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布的《2023(年中)水運形勢報告》分為集裝箱、中國沿海散貨、遠東干散貨、中國外貿油輪和中國液貨危險品五大市場形勢報告。本刊分期摘要予以刊登,若需完整報告請聯系上海航運交易所信息部。
2023年初,世界經濟有實現“軟著陸”的跡象(通脹下降、增長企穩);但在通脹居高不下和金融市場動蕩的情況下,情況有所改變,且對風險蔓延的擔憂也有所加劇。據國際貨幣經濟組織(IMF)4月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信息,2023年全球GDP增速將達2.8%,較1月預測值下調0.1個百分點,2023年全球經濟增長較年初預計的情況略顯疲軟,反映出對未來經濟風險的擔憂(見表1)。
由于各主要經濟體經濟增長繼續放緩,導致全球集裝箱運輸需求可能繼續處于增長乏力的局面。上半年,集運市場在需求放緩的背景下,市場延續調整行情,市場運價繼續從疫情期間的高位回落。預計2023全年運輸需求小幅下滑,但跌幅較2022年放緩。
前5月,主干航線運力投入規模延續增長態勢,且增速加快。據Alphaliner統計,截至2023年5月,全球集裝箱船舶數量為5762艘、運力2645萬TEU,運力箱位數同比增長4.9%。
上半年,世界供應鏈體系已經基本擺脫新冠疫情的影響,逐步恢復到正常的格局,集運市場也基本不再受到各種管控措施的影響。由于世界各國經濟增長出現放緩局面,運輸需求增長乏力。據Alphaliner數據顯示, 5月底,全球閑置的集裝箱船舶運力累計為117萬TEU,占總運力1.4%,較年初下降1.2個百分點,較2022年同期相比占比增加0.5個百分點。
一季度,集裝箱船舶租金延續2022年下半年的調整行情,但跌幅放緩,部分船型租金出現企穩跡象。在二季度,船舶租金的走勢開始出現反彈。
2022年年底,中國開始優化防疫政策,全力推動經濟恢復,但對外貿易呈現出增速放緩的局面,由于歐美等主要經濟體面臨通脹高企、增長放緩的形勢,疊加2022年對外貿易高基數的影響,導致中國進出口貿易增速下滑。海關總署數據顯示,前5月,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6.77萬億元,同比增長4.7%。其中,出口9.62萬億元,增長8.1%;進口7.15萬億元,增長0.5%。
前5月,東盟繼續保持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的位置,中國與東盟貿易總值為2.59萬億元,增長9.9%,占外貿總值的15.4%。歐盟為中國第二大貿易伙伴,與歐盟貿易總值為2.28萬億元,增長3.6%,占比13.6%。排在第三的美國貿易額則呈現下降態勢,中國與美國貿易總值為1.89萬億元,下降5.5%,占比11.3%。
此外,前5月,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計進出口5.78萬億元,同比增長13.2%。其中,出口3.44萬億元,增長21.6%;進口2.34萬億元,增長2.7%。
前5月,中國主要港口在優化防疫措施后,全面恢復到正常經營狀態。2022年同期受疫情影響,基數較低。中國主要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全面恢復增長態勢,增速總體平穩。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前5月,全國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完成12207萬TEU,同比增長4.8%,增速較2022年同期增加2.5個百分點。沿海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完成10718萬TEU,同比增長4.1%,增速較2022年同期增加1.8個百分點;內河港口集裝箱吞吐量達到1489萬TEU,同比增長9.8%,增速較2022年同期增加7.8個百分點。
前5月,國際集裝箱運輸市場基本從新冠疫情的影響中擺脫出來,港口擁堵、集裝箱流轉不暢等現象得到明顯改善,港口作業效率大幅提升。1月,由于剛剛優化疫情防控措施以及受春節長假影響,中國多數主要港口班輪掛靠數處于低位,并且準班率表現大幅低于同期正常水平。自2月起,隨著中國開始推動經濟復蘇,港口掛靠數及準班率均呈現回升態勢。隨著供應鏈體系恢復正常運轉,2023年前5月,全球各主要港口集裝箱班輪掛靠數扭轉2022年同期下跌的表現,重回上升趨勢;各港口準班率均有明顯提升(見表2)。
2022年底,中國優化防疫政策,全力推動經濟復蘇。2023年初,在傳統的“春節”假期后,運輸市場受到短期需求的支撐,運價較為堅挺。但節后市場運輸需求恢復較慢,加之新增運力投放,供需基本面繼續轉弱,市場運價開始調整行情。二季度,隨著中國經濟穩定復蘇,集裝箱出口市場開始出現企穩跡象,市場運價在一定區間內小幅波動。不同航線因各自的供需基本面不同,走勢有所分化,綜合指數平穩運行。6月30日,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布的中國出口集裝箱綜合運價指數為895.72點,較年初下跌28.7%;上半年(截至6月30日,下同)綜合指數均值為1009.44點,較2022年同期均值下跌69.3%(見圖1)。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布的反映即期市場的上海出口集裝箱綜合運價指數為953.60點,較年初下跌10.1%(見圖2)。
北美航線:據海關總署統計,前5月,以美元計價,中國對美出口總額下降15.1%,這對北美航線運輸市場造成一定的下行壓力。一季度,市場運價總體以下行為主。4月為傳統的簽約季,部分航線通過控制運力投放等措施,改善供需基本面。5月市場進入震蕩行情,且出現企穩跡象。6月30日,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布的上海出口至美西、美東航線運價分別為1408美元/FEU、2368美元/FEU,分別較年初下跌0.5%、16.8%(見圖3)。
歐地航線:上半年,歐洲經濟表現總體疲軟,制造業PMI連續低于榮枯線,導致歐元區6月的商業增長幾乎陷入停滯。俄烏沖突持續導致歐洲地緣政治風險始終處于高位,拖累運輸需求表現。上半年,運輸需求始終增長乏力,市場運價基本以調整為主。6月30日,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布的上海出口至歐洲、地中海航線運價分別為763美元/TEU、1466美元/TEU,分別較年初下跌27.3%、21.0%(見圖4)。
南美航線:年初,南美航線運價經過大幅調整,基本調整到位。目的地國家上半年經濟形勢穩定,支撐運輸需求表現向好。在中國春節假期后,市場運價就逐漸開始反彈走勢。二季度,運輸市場繼續穩中向好表現,運價延續上行走勢。上半年,南美航線表現好于其他遠洋航線。6月30日,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布的上海出口至南美航線運價為2532美元/TEU,較年初大幅上漲105.7%(見圖5)。
澳新航線:一季度,供需基本面總體處于弱勢,運價以下跌走勢為主。二季度,運輸需求趨于穩定,運價在持續下跌后,開始出現企穩跡象。6月30日,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布的上海出口至澳新航線運價為260美元/TEU,較年初下跌55.8%,該航線跌幅大于其他遠洋航線(見圖6)。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前5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7636億元,同比增長9.3%。2022年底中國優化防疫措施后,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和居民日常生活消費需求也逐漸復蘇,對國內物資運輸需求恢復增長起到支撐作用。據交通運輸部發布的數據,前5月,主要內河港口完成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9.8%。
中國全面推動經濟復蘇后,各港航企業在相關主管部門的支持下,采取積極措施,進一步推動公轉水、公轉鐵,全面提升外貿運輸服務保障水平,內支線集疏運需求量恢復情況良好。
2023年,全球經濟已基本擺脫新冠疫情的影響,但經濟的持續復蘇面臨多重挑戰。各國主要央行為了遏制居高不下的通貨膨脹,采取激進的加息措施,緊縮的政策在降低通脹的同時,也影響經濟的增長。
今年的經濟放緩主要集中在發達經濟體,歐美主要國家經濟增速均較2022年有所下降,預計2023年發達經濟體的經濟增速為1.3%。而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增長則繼續保持2022年的增速水平,預計2023年經濟增速為3.9%。在各國主要央行繼續實施激進的緊縮政策的背景下,預計全球通脹率將從2022年的8.7%降至2023年的7.0%,但這樣的下降速度較市場預期更加緩慢。
此外,俄烏沖突引發的糧食及能源的市場危機逐步消退,但沖突可能升級的形勢下,未來仍可能引起劇烈的市場動蕩。
發達經濟體為了控制通貨膨脹,采取較為激進的緊縮措施,經濟增長出現放緩甚至滯脹的跡象。根據IMF發布的預測,發達經濟體今年的增長率預計為1.3%,較2022年2.7%的增長速度,回落1.4個百分點。
多數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則具備較高的經濟增長動能,繼續保持較高的經濟增長率。據IMF預測,2022年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增長率在3.9%。中國在優化防疫措施后,全力推動經濟增長,預計2023年經濟增長率將達5.2%,為全球經濟增長注入動力。印度經濟在2022年高增長的基礎上,2023年的增長率有所放緩,降至5.9%。資源型的經濟體巴西、墨西哥等國的經濟增速也有所放緩,分別為增長0.9%、1.8%。
2023年,受地緣局勢緊張、通脹高企、貨幣政策收緊等多重風險影響,貿易增長前景仍面臨較高不確定性。集運市場受到世界貿易放緩的拖累,運輸需求增長乏力,2023年繼續處于下跌態勢,但跌幅有所放緩。據克拉克森預測,2023年全球集裝箱運輸需求下跌0.8%,跌幅較2022年放緩2.8個百分點。
據克拉克森統計,截至6月1日,全球全集裝箱船總訂單量為895艘、740.9萬TEU,約占現有船隊規模的28.1%。從交付期來看,預計2023年完成交付的運力約為185.3萬TEU,約占現有船隊規模的7.0%。如果這些運力全部如期交付,且不考慮船舶拆解量和推遲交付現象,預計2023年全年的運力將達2762.8萬TEU,同比增長7.2%,增速較2022年上升3.2個百分點。
從拆解量看,預計2023年全年拆解量為23.7萬TEU,較2022年大幅上漲1400%。隨著運輸市場恢復常態,運力供不應求的局面不再,集裝箱船拆解市場迅速回暖。預計2023年底集裝箱船舶運力為2739.1萬TEU,較2022年同期增長6.3%,增速較2022年同期上漲2.3個百分點。
上半年,全球集裝箱運輸市場基本擺脫新冠疫情的影響,恢復至正常狀態,市場運轉效率穩步恢復,港口擁堵、作業效率較低、集裝箱流轉不暢等現象大幅改善。集裝箱運輸市場運力供給緊張的局面得到緩解,市場運價也從高位大幅回落,基本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由于大量新造船舶的訂單陸續完成投入集運市場,未來總體運力規模增長的速度加快,并將超過運輸需求的增長速度。據克拉克森預測,2023年主干航線運輸需求預計下降2.8%,運力規模預計增長7.0%,運力供給上漲和運輸需求放緩形成鮮明的對比,很可能將改變集運市場的供需基本面。未來集運市場將受到運力過剩的考驗,市場運價面臨一定的調整壓力。
目前集裝箱運輸市場的行業格局形成于上一輪行業的兼并重組后,并且已經形成聯盟化的經營方式。從班輪公司的運力來看,目前市場份額超過10%的公司依舊是4家,分別是地中海航運、馬士基、達飛輪船和中遠海運,占比分別為18.2%、15.5%、12.8%和10.8%。另有3家航運公司市場份額超過5%,分別是赫伯羅特、長榮海運和海洋網聯。上述7家班輪公司的運力市場占有率超75%。
雖然行業總體格局保持平穩,但各班輪公司的經營策略仍有所分化,例如地中海航運近年來多次進行大型企業資產收購,擴張勢頭強勁,市場份額超越馬士基升至第一。隨著運輸市場在疫情后恢復到正常狀態,運力緊張的格局大幅緩解,市場運價從疫情期間的高位大幅回落至正常水平。
中國市場
由于經濟增長放緩,全球貿易增長動能不足,下行壓力明顯加大。中國外貿領域的主要矛盾,將從2022年的供應鏈受阻、履約能力不足,轉變為當前的外需走弱、訂單下降。
由于高基數的效應,2023年中國出口行業的增速或出現放緩,但中國上半年外貿進出口的總體表現展現較強韌性,為全年實現外貿促穩提質打下基礎。相關主管部門進一步積極落實各項支持政策,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多措并舉促進外貿穩規模、優結構,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隨著中國經濟運行持續好轉,2023年對外貿易向好勢頭有望進一步延續。
中國集運市場自2022年下半年以來出現較大幅度的調整走勢,2023年上半年集運市場開始出現企穩跡象。下半年,隨著中國外貿出口繼續穩步復蘇,中國出口集裝箱運輸市場有望延續穩中向好的走勢。
下半年,中國出口集運市場主要將面臨以下挑戰。第一,全球經濟增長放緩,運輸需求也將因此面對增長乏力的局面。第二,疫情期間運力緊張導致新船訂單增長較快,近期這些運力開始加快投放,造成運力供給增長加快,對供求平衡產生一定影響。第三,全球貿易繼續受到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的影響,逆全球化沖擊現行的多邊貿易體系。此外,受產業鏈轉移影響,中國出口將面對更多的競爭。
不同航線因各自的供需基本面的差異,走勢可能出現分化。歐美航線:運輸需求可能隨著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長放緩而增長乏力,新增運力以大型船舶為主,主要會投放在歐美航線這樣的主干航線上,運力供給面臨大幅增長的局面。南北航線:商品資源國家經濟形勢和大宗商品價格走勢的相關性較大,在歐美央行持續緊縮的背景下,未來各種風險可能導致經濟形勢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據克拉克森預測,2023年,拉美航線、非洲航線、大洋洲航線集裝箱運輸需求較2022年分別下跌1.5%、增長2.0%、下跌2.1%。亞洲區域內航線:區域內多數國家總體經濟向好,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生效有助于進一步擴大各經濟體的貿易往來,支撐運輸需求保持增長態勢。據克拉克森預測,2023年亞洲區域內航線運輸需求約為6600萬TEU,較2022年上漲1.3%。
總體上,中國經濟的穩步復蘇對集運市場會產生支撐作用,中國出口集運市場仍面臨運輸需求放緩、運力供給增長加快、多邊貿易體系沖擊及競爭加劇等不利因素的考驗。此外,地緣政治風險、疫情突變、港口罷工等突發事件也可能對航運市場產生一定的短期波動。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3055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2548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142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118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1891 閱讀浙江科聰完成數千萬元A2輪融資
1703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馬斯洛需求的顛覆與掌控
1528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364 閱讀運輸管理究竟管什么?
1189 閱讀Deepseek在倉庫規劃中的局限性:基于案例研究
1207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