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化行業,依托數字化轉型來賦能安全、提升效率,也已不再是一道選擇題,而是一道生存題。然而,《2018年中國企業數字轉型指數報告》顯示,在化工建材行業,數字化轉型效果較顯著的企業占比僅為4.3%。對“企業信息化=企業數字化”的認知誤區,多系統連接的復雜性、非標準性,難以承受巨額的經費投入等,都使得石化產業鏈上下游的大多數企業在數字化轉型方面步伐滯后且進展緩慢。
數字石化,該如何破局呢?
說起數字化轉型,很多傳統石化企業都有疑問,我已經做了信息化,還需要進行數字化轉型嗎?入選由商務部、人民銀行等8部門聯合授予的國家級“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企業”的中化能源科技智慧供應鏈(旗下有倉海幫、船運幫、66快車三款產品),在深耕數字石化一年多后給出的答案是“需要”,因為信息化不等于數字化。兩者之間的差異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其中能否提供實時數據是最關鍵的不同:
一、能否為客戶、監管部門高效地提供實時數據。當下,石化行業安全事故頻發引發政府監管升級,向政府主管部門提供危化品車輛位置、運輸軌跡、裝卸作業進度等實時信息正日益成為剛性需求。而目前,很多石化企業的SaaS系統中生成的數據都是滯后的,與監管要求的實時數據查詢相距甚遠。
此外,很多貨主把協作單位納入自己的內部管理信息系統,要求對方(如物流服務商)錄入數據,這樣的數據獲取方式,不僅做不到實時數據,還使數據獲取的效率低、成本高。
二、能否獲取標準數據。數據本身是沒有價值的,只有經過高度標準化、結構化的數據,才能最大限度降低數據清洗、整理、挖掘、分析的成本,使數據成為真正的生產要素。
當下,很多石化企業在獲取SaaS服務中,普遍存在抓取的數據不完整、格式各異、非結構化等問題。這些問題直接導致很多“無效數據”產生,以及后期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成本進行數據清洗、挖掘等工作,大大降低了數據獲取的效率。
三、能否與產業鏈上下游建立連接。很多石化企業的信息系統搭建于以往互聯網沒有高度發展的時期,彼時企業連接意識薄弱,這直接導致企業獲取的數據維度單一、無法和其他數據打通形成閉環,數據的可用性大大降低。
四、能否提供智能服務。當下很多石化企業使用SaaS系統每天都能生成大量數據,但是由于不具備分析數據和形成數據產品的能力,并不能為企業帶來智能化的服務。
而真正以數字化為抓手的石化企業,則可通過算法賦予在線數據生命力,依托數據智能實時了解他們面對的市場、客戶群體、競爭情況等,最終實現作業和決策的智能化、科學化。
中化能源科技智慧供應鏈“數據觀“的建立不是朝夕之功,而是在深入了解客戶需求的基礎上,通過將數據產品落地應用到客戶的工作場景中去,在市場的反復檢驗和淬煉中逐漸形成的。
相較于其他跨界而來的變革者,根植于央企中化集團的中化能源科技智慧供應鏈探索能源互聯網轉型,并非從0開始,而是從1開始:中化集團自身在石化倉儲物流方面有厚實的根基,中化能源科技智慧供應鏈自成立之初便聚攏了大批
扎根石化領域多年的專業骨干,以及來自一線互聯網大廠的數據、技術人才,對行業的粗放運行模式洞察深刻,對客戶需求的了解也更加透徹。
中化能源科技智慧供應鏈以倉海幫為核心,以船運幫、66快車為兩翼,可為購銷及生產企業、B2B平臺、化工園區、承運方等,提供儲運一體化物流監控、供應鏈優化、供應鏈金融、大數據等服務,并以低成本為企業進入“數字世界”提供豐富的“接口”,且使客戶能與行業中的各相關方進行連接,既而享受到產業互聯網帶來的運營效率提升和成本下降。
中化能源科技智慧供應鏈“一體兩翼”架構
在為客戶、監管部門高效地提供實時數據方面,針對當下石化行業安全生產事故頻發、政府安全監管不斷升級的需求,中化能源科技智慧供應鏈通過衛星定位、電子圍欄等物聯網技術,實現對危化品車輛、船舶物流的實時可視化監控,助力政府、貨主、承運方提升危化品運輸安全管理效率。
以66快車TMS運輸管理系統為例。66快車擁有全國所有貨車(普貨車輛+危化車輛)實時定位數據,并通過打通政府監管、貨主、承運方、司機、工廠倉庫全鏈條,做到工作信息流的全程在線化,不僅可為政府主管部門提供危化品車輛實時信息,包括GPS序列號、駕駛員、押運員、進出廠時間、載貨品名、數量等,還可把運單實時信息一鍵分享給相關方,減少80%的信息溝通時間。
使用66快車后,相關方可在線獲知物流節點的實時信息
在獲取標準數據方面,中化能源科技智慧供應鏈自設計之初,就將各方碎片化、格式各異、非標準化的數據源信息,以標準化、結構化地形式呈現,讓數據在用戶獲取服務的過程中自然地、低成本地產生。
以船運幫“在線商檢”為例,通過讓商檢節點全程在線標準化、全程可視化,船運幫將碎片化的風險過程管理,變成連續、強關聯、來龍去脈一目了然、數據高度結構化的現場商檢作業動態實時反饋,為貨主后續進行智能化風控決策提供顆粒度更細、更標準的大數據支持。
船運幫可讓商檢各節點的信息,全程標準化在線呈現
在與產業鏈上下游建立連接方面,中化能源科技智慧供應鏈自設計之初便以“連接”為理念,目前已連接政府、貨主、承運方、港口、倉儲、商檢、金融、后市場等行業相關方,使各方數據都能實時在線生成,這種在線分工+協作的方式不僅極大地提升了數據的獲取效率,也實現了工作信息流在不同法人企業、不同系統之間的協同傳遞,有效降低了產業鏈上下游間的溝通、協作成本。
以倉海幫的“數字提貨卡”功能為例。傳統的提貨作業涉及上游貨主、倉儲、下游客戶、車隊、司機等多方。為方便客戶提貨,通常上游貨主會向下游客戶發放線下提貨卡,客戶攜帶提貨卡到庫區提貨。由于使用提貨卡還涉及多系統對接,庫區管理系統通常沒有與上游貨主的提貨卡管理系統建立對接,上游貨主還要安排駐庫人員,在司機前來提貨時登錄提貨卡管理系統,下提貨單。
現在,倉海幫“數字提貨卡“(即提貨權轉讓)功能,將上游貨主、下游客戶、車隊、司機全部在線連接。存貨貨主完成貿易銷售后,登錄倉海幫,持電子簽章證書將對應數量的庫存貨物的提貨權轉讓給下游買家,同時,倉海幫自動將貨轉信息同步發給對應的倉儲企業。此時,下游買家在倉海幫上對應的倉儲企業已形成“轉入量”,只需在提貨有效期內通過電子簽章證書自助下單,安排車隊提貨即可;車隊線上調度車輛,司機抵達庫區即可提貨,避免了“車到、單未到”的情況,大幅提高提貨效率,既擺脫了實物提貨卡的限制,也降低了企業人工成本。
在提供智能服務方面,隨著數據的積累和技術的日益成熟,中化能源科技智慧供應鏈已研發出一些智能化產品,例如率先在行業內推出“智能找船”服務。不同于傳統的人工找船模式,船運幫首先通過對船舶歷史數據進行計算,為所有上線的船舶建立畫像,幫用戶初步篩選出符合安全和高效益比條件的船舶;其次,還通過對船位、是否載貨、裝卸作業進度等實時數據的掌控分析,最終為貨主推薦適配性最優的船舶。
據悉,中化能源科技智慧供應鏈接下來還將有多款數據化產品推出,包括供應鏈優化、支持物流成本和數質量損失成本的大概率預測與邊際效益最優平衡等。
當下,石化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才剛剛起步。行業內的大多數企業,對于數據的理解還存在不少誤區,尤其是對“依托在線數據、協作數據打造智能商業模式”的了解還不夠深入。
中化能源科技智慧供應鏈的創新實踐,或可為石化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新的“路徑”。
“京東服務+”洗衣中央工廠招商、3C上門安裝/維修招商
2500 閱讀嘉誠國際發布2024年年報:營收13.5億元,歸母凈利潤為2.05億元
2445 閱讀深圳擬擴大試點物流、環衛功能型無人車運營,加速產業規模化進程(附編制說明等下載)
2356 閱讀這家老牌物流巨頭被收購,9億美元交易值不值?
2030 閱讀即將年營收超3000億元、迎來8.66萬名新員工,這家物流巨頭面臨最大風險
1387 閱讀京東外賣重點推廣39城
1344 閱讀DeepSeek落地全球第一大港
1361 閱讀國內首條無人機城際物流航線首航,1200公里續航會否沖擊貨運格局?
1353 閱讀京東,為外賣騎手繳納五險一金!
1209 閱讀普洛斯中國2024年表現穩健強勁,卓越運營助力新經濟勢能攀升
1163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