展境外產銷資源,深入布局一帶一路沿線市場,打造煤炭供應鏈業務的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體系,深化業務的全球化經營。
報告期內,我國經濟加快復蘇,煤炭供需階段性失衡,煤炭價格出現劇烈波動,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下,對企業的資金管理水平、運營周轉效率、風險控制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頭部企業而言,同樣也是把握市場動向、提升盈利水平的機遇。在國內煤炭供需階段性失衡的情況下,公司充分發揮進口煤調節器的市場作用,深入挖掘一帶一路沿線市場資源,拓寬國際采購與銷售渠道,持續開發越南、印度、巴基斯坦、泰國、菲律賓、柬埔寨、印尼、韓國、日本等境外市場,成為多國進口煤市場主要參與商,整體國際銷售規模穩步提升,實現國際銷售共計 821萬噸。
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煤炭發運 4,903 萬噸,同比下降 23.72%;煤炭供應鏈實現營業收入361.28 億元,同比增長 34.64%。
2、非煤大宗商品業務
多品類經營始終是公司堅持的戰略方針,在國家“雙碳”戰略背景下,公司積極進行新品類業務的嘗試與拓展,將公司沉淀多年的業務、運營和風控能力復制到其他大宗商品品類上,拓寬公司盈利能力。報告期內,公司積極開展石油化工、農產品等大宗商品供應鏈業務,拓寬業務區域,實現對越南、印尼、韓國、馬來西亞、荷蘭等境外市場的開拓,與印尼國家石油公司(Pertamina)、越南國家油氣集團(Petrolimex)等當地龍頭企業達成穩定合作關系,與歐洲大型生物柴油制造商達成首單可再生能源(棕色油脂甲酯)交易,實現在可再生能源品種“零的突破”;同時依托套期保值實現風險對沖,降低價格波動風險,在不斷波動的宏觀環境中尋求穩定的發展。
報告期內,公司非煤大宗商品業務實現營業收入 112.00 億元,同比增長 20.45%,占公司大宗商品營業收入總額的 23.67%。
1、平臺線上服務能力建設
產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是公司戰略轉型發展中的重點工作,公司堅定推進“互聯網平臺+核心做市商”的發展模式,在平臺端,依托公司自身的供應鏈資源優勢、渠道優勢、技術優勢、風險管理優勢等不斷優化完善產業互聯網平臺服務,圍繞資訊和交易兩個重點板塊不斷提升平臺服務的適用性和多樣性。
報告期內,
在資訊端,繼續提供具備價值性、前瞻性、指導性的行業研究及信息服務,幫助客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把握正確的發展方向。截至報告期末,易煤資訊 APP 注冊用戶已超21000 個,共發布資訊內容 20687 篇,合計閱讀 548552 次;累計發布研究報告 2385 篇,合計閱讀 398107 次;累計發布快訊 11162 條。
交易端,逐步形成全產業鏈的綜合服務矩陣。截至報告期末,物流、檢測、風控等板塊均已上線運營:
物流板塊,對接多家無車承運平臺,提供陸運、船運等多種貨運運輸渠道服務,為用戶提供專業、及時的物流服務;
檢測板塊,覆蓋國內 14 個省市區域,提供 7×24 小時全時段優質服務,用戶可以在線上完成注冊、企業認證、簽訂協議、發布需求、機構檢測、出具報告,享受“一站式”的檢測服務;
風控板塊,實現了線上企業征信查詢以及盡調流程的線上化,為客戶增加多維度的風險控制抓手。
報告期內,累計實現營業收入 7,505.52 萬元,其中交易平臺服務費收入 5,770.07 萬元,資訊服務費等收入 1,735.45 萬元。
2、做市商體系線下能力發展
核心企業做市商制度是公司產業互聯網平臺搭建的關鍵。報告期內,公司重點圍繞現有的二十余家合資公司,依托雙方股東的核心資源,結合國企實力和民企活力,深化混改戰略,助力公司發展步上新臺階,各區域核心企業作為產業互聯網平臺觸角,幫助平臺實現線下能力的區域延伸、業務機會尋找以及各項資源的精準有效對接。報告期內,合資公司經營能力穩步提升,公司實現對聯營、合營企業的投資收益共計 3.29億元。
公司所從事的大宗商品供應鏈行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產業,具有貨值高、運輸半徑長、流通環節成本高、價格波動大等特點,行業準入門檻較高。中國大宗商品市場容量巨大,2021 年大宗商品主要品種的營業收入都在數萬億元,主力大宗商品品種萬億級的市場規模為行業參與企業提供了廣闊的成長空間。
2021 年,受全球經濟復蘇、貨幣寬松以及“雙碳”目標影響,大宗商品價格整體上行,市場需求持續恢復,以煤炭行業為例,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2021 年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產量 40.7 億噸,同比增長 4.7%,創歷史新高。在這一背景下,旺盛的市場需求,活躍的交易情況,為大宗商品供應鏈企業的經營提供了良好的經營環境。
隨著我國積極與世界各國發展經貿關系,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進口國和消費國,現代供應鏈企業在整合全球大宗商品資源、提升供應鏈效率、服務實體經濟和國家戰略層面的重要性已日益凸顯,優質供應鏈服務的價值顯著提升,未來現代供應鏈企業將持續改革升級,服務全球化已成適應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
大宗商品供應鏈是現代經濟體系的重要內容,我國大宗商品供應鏈的創新和發展,有利于全球大宗商品資源的優化配置,為全球大宗商品市場創新和現代化轉型提供新的動力,還有利于進一步提升我國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場的競爭力和話語權。
(1)煤炭供應鏈業務
煤炭供應鏈條全流程
煤炭供應鏈業務是公司核心業務板塊,公司堅持對煤炭供應鏈產業的深耕,依托多年積累的渠道優勢和運營風控優勢,煤炭供應鏈業務實現穩定擴張,業務區域不僅覆蓋了國內煤炭主要的生產地和消費地,同時積極開發國際市場,實現了全球化煤炭供應鏈網絡的構建。
公司始終緊跟市場發展趨勢,不斷變革升級商業模式,在優化提升供應鏈業務盈利能力的基礎上,向供應鏈各環節客戶提供多樣化、系統化的供應鏈服務,從而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實現煤炭供應鏈鏈條各節點資源的最優化配置。
(2)非煤炭大宗商品供應鏈業務
公司非煤炭大宗商品主要包括石油化工產品等能源商品。主要操作模式是以現貨貿易為基礎,輔以期貨等金融衍生品工具,通過現貨與期貨的有機結合進行套期保值、基差交易等對沖操作。這一模式一方面為上下游產業鏈客戶提供穩定的交易服務,另一方面規避大宗商品價格波動風險,并賺取合理商業利潤。非煤炭大宗商品的布局實現了大宗商品的周期性互補,為公司帶來了新的利潤來源和增長點,有效擴大了公司整體的業務規模和發展空間。
為了進一步提高煤炭行業的資源配置效率,深化煤炭流通領域整合,公司積極創新變革,通過互聯網思維搭建產業互聯網平臺,實現線下傳統運營方式線上化、標準化。
易煤網作為供應鏈產業互聯網平臺上承載煤炭這一品類供應鏈生態建設的主體,依托公司在煤炭供應鏈細分領域多年經驗積累的資源、渠道、風控等產業運營能力,致力于搭建集煤炭資源生產方、貿易商、物流方、倉儲加工企業、檢測機構以及消費終端于一體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產業互聯網平臺。平臺積極探索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科技手段在煤炭供應鏈領域的應用,為客戶提供一站式、全鏈條的產業互聯網平臺服務。
目前,易煤網主要以資訊服務、交易服務、物流倉儲服務、檢測服務等為主,依托具體服務內容收取服務費。
(一)全球化的大宗商品供應鏈網絡
公司在煤炭供應鏈領域經過二十多年的積累,業務區域已覆蓋國內煤炭資源主產地和主要消費地。同時,公司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號召,加速大宗商品國際化布局,實現了對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文萊、越南、巴基斯坦、印度、韓國、南非、荷蘭、日本等國家及中國臺灣地區的業務拓展,布局國際大宗商品消費市場,搭建全球化大宗商品供應鏈網絡。
(二)強大的供應鏈各節點資源掌控能力
公司積極響應國家混改政策號召,在產業鏈上下游尋找擁有區位優勢、政策優勢及資源優勢的地方政府、大型國有企業及金融機構,成立合資公司,實現混改經營。混改合資模式的創新推進,增強了公司對產業上下游核心資源及核心物流節點的把控能力。同時,公司通過搭建大宗商品產業互聯網平臺,借助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大幅增強了公司的資源配置能力。
(三)完善的產業互聯網生態體系
公司著力打造的產業互聯網平臺,依托公司積累多年的線下產業運營能力和成熟的線上系統,將傳統的大宗商品行業繁瑣的線下交易流程轉化為標準化的線上交易,為產業客戶提供多品種、多樣化、全鏈條的供應鏈服務。平臺借力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科技手段,搭建產業互聯網平臺生態,有效提升了對產業鏈客戶的服務效率。
除此之外,完整的資訊版塊打造了集行業快訊、大 V 直播、話題互動、行業調研、線下沙龍、政策研讀、研究報告于一體的信息生態社區,全時段的資訊播報與全方位的行業研究報告在廣度以及深度上幫助用戶獲取更多有價值的信息。
(四)一流的金融衍生品工具運用能力
公司擁有國內外一流的動力煤、石油化工產品等大宗商品金融衍生品團隊。充分運用期貨、紙貨、掉期等相關金融衍生工具,對相關大宗商品現貨和外匯開展套期保值、基差交易等對沖業務,有效規避大宗商品價格和匯率波動所帶來的交易風險,有效保障供應鏈管理業務的穩定發展。
(五)完善、獨立的風控運營體系
公司二十多年來的健康良性發展得益于公司完善、獨立的風控運營體系,經過多年的積累和探索,公司一方面針對各板塊業務制定嚴格的運營風控管理制度,對客戶準入、合同簽訂、業務執行、資金調配、衍生品頭寸實施統一全面的考核管理;另一方面,公司加大運營風控信息系統的建設,實現業務財務運營核算一體化,為公司業務高效管理提供支撐。
報告期內,公司累計實現營業收入 476.43 億元,同比增長 29.94%;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 8.19 億元,同比增長 422.49%;實現總資產 275.93 億元,同比減少 2.69%;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權益合計 68.45 億元,同比增長 11.87 %。具體情況分析請詳見本章節其他版塊內容。
1. 利潤表及現金流量表相關科目變動分析表
2. 收入和成本分析
(1). 主營業務分行業、分產品、分地區、分銷售模式情況
(2). 成本分析表
資產及負債狀況
能源大宗商品行業市場規模與競爭格局:
(1)煤炭方面
回顧 2021 年,隨著經濟逐步恢復,全球能源需求大幅增加,煤炭在保障我國能源安全中持續發揮著重要作用。我國煤炭需求超預期增長,國內煤炭市場部分時段部分區域供應偏緊,價格波動幅度較大,截至 2021 年末,環渤海動力煤(5,500 大卡)全年指數均價 673 元/噸,同比上升 124 元/噸,增幅 18.4%。
從供給端來看,根據官方數據,2021 年,規模以上工業原煤產量 40.7 億噸,同比增長4.7%,創歷史新高;煤炭進口量保持增長,全年共進口煤炭 3.2 億噸,同比增長 6.6%。
從需求端來看,2021 年,我國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領先地位,全年來看,我國用電需求快速增長,全國全社會用電量 83,128 億千瓦時,同比增長 10.3%。
從煤炭行業來看,我國能源資源結構決定了在長時期內煤炭依舊是保障我國能源安全的最重要品種,根據 2022 年政府工作報告,2022 年我國 GDP 預期增長目標為 5.5%,在穩增長政策效應的影響下,2022 年我國煤炭需求整體預計仍維持較高水平。
(2)非煤能源方面
2021 年以來,中國經濟持續向好,國際油價震蕩上行,境內成品油需求回暖,天然氣需求快速增長,油氣生產企業不斷加大勘探開發力度,推動增儲上產,力保經濟民生用油用氣,油氣生產穩定增長。
原油方面,2021 年,生產原油 19898 萬噸,比上年增長 2.4%;加工原油 70355 萬噸,比上年增長 4.3%。與此同時,受國際原油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全年進口原油 51298 萬噸,比上年下降 5.4%。
天然氣方面,2021 年,生產天然氣 2053 億立方米,比上年增長 8.2%,去年進口天然氣12136 萬噸,比上年增長 19.9%。
2022 年是我國宏觀經濟發展進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年,發展面臨的風險挑戰明顯增多,但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長遠看,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對能源行業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公司也會在符合國家政策導向的道路上,加大對低碳能源、清潔能源等品種的開發,持續拓展以天然氣等為代表的新品種業務,為保障我國能源供應的持續穩定貢獻力量。
聚焦大宗商品供應鏈行業,依托核心企業做市商制度,整合供應鏈全鏈條相關企業,實現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與產業供應鏈的深度結合,打造多品類的供應鏈產業互聯網平臺。
2021 年,能源供需的階段性失衡,彰顯了國際市場對國內市場供需調控的重要性,在實際的生產經營過程中,公司也充分感受到了公司深入布局境外采銷市場多年的戰略意義。供需階段性失衡后隨之而來的是商品價格的劇烈波動,部分品類經歷了歷史罕見的振幅,這也堅定了公司多品類經營的決心,打造多個具有穩定盈利能力的核心品類,是公司穿越單品類價格劇烈波動周期的戰略方向。
因此,2022 年,公司將繼續圍繞國際化布局、多品類拓展、產業互聯網平臺建設三個方面開展工作:
1、深入開展國際化布局,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體系
國內方面,依托合資公司在不同優勢區域的布局,通過合作加強公司自身業務拓展能力,加大對資源和終端的開發力度;國際方面,公司將繼續響應國家“一帶一路”政策號召,貫徹落實國際化戰略,加強對亞洲、歐洲等國際市場的開發力度,實現全球化資源的采購和銷售。
2、堅持多品類經營的發展方針
公司將聯合各合資公司,依托其股東方的資源類型及特點,加強對新大宗商品品種的商業模式的研究及業務的探索,保持對新品種、新產業、新政策、新機會的敏感度,充分感知全球大宗商品市場的最新動態,打造公司多品類穩定盈利能力。
3、豐富產業互聯網平臺產品服務,提升線下資源匹配能力
產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是公司戰略轉型布局的重點之一,公司將繼續完善交易場景,豐富現有的資訊、交易、物流、檢測、風控板塊的產品服務,優化現有產品服務的同時形成全產業鏈的綜合服務矩陣;同時,公司將深挖現有合資公司的區域及產業優勢,提升做市商體系的線下資源匹配能力,作為產業互聯網平臺觸角,幫助平臺實現線下能力的區域延伸、業務機會尋找以及各項資源的精準有效對接。
1、宏觀經濟波動的風險
公司所在行業及自身業務受宏觀經濟波動的影響較大。近年來,為提升經濟質量,國家加大了產業經濟結構調整的力度,同時加之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國際爭端和貿易摩擦加劇、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爆發等諸多不確定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會為公司帶來經營風險,公司會做好行業發展預判,根據經濟環境及政策發展做好經營策略的調整,降低經營風險。
2、國際化經營風險
由于國際政治、經濟、社會、宗教環境復雜多樣,法律體系不盡相同,環保要求、部分國家間貿易摩擦等多種因素影響,未來國際貿易秩序和經濟形勢可能存在起伏和波動,當今世界能源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加之國外諸多國家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得到完全控制,公司的國際化經營活動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可能對本公司的境外業務產生影響。為應對國際化經營風險,公司將進一步加強境外貿易項目決策前信息的收集、分析和研究工作,加強復合型人才的培育和引進,為“走出去”提供有力保障。
3、人民幣匯率波動風險
公司進口業務國外采購主要采用美元及新加坡元計價,國內銷售采用人民幣計價,同時進口商品由于運距、到港裝卸等諸多因素,導致銷售周期遠高于內陸貿易,因此人民幣匯率波動在一定程度上會直接影響到公司的利潤水平。公司將進一步提高匯率風險意識,密切關注國家經濟政策和國際貿易環境的變化,做好匯率波動的相應應對措施。同時加大國際新興市場煤炭業務開拓,以美元計價美元結算,進而有效規避匯率波動風險。
4、行業競爭的風險
隨著國內煤炭行業的開放和市場化,加之國內“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行業競爭將會加劇。目前上市公司在煤炭供應鏈管理行業中具有較強競爭實力,但是仍然需要面對其他公司的競爭。此外,公司海外業務的不斷開拓必將面臨全球化的新領域的競爭對手。公司將圍繞既定戰略,集合產業鏈各方優勢,加速行業整合,構筑行業發展核心壁壘。
5、新品種業務開發風險
煤炭與其他大宗商品具有共通特性,公司從戰略上長遠考慮,利用在煤炭供應鏈領域多年積累的資源優勢、渠道優勢、品牌優勢等積極嘗試布局,不斷尋找非煤大宗商品上的商業機會。但由于不同商品對應的商業模式、受市場環境影響因素或有異同,具有一定經營管理風險。因此,新產品業務的探索和經營具有一定不確定性,可能會對公司業務產生一定影響。對于新產品拓展戰略,公司始終堅持專注大宗商品領域,立足煤炭,石油化工品,積極拓展焦煤、焦炭、農產品、天然氣等領域,同時,積極引進專業商品經營團隊,并自主培養專業化經營人才,統一管控經營風險。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3153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2590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184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167 閱讀浙江科聰完成數千萬元A2輪融資
2004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1975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1870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馬斯洛需求的顛覆與掌控
1584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420 閱讀運輸管理究竟管什么?
1245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