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物流行業傳來的幾大消息也頗有些耐人尋味。
3月11日阿里巴巴高比例入股申通快遞控股股東公司。至此,阿里的物流產業布局已經具有相當規模,快遞領域有百世、中通、圓通、申通;傳統物流及數字化物流領域有萬象物流、點我達、快狗打車、易流科技;物流IOT領域有心怡科技、快倉機器人、速遞易。不知不覺間已打造出一個龐大的供應鏈產業帝國。
同日,順豐和德國敦豪集團共同宣布成立聯名公司“順豐敦豪供應鏈中國”。這一被王衛視為“里程碑”的動作向市場宣布順豐正式進入12萬億體量的供應鏈市場。
此外,富士康科技集團旗下準時達國際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首輪融資即獲投24億元,創下了有史以來B2B供應鏈物流領域最大單筆融資記錄,一舉成為了B2B供應鏈領域中最受關注的企業。
這幾大企業無疑都是中國商業市場中的佼佼者,這一系列的動作是否具有什么共性?未來的商業世界演變方向會是什么?
從國家戰略角度或市場發展角度來說,“脫虛轉實”即由純粹的互聯網經濟發展為由互聯網驅動的實體經濟快速發展模式將成為未來經濟發展的主要路線。如何通過數字化手段,推動制造業、物流業、金融業、醫療業、教育業等眾多產業集群形成一場盛大的效率革命才是國家和社會未來要考慮的主要問題。
從互聯網發展來看,進入2019年后,互聯網線上流量中心的格局趨于穩定,很難再有類似于美團、滴滴這樣的獨角獸企業出現。無論是菜鳥重資投入智能物流骨干網、騰訊all in產業互聯網、順豐大跨步進入B2B供應鏈市場,亦或專業從事B2B供應鏈管理的準時達拿到的首輪巨額資本,這些動作背后都基于一個大家對未來商業世界的共同認知消費互聯網紅利消失,產業互聯網的時代即將到來。
何為產業互聯網,產業互聯網又和B2B供應鏈是什么關系,它對于未來商業世界構成有何重要意義?
產業互聯網就是把產業鏈的每個環節融入互聯網的技術,從上游的產品研發、生產制造,一直到下游的分銷、配送,全部實現線上化且相互之間通過數據實現無縫銜接。其核心就在于供應鏈的升級:上半場連接人與物,下半場則是連接物與物,從前端消費,到中間流通,再到末端的生產,通過信息流、商流、資金流、物流、人流的一體化調配,實現數據賦能、網絡協同、精準生產。一句話概括,產業互聯網的實現離不開B2B供應鏈的支持。
供應鏈是否真的如此重要?就像馬云在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提到過的“在未來,數據將成為生產資料,計算則是生產力”。如同電力是工業時代的重要生產資料,而電線則是搭載電力無可替代的重要工具。那么對于制造業和物流產業來講,能讓數據自由通行的供應鏈就勢必成為連接上下游產業結構的關鍵所在。
供應鏈作為未來世界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我國政府也相繼出臺了相關政策,明確了供應鏈對于國家戰略發展的重要性。如2017年10月,國辦發布《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首次將供應鏈創新與應用上升為國家戰略,肯定了供應鏈在促進降本增效、供需匹配和產業升級中的顯著作用,將供應鏈視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支撐。此外,文件還明確提出到2020年,要培育100家左右的全球供應鏈領先企業,重點產業的供應鏈競爭力要進入世界前列,中國要成為全球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重要中心。
近年來,雖然有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企業、物流企業都在涉足供應鏈管理領域,但是短期內卻很難取得成績,究其原因便在于供應鏈管理超乎想象的復雜程度和限制壁壘是大多數企業無法在短時間內取得突破的。
對此,在B2B供應鏈領域內深耕多年的準時達CEO楊秋瑾給出了解釋:“大家目前的提到供應鏈服務,通常都是指卡車運輸、倉庫管理、末端配送、空運海運等環節的整合管理,而這些環節其實遠不足以代表供應鏈管理。這些環節就好像是冰山露出海面以上的部分,是容易被人看到的,而實際上,冰山的海面以下部分遠大于露出的部分,上下相加才是完整的供應鏈管理體系。許多物流企業都在做3PL的角色,但他們更多地是在解決供應鏈的海面上的冰山,對于海下冰山巨塊卻很少觸及。”
簡單舉個例子,現在大家用的手機從設計、制造、組裝再到運輸和銷售,全流程遍及全球諸多企業和行業。在這其中無數的原材料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和消費者共同構成了供應鏈中的成百上千個節點,而把這些節點通過IOT、大數據等手段完全打通,通過訂單管理、庫存管理、物流運輸等等數字化手段實現從前端生產者到末端消費者的全鏈條一體化協同才能稱為完整的供應鏈管理。
對于一個企業來講,特別是上游制造業企業,數據就是企業生存命脈所在,所有創新技術以及專利數據都在企業數據庫中進行存儲,一旦數據泄露,造成的損失將是難以估量的。因此,即使企業明白供應鏈管理可以幫助他們完成降本增效,但也很少會有企業把自身的數據共享給其他企業或是平臺。除此之外,制造業領域工藝流程的復雜性和高難度的數字化系統搭建也成為制約企業向供應鏈管理轉型的關鍵因素。
準時達為有“世界工廠”之稱的富士康提供供應鏈管理服務,可以說從“出生”就具備供應鏈管理的DNA。在其成長過程中,富士康帶給它的天然優勢更是讓它可以接觸到全球范圍最優秀的制造企業,熟悉其運作模式與操作流程,實現供應鏈條上的數據打通。在如此得天獨厚的優勢下,準時達通過不斷的探索、優化、研發、實踐最終打造出一套完善的供應鏈管理體系,同時也積累了豐厚的B2B供應鏈領域的管理經驗。
準時達真正了解制造業企業從原材料采購直至產品送達消費者手中的各種紛繁復雜環節的運作細節,讓企業不再被動的接受服務,而是通過一段一段打通所有環節,讓企業可以實時詳細了解供應鏈中與自己相關所有環節的狀態,通過科技手段實現產業鏈串聯。
準時達CEO楊秋瑾表示:“科技化和國際化可謂是準時達與生俱來的兩大基因,科技是我們實現供應鏈管理的工具和手段,我們運用科技力量為用戶提供硬件+軟件+解決方案的運營模式,在物流業中,我們首次提出將供應鏈管理從MS(Manufacturing SCM制造供應鏈)轉向MDS(Manufacturing Digital SCM制造數字供應鏈),最終協助客戶實現IDS(Industrial Digital SCM 產業數字供應鏈)的立體化供應鏈升級目標。看似只是幾個字母的變化,其實是準時達不斷革新的質變,通過MDS平臺,用戶可以清晰地知道供應鏈每一個節點發生了什么,掌握上下游供應鏈的最新信息,得到最準確的資訊,何時生產、何時發貨、何時到貨、何時清倉,何時運輸等信息都一清二楚,從而節約時間、提升效率,減去諸多不必要的等待和浪費。供應鏈管理要涉及到的是全球范圍內成千上萬的環節,而其中絕大部分都是看不到的,準時達能夠優化這千千萬萬的環節,而不是像一般的供應鏈管理只把控那些表面的環節。”
據有關部門統計,當前物流成本約占全社會總物流成本的15%,以2018年中國90萬億人民幣的經濟總量計算,物流總成本約為13.5萬億左右,相當于4個上海市全年的生產總值,其成本之高遠超想象。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其實是因為物流行業中成本浪費極大,貨車空運、倉庫閑置、路線規劃不精確等問題普遍存在于當下物流市場中。但如果基于供應鏈角度思考,這些問題其實是完全可以改善和優化的。據楊秋瑾介紹,準時達把原來在富士康的供應鏈管理模式模塊化、定制化,已經可以充分適應B2B制造型企業的供應鏈管理需求。此外,楊總還提到,在準時達正式面向市場為各行業企業客戶服務后,通過打通供應鏈各環節之間的數據壁壘,使鏈條上的每一個環節能夠相互協同,實現整體規劃,統一調配,成功為一家國際客戶節省了70%的人力,而且她表示如果加入AI智能系統的話這個數字還會更高。
當下,我國大多數企業還尚未認識到供應鏈管理的重要性,上下游企業仍舊處于“信息孤島”中,合作意識非常薄弱。當經營業績不善時,企業往往只會從產品價格等顯性指標上找原因,卻常常忽視因供應鏈管理不到位而帶來的高成本問題。
事實上,有研究表明,如果企業實施完整有效的供應鏈管理戰略,那么可以收獲的效益如下:發貨能力將提高16%~18%,庫存量將減少25%~60%,訂單履約周期將縮短30%~50%,對市場需求的預測準確性將提高25%~80%,總體生產率將提高10%~16%,供應鏈成本將會降低25%~50%,產量將提高10%~20%……
從上述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到,供應鏈管理對于企業運營非同尋常的重要性。在未來,供應鏈管理將成為絕大多數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更多的商業價值也會向供應鏈管理行業流動。同時,以準時達為代表的供應鏈管理企業也將迎來絕佳的歷史性機遇。如何幫助多行業企業客戶實現多元化供應鏈管理體系構建,實現定制化、柔性化的生產、倉儲、運輸將成為準時達們要攻克的下一個重要課題。
從3G到4G時代,科技的發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改變,消費互聯網從無到有的創造性變化,造就了一個又一個企業神話。而未來隨著5G技術的突破,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或是更多技術的深度挖掘與應用,我們相信,B2B供應鏈領域的發展一定會迎來更大的機遇和更為廣闊的市場。
“京東服務+”洗衣中央工廠招商、3C上門安裝/維修招商
2738 閱讀嘉誠國際發布2024年年報:營收13.5億元,歸母凈利潤為2.05億元
2557 閱讀深圳擬擴大試點物流、環衛功能型無人車運營,加速產業規模化進程(附編制說明等下載)
2454 閱讀這家老牌物流巨頭被收購,9億美元交易值不值?
2093 閱讀即將年營收超3000億元、迎來8.66萬名新員工,這家物流巨頭面臨最大風險
1534 閱讀京東外賣重點推廣39城
1407 閱讀京東,為外賣騎手繳納五險一金!
1251 閱讀普洛斯中國2024年表現穩健強勁,卓越運營助力新經濟勢能攀升
1184 閱讀菜鳥出席世界郵政和快遞美洲會議,國際物流服務受全球市場認可
1063 閱讀豐巢與菜鳥破壁合作 菜鳥寄件可選“到柜寄”默認順豐承運
1061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