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二大鋰生產商一季度虧損63億
近日,全球第二大鋰生產商智利礦業公司SQM發布財報顯示,受供應過剩影響,鋰金屬價格下跌,導致該公司在今年第一季度錄得凈虧損8.695億美元,約等于63億人民幣。這一數字不僅遠超市場預期,更是與上年同期的凈利潤形成鮮明對比。同時,SQM當季營收也大幅下降超過50%,至10.9億美元,略低于分析師預估的11.3億美元。首席執行官Ricardo Ramos指出,盡管鋰銷量有所增長,但平均銷售價格卻大幅下滑超過75%,降至每噸12,600美元。他解釋說,由于銷售合同與市場價格指數緊密相關,銷售價格反映了當前的市場趨勢。(來源:彭博社)
寧德時代成功試飛4噸級飛機
5月22日,在澳門舉行的 BEYOND 國際科技創新博覽會上,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表示,在電動飛機領域,寧德時代正在進行合作開發。曾毓群稱,“我們需要從小飛機開始嘗試,從 1 噸飛機一直到 8.8 噸飛機。目前我們已在試飛 4 噸飛機。但達到商用程度需要 8 噸以上飛機,因此我們仍需繼續努力推進,預計 2027、2028 年有望推出應用。”(來源:OFweek鋰電、IT之家)
理想汽車本次裁員或超萬人
5月28日消息,據媒體報道,理想汽車本次裁員比例為18%,涉及員工總數達5600人。但據電車場從多位被裁理想員工處獲悉,更加貼近現實的裁員總數或接近萬人。相關人員對電車場表示,在本次裁員期間,理想汽車員工大群總人數從巔峰時期的三萬多人下降到22000人左右;對于本次裁員的重災區,HR部門的裁員比例或為60%、泊車項目和操作系統LIOS的裁員比例或為50%、AD Pro項目組幾乎“全軍覆沒”。而截至發稿裁員事件也尚未真正畫上句號。裁員之廣之迅速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依然在職員工的心態。(來源:DoNews、電車場)
殼牌海上風電業務將裁員
據5月28日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殼牌計劃未來幾個月內對海上風電業務啟動裁員,主要是在歐洲。殼牌發言人表示,公司正聚焦于選定的市場和領域,為其投資者和客戶創造最大價值。殼牌正研究如何繼續在重點市場競爭海上風電項目,同時保持其對業績和精簡業務的關注。(來源:界面新聞)
特斯拉上海工廠大幅減產
據路透社報道,知情人士透露,作為特斯拉全球最大的制造中心,特斯拉上海工廠計劃在3月至6月期間將Model Y的產量削減至少20%。此舉旨在解決中國市場對特斯拉ModelY需求疲軟的問題。而就在一個月前,就有消息稱,特斯拉上海工廠的一家供應商表示,已經收到了在未來半年內特斯拉訂單將會減少30%的信息。目前特斯拉方面尚未對減產消息進行回應,但特斯拉在2024年4月已經將其Model Y的中國售價降至2021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并推出了限時0首付方案以吸引消費者。然而,從4月的銷量來看,特斯拉的價格攻勢并未能挽回下滑局面。(來源:電車匯)
特斯拉上海儲能超級工廠開工建設
5月23日,特斯拉上海儲能超級工廠在上海臨港舉行開工儀式,正式破土動工。作為特斯拉在中國的第二座工廠,特斯拉上海儲能超級工廠將生產特斯拉超大型電化學商用儲能系統Megapack。工廠預計2025年一季度投產,年產能將達1萬臺,儲能規模近40吉瓦時(1吉瓦時=1000兆瓦時)。公開信息顯示,特斯拉上海儲能工廠總占地面積約20萬平方米,總投資約14.5億元。據了解,該座工廠是特斯拉在美國本土之外的第一座儲能超級工廠。(來源:中國證券報)
遠景集團連續兩年實現運營碳中和
5月29日,遠景科技集團(下稱遠景)發布的《零碳行動報告2024》(下稱《報告》)提出上述展望。《報告》指出,去年在全球業務高速增長的背景下,遠景通過持續加大減排力度,繼2022年首次達成運營碳中和后,連續第二年實現運營碳中和。遠景首席可持續發展官孫捷表示,遠景的綠電使用率已達到全球頂尖水平,目前也在要求供應商提高綠電使用比例,目標在2025年實現重點供應商產品100%由綠電生產。孫捷稱,對供應商如此要求的主要目的是減少產品碳足跡,進一步提升產品競爭力,應對海外碳壁壘。(來源:界面新聞)
哪吒汽車與寧德時代簽署十年全面戰略合作協議
5月24日,哪吒汽車與寧德時代在上海簽署十年全面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在2025-2034年度展開全面戰略合作,哪吒汽車將寧德時代作為汽車動力電池首選合作伙伴,寧德時代則為哪吒汽車提供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動力電池產品和服務保障。同時雙方還將在零碳、CIIC一體化智能底盤、換電、V2G(Vehicle to Grid)、電池回收,以及國內外市場開拓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助力哪吒汽車落地“科技平權”,讓高品質智能電動汽車觸手可及。(來源:CATL寧德時代)
北京時代落地!寧德時代已與七家車企合資建電池工廠
近日,北京時代動力電池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為孟祥峰,注冊資本10億元,經營范圍為電池制造,注冊地址為北京市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據此前報道,該公司將在北京投資建設電芯智能制造工廠。據了解,寧德時代在國內已與6家車企成立了7家電池合資公司,此次北京時代為第8個合資生產制造基地,也彌補了寧德時代北方板塊的缺失。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寧德時代已與上汽、廣汽、一汽、東風、吉利、長安等大型車企均合作成立合資公司。再加上這次的北汽集團,目前寧德時代已基本搞定車企國家隊。(來源:世紀新能源)
寧德時代洛陽基地二期項目開工 將形成2000億產業規模
5月25日,寧德時代洛陽基地二期項目開工暨產業鏈企業簽約儀式舉行。據介紹,寧德時代洛陽基地是洛陽攜手寧德時代、按照“燈塔工廠”標準打造的新能源電池生產基地,也是寧德時代在全球范圍布局的十三大生產基地之一。2022年,寧德時代洛陽基地開工建設,創造了從簽約到開工用時不到100天的“洛陽速度”。目前,一期項目即將投入試生產。此次開工的二期項目,規劃建設電芯廠房、模組廠房、電芯成品倉等,將進一步擴大高端新能源電池產能。未來,寧德時代洛陽基地全面建成達產后,將形成千億產值,并帶動上下游配套企業和服務業形成2000億元產業規模。(來源:洛陽發布)
中國或投入約60億元支持全固態電池研發
5月29日,據《中國日報》消息,我國或將投入約 60 億元用于全固態電池研發,包括寧德時代、比亞迪、一汽、上汽、衛藍新能源和吉利共六家企業或獲得政府基礎研發支持。多位知情人士確認,此項行業內史無前例的項目由政府相關部委牽頭實施,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對全固態電池相關技術開展研發。據悉,該項目經過嚴格篩選后,最后具體分為七大項目,聚焦聚合物和硫化物等不同技術路線。(來源:中國日報)
比亞迪發布第五代 DM 技術,重新定義新能源汽車市場
2024 年 5 月 28 日,比亞迪正式對外公布第五代 DM 技術,一同發布上市的還有搭載第五代 DM 技術的秦 L DM-i 和海豹 06 DM-i 車型。憑借第五代 DM 技術,上述車型綜合續航里程甚至最高達到 2500KM。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在發布會上表示,“燃油車已經成為非主流”。在業內看來,比亞迪第五代 DM 技術的發布,將進一步加速汽車市場油轉電的進程,插混將進一步沖擊燃油車市場。王傳福介紹道,在插電式混合動力技術上,中國汽車產業已走在了世界之巔。(來源:證券時報網)
江淮與華為合作造車新進展:新工廠招人
5月30日,從多個招聘平臺獲悉,江淮肥西“超級工廠”已經開啟招聘,招聘崗位預計411個,分為專家崗、管理崗、工程師崗位等,涉及制造、營銷、智能駕駛等多個環節。該工廠負責生產江淮和華為的合作車型。該車型是華為的第四款智選車,此前華為已與賽力斯、奇瑞、北汽有相關合作,推出問界、智界、享界。崗位要求方面,除本科學歷外,多個崗位要求有五年以上汽車行業、合資車企或頭部車企相關管理經驗。5月20日,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江淮汽車)官微發文稱,加速轉型發展的同時,與華為攜手打造的豪華智能新能源汽車也即將推出,值得期待。(來源:中國證券報)
115億元鈉電項目建設啟動
5月28日,四川星空鈉離子電池產業項目建設現場推進活動在達州東部經開區麻柳鎮舉行。
據了解,四川星空鈉離子電池產業項目擬投資總規模約115億元,項目用地面積約660畝。
項目一期投資規模約20億元,預計年產值11億元以上,規劃建設年產1萬噸的鈉電池正極材料生產線、年產1GWh的電芯生產線、年產2GWh的鈉電池PACK集成制造基地及儲能電站基礎建設、220KV變電站1座、配電線路、智能電網管理系統,預計12個月建成交付。(來源:儲能前沿)
順豐代表參加中德交通論壇第二次會議,共話交通運輸可持續發展
當地時間5月21日,中德交通論壇第二次會議在德國柏林舉行。順豐作為中德兩國13家企業之一,派代表參加了本次論壇。順豐集團國際運營官在論壇上做了“打造智慧綠色供應鏈,攜手共建發展新引擎”的主題發言。他向大會介紹了順豐在國際化、綠色化和數字化等方面的發展情況和成果,并表示中德兩地交通物流合作密切,跨境電商以及貿易發展旺盛,綠色轉型和數字化發展前景廣闊,期待未來與更多德國合作伙伴一起實現互利共贏和共同發展。會議期間,中德雙方代表團圍繞2024至2025年度優先合作領域和重要活動規劃、交通運輸領域轉型、定制化出行服務、危險貨物運輸和內河航運進行了主題交流。在企業對話環節,雙方交流了民航、海運和物流領域可持續燃料的可獲得性及應用情況。(來源:順豐集團)
宇通氫燃料重卡完成1500公里試跑
近日,鄭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向媒體披露了一則令人振奮的消息。據悉,兩臺宇通氫燃料重卡自北京市大興區啟程,歷經兩日的長途跋涉,成功抵達上海市青浦區。此次穿越1500公里的全國最長氫能走廊的壯舉,標志著我國氫燃料卡車已正式邁入長途運輸領域的“主賽道”,展現了氫能交通的廣闊應用前景。(來源:國際能源網)
沃爾沃卡車將發布氫能重卡,計劃2030年末實現商業化
5月29日,沃爾沃卡車正積極推進氫能技術的應用,計劃于2026年啟動氫內燃機重卡的客戶測試,并將在2030年末投入商用。目前,相關測試在實驗室和車輛上進行。氫內燃機重卡將作為沃爾沃卡車的產品線增添新的選擇,與現有的純電動卡車、燃料電池卡車,以及使用可再生燃料如生物氣和HVO (氫化植物油)的卡車形成互補。(來源:財聯社)
加價8億元!中遠海控在建集裝箱船改為甲醇動力
5月30日,中遠海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公司間接全資子公司中遠(開曼)水星有限公司于5月29日與揚州中遠海運重工簽訂4份補充協議,同意將之前訂造的4艘16180TEU集裝箱船的動力由單一傳統燃料動力改造升級為傳統燃料加甲醇雙燃料動力,每艘船價格上漲2850萬美元(折合約人民幣2.03億元),4艘船價格合計上漲1.14億美元(折合約人民幣8.11億元)。(來源:國際船舶網)
黃埔文沖承接國內首批甲醇雙燃料65000載重噸散貨船
近日,中國船舶集團旗下的中船黃埔文沖船舶有限公司攜手中國船舶工業貿易有限公司與塞浦路斯公司在廣州成功簽訂8艘甲醇雙燃料65000載重噸散貨船項目建造合同。這是國內首批甲醇雙燃料65000載重噸散貨船項目。該船由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設計,雙燃料主機自由端驅動新型軸帶發電機。該發電機不同于傳統的抱軸式軸發和齒輪箱PTO驅動軸發,具有機艙空間利用更合理、能源利用效率更高等技術優勢。(來源: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
首型全球最大740TEU純電動敞口箱船簽約
近日,由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旗下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為寧波遠洋運輸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設計的中國首型、全球最大2艘740TEU純電動敞口集裝箱船設計建造合同簽約,標志著中國沿海集裝箱船運營將進入零排放、純電動時代。該船將由江西江新造船有限公司建造,總長127.8米,型寬21.6米,設計吃水6.2米,可航行于國內沿海航區,目標航線為寧波—乍浦,入級中國船級社(CCS)。(來源:新民晚報)
5月27日,財政部就《企業可持續披露準則——基本準則(征求意見稿)》征求意見,《基本準則》征求意見稿立足我國國情,從可持續信息使用者的角度確定了可持續信息披露目標,即企業可持續信息披露不僅要滿足投資者、債權人、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等主要使用者的信息需求,還要滿足其他利益相關方的信息需求。在這一目標下,基于重要性原則,既考慮了可持續風險和機遇是否對企業造成重要的當期或預期財務影響,又兼顧了企業活動是否對經濟、社會和環境產生重要的影響。(來源:證券時報網)
一季度我國清潔能源完成投資超千億元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我國電力企業綠色投資建設提速,一季度我國清潔能源完成投資超千億元。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我國清潔能源在建規模51205萬千瓦,同比增長30.97%;清潔能源投資完成額1173億元,同比增長6.64%。此外,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日前發布的《電力行業ESG體系研究報告》顯示,目前我國電力企業在加大綠色投資的同時,ESG的治理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來源:央視新聞)
國網江蘇建成我國首個分布式光伏資源開發配置平臺
近日,從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獲悉,我國首個分布式光伏資源開發配置平臺在江蘇建成,可實現江蘇全境約10萬平方公里范圍內屋頂分布式光伏資源的精準定位、評估與優化配置,將全面提升分布式光伏裝機和使用效率,更好地服務“雙碳”目標實現。巔峰據悉,這套由國網江蘇電力自主研發的分布式光伏資源開發配置平臺,可實現江蘇全境約10萬平方公里范圍內屋頂分布式光伏資源的精準定位、評估與優化配置。創新采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技術,精準識別并評估江蘇全省現有建筑屋頂規模,分類篩選并測算出全省屋頂分布式光伏總裝機預計超1.8億千瓦。同時,平臺還能對各細分區域分布式光伏的開發時序做出預測與分析。(來源:碳中和專委會王挺)
首次發布!中國將進入統一可持續披露準則時代
5月27日,財政部發布《企業可持續披露準則——基本準則(征求意見稿)》(下稱征求意見稿),以推進中國可持續披露準則體系建設,規范企業可持續發展信息披露。隨著全球對環境、社會和治理(ESG)問題的關注,加強企業可持續信息披露逐漸成為大勢所趨。財政部在同日公布的“起草說明”中提出,到2027年,中國將相繼出臺企業可持續披露基本準則和氣候相關披露準則。到2030年,國家統一的可持續披露準則體系基本建成。《基本準則》征求意見稿共六章33條,涵蓋了總則、披露目標與原則、信息質量要求、披露要素、其他披露要求以及附則等內容。(來源:工業能源圈)
法國電池初創公司Verkor獲百億元貸款
據外媒報道,法國電池初創公司Verkor獲得了超過13億歐元(約合102.37億人民幣)的綠色貸款,用于完成法國北部工廠的建設工作。據悉,這座耗資15億歐元的新工廠正在敦刻爾克港建設,初始產能為16GWh/年。該工廠將在2025年生產其首批電池,并計劃到2030年將產能從初期的16GWh擴大到50GWh。公開資料顯示,Verkor目前已獲得超過30億歐元的融資,用于建設其第一家電動汽車電池工廠和一個研究中心。(來源:儲能前沿)
谷歌首次在日本簽署太陽能購電協議
5月23日,谷歌首次與多家日本可再生能源供應商簽訂協議,采購清潔電力和建設專供谷歌數據中心的太陽能發電廠。谷歌已經與日本的清潔能源連結(CEC)公司和自然電力(Shizen Energy)簽署企業購電合同,這兩家公司將在日本多地建設專門供應谷歌數據中心的太陽能發電廠。谷歌也是繼微軟、亞馬遜后,又一家在日本投資太陽能供電的AI大廠。(來源:界面新聞)
歐盟批準法律,限制天然氣進口甲烷排放
歐盟5月27日通過了一項法律,將從2030年起對歐洲的石油和天然氣進口實施甲烷排放限制,迫使國際供應商減少這種強效溫室氣體的泄漏。歐盟各國農業部長在布魯塞爾的會議上,代表其政府批準了這項政策,這意味著該政策現在已經生效。只有匈牙利投了反對票。自2030年起,歐盟將對投放歐洲市場的化石燃料實施“最大甲烷強度值”限制。歐盟委員會將在該日期前制定具體的甲烷限值。違反限制的石油和天然氣進口商可能面臨經濟處罰。
進口規則可能會打擊美國、阿爾及利亞和俄羅斯等主要天然氣供應國。(來源:路透社)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2873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2534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044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048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1779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馬斯洛需求的顛覆與掌控
1500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245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1170 閱讀運輸管理究竟管什么?
1077 閱讀2024中國儲能電池TOP10出爐
1032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