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箱共用是一家面向全球工業制造領域,提供循環包裝、循環服務、循環管理等全產業鏈零碳循環技術和服務的科技企業。為地球而創新,這是箱箱共用基于企業價值的全新思考。
憑借薄壁增強、零扭矩閥門、零殘留灌排等IBC(Intermediate Bulk Container,中型散裝容器)循環技術創新,箱箱共用突破了歐美國家在散裝液體循環包裝領域近30年的“卡脖子”技術壟斷,經歷10余年攻堅克難,構建了880項全球自主知識產權專利集群和體系,成為了英國、日本、德國、法國、美國等十余個國家可折疊IBC循環技術新標準,并推動了中國物流包裝在非危化學品、食品、調味品、果汁飲料、生物制藥等行業的循環與共用。
截至2020年,相比一次性包裝,箱箱共用通過物流包裝和循環服務累計減碳25萬噸(注1)。“到2025年,我們的目標是投放1000萬套循環共用包裝,每年循環8000萬箱次,實現為地球減碳1億噸這一目標,真正讓包裝循環像用水用電一樣方便。” 箱箱共用CEO廖清新表示。
投資的邏輯變了,創業的邏輯也在變。在資本寒冬與疫情雙重壓力下,國內投融資環境持續收緊,資本流動放緩,這對亟需融資的企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第一引擎”是以商業利益最大化為核心出發點,機遇來自于過去30年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紅利;而“第二引擎”是以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為出發點,必須依靠長周期持續創新投入。如今恰好處于第一引擎動力逐漸衰竭,第二引擎動力逐漸增強的“換擋期”。在這新舊周期交錯的關口,創業者必須打造“第二引擎”,即以主動承擔責任為核心出發點。這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投資者和創業者最大的共識。
極端氣候、疫情、戰爭和沖突,這一切無不影響著人們的內心,許多人開始重新思考命運與未來。雙碳戰略既是國家頂層戰略決策,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中國的產業格局由此將發生深刻變化,也對企業提出了更高的發展和轉型要求。這必將啟動一個全新的周期,也必然帶來價值觀的較量。
廖清新認為:動蕩的外部環境讓我們更加堅定“第二引擎”的重要性,管理者首要任務是為企業找到“必然性”。他不認同“2019年是未來10年最好一年”的說法,恰恰相反,當下正是 ESG創新創業最佳起點,與前30年下海創業潮歷程相似,改革開放之初,有內心掙扎、怨天尤人的,也有勇敢奔跑、奮起直追的,毫無疑問,機會從一開始就屬于后者。對于ESG科技型企業,當下政策支持力度是最大的,客戶的需求是最迫切的,低成本的資金是最充分,團隊認同度與熱情是最高的,前進阻力也是最小的。2022年,我們正迎來“全新30年”。
打造“第二引擎”不可一蹴而就,過去10年,箱箱共用歷經自主知識產權創新、數字化技術創新、平臺化生態創新三大階段,圍繞國家核心經濟帶部署了30個中心大倉,為5大行業、12個垂直細分領域研發了專屬循環解決方案,投放了200萬套包裝資產池,并通過200個前置倉和數字化循環管理平臺的搭建,在中國形成了2000個上下游網點,邁出了工業物流包裝在非危化學品、新能源汽車、食品、調味品、果汁飲料、生物制藥等行業循環共用的第一步。如今箱箱共用已從一家“循環包裝制造商”轉型為一家平臺型“綠色科技企業”,也正是這些深厚積累,驅動箱箱共用走向“全新30年”。
中國是全球產業規模最大、門類最齊全、產業體系最完整的制造業基地,有31個大類、179個中類和609個小類。在目前大部分的制造生產過程中,一次性物流包裝占比超過90%,這其中,仍然有著難以估量的潛力可以挖掘。在雙碳目標約束下,40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都面臨著供應鏈“綠化”和“降本增效”需求,每一個細分行業都在期待低碳循環包裝解決方案。
箱箱共用部分行業循環包裝解決方案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工業品物流總額達299.6萬億元,按2~3%平均包裝成本測算,中國工業包裝循環應用市場規模預計為6000~9000億元。但與此同時,鐵礦石、紙漿等一次性包裝原料成本在一路上漲,2021年6月,鐵礦石價格一度達到最高點214.43美元/噸,超過2019年全年平均價格的2倍;此外,2022年1-7月全球紙漿計劃外供給減量,紙漿價格漲幅已超40%、高位橫盤近半年。一次性包裝成本上漲趨勢不可逆轉。如何把傳統低效的一次性包裝制造、流通和消費的模式拆解掉,在供應鏈和產業鏈間實現循環重構?構建像用水、用電一樣方便的公共基礎設施,讓制造大國的各行各業都能獲取便捷、高效、綠色的包裝循環服務?
箱箱共用給出了“雙降一升(降本、降碳、升效)”的解決方案,為每個行業研發專屬的循環包裝方案,同時,為企業定制PaaS循環服務解決方案。“ 這是一種全新的商業邏輯,我們與客戶不是甲乙雙方的博弈關系,而是共同瞄準對環境友好的可持續發展目標。通過并肩作戰的方式,箱箱共用幫助用戶從傳統一次性包裝使用和成本枷鎖中脫離出來,進入到一個全新的循環共用模式上,共同構建基礎設施,加速工業包裝大循環。”廖清新說道。
回看歐美和日韓等發達國家工業化進程,工業化、數字化和低碳化催生了一批工業和包裝設備循環共用服務型企業和全球化平臺型企業。
以全球最大綠色工業設備租賃公司UR(美國聯合租賃)為例,成立于1997年的UR,憑借高效資產管理、精細化運營服務以及數字化技術平臺能力,最大限度提升設備利用率,在降低企業成本的同時帶來資源節約。在過去十年間,公司股價漲幅超過100倍,2020年營業收入高達85億美金,市值225億美金。而同為物流包裝領域的澳大利亞上市企業Brambles,在全球運營管理超過4億個循環共用物流包裝,面向750個國家提供服務,2020年全球收入46億美金,市值超過100億美金。類似的綠色循環服務企業還有日本的AKTIO,德國的SCHAFER以及英國的ASHTEAD。產業鏈升級和供應鏈“綠化”的力量,催生了一批百億美金市值的工業設備服務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國正處于工業化、數字化、低碳化深度轉型與融合的轉型窗口。在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將進一步釋放內需潛力,激發多樣需求。400個產業集群基地,40萬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以及數以千萬計制造業企業,龐大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升級,必然會催生一批工業設備及包裝循環服務頭部企業。
當越來越多創業企業把目光鎖定在太空、火星和月球的時候,地球也在呼喚我們。這顆孕育生命和人類文明的藍色星球比任何時候更需要我們。從疫情到生物多樣性挑戰,地球出現了太多的極端事件,這既是環境生態問題,更是社會問題。廖清新坦言:我們所關心的社會問題,本身就是地球問題,解決社會問題的同時,也在解決地球問題。一旦決定‘為地球而創新’,我們就要準備好花10年時間勇敢地投入,因為決策的正確性將在10年內逐步顯現,但是這10年間的被低估甚至被質疑是我們必須承受的代價。”而此時,距離中國承諾的碳中和目標,還有38年。作為服務國民經濟全領域的現代服務型產業,物流包裝貫穿著原料供應商、零部件生產商、組件制造商以及品牌制造商全鏈路環節,其低碳化價值也越來越受到管理層和決策者的重視,如今越來越多的行業和企業將包裝治理納入企業碳中和目標以及綠色供應商“降本與降碳”計劃,物流包裝行業也由此進入了技術創新、價值創新的新階段。根據聯合國《企業碳中和報告》測算,全球包裝行業面臨著至少6億噸的碳減排空間(注2),相當于2.3億輛燃汽車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總和。減碳的命題需要數據支撐,它是全球共同在計算的一道算術題。面對這個龐大的減排空間,從業企業需要持續創新,不僅需要戰略支撐,更需要在理論探索、技術研發、管理體系、人才及資金等全方位的持續投入,這并非朝夕,也非一家公司可以完成,需要全產業伙伴共同行動。作為物流包裝行業數字化和低碳化先行者,2021年10月,箱箱共用率先啟動了物流包裝行業首個CCER自愿減排方法學研究,并與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共同合作,開展“零碳循環”產業創新系列課題研究;2022年8月,由箱箱共用參與發起申報的《綠色產品評價物流周轉箱》(20220427-T-469)推薦性國家技術標準正式獲評立項,通過中、英文版編制加速推進中國綠色產品服務全球進程。與此同時,箱箱共用正在與各地政府合作籌建零碳循環工業園,以完善零碳循環技術研發、設計制造、循環服務網絡等全產業鏈配套設施,助力工業領域節能減排和城市綠色化治理。下一步,箱箱共用還將發起零碳循環產業創新創業基金,聯合綠色金融、權威認證機構、全球客戶以及產業鏈上下游伙伴一起,實現為地球減碳1億噸這一目標。
從工業文明到生態文明,下一個30年,期待更多箱箱共用,一起為地球而創新。
* 以下內容為箱箱共用創始人兼CEO廖清新對談實錄,在不改變其原意的基礎上有所刪減。
# 2022年是ESG創新創業元年 #
Q:目前,各行各業的企業都在高舉ESG大旗,箱箱共用如何理解ESG賦能企業?作為創始人,我現在越來越堅持追尋企業的價值,但事實上到最后發現ESG的理論已經把我追尋的東西系統化的表達了。企業能不能夠高質量發展,能不能長周期發展?它的底色、它的立足之本是從什么角度出發?我們現在創業也那么長時間了,自然而然也感受到這點——企業始終要把守自己的原點,因為企業始終是在反省理想的終極狀態和我們的原點。事實上這兩個點它都是在不斷修繕的,不是一成不變的。企業的修煉越高級,它會越來越相信自己的原點和終點。所以ESG是原點和終點同時起作用,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既解決原點又解決終點的方案。我認為2022年將是ESG創新創業元年。這是當今時代的課題和要求,企業必須把價值觀和戰略進行深度融合,戰略和組織架構進行融合,組織架構和管理要進行落地。這對所有的管理者都是一個挑戰,要讓其服務于企業的戰略、企業的創業初衷和原點和終點,就不能僅僅指向過去。“需要目標、管過程,還要管因果。”
Q:您什么時候開始考慮公司發展與地球發展之間的關系的?如何理解“為地球而創新”?地球出現了太多的極端事件,無論是氣候還是疫情還是生物多樣性種種挑戰,事實上它既是地球問題也是社會問題。我們會想到原來我們所關心的社會問題,它本身就是地球問題,地球現在讓我們陷入了各種各樣的挑戰之中,想回避也不能回避,我們在解決社會問題的同時也在解決地球問題,疫情就是如此。為地球而創新指向,必須是對地球友好的,環境友好的。在這之下,我們第一是面向產業要有創新,要做生態和平臺;第二我們要面向規模以上的細分行業,要不厭其煩地把一家家企業面臨的包裝困難和挑戰承接好,把創新落到實處。在基礎技術層面,我們在新材料方面也做了投入。
Q:作為一家企業的CEO,“為地球而創新”的觀點如何指引公司的發展?首先是思維創新,我們的思維指引管理要創新,模式要創新,包裝要創新。我們的數字化創新就像針對地球的創新,每一個產業對我們的考驗就在于我們愿意花多長時間持續不斷創新,因為它是沒有眼前回報的創新,和資本為導向的社會活動相違背。但是以長周期的視角來看,我們是站在未來來做新的決定。普遍來講,現有的傳統評價模式和我們現在的方向還存在時間差,我們面向未來的視角會和現實產生價值評估上的劇烈沖突。一旦口號定位為地球創新,你就要用10年來證明自己。因為我們的決策都在10年以后會被證明正確,但是這10年的反對聲來自于各方的低估,這個是我們面臨的挑戰。
# 危機是創業者的指南針 #
Q:疫情給創業者帶來更多焦慮和不確定性,箱箱共用如何理解當下的局面?您認為轉化的機遇在哪里?企業始終需要打造“第二引擎”。這個時代,國家每5年發布一個計劃,對企業來講,每5年也必須要迎接新的使命,繼續往前邁進,企業才有存在的價值。因此,企業必須要持續雕琢自己,要全力度過艱難時刻,否則下一個5年就沒有機會了。現在我們發現雕琢是永無止境的過程,是螺旋式循環,始終的循環,最終是如何度過,又回到了企業的戰略、企業的管理。危機是創業者的指南針,創業者面臨的局面就是創業動機在內心的折射。過去大家信息不通暢,信息交換不及時,還有一些機會主義。現在創業不能有機會主義,它一定是必然主義,一定是因果關系很明確的。一個創業企業,有沒有能力在至暗時刻中生存下來,并不是取決于當下做了什么 而是取決于過去做過什么。我不認為2019年是未來最好的一年,恰恰相反,我認為當前就是“未來30年”新周期的起點。新舊價值觀產生劇烈沖撞,要轉化這個挑戰,需要打開這個思維的空間。首先是觀念的拉通,不止是企業需要使命和愿景,行業也需要新使命和愿景。
Q:您認為自己是一個什么風格或性格的人?這種風格對公司發展起了哪些作用?
我或許是一個獨立性格的人,喜歡冒險、接受挑戰,敢于否定。創業者不能在企業成長的歷程當中停止學習,停止思考,停止破壞,更多的是要進行自我否定。很多時候企業的衰退是從肯定開始的,否定往往才是真的能量。對創始人團隊的考驗在于有限的奮斗時間里,盡可能地完成更多的否定。這種否定的能力不是來自于智力和其他,而是我比別人可能更加刻苦一點。張藝謀說,他一年只有大年初一是休息的,可能我唯一的一個故事就是全年無休。
Q:目前,箱箱共用已步入發展的快車道,對您個人而言最大的變化是什么?
最大的變化是由快帶來的更快。我們發現自己缺乏的還是太多。創業要把所有泡沫拿掉,很多人是帶著光環加入團隊,但事實上真的在創業過程當中有時候光環是負擔,因為光環會抵消創業的專注度。所以如果企業真的進入快車道,應該把整個團隊的泡沫全部擠掉,光環擠掉,讓大家都意識到”缺乏性”。發展速度和“缺乏性”是正相關的——發展有速度有多快,缺乏性相應隨之加倍的。所以現在最大的變化是,我們越來越感受到自己的缺乏,外界、用戶或者利益相關方對我們的期待越來越多,讓我們形成了如臨深淵的恐懼感,敬畏之心比以前會更多。事實上,企業沒有成功可言,永遠走在變化的路上。
# 這是一道源于地球的算術題 #
Q:如果說減碳是一道關于地球的算術題,您認為解題方式應該是什么?為什么?減碳的命題需要數據支撐,我們通過大量的計算得出氣溫上升和海平面上升與溫室氣體排放直接相關,這就是第一道題,已經被科學家解出來了,接下去就是要靠企業家或者社會公民去解它的子算術題。要解決減碳這個大命題,我們當然是從轉換效率特別高的能源側先轉換,這是另外一道算數題,如果需要產生高效持久的效果,首先要有邏輯,有理論、有計算方法,然后要有技術,最重要的是需要依靠數字化技術去加減,還需要管理的邏輯和體系來推動、監督這個事情持續開展,所有這一切都是基于運算。碳中和這個事情要是沒有現代技術做支撐,首先是發現不了的,其次也根本管理不了。碳中和跟一個社會科技發達的高度息息相關,科技越發達,計算能力越強,管控能力越強,降碳水平就越高。這也是為什么說減碳是一個全球的算術題,它既是經濟上面間接導致的,產業轉移的規律導致的,也是高度依賴于科技來解決的。一個區域去計算沒用,需要共同承擔和協作。所以碳中和不是簡單的一家企業或者一個國家的事情,是全球共同在算的一道算術題。
Q:不同行業的減碳方式和著力點千差萬別,該如何尋找其中的共性,促進跨行業耦合?您認為有哪些實現方式?這里面肯定有通用的方法論,首先是智能化和數字化,這是所有產業進入碳中和領域的必由之路。但怎樣把傳統的低效的模式拆解掉,重構形成一種新的循環共用的模式?如何去推銷這樣一種新觀念?這往往和成本、效率相關,最佳的路徑應該是新技術帶來了一個副產品,首先主產品帶來用戶更好的滿意度,更好的效果,同時帶來了減碳的附屬效應,這樣大家切換的時候就沒有負擔。所以在包裝領域,可能給其他行業一個啟發是,箱箱共用始終堅持雙降邏輯,降成本、降碳排放,那么成本是在前面的,因為成本事實上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你的技術、管理、影響力。對我們自己來講,我們要加大資本的投入,才能夠構建這個基礎設施,當我們構建完成之后,第一個特點就是成本低了,效率高了,現在再加一個減碳效益明顯了,雙降一升可能就是我們未來創新企業的新邏輯。
Q:“雙碳”目標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向綠色低碳轉型,箱箱共用如何幫助更多的企業實現有效節能降碳?首先要分析細分行業所面臨的挑戰,和用戶聯手去研究它的轉變,實踐合理的方案,一起去推動從一次性到循環的網絡搭建,然后我們為企業投入資產,幫助實現“雙降”勝利。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是用戶非常歡迎的一個群體,因為我們不是兜售自己的某一種商品,我們事實上是更多的在包裝這件事情上,幫用戶快速找到他們在供應鏈這一塊轉型變革的恰當的解決方案,配置更多的資源,快速地推進,共同構建基礎設施,加速工業包裝大循環。這是一種全新的商業邏輯,我們與客戶不是甲乙雙方的博弈關系,而是共同瞄準對環境友好的可持續發展目標。通過并肩作戰的方式,幫助用戶從傳統一次性包裝使用和成本枷鎖中脫離出來,進入到一個全新的循環共用模式上。
# 是人類需要包裝,而大自然從來不需要 #
Q:在更宏觀的語境中,公司的總體目標是什么?我們希望能夠成長為一家平臺型企業,讓更多合作方形成生態合作,為整個行業帶來一些新的實踐成果和思維。未來,所有有價值的能夠基業長青的企業都是社會企業。我們的目標是希望在某些領域推動社會發生一些變化。我們希望能夠挑戰極限,用很短的職業時間,在有限的長度里面留下一些成果和痕跡,成為真正一家為社會創造價值的企業,這就是我們現在拼命干的原因。這要求企業的管理者必須先上,之后讓其他人也跟你一樣勇敢起來。因為只有管理者勇敢起來,才有依靠小勝換取整體大部隊大勝的機會。這個事情一般需要做好長周期投入的準備,每一個決心都得要一千天去守護。日拱一卒,然后習慣成自然,有人說一萬個小時能夠干成事情,我覺得絕對不是一萬個小時。創業必須以五萬個小時為代價,你才能夠真正成為這個行業里面有價值的存在。
Q:在您的腦海中,未來循環包裝行業會呈現怎樣的格局,箱箱共用會是一家什么樣的公司?
在我對未來的一個充分的想象中,包裝是一個多余的東西。是人類需要包裝,大自然并不需要。包裝在我們的生活和生產過程當中,浪費了地球大量的一次性資源,不可再生的資源。所以我們對于未來的一種思考是,首先我們要不遺余力地去告訴大家包裝應該回歸它的本質,它事實上就是保護商品這么一個職能,而非其他。如果說商品的價值是需要包裝才能夠體現出來的,我覺得這是我們社會生活方式需要去改變的一種慣性。總有一天我們的生活都會向極簡發展,到那時,所有的商品都回歸商品的本質,那么包裝只是承擔它的保護功能。如果能夠還原到這一步,那么包裝循環共用是必然的,它不僅是在B端還會在C端。我們相信,箱箱共用就是未來。
參考數據來源[1] 綠動資本:2020年度碳中和及綠色影響力報告[2] 聯合國:《企業碳中和路徑圖》
2024最值錢的物流上市企業是誰?哪些物流企業被看好,哪些被看跌?
1926 閱讀連續5年的“春節主力軍”,德邦為何如此穩?
1555 閱讀前海粵十完成新一輪戰略融資
1530 閱讀樂歌股份預計2024年歸母凈利潤下降約50%,大力發展海外倉
1534 閱讀CES 2025:NVIDIA OMNIVERSE驅動的智能倉儲數字孿生革命
1196 閱讀AI改變物流業的游戲規則:從炒作到實踐的深度思考
1157 閱讀制造業企業,不要逼物流公司降價了!
1089 閱讀拼多多引領電商西進:帝王蟹進村,非遺剪紙出山
1108 閱讀2024年12月份中國出口集裝箱運輸市場分析報告
1034 閱讀菜鳥拆分為假消息,繼續大力發展全球物流業務
994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