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家位置極佳的北京老牌超市閉店的消息引發了很多人的唏噓,這家超市位于北京長安街東側的萬達廣場上,曾經作為萬達廣場的主力店,服務周邊居民長達十年之久。
不過,周邊的居民很快得知,超市這一基礎民生服務并不會離他們遠去,繼續接手這一位置的,是盒馬旗下的盒馬X會員店。有業內人士注意到,這一現象并非孤例。當大賣場等傳統超市開始收縮戰線時 ,盒馬正在多地加速開店。
和過去的大賣場業態相比,盒馬門店的面積往往會有所瘦身。不過,有盒馬的地方,就會有送貨到家服務。這也是盒馬誕生之初,就旗幟鮮明打出的服務標簽。
今天圍繞生活用品的到家服務,已經從一種增值服務變為近乎標配的服務,能夠送貨上門的品類,日漸包羅萬象。差異更多在于時效和平臺的不同。回看正在發生的這一切,盒馬創始人侯毅認為,無論是近場零售、即時零售還是超市上網開店,這都恰恰說明了新零售提出以來,帶給零售業的深遠影響。雖然近年來提新零售的人少了,但是,新零售的內涵,更多變為了多數企業的行動。這也是一種成功。
談及新零售,盒馬自誕生以來,就是新零售的標桿企業,外界甚至以盒馬鮮生的發展變化來判斷新零售的走勢成敗。最近,盒馬對外宣布實現季度盈利。侯毅認為,盒馬用自己的實踐證明了新零售不僅能夠跑通,而且能夠盈利賺錢,不是一個燒錢的模式。
筆者認為,盒馬今天的表現,不僅是證明了新零售模式本身的可行性與可塑性,更重要的是,盒馬是在生鮮零售(電商)這個難度極大的領域,將生鮮食品作為主營品類且能盈利,證明了新零售的全面可行性。
生鮮零售一直被認為是萬億級的市場,也是互聯網公司最難攻克的市場。經營生鮮的門道細,坑很多。比如做線下為主的社區生鮮店,很容易陷入規模不經濟。即門店數量少時,單店可以賺錢,門店多了,由于商品規模不易轉化為供應鏈效率的提升,反而可能會導致整體業務的虧損。
如果是以生鮮電商模式為主,又會碰到引量難題和配送履約成本過高的問題,導致整個商業模型難以走過盈虧平衡點。可以說是,上也不行,下也不行。
盒馬鮮生故名思義,是繞不開生鮮品類的。表面上看,盒馬采用全渠道模式,可以同時兼顧上述兩種模式揚長避短。但是盒馬鮮生的探索也并非一帆風順,也有過搖擺,甚至走過彎路。
在2020年年中,當時侯毅和媒體小范圍交流時,還主動談及了門店要不要賣散裝菜的問題。因為生鮮的散賣,更接近菜市場的體驗感,會帶給部分上年紀的顧客熟悉和親切感。但是時至今日,盒馬早已不再糾結這樣的問題。走進今天的盒馬門店,即使是葉菜也都是完成了預包裝后再擺放上柜臺,而今天的消費者早已接受了這一切。
這一細節反映出的變化,實際上是新零售的一些底層邏輯的不同。
一個核心要點是:未來零售業是沒有線上跟線下之分,是根據消費者不同的消費場景,消費需求,來選擇線上線下的產品。
這里說的沒有線上線下之分,既指消費者的需求,也包括產品本身的形態。從立店之始,盒馬門店的商品就需要能夠滿足門店售賣和配送到家的兩種情形,因此產品形態的標準化是必由之路。標準化的操作實際上帶來了包裝成本的增加,但是也為消費者帶來便利性,蔬菜預包裝后,克重可見,也無需二次稱重,節省了消費者的時間。事實證明,經過一段時間的市場教育,消費者可以為便利性來忽略小額的包裝成本。
從商品層面來說,盒馬鮮生必須讓消費者感到,自己提供的商品能夠真正契合滿足消費場景和消費需求。一直以來,傳統賣場是比較講究打造“煙火氣”的,這沒有錯,“煙火氣”的核心是打造一種類似家庭生活氛圍,激發消費者的采購欲和囤貨欲望。過去傳統賣場里主力用戶群很多是上年紀的老人,他們有著豐富的產品知識和生活經驗,會為家庭規劃好一日三餐。不過今天盒馬的賣場里,消費人群以中產階級和年輕白領為主,她們更需要效率和精準的餐食解決方案。
所以,如果說今天的盒馬鮮生一定程度上破解了生鮮難盈利的問題,那也是功夫不止于“生鮮”。一方面盒馬會利用標準化的手段來降低生鮮的損耗;另一方面,盒馬也會根據一個典型的中產階級家庭生活場景的需求,來提供差異化的供給,包括包括烘培、速凍食品、乳制品、飲品等。在這些和吃相關的關聯品類上,盒馬開發了大量自有品牌,形成了有規模效應的差異化供給。比如在水餃這樣有比較強勢品牌存在的細分領域,盒馬也都有自己的特色產品推出,并堅持體現“新鮮”的短保特色,獲得了有不俗的口碑和業績。這些商品本質上是以品質來形成復購。
要針對消費者需求做定制化的供給,其實也意味著供應鏈必須跟著變革。侯毅自陳,盒馬這些年挺苦的,但是終于挺過來了。談及供應鏈,侯毅表示盒馬旗幟鮮明地反對高度依賴KA的供貨模式,而堅持做差異化的商品創新和供給。
當然,早年依托阿里平臺發展的盒馬鮮生,完成上述變革離不開互聯網技術和數字化解決方案的支持。談及數字化,很多企業都經歷了上中臺又拋棄中臺的過程。但是侯毅對于此非常堅定,要通過中臺,形成系統化的能力,提升整個公司內部和生態的組織,效率。目前盒馬有三大中臺,第一大塊是商品研發采購中臺,第二塊是產研技術中臺,第三是物流供應鏈中臺。通過這套體系,盒馬實現了整個流程管理的結構化,進而走向數字化,最終實現智能化。
所以回頭來看,新零售沒有線上線下之分,這似乎是新零售最表面的功夫,搞個到家配送就算。但是也是引發后續一系列深層次變革的那個抓手,牽一發動全身,正因為基于生鮮這個核心品類還要全渠道經營,所以必須標準化,必須精準讀懂用戶需求,必須實現差異化供給,后臺必須依賴數字化的手段來做運營。
在盒馬過去的發展中,一個讓人外界不解的地方就是盒馬的多業態發展。不過在侯毅看來,這些業態的設置既有內在聯系,也有外在的市場訴求。
侯毅表示:“盒馬現在的業態,我們把它歸歸類,盒馬鮮生、盒馬X會員店,包括盒馬mini,主要是服務盒馬中產階級的消費水平;盒馬NB跟盒馬奧萊店主要是服務普通老百姓的消費。”這兩個業態以外,我們還缺幾個業態,第一個缺一個頂尖的精品超市,所以今年我們下半年會推出暫時叫freshippo best。同時,我們籌建了一個真正意義上批零一體化的新業態FOD(Food Operation Delivery),面向B端客戶,價格很有競爭力。”
請注意,前面談生鮮零售該怎么做時,盒馬更多的是從品類和供應鏈的角度去看問題。但是談及業態時,盒馬更多是從細分客群的角度去看,消費者還需要哪些業態。商品力和消費客群細分,共同構成了盒馬孵化細分業態的維度。
盒馬最初是以生鮮零售起家,為什么不“專心”的只做生鮮賣場這一件事呢?
首先,盒馬的生鮮品類能力,仍舊是貫穿多個業態的共通能力,差異只是針對不同的客群,具體的產品定位有所不同。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多業態并存可以幫助盒馬更好的消耗上游供應鏈資源。比如很多生鮮產品都有不同等級,盒馬同時有盒馬鮮生和生鮮奧萊,可以形成多層次的供應。“我們要把生鮮吃干榨盡,實現全渠道全業態發展。”侯毅說。
更重要的是,盒馬鮮生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很強的“品牌心智”,這對于一個成立八年的企業,頗為不易。
從實體零售的角度看,盒馬的諸多業態也是一種渠道,渠道品牌的打造其實相對于產品品牌有時候更為困難,因為不容易形成鮮明的記憶點。但是盒馬從全渠道開始,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品牌記憶。
有人問侯毅,當今天越來越多訂單從門店出發配送到家時,如何看門店的作用。侯毅認為,雖然盒馬具備很強的互聯網基因,但是門店才能培養出種子用戶,而不是依賴線上。“盒馬的門店首先是建立一個品牌的形象,你店一開馬上人進來了,奧萊店開了就進去排隊,第二是強化對你的商品的認知,盒馬到底是什么?所以這兩個是盒馬今天能穩定中產階級消費的核心元素,只要你的店在,看到這個東西,就有認知。另外門店是體驗的場所。”
從侯毅這段話也可以看出,在形成品牌心智方面,線上線下各有作用,缺一不可。
當盒馬的諸多門店形成了強大的品牌心智時,原來被認為是線下門店固有的弱項,流量問題,也就不是問題了。
有了商品力、品牌心智、流量,今天的盒馬才有可能真正去探索基于互聯網企業基因的更多可能——平臺化發展。
侯毅指出,今天的盒馬,已經有能力基于現有的業態基礎,做一些平臺化發展。“我們的夢想是建立一個新零售一體化的全新的電商模式”。侯毅說,具體的規劃包括,首先是建立云超業務,除了生鮮之外,大量拓展了美妝洗護,個清、小家電,保健,嬰童,玩具等等,向商超的全品類拓展;第二個是拓展跨境,業務跨境里面核心是美妝,保健,母嬰,跨境里面還有OTC,還有進口的有機食品,實現真正意義上盒馬用的全品類經營。同時盒馬也會在APP開設平臺化業務,讓供應商開設旗艦店,此外是基于本地生活的平臺化,在洗衣,保潔,修理,清潔,保潔基礎上,大力開展餐飲到家服務。
如果侯毅的這些設想都可以實現,你確實會發現盒馬正在變成一個復雜且龐大的生活服務系統。不過,這一切的原點,仍舊來自多年前的那個樸素的命題:“生鮮零售能做全渠道而且實現盈利嗎”?盒馬堅持不懈求解八年,如今,答案正逐步清晰。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3342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296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223 閱讀浙江科聰完成數千萬元A2輪融資
2137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2045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469 閱讀運輸管理究竟管什么?
1336 閱讀Deepseek在倉庫規劃中的局限性:基于案例研究
1354 閱讀2024中國儲能電池TOP10出爐
1221 閱讀傳化智聯集成DeepSeek,深化AI大模型物流場景應用
1170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