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谷物流、安通控股、信風海運等多家內貿航司相繼發布關于玉米貨物限重的通知,表示由于廣大玉米貨主持續使用翻轉機并震動進行玉米裝箱,導致集裝箱脹箱嚴重,給集裝箱全流程作業帶來了極大的安全隱患,為保障全程運輸安全,將對玉米貨物運輸進行嚴格管控。
具體要求如下:
1、玉米貨物單箱貨重不超過25.5噸。
2、始發港和目的港進行聯查,如貨重超過限定標準,收取3000元/箱的箱體維護費,同時始發港客戶需自行退關倒箱。
3、瞞報貨名、偽造貨重磅單,收取20000元/箱的違約金。(貨重磅單與出口裝箱照片需上傳至我司系統)
4、如超過限定標準,在運輸和裝卸船作業過程中,造成損失包括且不限于爆箱盤箱、貨損和箱損等費用,均由客戶自行承擔。
通知自2023年3月27日集港開始執行。
其實,早在3月上旬,泛亞航運、中谷物流、信風海運、安通控股便曾發布《關于加強脹箱治理的通知》,表示很多貨主在玉米裝箱過程中使用翻轉機震動裝載,同時使用夾箱設備夾箱,導致集裝箱損壞嚴重。(詳見《多家內貿巨頭發布脹箱治理通知,拒絕大肚箱》)
一直以來,內貿集裝箱超重、脹箱等問題屢禁不止,除了會造成箱子損壞外,也對運輸、裝卸、堆存及船舶配載和航行等環節提出挑戰,不少老碼頭表示,對于大肚箱只能裝一吊隔一吊,中間插箱下去,否則不是箱子擦破,就是箱門爆開。除此之外,還可能造成集裝箱落水、船體斷裂沉沒、碼頭橋吊斷裂坍塌等事故。
此次三大內貿航司再次發文,便是在原本脹箱治理的措施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對于玉米貨物的限制。不過內貿運輸的貨種那么多,為什么偏偏要點名玉米?
一方面是因為在在北方港口中,玉米等散糧是內貿集裝箱主要貨源;另一方面是由于玉米本身貨值較低,更容易出現超重、脹箱的情況。根據新浪財經數據顯示,3月24日,玉米期貨市場價格為2735元/噸,按照內貿航司發布的25.5噸限重規則來計算,一個集裝箱所裝載的玉米貨值在7萬元左右,與其他貨類相比利潤空間更小,貨主為了盈利,便會通過翻轉機震動,盡可能多地將玉米塞入集裝箱內。
不過,也有相關人士指出,“大肚箱”的形成不光是超重裝載的原因,也與貨主未使用與貨物相適配的集裝箱有關。如裝運煤炭、散糧等顆粒狀貨物時,如果使用通用集裝箱進行裝載,即使在未超過該箱最大允許載重的情況下,依然會對箱體的側壁、端壁造成損傷,形成外凸變形。
無論如何,在改善內貿集運生態上,船公司已經邁出了關鍵的第一步。在近幾次船公司的聯合發文中不難看出,航運企業之間已經形成了共同的行業準則,而在港口與監管機構方面,也正在逐漸加大監察力度,對箱體明顯鼓脹的集裝箱進行鎖箱,禁止裝船。后續,船公司還可以通過規范集裝箱質量,對于老箱、壞箱進行報廢處理,逐步淘汰掉市面上正在流通的大肚箱。
據港口圈(ID:gangkouquan)觀察,去年開始,多家內貿航司便開始陸續投放新造船舶運力,在國家促進內循環發展的背景下加大內貿集裝箱增量市場的拓展力度,推動更多內貿貨物散改集,在形成規模效應的基礎上進一步降低客戶的物流成本,以期從根源上解決“大肚箱”的問題,建立健康的內貿集裝箱運輸市場。和“大肚箱”說再見,船公司們是認真的。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3034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2548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121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097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1877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馬斯洛需求的顛覆與掌控
1528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364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1219 閱讀運輸管理究竟管什么?
1175 閱讀Deepseek在倉庫規劃中的局限性:基于案例研究
1172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