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自有品牌在國內正迎來最好的時間窗口。
零售商做自有品牌,并不是新鮮事物,最早的歷史甚至可以追溯至19世紀末。憑借與大牌相當的品質和更為親民的價格,如今全球已經出現了不少零售商做自有品牌的成功案例,例如沃爾瑪的惠宜(Great Value)和山姆會員店的Member’s Mark、Costco的科克蘭(Kirkland Signature)等等。
但對于國內零售商,自有品牌的發展卻始終不溫不火。這顯然與我國制造業大國的地位不符,要知道,我國制造業規模已經連續13年位居世界首位。
市場集中度的長期分散,被認為是導致過去國內自由品牌發展遲緩的主因。比如在整體規模超過3萬億元的國內商超行業,單個線下連鎖超市的銷售額天花板卻只有1000億元。好在電商的崛起,讓自有品牌有了新的生長土壤。
以京東為例,作為國內最大的自營電商,京東于2013年5月推出了超市業務。2017年,京東超市的銷售額便突破了千億大關,快速實現了其在線上超市行業的規模化和集中化。2018年1月,京東順勢推出了自有品牌“京東京造”,主打簡約生活方式。
如今5年過去,京東京造已經在2022年取得了銷售額同比增長60%,五年來100個以上品類年均銷售額增長超過300%的成績單。
發展自有品牌是零售商的必經之路
去年年底,劉強東在內部郵件中明確提出:“低價不僅僅是電商的核心競爭力,而且是全球零售商永恒不變的所有競爭力的根基,如果把我們零售業務客戶體驗三要素:價格、品質和服務歸結的話,低價是‘1’,品質和服務是兩個‘0’,失去了低價優勢,其他一切所謂的競爭優勢都會歸零。”
但要想不虧損補貼,而是實現健康的低價經營模式,縮短商品的流通鏈路就成了零售商的必修課。
商品傳統流通的方式為“工廠→品牌商→經銷商→批發商→零售商→消費者”,不過近十年電商平臺的快速規模化,讓這條流通鏈路縮短為“工廠→品牌商→電商→消費者”。
劉強東曾提出過“十節甘蔗”理論——創意、設計、研發、制造、定價、營銷、交易、倉儲、配送、售后,前5個歸品牌商,后5個歸零售商。但準確來說,前5個是歸品牌商和工廠,營銷則是品牌和電商平臺兩者都需要承擔,交叉的環節意味著“工廠→品牌商→電商→消費者”的流通鏈路依舊有不小的優化空間。
自帶數字化基因的電商,在感知消費者畫像和行為方面甚至比品牌商有了更具體的感知。此時,如果由電商來替代品牌商的角色,發展自有品牌,去除中間環節,形成“工廠→電商→消費者”的最短流通鏈路,無疑成本將會被壓縮到極致。
對于京東而言,和競爭對手相比,京東才算嚴格意義上的零售商,賺取的是商品差價而非流量費用。因此發展自有品牌,京東一方面更為迫切,一方面也更具優勢:這既能讓京東在保證低價的同時又保證利潤空間、強化電商品牌形象、增強商品品質控制力、提升用戶忠誠度,又能充分發揮京東的供應鏈管理能力。
疫情三年,消費行業的前端和后端都發生了一些變化,這些變化催動自有品牌在國內迎來了最好的發展時期。
在前端,也就是消費端,消費者的個人態度和價值觀開始趨于理性購物,更加關注可持續發展和健康,更加期待更新更好的產品和服務。市場調研公司尼爾森將此總結為,中國進入了精算消費時代。自有品牌在精算消費時代,將會成為消費者的重要選擇。
但在中國大陸市場,自有品牌的滲透率僅為0.5%,相較于歐洲的31.5%、北美的17.6%、拉丁美洲的5.9%,甚至自身所處的亞太地區的3.3%,有著相當之大的差距。
而在后端,也就是生產端,伴隨則人工、原材料成本的上漲和出口壓力的增加,工廠的利潤空間被進一步擠壓,自有品牌便成為了工廠拓寬產品渠道、充分利用產能、稀釋綜合成本的一種方式。
和國外自有品牌發展路線不同的是,國內自由品牌發展的突破口在線上,原因在于:一方面,國內電商行業的頭部效應明顯,而線下零售分散;另一方面,品牌和渠道這兩個工廠最不熟悉的領域,恰恰是電商的強項。
京東顯然不想錯過,也不會錯過自有品牌在線上發展的時間窗口。從京東京造的組織架構就可以看出,京東對自有品牌有多看好和多重視。
據壹覽商業了解,京東京造目前的團隊規模雖然“僅”有數百余人的團隊,但已是獨立業務單元,與京東零售、京東健康、京東物流等京東集團旗下業務板塊屬于平級關系。
雖然自有品牌空間廣闊,但依然繞不開投入大、回報周期長、風險高的問題。
在京東京造團隊看來,零售商要想做好自有品牌,有三個條件:1、有足夠多的用戶,至少能滿足工廠的起訂數量(MOQ),保證工廠利益;2、有核心專業人才,來承接原本品牌商在創意、設計、研發等方面的職能;3、立足長遠,有足夠的戰略定力。
而這三個條件,京東都具備。做工廠的合伙人,“你做工廠,我做市場”,是京東京造給自己的定位。
為此,在近日舉辦的京東京造五周年暨京東自有品牌合作伙伴大會上,京東京造提出要為工廠提供C2M消費觀察解決方案、數智化供應鏈能力、金融扶持力等在內的“新燈塔計劃”。
未來,國內自有品牌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將是個性化的消費升級,C2M將會自有品牌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對此,京東京造也正在布局。2023年,京東京造的關注重點,一是產品體驗,二是高價值的用戶體系,三是供應鏈項目的提升。
京東京造表示,未來將從用戶需求、潛力賽道、設計美學等多方面入手,與合作伙伴共同打造質量高于行業標準的標桿產品,持續共建“百大質造工廠”。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3342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296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223 閱讀浙江科聰完成數千萬元A2輪融資
2137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2045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469 閱讀運輸管理究竟管什么?
1336 閱讀Deepseek在倉庫規劃中的局限性:基于案例研究
1354 閱讀2024中國儲能電池TOP10出爐
1221 閱讀傳化智聯集成DeepSeek,深化AI大模型物流場景應用
1170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