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多家能源央企迎來高層人事變動,涉及發電、電網、油氣、核工業等領域。
時隔一年零八個月,大唐集團原總經理劉明勝重回國家電投,成為這家全球最大清潔能源發電企業的掌舵者。現年54歲的劉明勝成為五大發電央企最年輕的一把手。
近日,華電集團原黨組成員、副總經理茍偉調任大唐集團黨組成員、副總經理。茍偉曾任華電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華電集團財務與風險管理部主任等職。2022年3月,茍偉被任命為華電集團黨組成員、副總經理。
南方電網公司空缺已久的總經理一職也于近日補齊。1月20日召開的南方電網領導班子(擴大)會議上宣布:錢朝陽任南方電網公司董事、總經理、黨組副書記,免去其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紀檢監察組組長、黨組成員職務。
1月19日,國家管網集團召開領導班子(擴大)會議宣布,何仲文任國家管網集團董事、總經理、黨組副書記。何仲文曾長期在中海油工作,2019年7月兼任國家管網集團籌備組成員,同年11月出任國家管網集團副總經理、黨組成員。
中核集團1月22日發布消息,任命張凱為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張凱1974年7月生,2021年2月起任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來源:澎湃新聞)
1月22日,市場期待已久的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CCER)終于在北京綠色交易所正式重啟,將與2021年7月啟動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共同構成完整的全國碳市場體系。
隨著全國碳市場啟動并將CCER納入交易范圍,全國控排企業及自愿減排企業對CCER的需求快速激增,交通運輸行業就是一個典型代表。
滿幫集團首席科學家陳朝暉對CCER市場重啟充滿信心,他表示:“雖然目前CCER市場只覆蓋電力行業,但是我們非常期待它能夠盡快納入交通運輸行業。滿幫集團在交通運輸碳減排領域深耕了5年,目前司機碳賬戶中的碳資產已經實現了可檢測、可溯源、可量化、可認證。我們有信心成為公路貨運領域實現碳交易的先行者,持續踐行國家雙碳戰略,承接更多發展機遇,助力公路貨運行業高質量發展。”
滿幫集團首席科學家陳朝暉指出,作為全國碳市場的重要補充機制,全國CCER市場重新啟動,將有助于進一步豐富和完善全國碳市場功能,通過市場化的手段來激勵全國各領域綠色低碳轉型,幫助企業降低碳減排成本,對于推動中國的碳減排工作具有重要意義。(來源:界面新聞)
國家能源局公布56個新型儲能試點示范項目
1月24日,國家能源局發布2024年第1號公告。公告顯示,經項目單位申報,有關省級能源主管部門和中央企業匯總推薦,國家能源局組織專家評審,并公示征求各方面意見,決定將“山東省肥城市300MW/1800MWh壓縮空氣儲能示范項目”等56個項目列為新型儲能試點示范項目。
上下滑動查看圖片
盤點公告中的56個新型儲能試點示范項目:鋰離子電池儲能項目有17個,占比逾30%;壓縮空氣儲能項目11個,占比近20%;液流電池儲能項目8個,占比超14%。從地域來看,56個試點示范項目落戶最多的省份是湖北,有6個;其余比較多的省份為山東、江蘇、湖南、河北,各占4個。
公告顯示,此舉是為推動新型儲能多元化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示范引領帶動作用。同時,各省級能源主管部門要加強本地區試點示范項目管理,協調解決項目面臨的問題,持續跟蹤項目建設進度、政策執行情況、試點示范效果等,并嚴控施工質量,保障項目安全有序實施,確保試點示范取得預期效果。示范項目其他事項遵照《國家能源局綜合司關于開展新型儲能試點示范工作的通知》要求執行。(來源:新京報)
1月17日,山東淄博市“企業家看企業”綠色低碳發展專題活動舉行。淄博市50余位企業家及工信部門負責人走進綠色低碳發展標桿企業,對標先進經驗,探索綠色發展模式,激發企業加速邁向綠色制造與低碳時代。
“碳交易”可以推動企業進行技術改造、減少排放,而減少排放可以賣碳賺錢,多排放則要去市場上用高價購買碳配額。由此可見,“碳交易”是把“雙刃劍”,就看企業怎么去用。
作為一家化工企業,2021年,齊翔騰達被評為國家級綠色工廠,2022年,實現營收298億元,創匯4.66億美元,創下淄博出口創匯第一的好成績。2019至2022年,在山東省熱電行業4個年度碳排放履約情況統計中,齊翔騰達盈余情況位列前茅。近年來,齊翔騰達通過賣碳配額賺了3400余萬元。
齊翔騰達也是一家上市公司,公司在其《2022 年年度報告》中稱,為了減少碳排放,企業采取了很多措施,達到了顯著效果。比如,公司起草編制公司碳達峰行動方案,實施路徑將從公司內部和外部著手,內部主要以企業的能效提高,引入減碳、去碳及碳捕集技術,開發綠色節能產品,調整能源使用結構,引入新能源,使用綠色電力等方向為主,外部則是以購買林業碳匯、新能源核證自愿減排量等碳信用指標和綠色電力證書為主。按照“近期達峰”、“中期下降”以及“遠期中和”三個階段規劃低碳發展的實施路徑,并為相關措施的落實提供行動計劃。(來源:淄博日報)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1月23日發布2023年1-12月份全國電力市場交易簡況。1-12月,全國各電力交易中心累計組織完成市場交易電量56679.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9%,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為61.4%,同比提高0.61個百點。
電力交易分中長期交易、現貨交易等,中長期交易又包含中長期直接交易、綠電交易、發電權交易等種類。
中長期交易為當前電力市場化交易主力。據中電聯數據,2023年全國電力市場中長期電力直接交易電量4.43萬億千瓦時,同比增7%,在所有電力交易電量中占比78%。
綠電交易的高增長為2023年的一大亮點。綠電交易在現有電力中長期交易框架下設立。自2021年9月中國綠色電力交易試點啟動以來,國內綠電需求快速增長,但當前仍以省內交易為主。據中電聯數據,2023年,全國綠電省內交易量537.7億千瓦時,同比增112%,2022年綠電交易量為227.8億千瓦時、2021年為6.3億千瓦時。(來源:財新)
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布2024年主要工作計劃。其中提出,要培育做大新興產業。推動新能源、生物醫藥、安全應急、集成電路、精密儀器設備、前沿新材料、智能機器人等新興產業成規模、上層次,迅速釋放新動能。重點抓新型儲能產業大布局,圍繞頭部企業、產業鏈關鍵企業進行招商引資,推動更多企業項目落戶廣東,加快建設50億元以上重點項目,爭取盡快投產達產。加強鈉離子電池、飛輪儲能、壓縮空氣儲能、海水制氫、液流電池等新興技術研發。要抓硅能源產業大發展。發揮粵東粵西等地區光伏、海上風電等資源配置優勢,加強與太陽能光伏頭部企業對接,抓住企業核心需求制定更有力的引進措施,加快推動一批項目落地建設。(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1月24日,由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旗下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自主研發、設計和建造的我國“氣化長江”標志性工程——全球首款、中國首制江海直達型14000立方米液化天然氣(LNG)加注運輸船順利出塢,將意味著全面進入碼頭系泊試驗、海上試航新階段,計劃于今年8月份完工交付。
該船是滬東中華為淮河能源控股集團旗下安徽長江液化天然氣有限責任公司量身定制,可實現江海直達一站式LNG加注和運輸的雙功能。配置了該公司自主研發且獲得國家專利授權的B型艙LNG圍護系統。這是該系統首次在國內LNG運輸船上實現首臺套工程應用,標志著中國研制并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B型艙LNG圍護系統取得重大突破,為世界LNG船關鍵核心裝備建造技術提供了又一“中國方案”。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氣化長江”戰略和“雙碳”目標落地的示范裝備和“國產LNG 產業鏈裝備配套示范工程”,滬東中華擔負起“鏈長”職責,協同國內幾十家企業,開展集智攻關,推動國內自主研發、獲國家專利的B型液貨圍護系統、高低負荷壓縮機等一系列國產化裝備的裝船應用。采用雙燃料動力全回轉推進系統,實現狹窄內河航道的靈活操縱,并配備“智能平臺+智能航行+智能能效”的增強型智能集成自動化系統,建成后將可實現關鍵設備國產化率80%以上。(來源:航運界)
據貿易風消息,Euronav已經在北海造船下單訂造了第四艘31.9萬噸氨燃料預留(ammonia-ready)VLCC,這艘新船預計將在2027年第一季度交付。同時,最新的合同還附帶了額外2艘同型船的備選訂單。
加上最新訂單,Euronav在北海造船訂造的VLCC數量將增至4艘。去年8月,北海造船與Euronav簽署1+1艘31.9萬載重噸VLCC建造項目,這是Euronav首次在中國船廠訂造VLCC,北海造船也憑借這份新單成功進入VLCC市場。同年10月,備選訂單確認生效,12月Euronav又追加訂造了第三艘同型船。這3艘新船將在2026年下半年交付。
據悉,Euronav的VLCC單船造價為1.122億美元,連同最新的2艘備選訂單在內,6艘總金額達到了6.73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7.66億元)。
作為參考,克拉克森的數據顯示目前一艘315000-320000載重噸VLCC新船價格約為1.28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1.2億美元相比增加了7%。(來源:國際船舶網)
1月17日,歐洲議會批準了一項旨在保護消費者免受誤導性營銷的指令。該指令禁止在產品上作出誤導性的環境聲明,并改進商品的標簽,旨在保護消費者免受誤導性營銷行為的侵害,幫助人們做出更好的購買選擇。
議會在一份聲明中說:“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歐盟將在禁止商業行為清單中增加一些與洗綠和商品提前報廢有關的有問題的營銷習慣。”
這意味著,在沒有具體證據的情況下,“環境友好”、“可生物降解”和“氣候中性”等術語不得再用于廣告或包裝上。鑒于可持續標簽的泛濫和未使用比較數據所造成的混亂,新規則也將對可持續標簽的使用進行規范。今后,歐盟將只允許使用基于官方認證計劃或由公共機構制定的可持續性標簽。(來源:Euractiv)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2936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2541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062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051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1828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馬斯洛需求的顛覆與掌控
1500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280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1191 閱讀運輸管理究竟管什么?
1112 閱讀Deepseek在倉庫規劃中的局限性:基于案例研究
1130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