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物流行業受到了很大的挑戰,無論是快遞、快運、還是合同物流等領域,增長都達不到預期。那怕像“雙十一”這樣的大促節日,物流行業也沒有呈現出昔日的輝煌。
行業的變化在這三年中也變得更快了,快遞快運向頭部聚集,從價格競爭到服務競爭,有業績急速下滑,黯然倒下離場的,當然也有優秀企業實現了快速崛起,量利雙收。
為什么會有如此反差?行業的迭代,跟得上的,走對了“路”的,迎來了前進,跟不上的企業倒下,這是市場化經濟的自然規律。物流的本質是以客戶的需求為驅動的,就看誰能更好匹配客戶的需求,誰能為客戶創造價值,誰能把服務體驗做好。
而在這個過程中,那些發力有質量,升級數字化,建設基礎設施,深耕運營能力的企業,它們的物流服務供給彈性更強,則更容易創造更大的競爭優勢。在這幾個方面,作為近幾年行業內公認的一匹“黑馬”——跨越速運(以下簡稱“跨越”),它的成長邏輯與這些都十分契合,也非常值得我們去研究和探討。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跨越“逆勢”崛起的內因。
歷來,跨越就注重服務體驗,并打造了“快”的行業標簽。一方面,憑借動態路由和干線運輸的強力結合,大大提升了運輸效率;另一方面,通過整合大量的航空貨代、打通航空公司系統,形成了強大的航空貨運網絡。憑借這種差異化競爭的打法,跨越迅速抓住了高端大客戶的痛點,也在速運領域首先確立了領先優勢。
特別是在2020年期間,航空業普遍受到沖擊時,跨越先人一步與東航、深航、山航等航司達成戰略合作,引入了“客改貨”、“客貨包機”等航空貨運新玩法,持續鞏固自身航空優勢。
但跨越想要打造的服務不僅僅只是“快”,穩定的時效和精準的交付同樣重要。就拿今年年初全面升級推出的“航空重貨361”服務來說,要達成“三大產品、六重保障、一諾定達”的服務承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能承諾這項服務的企業更不多,先不說來自成本的挑戰,資源能力以及管理制度的匹配都是一大考驗。比如,如何強化一線的服務標準要求?培訓、管理和激勵機制能不能支撐這項服務?而這些恰好是跨越的優勢,也是做好這個事情的底氣所在。
以當日達產品為例,為了保證服務質量,跨越選擇了強管控、重投入的全網直營模式,在運營打法上融合3PL與網絡型快遞企業的優點,通過以車帶點、直收直派模式、快速反應的接送貨機制以及高時效的空運干線運輸網絡,來保證運營時效和穩定。
與此同時,跨越還通過優化網絡去提升資源利用率。跨越有一張成熟的網絡,首先在相對完善的運營模式、配套資源等基礎上,加大了自有運力占比和線路優化;其次在數字化工具的賦能下,把從貨物交付到分揀、裝卸,再到中轉、派送、簽收的各個運營節點實現全鏈路數字化運營,使得運營效率進一步強化。
從過往幾年的業績變化可以看到,服務的提升給跨越帶來的成長有明顯的體現。2019年,跨越營收大約為40.2億元,但到了2021年就大幅提升至113億元,兩年時間翻了兩倍還多,并成為中國零擔行業第二強。
深耕行業15年,跨越不論是服務能力,還是市場口碑,均表現不俗,也在競爭激烈的快運江湖中一步步站穩了腳跟。取得如此成績,并非巧合,除了依托自身的實力構建的行業壁壘外,更離不開內在的企業經營思路。
除了體現在有競爭力的薪酬體系、人文關懷以及企業對員工的尊重等維度外,今年雙十一旺季,跨越還特意設立以一線取派人員和銷售人員為獎勵核心的“千萬級別獎金池”,從而激勵大家提升服務質量,提升客戶的服務體驗。
不少業內人士感嘆:用數千萬去激勵員工現在在業內并不多見,特別在如今的“寒冬”里,不少巨頭企業都在想方設法裁員、降薪......,而跨越這次不惜重金立起這面“現金墻”所展現出來的信號,不僅僅是激勵,更是“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
對跨越來說,一線員工就是企業的核心資產和最大財富,也為打造快、安全、穩定的服務品質打下了堅實基礎。這背后表現出來的是,高于同業平均水平的待遇、完善的培訓、管理和激勵機制以及更大職業晉升空間。
物流本質上是一個資源整合的行業,更多是需要整合資源來形成運營,未來誰能把資源運用得更好,誰將會得到更強的競爭優勢。比如從“倉運配”這個層面來看,有自建的,也有外部供應商的,運輸中也需要整合到航空公司、鐵路部門、車隊等各種資源。
所以,隨著企業規模不斷地擴大,需要協同的資源也會更多,遇到的挑戰也會越來越多。也就是說,企業在不斷壯大的時候,要解決的問題就不只是流程的標準化,而是如何整合、打通資源,實現資源效率最大化的組織和協同,這個時候如何通過互聯網的技術、數字化結合到物流產業當中去,用科技來推動行業升級,將變得尤為關鍵。
此外,通過對比我們發現,越大的物流企業,它在技術上投入更大,技術人員也更多。可以看到,無論是順豐、京東物流,還是菜鳥、中通,它們哪家不是在技術作出大量投入的,哪家不是把科技定義為關鍵生產力、大力發展科技能力的呢。
當然,跨越也不例外。1400+人的技術團隊,投入占總營收中超4%的技術研發費用,可以說,跨越對于技術的投入力度已經處于物流行業第一梯隊。
區別于傳統物流企業,跨越創始人胡海建本身就是個“IT男”,他很早就把跨越定位為“科技型物流企業”,要求技術要滲透到企業運營的每一個角落。早在2009年,跨越就上線自研的信息系統。之后,經過十多年的沉淀、打磨和完善,耗資近10億元打造的“秘密武器”——鑄劍系統,2019年正式上線。
這個系統不僅可以解決場地使用率的提升、網點優化選址、路徑規化、貨量預測、運輸調度等問題外,其特別之處還在于通過數據分析能力還能解決企業經營上的問題。在鑄劍系統中,能看到業務具體盈利所在和虧損原因,也能記錄每一個操作動作背后的成本,即每一票貨從下單到完成派送,任意兩個節點之間的運輸明細都算得明明白白的,比如每一筆人工費、過橋費、場地費等。
同時,通過對人、車、貨、場進行強管控和精細化運營,能夠為企業尋找到時效最短、成本最低、服務質量最高的派送方案,進一步提升企業在成本控制、運輸質量和運力效率的最大化的能力。
舉了例子:在跨越鑄劍系統上線后,各點部組長只需7部曲,通過標準化作業,用技術手段就可完成全部流程。跨越在全國有3000余家網點,按照每個點部每個月節約2萬元的人力成本算,每年可節省6000萬元。此外,該系統還可完成下單后的全自動化調度和管控指令,有效提升企業效率的同時還為企業節約了80%的調度人力成本和20%的場地資源。
“人防綠碼”這個產品也體現出跨越在科技方面的創新,作為行業首創的疫情防控系統,也為整個行業帶來了一個智慧物流戰疫的藍本。
據羅戈網了解,“跨越人防綠碼”疫情防控系統和全國各地“健康碼”系統以及國家政務健康統一平臺進行打通,實現物流從業人員“核酸證明”“行程要求”“疫苗針數”以及“通行證”等健康管理的多碼合一。值得一提的是,“跨越人防綠碼”疫情防控系統還實現了與微信端的打通,能高效獲取外來人員的相關防疫信息,結合按照各區域防疫政策設置場所碼,降低外部人員帶來的疫情傳播風險。
近期,在物流投資圈里,對于2023年的企業的發展潛力有個初步的預判:直營優于加盟、快運優于快遞。
這個邏輯在于,快運市場的大,絕不是快遞市場所能涵蓋的,而且快運零擔行業正在呈現向頭部加速集中、高質量服務的趨勢。這樣的行業發展態勢變化,會給直營網絡帶來非常大的競爭優勢。因為在快運零擔行業逐步由價格驅動向價值驅動轉變的大趨勢下,直營網絡管控力更強、標準化程度更高、服務體驗更好等競爭優勢將會體現得更加明顯。
不管是增量擴容,還是服務競爭,跨越的優勢都非常明顯,也一直是中高端的主流玩家。在行業內卷加劇的情況下,企業需要在服務升級和溢價提升上下功夫,聚焦“內功”,不斷建設基礎設施,大力投入科技,深耕運營能力的企業,未來的長期競爭力的護城河也會越來越牢固。
目前來看,立足于在高端零擔快運市場織網的跨越,正在向下一個規模競爭風口蓄力。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2866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2534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037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041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1772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馬斯洛需求的顛覆與掌控
1500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238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1170 閱讀運輸管理究竟管什么?
1063 閱讀2024中國儲能電池TOP10出爐
1011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