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下午,隨著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閉幕會的舉辦,今年全國“兩會”也正式落下帷幕。
自動駕駛作為人工智能賦能汽車行業的典型應用場景,既是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新賽道,也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領域。當前,我國自動駕駛正加速從測試驗證邁入產業化階段,自動駕駛法律法規體系建設也成為2024年兩會代表委員關注的熱點之一。今年,關于自動駕駛,代表委員們又帶來哪些提案建議?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連玉明:加快《自動駕駛法》立法進程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創始院長連玉明來了關于“加快推動自動駕駛技術應用落地必須立法先行”的建議。
他認為自動駕駛已是國家之間競爭的熱點科技領域,但我國自動駕駛依舊存在諸多制約,特別是在法律法規方面。為了解決當前自動駕駛汽車發展面臨車輛不能入市、不能上牌、不能運營收費、車輛保險制度不完善、發生交通事故時責任無發認定、相關數據保護缺乏監管等諸多法律問題。他建議加快《自動駕駛法》立法進程,具體而言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盡快將《自動駕駛法》納入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雖然交通部、科技部都對自動駕駛立法工作做出安排,但并未上升為國家層面立法規劃。建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將《自動駕駛法》盡快納入立法規劃,并上升為國家立法加以推動。
二是強化統籌,分“三步走”加快研究出臺。建議由全國人大常委會統籌,交通部牽頭,聯合相關部門共同組成立法工作小組集中研究。第一步形成立法理論成果;第二步形成立法建議稿;第三步形成立法審議成果,按立法程序頒布實施。
三是鼓勵地方先行先試,總結借鑒國內外經驗成果。加大國家對深圳、北京、上海等地開展自動駕駛在更大范圍、更廣空間、更多領域場景應用的支持力度,特別是鼓勵和支持大城市或特大城市在以下三個領域優先落地:一是鼓勵自動駕駛生產商自行或聯合運營網約車;二是鼓勵在城市出租車轉換升級中優先采購無人駕駛車;三是優先在物流貨運領域使用無人駕駛。
長沙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表示,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是湖南省、長沙市重點培育發展的戰略新興產業。近年來,長沙市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蓬勃發展,智能網聯汽車城市基礎設施與測試示范政策不斷完善,形成了一批全國領先的智能網聯應用場景,打造了“長沙自動駕駛之城”的城市名片。
王先進:自動配送車應納入智能網聯汽車體系
全國政協委員、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王先進也帶來一份《關于加速自動配送商業化應用、打造即時零售新質生產力的提案》,他表示,自動配送車面臨身份不明確、地方標準法規不統一等問題,阻礙了其實現規模化發展。為此他提出了兩點建議:
首先,國家層面加速出臺自動配送車的產品管理制度和標準支撐體系,鼓勵機動車型自動配送車發展。明確自動配送車的類別歸屬,將自動配送車納入國家智能網聯汽車的管理體系和立法框架中。相關部門確定其所屬類別,建立適用的準入認證體系和標準支撐體系。長期看,機動車類自動配送車是行業規范發展的確定路徑。
其次,地方層面擴大試點規模應用,鼓勵全域開放和分級放開對速度、車道和運營區域等條件限制。鼓勵地方建立“適度超前、分類分級”的管理機制,通過出臺地方立法、政策等形式,適當放寬區域、速度、車道和時段等限制條件,為自動配送的測試運營提供豐富的場景支持。
其中,區域開放方面,鼓勵開放高商業價值、高訂單密度區域,并簡化審批流程;通行規則方面,建立針對不同階段和不同場景的分級開放機制。
江浩然:加快完善自動駕駛法律法規體系
全國政協委員、恒銀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江浩然帶來《關于加快完善自動駕駛法律法規體系的提案》。
自動駕駛重點政策陸續出臺,成為行業健康持續發展的保障。他認為,無人化(即無駕駛人)是自動駕駛技術發展方向,也是自動駕駛汽車規模化、商業化的必要前置條件,亟需在國家立法中得到方向性認可與保障,以滿足當前產業化發展的需要,堅定產業大規模資金投入信心。對此,提出了三點建議:
第一,建議司法部、工信部、交通運輸部、公安部等有關部門針對自動駕駛的立法、政策、標準等產業關鍵問題,成立專項工作組,強化多部門協同及統籌推進,明確法規修訂時間表,堅定產業發展信心。
第二,建議加強國家層面立法頂層設計,抓住當前《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訂契機,為自動駕駛構建完善的協同支持和監管體系,扎實有效地推動行業規范和地方立法,保障無駕駛人車輛實現規模化上路通行。
第三,建議明確無駕駛人車輛上路通行的條件和程序,以法律法規形式支持無駕駛人車輛的路權許可,并加快突破5G遠程實時監控和遠程駕駛等關鍵技術,為無駕駛人車輛安全上路提供堅實的法律保障和技術保障。
同時,各大車企領導人以代表委員身份針對汽車智能化領域發展提出了多項議案。
雷軍:進一步規范智能駕駛產品安全應用
全國人大代表、小米集團董事長兼CEO雷軍計劃提出關于綠色低碳、人工智能、智能駕駛、智能制造等領域的四份建議案。
其中,雷軍提出的《關于進一步規范智能駕駛產品安全應用的建議》包括以下三點:
1、規范輔助駕駛功能應用,打造安全駕駛體驗。建議盡快建立輔助駕駛產品安全監督管理機制,加快輔助駕駛安全技術要求及測試驗證標準落地應用,細化駕駛員在環及風險提示等人機交互要求,規范輔助駕駛功能的正確使用,打造更安全的輔助駕駛體驗。
2、規范自主待客泊車功能應用,保障無人化場景體驗安全。需進一步推動自主代客泊車功能定義和技術要求相關法規標準的落地應用,保障無人化場景體驗安全,推動安全可靠的自主代客泊車功能實現規模化應用。??
3、規范車端數據使用,提升智能駕駛產品安全水平。建議進一步細化智能駕駛數據采集、存儲、使用等環節合規措施及產品標準的實施細則。同時,建立統一的智能駕駛安全監控數據平臺,通過大數據賦能監管體系不斷完善。
何小鵬:允許夜間低速無人駕駛
全國人大代表,小鵬汽車董事長、CEO何小鵬提出《關于探索限定場景無人駕駛法規,加快新能源汽車與電網融合互動的建議》。
當前,中國新能源汽車加速滲透、保有量高速增長,充電基礎設施盡管保持高速增長,但仍然諸多挑戰。為緩解當前社會充電資源緊缺現狀,維護電網安全穩定,以及應對波峰時需求強烈、波谷時大量閑置等充電市場結構性矛盾,借助車輛的自動駕駛能力,同時也更好地支持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何小鵬提出了兩點建議:
一是探索限定場景低速無人駕駛的政策法規,開展限定場景夜間低速無人駕駛+補能試點應用。實現從“人找樁” 到 “車找樁”,將用電負荷從日間高峰期規模化遷移至夜間低谷期,并將充電從主動行為轉變為自動化漫游式服務,從而形成電網、用戶、充電站運營商、車企多贏格局。
二是推動車網互動頂層設計,構建成熟商業模式,統一相關標準,探索更多應用場景,加速市場化推廣。同時盡快制定出臺車網互動各環節標準體系,并明確電力市場交易機制,并加速構建車網互動成熟商業模式,形成各參與方穩定盈利預期。
馮興亞:明確智能駕駛法律責任認定
全國人大代表、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在今年兩會上,圍繞汽車行業新能源轉型、智能化、國際化發展等痛點,帶來5項建議以及1份關于智能駕駛法規標準制定的議案。關于明確智能駕駛法律責任認定的議案,他呼吁從立法方面加快推動智能汽車高質量發展。
當前我國智能駕駛技術飛速發展、使用場景不斷拓寬,但立法進程一直沒有突破性的進展,法律滯后帶來的弊端逐步顯現。國家計劃于2025年實現智能駕駛汽車規模化生產,智能駕駛汽車試點上路工作也在2023年11月拉開帷幕,正式上路前迫切需要解決事故責任如何認定及承擔的問題。
為此,馮興亞建議修訂道路交通安全法,增加機器駕駛人定義、責任承擔劃分等內容,先實現智能駕駛法律層面依據從無到有、從零到一的突破,并建議加快研究建立更加完善的智能駕駛專門法律。
朱華榮:建設面向未來智慧交通的混合現實大科學裝置
全國人大代表、長安汽車黨委書記、董事長朱華榮在2024年兩會提出多項建議。
一、《關于建設面向未來智慧交通的混合現實大科學裝置的建議》
針對目前車路云一體化的智慧交通建設過程中,中小型裝置重復建設、大型裝置空白,存量裝置軟硬件高度依賴國外供應商的問題,朱華榮建議:一要建設產學研用融合科研平臺,二要將項目納入國家重點科技基礎設施規劃,以保障資源投入。
二、《關于完善汽車數據產權立法的建議》
針對汽車數據中非個人信息邊界模糊、權屬不清的問題,朱華榮提出要從法規層面明確汽車數據中個人信息的界限,并細化汽車數據產權規定。這包括明確車企對汽車數據的資源持有權、數據加工使用權、數據產品經營權。此舉旨在保護消費者權益,同時促進汽車數據的合理利用和產業發展。
尹同躍:智能駕駛技術創新與數據合規
全國人大代表,奇瑞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尹同躍則帶來了《加強智能網聯與自動駕駛數據合規管理》建議。
建議鼓勵智能駕駛技術創新及商業模式創新,加強智能網聯與自動駕駛數據合規管理,完善新能源汽車產品質量安全監管。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3174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226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174 閱讀浙江科聰完成數千萬元A2輪融資
2046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1989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434 閱讀運輸管理究竟管什么?
1273 閱讀Deepseek在倉庫規劃中的局限性:基于案例研究
1284 閱讀2024中國儲能電池TOP10出爐
1200 閱讀安能物流2024年經調整利潤預增約62.8%,高質量增長領跑快運行業!
1082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