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京東物流在圈內頻傳“喜報”。
7月31日,《Brand Finance 2024年全球最具價值物流品牌榜單報告》正式發布。京東物流憑借其綜合實力,在Brand Finance 2024全球十大最強物流品牌榜單中位居第二。
更早前,標普全球(S&P Global)發布了《可持續發展年鑒(中國版)2024》,其中京東物流因其在綠色供應鏈建設、推動綠色生產力發展以及帶動供應鏈全環節減碳、降碳方面的卓越表現,被評選為“行業最佳進步企業”。
為何京東物流能連獲知名機構認可?行業人士認為,這背后和其持續專注于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全球化發展、綠色供應鏈建設以及社會應急保障等方面息息相關。這些努力不僅體現在業績、戰略布局和員工關懷上,更重要的是在環保和低碳方面所做出的承諾和實際行動。
“雙碳”戰略自提出以來,政策的顆粒度逐步細化并清晰地勾勒出實施路徑,這促使企業轉向更低碳排放的發展模式,特別是物流行業這一關鍵環節。面對國際規則如歐盟碳關稅的挑戰,企業需加快優化供應鏈,確保每個環節都達到綠色標準。
而物流作為碳排放的關鍵領域,已成為減碳行動的前沿陣地,這一方面源于企業自身的管理需求,另一方面也受到上游企業壓力的推動。未來,具備全鏈路綠色減碳能力,以及在智慧供應鏈、綠色運輸、倉儲和循環包裝等領域能夠持續深耕的企業,將構筑起核心競爭力。
從長遠視角來看,領先的碳管理能力不僅能推動整個產業鏈以較低成本實現更高的碳減排目標,同時隨著綠色供應鏈的完善,減碳也會成為“新”生意的起點。
作為先行者,京東物流在減碳方面的策略是以綠色基礎設施為底座,將綠色技術融入供應鏈的各個環節,去推動整個體系實現可持續發展。具體措施包括碳數據化、自身綠色低碳運營和協同產業鏈打造綠色供應鏈等。
碳數據化:要“減”得明白,就先要“算”得清楚,因此碳數據化是第一步。為了確保“碳賬本”準確,京東物流采用了統一的計算標準,并利用區塊鏈、GIS和IOT技術打造了供應鏈碳管理平臺(SCEMP)和企業級溫室氣體管理平臺(JDCMS)。
這些平臺能夠全程計算不同環節的碳足跡。其中,SCEMP能管理超過140種中國道路運輸工具的碳排放因子,并基于真實軌跡計算最小顆粒度的碳足跡。而JDCMS則集成了碳排放數據的計量、監測和分析體系,已成功應用于零售、醫藥、物流等行業。
自身綠色低碳運營:在碳數據化的基礎上,京東物流將綠色低碳發展理念融入倉儲、包裝、運輸、逆向物流和回收等環節。通過發展綠色物流科技,推動供應鏈的可持續發展。例如,建設“零碳”物流園區,在各環節推進循環包裝耗材使用,并積極采用新能源車和氫能源車等清潔能源運輸方式。
截至2023年末,京東物流在17個亞洲一號智能產業園的屋頂上安裝了分布式光伏系統,總裝機量達到了114.48兆瓦。在干線和終端運輸中,投入8,290輛自營新能源車,并在京津冀地區引入首批氫能源重卡,成為首家規模化使用氫能卡車的企業。在包裝方面,實施原廠直發策略,2023年減少超過8億個二次包裝。此外,推進“青流計劃”,投放100萬個可循環快遞包裝箱。
協同產業鏈打造綠色供應鏈:“開放協同、全局最優”是京東物流的核心理念,這也體現在其綠色低碳項目中。京東物流基于供應鏈碳足跡標準化計算平臺,通過“供應鏈共享碳足跡”的減碳路徑,將自身可共享的減碳量(如碳中和物流園、新能源物流運輸碳足跡、包材減碳量等)分享給上下游企業,推動全供應鏈的脫碳閉環。在產品層面,利用數字科技開發減排算法和應用,以支持全程減碳目標。為應對數據采集挑戰,還整合了軟件、硬件和系統,打造了涵蓋園區、倉儲、分揀、運輸和配送等環節的產品解決方案。
早在2017年,京東物流就率先發起了“青流計劃”,通過與供應鏈上下游的合作,從減量包裝、綠色物流技術創新和應用、節能減排等多個方面推動物流行業的綠色化發展。作為京東物流戰略級項目,“青流計劃”近年在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其范圍和深度持續擴展。
不久前,京東物流與中國快遞協會、一個地球自然基金會共同發起了“守護瀕危物種、抵制非法野生動植物及制品寄遞的行動倡議”,并投放了一億張“守護生物多樣性”主題面單。此外,還通過打造示范站點、加強內部培訓等方式,探索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新模式。
6月6日,京東物流聯合一個地球自然基金會(OPF)、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城市規劃與建設局,在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技術支持下,宣布將修復廣東省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橫琴國家濕地公園(二井灣)的紅樹林生態系統,未來1年內進行約20000平方米的紅樹林生態系統修復。
此外,在6月8日,世界海洋日之際,京東物流與OPF合作,在WWF的技術支持下,啟動了一項校園塑料空瓶回收計劃。該計劃為期一周,在華南理工大學、華南師范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廣東財經大學、廣東藥科大學和廣州大學六所高校進行。7月26日的紅樹林生態系統國際保護日上,京東物流將在廣東六所高校回收的塑料空瓶創作成名為《欲望之海 重塑新生》的大型環保藝術裝置,以此提高公眾對海洋塑料污染問題的認識。
7月22日,京東物流與國際環保機構野生救援(WildAid)北京代表處簽署了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海洋塑料污染治理和面向需求側應對氣候變化等關鍵領域開展深入合作。
總體而言,京東物流通過與國內外多個環保組織和機構的合作,京東物流不僅加強了自身的可持續實踐,也鼓勵了整個供應鏈體系向更環保的方向轉變。隨著“青流計劃”的不斷深化和拓展,預期京東物流將繼續在綠色物流領域發揮領導作用,為全球環境保護作出更大貢獻。
根據國際共識,碳排放的來源分為三個范圍。范圍1是直接碳排放,即企業在某個活動或過程中直接產生的碳排放,比如自營車輛運營產生的排放。范圍2是間接碳排放,即企業用電、采暖、制冷導致的間接排放,關鍵是范圍3,它指的是上下游為保證企業的生產而產生的碳排放。
目前,京東物流已將低碳發展納入企業重點發展戰略之一,并制定了兩個階段的減排策略。在2023-2030年的第一階段中長期減排措施計劃中,京東物流將積極推廣亞洲一號智能產業園的“碳中和”經驗(將碳中和理念全面融入園區規劃、建設、管理、運營),推廣新能源車隊,投用氫能重卡,優化運輸方式;同時,推廣供應鏈碳管理平臺SCEMP應用,推動一體化供應鏈協同降碳。
具體來說,針對“范圍1”的碳排放,京東物流在運輸環節將不斷提升新能源車輛占比,并在公路換電站密集地區嘗試使用新能源重卡。此外,其還計劃在更多地區和線路上探索氫能及綠氫的應用。
對于“范圍2”的碳排放,京東物流在倉儲環節以亞洲一號智能產業園為基礎,運用智慧管控和數字孿生技術提升能效水平,提高貨物周轉率,優化貨物儲存及轉運路徑。同時,還將持續提升辦公、園區等場景的電力和熱力使用效率,并逐步推行綠電采購。此外,京東物流將大規模安裝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提升儲能蓄冷量,并改善建筑布局及低能耗設計。
在“范圍3”的減碳管理方面,此前京東物流已通過“供應鏈共享碳足跡”的減碳路徑,打破了以往“孤島式”的減碳創新,讓各個行業、產業、生態圈等利益相關方都為共同的目標參與進來,形成良性循環。
未來,京東物流將繼續推進“青流計劃”,施行減量化、循環化包裝耗材,并鼓勵產品原發包裝的環保認證。此外,京東物流還將促進供應商共同參與減碳目標的制定與落實,推動外包運輸類供應商加大新能源車使用占比,并加強能源消耗、行駛里程等數據的臺賬記錄。
為了更好地整合資源和數據,京東物流將通過供應鏈碳管理平臺SCEMP構建以碳排放為導向的能源管理網絡。該平臺通過建立能耗模型和碳中和模型,為園區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碳能監測、報告和審核(MRV)管理體系,從而帶動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推進減碳實踐。
京東物流還將積極開發碳匯和資源減排項目,包括植樹造林、農場降低甲烷排放、建筑能效提升等措施,以增加碳匯和減少資源消耗。此外,京東物流還將通過使用原發包裝碳足跡標簽、推廣共享載具應用、加強包材回收利用等多種方式降低碳排放量。
可見,在綠色低碳的一體化供應鏈生態建設中,京東物流在“綠色基礎設施+減碳技術創新”的投入已初見成效,并形成了一套行業領先的體系。未來,隨著綠色供應鏈的不斷完善,“碳管理”將成為京東物流新業務的起點,并將助力其他業務的共同發展。然而,綠色低碳能力的構建并非一蹴而就,只有堅持長期主義,專注于技術創新,才能成功走上這條綠色之路。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3076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2555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156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118 閱讀浙江科聰完成數千萬元A2輪融資
1927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1898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1562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馬斯洛需求的顛覆與掌控
1556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378 閱讀運輸管理究竟管什么?
1203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