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以來,鐵路大力發展現代物流,積極拓展白貨運輸市場,圍繞鐵路集裝箱箱型、辦理站、信息系統、多式聯運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要舉措,促進了鐵路集裝箱運輸的快速發展。集裝箱發送量從2010年的425萬TEU增加到了2018年的1375萬TEU,年均增長率13.5%,集裝箱運量總體呈現快速增長態勢。20152018年運量增幅分別為20.22%、40.37%、37.42%和32.23%。
集裝箱運量在快速增長的同時,集裝箱技術裝備水平也大大提高。截至2018年底,全路共有鐵路箱43.1萬只,其中20 ft通用箱28.4萬只,40 ft通用箱4.4萬只,各類特種箱、專用箱10.3萬只。全路共有10萬輛集裝箱車輛,其中X型專用車4.2萬輛,NX型兩用平車5.8萬輛。全路集裝箱辦理站數量大幅度增長,從2011年初的554個增加到2018年底的1493個,增幅為169.5%。
盡管我國鐵路集裝箱發展迅速,但集裝箱多式聯運的發展仍然處于起步階段,不同運輸方式的融合發展相對滯后。2018年全國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已經達到2.5億TEU,而港口的鐵路集疏運比例不足3%。
目前,集裝箱多式聯運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下:規劃建設有待統籌與銜接;市場環境有待優化改善;大型多式聯運經營人不足;集裝箱共享共用體系建設有待完善;多式聯運“一單制”尚未形成;統一的信息服務平臺有待建立。
2.1 全面拓展三大市場板塊
(1)國內運輸板塊。一是大力開發冷鏈和低危貨物鐵路集裝箱運輸產品,不斷滿足社會對冷藏貨物和危險貨物的運輸需求;二是強化對集裝箱班列運輸質量的考核及日常分析,優化集裝箱作業流程,壓縮集裝箱班列作業時間,提高鐵路集裝箱班列運輸服務質量;三是通過設置內陸還箱點等措施,吸引客戶使用自備箱鐵路運輸。通過上述措施大力開拓國內市場貨源,擴大國內集裝箱運量。
(2)國際聯運板塊。積極拓展中歐、東南亞、南亞及中東等地區鐵路集裝箱國際聯運業務;與海運集裝箱開展互換箱業務,提高國際貿易中的鐵路箱使用比例;建立沿線各國定期協商制度,及時解決在集裝箱國際聯運中的運輸安全、信息交換和市場營銷等問題。同時,進一步明確國際集裝箱服務內容和標準,向客戶提供制單、信息追蹤、應急處理協調等“一站式”服務,并拓展代墊運費、分撥、倉儲、接取送達等增值服務。
(3)鐵水聯運板塊。進一步加強鐵路和港口之間的設施銜接,完善港站設施設備,減少公路短駁距離。鼓勵港口鐵路專用線辦理集裝箱運輸業務。對港口發適箱貨源進行調查分析,采取有效措施吸引集疏港集裝箱通過鐵路運輸。與船公司簽訂集裝箱互使協議,吸引海運自備箱上鐵路運輸。發展自備空箱堆存業務,與船公司合作建設經營內陸還箱點。大力開發鐵路集裝箱海外租、還箱業務,擴大鐵路集裝箱下水范圍,發展遠洋集裝箱運輸業務。
2.2 切實加強三大基礎設施建設
(1)場站設施現代化。加快推進鐵路一級、二級物流中心的建設,形成布局完善的鐵路集裝箱運輸網絡。根據鐵公、鐵水聯運需要,對與公路、港口和地方物流園區銜接的鐵路集裝箱場站進行統一規劃,形成鐵路集裝箱場站樞紐。在集裝箱樞紐采用大型龍門吊、正面吊、智能門禁及集裝箱追蹤管理系統,堅持配備先進的技術裝備。大型集裝箱樞紐場站按照內陸港要求,引入海關和檢驗檢疫功能。
(2)裝備技術現代化。加大發展鐵路集裝箱新技術、新裝備,提高鐵路集裝箱運輸對市場需求的適應性。一是擴大新型內陸寬體箱使用范圍。在國內鐵路運輸市場,以及中歐國際市場,鼓勵使用內陸寬體集裝箱,提高集裝箱運輸市場競爭力。二是大力發展LNG、冷藏等特種集裝箱運輸,適應客戶多元化市場需求。根據貨物細分特點,大力開發液體貨物、?;浳锸袌觯话l展干散貨箱,開發糧食、焦炭、高附加值礦石等運輸市場,推動鐵路貨物“散改集”運輸。三是發展鐵路集裝箱專用和兩用平車,實現集裝箱、車輛的均衡發展。
(3)信息系統現代化。對鐵路運輸管理信息系統、調度系統、95306網上貨運預約和查詢系統進行整合,實現集裝箱運輸業務受理、客戶服務、位置查詢等動態管理,開展與港口、航運公司等系統的數據交換,實現數據共享,為客戶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務。擴大鐵路電子運單和電子支付系統的使用范圍,逐步實現鐵路集裝箱運輸的“無紙化”“智能化”作業。
2.3 著力建立三大市場機制
(1)適應市場的經營管理機制。為提高鐵路集裝箱經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加快實施鐵路集裝箱發展戰略,必須優化鐵路集裝箱運輸經營管理,形成縱向到底、橫向互連、并與大客戶緊密合作的專業運輸全程經營管理體制,建設現代物流企業。
(2)以客戶為中心的營銷機制。加強貨源市場調查、開發多層次、差異化的集裝箱班列產品。對不同區域、不同速度、不同流向的產品等實行差別運價,建立反映迅速、方便客戶的運價決策機制。實行客戶代表負責制,培育鐵路集裝箱多式聯運全程經營人。對于運量較大的公司客戶,實行量價互保,并提供定制化、個性化服務,制定滿足客戶可靠性、及時性和經濟性方面要求的服務。
(3)互利共贏的市場合作機制。與公路、水運,以及貨代、物流企業等大客戶企業建立起合作共贏的伙伴關系,實現資源共享共用和優勢互補。主動與公路、水運等其他運輸方式進行有效對接,發揮鐵路集裝箱運輸在多式聯運中的骨干作用,形成促進集裝箱多式聯運快速發展的生態圈。整合和廣泛利用社會資源,搞好鐵路接取送達業務,切實解決集裝箱運輸前后“一公里”問題。利用物流和貨物代理企業等客戶資源,攬取和掌握鐵路集裝箱貨源,建立互利共贏的攬貨平臺。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3139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2562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184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139 閱讀浙江科聰完成數千萬元A2輪融資
1955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1933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1716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馬斯洛需求的顛覆與掌控
1563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392 閱讀Deepseek在倉庫規劃中的局限性:基于案例研究
1256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