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形勢波動反復的情況下,除了常態化做好疫情防控措施外,加快新冠疫苗的普及接種并建立有效的免疫屏障至關重要。
目前,我國各地累計報告接種新冠病毒疫苗1.1億劑次,全球接種數量也早已超過了2億劑次。全球多地新冠疫苗大規模接種的背后,是對疫苗冷鏈的巨大需求,這也給疫苗冷鏈產業的發展帶來了全新的機遇與挑戰。
疫苗是解決疫情的重要手段,若想對新冠肺炎病毒進行有效的全球“群體免疫”,就需要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對多達55億的人口進行疫苗接種。目前,中國、美國、英國和俄羅斯均已研發出新冠疫苗,部分新冠疫苗產品類別及溫度控制要求如表1所示,部分產品圖如圖1~圖4所示。
經過測算,人類需要超過100億劑疫苗才能戰勝“新冠”疫情,即便產能提高,也要到2024年才能實現全球80%的人口完成接種。目前,全球新冠疫苗接種數量已經超過了2億劑疫苗,其中超過75%的新冠疫苗接種都集中在10個國家,這10個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占到全球的60%。但同時仍有近130個國家的25億人尚未獲得任何一劑疫苗。而當前發達國家已經在搶購囤積疫苗,預定量非常龐大,導致一些發展中國家可能要到2023年或2024年才能進行疫苗接種。
為了推動全球疫苗的公平分配,世界衛生組織和全球疫苗免疫聯盟、流行病防范創新聯盟共同牽頭成立了“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COVAX)”,擬于2021年底前向全球提供20億劑新冠肺炎疫苗,供應給“自費經濟體”和“受資助經濟體”。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在3月26日舉行的新冠肺炎例行發布會上表示,全球177個國家和經濟體已開始接種新冠疫苗。在過去的一個月內,“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COVAX)”已向61個國家分發了超過3200萬劑疫苗。
疫苗作為一種特殊的生物制品,具有對溫度高敏感的生物特性。疫苗從生產、貯存、運輸、分發到使用的全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可能因為溫度不符合規定要求而失效。
不同的疫苗對溫度有不同的要求,新冠疫苗需要的貯藏溫度從-70~8℃不等(部分新冠疫苗溫度控制要求如表1所示),尤其是需要-70℃以下深冷的新冠疫苗,對于疫苗冷鏈的儲運條件和冷鏈設備有著極高的要求,在疫苗運輸的過程中,不僅要求運輸速度足夠快,還要盡量減少交接的次數,并時刻監控溫度的變化。這意味著運輸新冠疫苗必須實現無縫銜接,形成一條完整的、不能斷開的鏈條。
隨著全球新冠疫苗接種的大規模普及,幾十億人的接種需求,以及疫苗的冷凍、儲藏、運輸等要求,拉動了疫苗冷鏈設備需求的快速增長,也讓冷鏈物流成為了市場關注的焦點。根據Global Market Insights的數據,全球2018年的生物醫療低溫存儲市場規模為27.5億美元,預計2025年將達到36.5億美元。
同時,疫情的暴發加快了市場規模的增長速度。國融證券指出,疫苗研發成功后,冷鏈運輸市場的新增量在7.2倍以上,此外還有巨大的海外市場,全球的冷鏈運輸需求將非常龐大,相關疫苗冷鏈企業將迎來機遇。
完善的疫苗冷鏈需要可靠的冷鏈設備做支撐,具有高性能、高可靠度的冷鏈設備,對于保證疫苗的可用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疫苗冷鏈設備包括疫苗冰箱、疫苗冷庫,以及保溫箱、冷藏車等疫苗運輸設備,作為高端醫療科技產品,目前尚屬于很小的細分市場。在該領域,賽默飛世爾、松洋生物的技術突破較早,綜合實力較強,產品多用于科研領域,提供實驗室綜合解決方案。另外,還有德國的艾本德(Eppendorf)、利勃海爾(LIEBHERR)等企業在生物制藥、器械診斷以及實驗室設備等方面都走在世界前列。
中國的疫苗冷鏈發展起步相對較晚,此前,國內大部分市場也長期被上述外資品牌壟斷,有生產資質的中國企業較少。近年來,隨著國家開始加大規范疫苗儲藏的力度,各研究機構、生產企業對疫苗冷藏也越發重視,海爾生物醫療、美的生物醫療、中科美菱、澳柯瑪、海信等主流品牌發力,中國企業打破了外資壟斷市場的局面,且企業規模不斷擴大,產品覆蓋范圍也逐漸擴大,部分生產企業產品一覽表如表2所示。
疊加新冠疫情的影響,我國疫苗冷鏈行業更是獲得了可觀的市場增長空間。據相關數據統計,2020年全年醫用冷柜市場銷量36萬臺,同比上年增長33.3%,市場規模突破30億元,尤其是疫苗安全相關設備市場占比不斷提升。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冷鏈物流專業委員會近日發布的《新冠疫苗全球冷鏈運力分析報告》也顯示,經不完全統計,截至2019年底,我國醫藥冷藏庫面積為80.6萬平方米,同比增長約47%;我國醫藥冷鏈自有冷藏車8146輛,同比增長61.96%。初步預測,2020年冷藏庫面積增長約10%,冷藏車數量增長約25%。
1.研發可靠的硬件設備及軟件系統
由于疫苗對溫度十分敏感,從疫苗制造到疫苗接種之間的每一個環節,都可能因為溫度不符合規定要求而失效。因此,研發可靠的硬件設備和軟件系統,做到溫度的控制和可追溯,對疫苗冷鏈的儲藏和運輸至關重要。完好的硬件設備是疫苗冷鏈運輸的基礎,這里的硬件設備一部分是保證疫苗質量的儲存和運輸的設施設備,包括冷藏車、冷藏箱或者保溫箱/包等。另一部分是監測設備,對疫苗儲存和運輸過程進行監測。相關的軟件管理在于疫苗冷鏈整個儲存、運輸過程的后臺溫度監控系統。在整個冷鏈中,要確保疫苗置于規定的溫度環境中,保證其功效不受影響。同時,采用GPS技術、RFID技術、GSM技術、GPRS技術、CDMA技術、ZigBee技術、4G/LTE技術等技術,對溫度及溫度波動的檢測數據進行實時、準確的傳輸和存儲,以有效監管疫苗儲運過程,實現疫苗全過程的可追溯。
2.建立完善的疫苗冷鏈設備標準體系
疫苗冷鏈設備是在儲運過程中保障疫苗有效性的重要一環,但是其處在一個比較臨界的位置,它不屬于傳統家電或工商業用電器范疇,在醫療行業屬于輔助工具,僅醫用低溫設備、醫用冷藏設備(血液制品冷藏箱、臟器冷藏裝置)屬于II類醫療設備,但其標準、檢測認證并不像傳統制冷電器產品那么健全。對不同的疫苗冷鏈設備,在我國缺乏統一的標準體系,不同的設備有國家標準也有行業標準,而且歸口單位也各不相同。這種欠缺不僅會影響疫苗的儲存質量和接種的安全性、有效性,也會給疫苗的生產、配送、倉儲以及使用企業帶來不便。因此,我國疫苗冷鏈行業應加快建立健全相關設備的標準體系,從疫苗冷鏈設備到配套的溫度監控設備,建立一套完善的標準體系。同時,對疫苗冷鏈設備進行監管,采取備案或認證制度,來確保疫苗冷鏈設備安全性、可靠性及易用性。
3.優化疫苗冷鏈物流運輸成本
疫苗冷鏈物流成本包括運輸成本、倉儲成本、管理成本、懲罰成本等,其中運輸成本是重要項目之一。疫苗冷鏈運輸除了需要配置冷藏車、保溫箱等基礎硬件設施,還需要考慮設施設備的維護保養、驗證成本,以及配套的溫度控制系統、運輸管理系統等。由于冷鏈運輸全過程的質量控制要求高、線路長、能耗大,會比普通運輸成本高80%左右。目前,我國疫苗冷鏈物流的運輸成本高,而且無法消化,從而導致產品品質無保障,很難實現優質優價。據統計,2018年我國醫藥物流費用達到613.92億元,同比增長12.9%。以2018年的增長率為預估基礎,則預計在2023年醫藥物流費用將超過1000億元,費用支出將達到1126.12億元,是2018年中國醫藥冷鏈市場規模的42.89%。因此,優化疫苗冷鏈物流運輸成本,是我國疫苗冷鏈產業需要突破的關鍵點之一。
4.解決冷鏈“斷鏈”問題
疫苗冷鏈運輸十分復雜,面臨溫度控制、運營復雜、安全威脅、凍結損壞等挑戰,且在疫苗運輸過程中存在較多的交接環節,若出現銜接不當,便容易發生冷鏈“斷鏈”。以新冠疫苗為例,從疫苗制造商運往機場的過程往往依靠干冰調節溫度,一般控制在-70℃到25℃之間;而在國際集裝箱交換時又不宜控制在-70℃;另一方面,與疫苗一起運輸的稀釋劑需要確保不能冷凍。嚴苛的運輸要求給疫苗冷鏈產業提出了更大的挑戰,冷鏈“斷鏈”問題亟需解決。另外,即使能夠保證全程無“斷鏈”,也需要關注運輸過程中難以規避的溫度偏差情況。
5.健全冷鏈信息化程度,做到全程可追溯
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與物流的深度融合發展,信息化、智慧化的冷鏈運輸將成為未來疫苗冷鏈的重要發展趨勢。然而,受信息技術條件限制等原因,大多數疫苗在生產、儲藏、運輸的各個環節中并沒有實現完全聯網,疫苗制造商、儲存配送商、疾控中心等均采取獨立管理方式,缺乏組織協調和數據共享,導致醫藥冷鏈物流信息管理系統內部數據與信息存在缺失,無法對產品溫度進行實時監控。因此,建設覆蓋生產、流通、接種等環節的疫苗信息大數據平臺,以信息化為依托,利用物聯網、云計算、智慧物流等新的信息技術手段,完善疫苗冷鏈監控技術,并將其應用于疫苗儲運的各個環節中,形成完整的追溯數據鏈,以實現疫苗冷鏈儲運全程的可監控、可管理、可追溯,并推動疫苗冷鏈產業的發展。
總 結
隨著新冠疫苗研發進度的不斷更新,以及疫苗接種的不斷普及,全球對新冠疫苗的需求在未來幾年內會呈現增長態勢,同時也將帶動疫苗冷鏈設備需求的上漲。疫苗產品在儲藏、運輸、接種等環節的嚴苛要求,對疫苗冷鏈產業的發展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近幾年,我國疫苗冷鏈企業規模不斷擴大,產品覆蓋范圍也逐漸擴大,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擁有更可觀的市場增長空間。但行業仍需在研發創新技術、完善標準體系、優化運輸成本、解決“斷鏈”問題、健全冷鏈信息化程度等方面不斷發力,實現疫苗冷鏈儲運全程的可監控、可管理、可追溯,確保接種的安全性、可靠性、有效性,并推動疫苗冷鏈產業不斷發展。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2859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2534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037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041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1765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馬斯洛需求的顛覆與掌控
1493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231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1156 閱讀運輸管理究竟管什么?
1063 閱讀2024中國儲能電池TOP10出爐
1011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