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個部門在制定各個線路的運營時刻表,FDC部門先整理了一版支線車輛最晚到達FDC的時刻表,這個是用倒推的邏輯計算,FDC到商戶要在比如11點前送達,貨物到站點后要分揀或者司機要核貨等,根據歷史數據,要這么多時間才能搞定,滿足配送及時率的目標值。這個是以客戶為中心倒推的,這個時間必須是這樣。
然后倉庫在此基礎上也整理了一版,以目前效率以及歷史值推算,就得出了倉庫的最晚發車時間,然后運營時刻表就出來了。有最晚發車時間,有最晚到FDC時間。大家覺得這個事情就完畢。
等等,在途時長呢???我能發車時間,他們希望到達時間相互一減不就是在途時長嗎。
那時間夠嗎???不夠你去找上下游溝通擠一點時間不就行了。
關于運營時刻表,一堆人開會沒有討論出一個合理的結果,核心問題在于討論的邏輯錯誤。ABC按順序作業的三個部門,如果有一個部門的作業時間是常識性無法靠現有技術/方法優化的,實際就不需要討論了,先明確這個部門的作業時間就行。這樣就少了一個扯皮的部門,減少了2道溝通環節。
而在倉到FDC的業務中,倉庫分揀、支線運輸、站點收貨分揀配送等,作業時間相對最容易被明確的就是支線在途運輸了。就跟我們周末去景點玩一樣,交通方式確定了是打車,你在時間規劃上還會考慮為了早上能多睡會,還得早點到景點,我得讓滴滴司機把在途時間給我壓一壓?應該沒有人這么規劃。但是工作上大家就會犯這樣的錯,因為生活中你是整個流程的規劃,工作中你是自己一畝三分的規劃,視角變了。
那么A到B如何確定支線的在途運輸時長呢?幾個方面討論這個問題:
1、在途時長影響因素有哪些?
2、哪種方法確認大家更認可?
3、在途準時100%了要不要再壓一壓時間
4、在途時長取值很關鍵
1、距離:路線
2、速度:路線(高速、紅綠燈、是否經常堵車等)、時間段(白天/夜間)、車型(有些線路部分車型是無法通行)
核心影響在途時間2個因素:時間段、路線(路線是否走高速影響很大)。其實時間段是定值,因為整個業務流程定在那,那么需要討論的就是路線,核心就是討論是否有必要走高速。就是是否有必要花錢買時間。另外走哪條高速,就看性價比了,是否有必須多節省幾分鐘多花幾塊錢。
1、如上,在鏈條上要確定是否走高速。不然在途時間大家會有一定的異議。
2、確定路線后如何確認在途時長:
a.借助公認的第三方工具,貨車導航目前高德是支持。
個人認為百度/高德類地圖目前已經很準確了,但是很多人為了壓縮時間都是講地圖這個工具時間是不準的,時間計算都是偏長的。這個其實很好判斷,全網top的第三方工具計算出結果肯定是基于大數據,也因為他們具有一定準確性,大家才能夠使用。這個點都能拿來講真不好說什么。
b.我們司機自己實際跑的時長求平均/求中位值/求眾數/按比例切等。
司機數據能否使用有個前提就是司機出發和到達的時間點記錄是準確的,就是司機打點是否規范。
同一條線路,每個司機每次跑或者不同司機每次跑都是有一定的差別,很難穩定在某個值。所以純以司機歷史數據來判斷,還是得建議一個計算邏輯。個人建議按照95%的單子是在途準時為標準進行切分。理由:
1)這樣準時率95%,剩下5%就是可以優化的。
2)為什么不是100%,一是剔除異常才到的,二是100%上下游會答應嗎。
3)點對點的準時率一定是低于點對多點的,就是會低于配送及時率。為什么?點對點運輸時間精準計算后,如果出現在途異常,唯一能解決的就是加快速度行駛,這時基本跟安全原則相背。而末端的如果少跑幾家,時效就夠了,他是具備調節能力。
c.兩種方案結合,先以三方工具為準,再通過實際跑的數據進行修正。
這個要看完成難度,如果要求是90分鐘到,每次都是在85-89分鐘完成,有必要在途時間上卡幾分鐘嗎?如果每次都是在60-70分鐘完成,是不是可以少個15分鐘。
最近看了一本書《稀缺: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與忙碌的》,按照里面的理論還是要給司機一定的閑余,在途開車從安全角度沒有必要精準計算到1分鐘閑余都沒有,如果這樣的話司機在途沒有趕上一個綠燈就1分鐘了,他就得下一個路段加速才行。從支線角度(距離范圍50-200km)給司機10-15分鐘閑余是沒有問題,另外你給他閑余他不用的話實際還是提前10-15分到。
四、在途計算的節點很關鍵
剛才講了在途的時長,那么這個數據的起止時間如何取就很關鍵了。如果口徑不對,它就會把在途的閑余給吃了。關鍵點在于起點,一般起點會有2個時間,倉庫點擊發運時間&司機真實開車出發時間。這2個時間實際是有時間差的。一般倉庫點擊發運了,司機還是有一些工作在做,有些要拿單子、要拍照反饋、要關車門、要檢查封簽等等,基本10分鐘了。而且倉庫基本都會早點。小編在一線具體運營時,一般不給司機壓力,都是司機走了一會才點。
第二個關鍵點是終點,一般都是司機打點了就算到了,這個異議會少,如果有排隊卸貨也是,只抱怨車輛在截止時間集中到。
所以,如果在途要精確計算,起點時間就是司機離開打點時間,這樣不好地方,就是讓中間時間處于無人擔責狀態;若有人擔責中間時間可以給支線,這樣倉庫和支線是有明確的狀態(是否發運)判責,這個時候在途就要加上這些中間狀態的時長。
關于在途時長確定規則就聊到這,大家有好的想法歡迎留言分享。
2024最值錢的物流上市企業是誰?哪些物流企業被看好,哪些被看跌?
1793 閱讀地緣政治重塑下的全球供應鏈:轉型、挑戰與新秩序
1522 閱讀連續5年的“春節主力軍”,德邦為何如此穩?
1415 閱讀物流供應鏈領域“吸金”不力,但能給投融資事件頒幾個獎
1399 閱讀CES 2025:NVIDIA OMNIVERSE驅動的智能倉儲數字孿生革命
1147 閱讀扎根供應鏈創新25年,一家“耐力長跑型”企業的破局啟示
1054 閱讀中遠海運回應被美國國防部列入“中國軍事企業”清單
1064 閱讀拼多多引領電商西進:帝王蟹進村,非遺剪紙出山
1052 閱讀制造業企業,不要逼物流公司降價了!
984 閱讀AI改變物流業的游戲規則:從炒作到實踐的深度思考
975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