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投資者和公司越來越多地尋求解決氣候變化的風險,關于使用碳抵消實現凈零排放的爭論也越來越多。我們認為,只要遵循最佳實踐,就可以采取抵消措施來實現碳中和。
對于抵消對凈零排放的貢獻(如果有的話),意見不一。從《京都議定書》開始,區域倡議鼓勵將抵消作為建立標準化國際市場的基石。但有些人開始擔心“碳放縱”,即投資者可以使用抵消來提高他們的氣候信譽,而無需真正解決根本問題。
雖然抵消有很多優點和缺點,但我們認為投資者和公司都有充分的理由使用少量抵消來實現碳中和的目標。隨著最近在 COP26 上最終確定第 6 條,我們期待更多的對話和興趣,尤其是圍繞抵消監管和市場。
在更大范圍的氣候變化戰爭中,補償是一種小而有效的武器。他們的目的是通過允許公司或其他實體購買、贊助或資助其他地方的碳減排計劃來幫助彌補公司或其他實體產生的溫室氣體 (GHG)。一般來說,抵消采取信用的形式——每個代表減少一公噸的二氧化碳——在兩個不同的市場自由交易:合規(又名“限額與交易”)和自愿。
在合規或強制市場中,抵消信用額度被發放給將排放量控制在規定限度內以避免巨額罰款的實體。隨著凈零排放承諾數量的增加,合規抵消市場已擴展到廣泛的信用列表,其名稱與各自目標相符(顯示)。
碳抵消的影響和范圍是全球性的
世界銀行集團報告
相比之下,自愿抵消市場更為自由。它包括與主動計劃(如新風電場)的可驗證溫室氣體減排量相關的抵消信用額度。政府、公司和高凈值個人通常會“退出”自愿信用額度以申請碳減排。無論是出于真正的環境問題、對更好的光學器件的渴望還是其他原因,近年來自愿抵消市場穩步增長,林業和可再生能源信用額度一直處于領先地位(顯示)。
林業、可再生能源補償最受追捧
自愿碳市場和森林趨勢狀況
隨著“到 2050 年實現零排放”承諾在各個部門、行業和地區的擴散,我們認為抵消應該在每個公司和投資者的計劃中發揮作用。此外,許多公司可能無法在沒有抵消的情況下實現凈零排放,這一挑戰已為全球倡議、政府政策和科學所承認。事實上,《巴黎氣候協定》第 6 條規定了建立全球碳市場,并以抵消作為其基石。
通過我們與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研究所的合作,我們看到科學界的領導者和講師都支持碳抵消,所有這些都證明了他們為企業應對氣候變化提供的有效武器。即使該協議未能實現將長期全球變暖限制在比工業化前水平高 1.5 度的更大目標,企業仍可以借助抵消措施獨立實現“凈零排放”目標。
作為積極的投資者,我們也相信具有透明定價的流動抵消市場可以傳遞可用于投資組合和公司層面投資決策的信號。也就是說,公司使用(或不使用)補償是檢驗他們管理氣候相關風險和機遇的真實性的試金石。
公司為抵消支付的價格特別有說服力,在積極的投資者審查過程中提供了關鍵信息。它還有助于激發可以改善發行人、利益相關者和價值鏈中其他人的成果的活動。例如,隨著市場創造穩定的收入流,從富有的排放者流向開展更多真正的抵消活動的地區,抵消會產生廣泛的影響。這通常有助于使更多農村和貧困社區受益,而這些社區通常最需要碳減排舉措。
理論上,碳抵消是善意的綠色投資工具。但它們的范圍大相徑庭,許多都沒有達到目標。然而,根據我們的經驗,我們已經磨練了六種最佳實踐,可以幫助進行改善投資者結果所需的盡職調查:
適量使用。抵消應該是長期凈零排放戰略的剩余部分,而不是重點。即便如此,也要集中精力在數據顯示效果最好的地方,比如對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和現代化的直接投資,這可以減少 75% 到 95% 的排放量。另一方面,在碳捕集與封存抵消方面要非常謹慎,因為這是一個受到嚴格審查的領域。
使用第三方質量認證。很少有投資者有能力審計抵消市場的質量。轉向國家、次國家或州機構的認證和指導,例如澳大利亞碳農業倡議或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對于國際抵消,黃金標準和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等非營利性認證機構也備受推崇。
注意價格。由于信用額度的成本范圍如此之廣(每公噸 0.20 美元至 0.50 美元),價格是一個重要且有用的指標,越便宜并不總是越好。事實上,僅僅大量購買低成本的碳抵消可能不會有太大的效果,而且可能被認為是虛偽的。在這方面,抵消定價背后的假設和方法的透明度也很重要。更高的質量可能會花費更多,但隨著投資者的需求最終傾向于生產更好的補償,也可能會出現有意義的升值。
支持基于自然的抵消。最直接的路線是從種植或保護自然棲息地和減少碳排放中得出,其中防止森林砍伐特別有效。“封存”碳的項目也是如此,就像在用于作物和放牧的土壤中或在占地球表面 70% 的海洋環境中一樣。例如,藍碳倡議以沿海社區為目標,以恢復海草草甸和紅樹林的活力。
傾向于合規抵消。在自愿市場中,公司對其排放目標和結果做出聲明,但在合規市場中,結果是經過認證的。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預計監管機構、審計師和投資者將對自愿市場進行更嚴格的審查,這可能會為兩個市場的合并奠定基礎。同時,我們認為合規市場現在具有更好的價格穩定性,并且當兩個市場開始融合時具有潛在的增長優勢。
尋求對項目的直接投資。許多公司利用專門領域在抵消領域發展有利可圖的業務。例如,四家新西蘭公司已合作在邊際土地上植樹,這降低了它們在政府合規市場中提供補償的成本。同樣,一家位于澳大利亞的石油和天然氣公司對其地質和開發團隊采取了“逐個盆地”的方法來實現澳大利亞抵消生產。
雖然我們理解它們目前的局限性,但我們相信抵消將構成氣候變化解決方案的一小部分。它們不是關鍵,而是完整計劃的關鍵組成部分,特別是在采礦、工業和能源領域,在我們看來,如果沒有它們,這些領域將無法實現向凈零排放的現實過渡。就像決定公司成功的任何事情一樣,著眼于最佳實踐的積極分析可以幫助確定哪些碳補償最有效地以有意義的方式減少排放
“京東服務+”洗衣中央工廠招商、3C上門安裝/維修招商
2346 閱讀嘉誠國際發布2024年年報:營收13.5億元,歸母凈利潤為2.05億元
2326 閱讀深圳擬擴大試點物流、環衛功能型無人車運營,加速產業規模化進程(附編制說明等下載)
2132 閱讀這家老牌物流巨頭被收購,9億美元交易值不值?
1575 閱讀DeepSeek落地全球第一大港
1298 閱讀京東外賣重點推廣39城
1260 閱讀國內首條無人機城際物流航線首航,1200公里續航會否沖擊貨運格局?
1213 閱讀普洛斯中國2024年表現穩健強勁,卓越運營助力新經濟勢能攀升
1128 閱讀京東,為外賣騎手繳納五險一金!
1125 閱讀物流行業唯一!京東物流入選《可持續發展年鑒2025》
1110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