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寫一寫美線快線船。這個執念來自幾方面原因。一是從2020年以來,美線市場跌宕起伏,風云突變。最引人注目的是天價的海運費和無限的延誤。從服務角度來看,跟以前相比,沒有什么新意和改進。相反,船越走越慢,時效越來越差。
二是美線曾有一段時間,各家船公司是在比航線和服務的。鹽田到西雅圖10天,直接裝上火車專列,走MLB,19天就到紐約了??上н@種高效服務目前聽起來像天方夜譚。從航線創新來看,目前市場上唯一的亮點是快線船,雖然快線船一早就有了。從當初服務小眾市場(服裝類)到如今人盡皆知,電商貨的興起無疑極大地促進快線船的發展壯大。原有的玩家增開航線,新加入的玩家躊躇滿志。疫情帶來的各種擁堵和延誤使客戶更加渴望快線船的服務。
問題是,市場上對快線船沒有統一的定義,大家的使用體驗也不盡相同。有的朋友感覺付了高價,卻貨不對板。有的還被“快線船”深深傷過,不敢再嘗試了。那么究竟什么樣的航線是快線船?
快線船的賣點是時效性。時效性如何衡量?從船東角度,是ETD到柜子在目的港/堆場可以提柜的時間。從客人角度來說,是從交貨/裝完柜子到目的港貨物入倉或交給快遞公司的時間。這種端到端的服務涉及很多方面,船東沒有辦法控制全局。不過,從開船到柜子可以提取的時間卻是其中最關鍵的一段,也是快線船東/航線著重打造的能力,這是本文討論的重點。
什么的船才能叫快線船呢?這里有狹義和廣義的定義。狹義的快線船是船期快+兩端的優先快捷服務。廣義的快線船是端到端整個過程中的某一段比普通航線快,從而提高整體時效性。
我們做個比較。以上海到LA為例,這是普通航線目前的時效:port to port 15天(那種繞地球幾個圈的航線除外)+等泊時間20天(20天以上的除外)+船舶作業5天+提到箱子7天=47天,接近50天。如果是從客戶做柜的時間開始算,加上起運港的延誤,60天是正常的。如果可以把這個時間縮短一半或更多,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就可以稱之為快線船服務了。具體如何做到呢?
如果以目的港來看,提供LA/LB的快線服務的船公司最多,航線最多,種類也最多。
為了方便分析,我們可以把快線服務拆成三段:港前,港到港,港后。
港前:港前的快線服務體現在這幾個方面:泊位的優先權,柜子和艙位的保證,操作靈活性(很late的late come等等)。雖然國內碼頭的塞港沒有LA/LB這么嚴重,從ETA往前推,黃金時間的泊位還是非常稀缺的。泊位的保證可以盡可能減少ETD的延誤。艙位和柜子的保證是快線船的標配了,這個沒什么特別的。如果連這兩點都做不到,談何快線船?對于電商貨來說,操作的靈活性非常重要。錯過一班船是有可能被客戶罰錢的,能趕的一定要趕,船東能幫的一定會幫。
港到港:這段基本分兩個陣營:快船和其他。華東到LA,最快的船10-12天,華南沒有這么快的航線。除了10-12天極快的航線,其他大都在14-18天左右,個別航線要中轉幾次,整個航程走一個月以上。港到港快慢的區別在1周左右時間。
港后:大家都知道現在的瓶頸主要在后段,船舶到達后各條航線的表現差異很大,也是快線船價值體現最明顯的地方。
到港后的服務差別主要在三段:泊位的等待,柜子可以提取的時間,柜子提取的便利性。
等泊的時間:塞港以前的區別不大,目前情況下區別就太大了。最好的快船有自己專屬碼頭和泊位,幾乎不用等泊,到了就靠泊。這種航線大家清楚,只有一條。下一類就是一周內能靠泊的,在平均等泊20天的惡劣環境下,也算很快了。這兩種情況可以稱之為快線船。剩下的是2周到20天內能靠泊,在目前情況下是及格線。還有就是20天以上的。塞港已經很久了,各位朋友用過的各種快線船記錄都有,看看是在哪一檔。
柜子可以提取的時間:Availability也是各個快線服務拉開距離的一個很重要的參考指標。最快的服務是卸船24小時后可以提,下一檔是72小時內。超過3天還不能提柜的嚴格意義上不能算快船。普通航線一周內柜子可以提,如果不進closed area的話。注意:這里說的是柜子可以提取的時間,不是柜子被提走的時間。客戶什么時候提走柜子取決于客戶的計劃和提柜的便利性。
柜子提取的便利性:便利性體現在幾個方面:提柜需不需要預約?柜子是放在碼頭還是外堆場?這里預設的前提是船公司提供車架,柜子卸船后放在船公司的車架上。做不到這點,會嚴重拖慢提柜速度,因為車架一直緊缺。無需預約自然增加了提柜的靈活性,這種“隨意性”和可預見性對倉庫的運作有很大幫助。最后,柜子是在碼頭提還是外堆場提也會影響提柜時效。在碼頭提,會遇到碼頭里面和外面的堵塞。在碼頭里提柜的快線服務一般都有專屬卡車通道dedicated truck lane,這會緩解一些提柜的時間,但是并不能完全避免堵塞。如果柜子是放到外堆場,可以避開碼頭里面的擁堵。不管哪種方式,2小時內能完成提柜算真正快線船的標準。如果truck turn time要4-5小時,時效性大打折扣,而且費用會增加。
綜上所述,LA/LB 的快線服務可以分成兩大類:全程快線和局部快線。全程快線從港到港的船期,目的港的提柜時效都遠遠快于普通航線,典型代表是美森航線和CMA EXX。局部快線就很多了,有港到港船期比較快,靠泊也相對快但其他服務跟普通航線無異。
更多的是快提服務。訂了快提服務的柜子,起運港有艙位和柜子的保證,船上的裝載也確保柜子在第一時間卸船,船公司提供車架,卸船后72小時內可以提柜(原來是24小時后)。不可控之處在于等泊的時間,少則1周,多則20天。但是,對于無法支付美森運費的客人來說,這種快提服務帶來的時效性性價比最高,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是介于美森和普通船中間的最佳選擇??焯岱盏母郊淤M從剛推出的幾百美金到現在三千美金以上,直接反應了客戶對時效性的追求越來越強烈。
最后提一下IPI的快線服務。
幾個月前IPI的大延誤大家還記憶猶新。去芝加哥的柜子在LA等上一個月都很正常,最夸張的等了3個月之久。大家對IPI的transit time完全失去了信心,直接躺平了。目前IPI中轉的情況有好轉,但還沒有恢復正常。船東從不收IPI到優先收IPI,收貨策略因應市場而變。
市場上提供IPI快線服務的船公司不多,最有名的應該是CMAEXX RailFlash。港到港已經很快了,到港后上火車專列的時間也很快。以上海到芝加哥為例,CMA 的宣傳冊上寫只需要18天。這種服務覆蓋了5個IPI:芝加哥、達拉斯、孟菲斯、堪薩斯和紐約,航線僅限于EXX。
CMA還有一個IPI的快線服務叫SEAPRIORITY REACH,同樣也是去這5個IPI。IPI的船期比EXX RailFlash慢個幾天(上海到芝加哥23天),好處是覆蓋的航線和起運港更多,有3條航線(EX1/PRX/JAX)適用于此快線服務。兩種服務的時效性不同,定價也不同,客戶根據船期需求自行選擇。
服裝和電商貨對時效性的高要求催生了快線船的誕生,促進了其發展壯大。疫情爆發后持續的擁堵又催生出各種局部快線服務,試圖提高部分物流節點的時效。如今電商業務方興未艾,高企的海運費總有一天會回落,客戶對時效性的追求卻不會變,快線船的前景依舊看好。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3181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233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174 閱讀浙江科聰完成數千萬元A2輪融資
2060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1989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434 閱讀運輸管理究竟管什么?
1280 閱讀Deepseek在倉庫規劃中的局限性:基于案例研究
1305 閱讀2024中國儲能電池TOP10出爐
1200 閱讀安能物流2024年經調整利潤預增約62.8%,高質量增長領跑快運行業!
1082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