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行廣
來源 | 物流沙龍
今天這個大會的整體主題是說我們電商物流的發(fā)展,我這邊整體介紹一下我們理解整個電商物流以及即時物流產(chǎn)生的背后的邏輯。
演講嘉賓:浙江點我達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產(chǎn)品副總裁王行廣
(本文根據(jù)9月25日由中國物流與采購聯(lián)合會舉辦的“濟南第八屆中國電子商務物流大會”現(xiàn)場錄音整理)
其實從整個電商物流的大的概念上來講,它是一個交易的延伸,首先我們有了電商交易的訴求,才有了我們包裹交付的訴求,也就是先有了商流,然后才有了我們的物流。
即時物流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
整體來說,過去的10-20年,電商物流已經(jīng)經(jīng)歷三個階段,我們目前屬于第三個階段向第四個階段過渡的過程。
首先第一個階段,我認為是在淘寶C2C平臺產(chǎn)生之后,我們整個時代,我們的消費者對于商品、電商的訴求,其實剛開始很簡單,這個商品可以在淘寶平臺上買到就行了,哪怕7天給我送到,我的滿意度也是比較高的。
在這種情況下,當時整個商家的運營情況,大部分都是一倉發(fā)全國,相當于我家里面有一個工廠,我從我家的工廠把貨物發(fā)到全國的消費者,這樣一種商流的狀態(tài),就形成了我們整個配送需求是網(wǎng)狀的,是一種點對點的需求。
這種點對點需求,背后的邏輯就是我們現(xiàn)在講的快遞網(wǎng)絡,這也是近10年來通達系快遞公司迅猛發(fā)展的邏輯。
其實剛才那個邏輯的背后有一個很日常化的例子。就是我們經(jīng)常看到江浙滬包郵,為什么是江浙滬包郵不是其他地方包郵?
因為我們中國最早那些電商工廠都在江浙滬,它離用戶最近,配送費最低,所以做到江浙滬包郵,新疆就很難包郵,因為新疆很遠。
第二個階段,是以京東為代表的B2C企業(yè)發(fā)展的階段,他們構建全國分布式的倉儲體系,然后讓貨物更加前置,離消費者更近。
在這樣的場景下,因為整個配送距離被大大縮短了,以前是一倉發(fā)全國,現(xiàn)在是分布式的倉庫,離用戶更近了,所以時效被提升了。
因為我之前也在京東做物流,京東可以全國所有縣市,能做到隔日達的服務。
而其他一些電商平臺,包括后起的一些電商平臺,包括天貓,他們是通過組織全國各地城市當?shù)氐穆涞嘏涔荆ㄟ^他們組織,通過他們的倉庫完成快遞的交付。
第三個階段,其實是隨著外賣產(chǎn)生的,外賣興起相當于我們離用戶更近了,我們周邊,我們?nèi)粘R姷降乃羞@些餐廳,其實相當于都是我們的倉庫,我們商品離用戶非常非常近。
我們在這種訂單信息分布下,我們可以實現(xiàn)半小時達。所以我覺得現(xiàn)在整個即時物流的發(fā)展,都是因為交易側外賣的興起,我們點我達也是在這個背景下發(fā)展起來。
末端物流將走向極速、準時
現(xiàn)在外賣對整個消費者的教育基本上已經(jīng)完成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消費者預期一旦被提升,其實很難回退的,他的要求會越來越高。比如之前我們能接受快遞7天的時效,現(xiàn)在如果超過3天,就很難被接受。
消費者在習慣了外賣消費服務之后,對于生鮮、超市等品類,也都希望提供半小時達的服務,包括阿里的盒馬鮮生,和各大快遞公司投資的便利店,其背后也就是希望通過他們自建的覆蓋全城的前倉、門店或者站點,滿足消費者半小時極速、準時送達的服務。
其實中國主要的大城市有20到30個點就可以實現(xiàn)全城5公里的覆蓋,5公里的覆蓋基本上我們點我達就可以提供半小時極速送達的服務。
以上這種通過全城前置倉(具體形態(tài)可能是門店)、再加上消費預測與即時物流基礎設施的支持,從而為消費者構建新的人、貨、場的服務體驗,就是我們通常所講的“新零售”。
整個即時物流從O2O場景下衍生出來之后,我們在外賣里面有海量的訂單,我們積累了非常多的運力資源,我們積累了數(shù)以百萬的配送員,以及我們積累了在末端管理上的技術體系和數(shù)據(jù)沉淀。
基于這樣的整體能力,我們希望把這個能力輸出到更多其他領域。比如我們可以為快遞和落地配送提供準時快速送達服務,以及我們突破之前快遞公司在同城的產(chǎn)品下面只能提供當日達或者半天達的服務,我們可以實現(xiàn)更快、更準時的送達。
諸如此類的服務,點我達均有完善的方案與眾多成功的案例實踐。
眾包是即時物流的最佳模式
前面講為什么我們即時物流會在這個時代產(chǎn)生,以及它基本的演進路線。為什么說眾包是即時物流的最好形態(tài)?在討論這個話題之前,我們先討論一下眾包的共享經(jīng)濟。
共享經(jīng)濟本質(zhì)是資源的利用,我們使用資源但是我不占用它。比如我有一間空房間,我不住,讓別人去住,這是共享經(jīng)濟,但是眾包的本質(zhì)在于一種新的組織方式,它是一種勞動力的利用率提升的方案,是一種新的社會協(xié)議關系。
為什么說我們即時物流里面的眾包應用是最佳的實踐?因為眾包要是利用好,有兩個條件:
第一個條件是它必須是足夠的勞動密集型。因為我們解決的其實本身就是勞動力關系的問題,如果你用人很少,這個效能其實沒有得到有效釋放。
第二個條件,相當于它的組織協(xié)作非常松散,我們的快遞,我們的外賣配送,一個人就能解決從前到后所有問題。
但是我們比如去蓋一座樓,修一條路,這里面涉及到非常多的上下游的協(xié)作過程,以及物料的過程,我們需要有項目部、工程部去統(tǒng)一管理,才有可能完成最后的交付,為什么?
因為眾包背后的本質(zhì)邏輯,是相當于我們通過一條線上協(xié)議,把整個一條社會協(xié)作關系線上化實現(xiàn)的。我們剛才所說的這種組織的松緊程度實際上就是這個協(xié)議的難易程度,眾包會在即時物流這個領域里面會率先爆發(fā)。
具體到即時配送領域,我們簡單總結一下,我們在配送這個環(huán)節(jié)里面,我們?nèi)绾瓮ㄟ^眾包能夠起到降本增效的作用。
我們在以下幾個方面,比如我們在管理上,我們目前每天有超過200萬的訂單,注冊的騎手有超過150萬,我們公司的最大部門仍然是我們的技術部門,我們線下管理人員非常少,幾乎可以忽略,如果我們通過全職去管理的話,我們在全國得有數(shù)以萬計的管理人員,這些都是成本。
第二個是我們眾包這種運營的運力是一種彈性的運力結構,可以應對訂單的波峰波谷。
第三點,因為我們是通過系統(tǒng)來管人,我們管理會更細,我們傳統(tǒng)人管人的方式,其實大部分是集中在事前的培訓和事后的教育上。
但是我們系統(tǒng)的管理可以管理到訂單的顆粒度,你每一個訂單超時了我就罰,要超時了我提醒你,做得好我就獎勵你,都是到精確到訂單、人、場景的顆粒度。
最后我們的培訓都是更加場景化的。以前都是統(tǒng)一的入職培訓,我們現(xiàn)在的培訓就因人而異了。
比如你的超時率高于我平均的水平,我們就會給你系統(tǒng)推送一個消息,告訴你需要去做服務規(guī)范的培訓等。我們做到這里是非常有針對性,所學即所用。
點我達的眾包即時物流之路
我總結一下我們在這個領域里的優(yōu)勢:
第一個是從市場來說就是取勢。我們更早就認識到即時物流必將是我們整個的新商業(yè),或者同城的本地生活服務的基礎設施。這樣一個基礎設施的產(chǎn)業(yè)是一個非常非常大的產(chǎn)業(yè),是一個百億美金,甚至千億美金的市場。
基于這樣的長遠的判斷,我們接受了阿里巴巴的投資。在阿里巴巴戰(zhàn)略投資我們公司之后,我們獲得了更強大的技術支持(比如更精確的訂單接口),海量的訂單來源,包括外賣、新零售、快遞等。
第二個方面相當于從模式、路徑上來說的。首先從模式上,我們是唯一一家采用全派單體系的公司,我們所有的友商,其騎手都采用搶單的模式,但派單從理論與結果上看它的效率都是更高的。
我舉一個例子,比如一個餐廳中午5分鐘產(chǎn)生5個訂單,朝同一個方向。我們搶單的情況下,大概會被不同的5個人搶到,但是派單的話,我們就會派給同一個人,只要這一個人承載能力跟得上,這是一個顯性的提升。
第二個是路徑上,我們未來所做的方向其實都是一致的,我們選擇什么樣的道路去走是很關鍵的。
我們當時也分析過,我們做這個業(yè)務有2B、有2C的,我們覺得2B是更高頻的市場,我們認為2B中外賣是最高頻的市場,我們在2015、2016年我們不顧一切去投入到外賣市場的戰(zhàn)斗中,就是希望能夠在外賣市場上去打贏這場戰(zhàn)爭。
所以我覺得整個路徑是有這樣一個道理,高頻打低頻,類似的道理在出行領域曾經(jīng)被多次驗證。
第三點,我們的技術體系。因為我們的技術體系是基于我們派單的場景下,我們在派單模式下構建了獨特的技術體系和運營體系,為我們構筑了市場競爭的優(yōu)勢和壁壘。
從技術上來說,這是我具體負責的事情,我們產(chǎn)品體系中有非常非常多的細節(jié)的改進。
點我達的系統(tǒng)特點
今天我所講到的是我們核心的三個點:
第一個點是無分區(qū)。大家平時接觸快遞行業(yè),應該知道我們絕大部分企業(yè)和場景對于業(yè)務都是有站點的管理的,我劃一個區(qū)域給到指定的人或者指定的一群人進行管理。
但是在我們點我達,是沒有站點這個概念的,我們沒有站點,也沒有站長,我們所有的管理,每一個人就是一個站點,每一個配送員都有覆蓋的能力。
我們不去劃區(qū)域,是覺得任何這種人為的區(qū)域劃分,都是對于效率的浪費,所以我們打破了整個體系。
第二個是壓力平衡。基于我們無分區(qū)的體系,我們也構筑了我們整個的壓力平衡體系。所謂的壓力平衡,我們會為每個點實時的訂單需求做一個匹配,我們無分區(qū)的人員是可以流動的,如果有劃區(qū),是沒辦法流動的,所以我們做了這樣一個流動的體系。
第三個就是智能調(diào)度。我們的智能調(diào)度可以實時根據(jù)場景、根據(jù)的、上游客戶的需要,去匹配我們所需要的運力,我們可以送蛋糕、送鮮花、送外賣、送快遞。
我們的騎手也是各種各樣的,他們有不同的載具、不同的偏好、不同的屬性、不同的能力、不同的時間分布,我們會為這些去做量身的匹配,從而完成我們更好的、更高效的撮合。
我們所有的技術體系,它是一種實現(xiàn)的方式,背后是我們整個的眾包管理體系。我們通過運力結構,去打造了我們的運力的彈性。
所謂的專業(yè)配送意思相當于不管是在我們的平臺工作一個小時,大家知道我們每天有200多萬的訂單,但是我們注冊騎手有150多萬的人,大家會說,難道你們的人效只有近兩單嗎?
不是這樣的,是因為我們有不同的運力結構,不同的人有的人每天只工作一個小時,有的人每個月只工作三天,有的人每天工作12個小時,每個月工作30天。
我們通過人群去做這種運力的結構,從而滿足我們的運力的彈性。
這樣做的好處是,我們高峰期的時候,我們所有人都會去送外賣訂單,但是在低峰期的時候有一部分人不上班了,還有一部分人可以送快遞,送超市的訂單等等。這樣去提高我們整個運力在我們整個盤子里面時間的利用率。
第二點我們通過智能管控,去引導和管控騎手,從而輸出標準化的服務。
舉幾個簡單的例子,我們對于每個人在我們系統(tǒng)上能接多少訂單是有管理的,我們會告訴他,比如他現(xiàn)在是接5單,他的服務效率非常好,我們系統(tǒng)主動給他提升,告訴他可以接6單,但是我們發(fā)現(xiàn)他接6單的時候,服務效率下降了,低于我們的標準了,我們系統(tǒng)會給他調(diào)回來。
同時,我們語音會識別他和我們系統(tǒng)里面標準話術的對比,如果話術不標準,我們就會予以處理。
最后是一個成長生態(tài),我們通過運力結構,積累了廣大的運力池,我們通過智能管控提供了更好、更標準的服務。我們?nèi)绾伪WC這些人能夠更好、更長久留在我們的平臺。
我們除了給他們每一個人訂單維度的激勵之外,我們也給一些等級和權益,我們會為這些人去打造他們能夠逐步成長的平臺,每個等級有特定的福利和標準。
這樣有利于營造一個好的氛圍,讓他長久留存下來,整體運營內(nèi)容大致是這樣的。
這就是我要分享的內(nèi)容,謝謝大家!
此文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物流沙龍立場
END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yè)?
2803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2492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009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yè)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1999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yè)了嗎?
1737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馬斯洛需求的顛覆與掌控
1472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xiàn)實的轉變之路
1217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1135 閱讀運輸管理究竟管什么?
1007 閱讀2024中國儲能電池TOP10出爐
962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