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公司都說要做數字化供應鏈轉型,有些人沒有搞清楚為什么要做,只是盲目地跟風,希望這篇文章能夠給大家一些啟示。讓我們來盤一盤需要數字化供應鏈的六點原因。
1.提高供應鏈的速度和敏捷性
傳統制造企業里重視的是生產銷售,然而信息技術以及供應鏈管理都沒有處在核心位置。隨著市場中產能過剩、需求疲軟,企業需要更快地了解市場需求,這樣才能快速做出反應。
前陣子有個朋友向我咨詢一個問題,他的企業每個月有50-60%的訂單做好后不能發貨,銷售給出的解釋是客戶推遲、取消訂單和船期延誤,導致了朋友公司積壓了太多的庫存。
我給他分析原因,主要的源頭還是在客戶這里,你要讓客戶拿出更準確的要貨信息,如果要推遲訂單,也要盡早通知你的銷售。
公司可以設定一個時間期,在這個時間段里,不能輕易允許客戶推遲取消訂單。如果客戶需求信息傳遞得更快,可以幫助上游供應商更好地安排生產,避免做出不必要的庫存。
數字化可以提高供應鏈的速度和敏捷性,讓下游需求變動更快地傳遞給上游,減少整個供應鏈上的“內耗”。
2.提高全局數據可視性
客戶為什么不能及時分享需求的波動呢?有兩種可能性,首先是不愿意,其次是能力不足,我們重點看第二種。
客戶的下游還有客戶,想要獲取真實需求信息,就需要拿到實時的數據,了解庫存所在位置和數量。
電子表格、分離在各個信息孤島中的數據,這些技術很難提供全局數據的可視性。供應鏈里的情況時刻都在變化,而且同時發生在需求和供應的兩端。
不管是哪一頭的信息變動后,都需要及時更新,否則就不能反映出目前的現狀。如果沒有數字化工具,全靠計劃員手工更改,不僅效率低,而且容易做錯,想要得到全局數據可視性更是難上加難。
3.避免牛鞭效應
數字化技術可以收集、整合和報告數據,展示實際的供應鏈活動,并避免上游供應商被虛假信息忽悠,從而導致“牛鞭效應”。
通過人為加工后的數據,一般會加一點緩沖Buffer在其中。例如給供應商的預測信息,采購擔心預測數量過少,供應商可能沒有備足的原材料,于是就加大了預測量。
因為缺少安全感,許多人會人為放大需求信息,牛鞭效應就產生了,庫存在系統里越來越多,始終難以消化掉。
為了避免這種負面效應,數字化技術用信息流取代庫存,把推動式生產改為拉動式生產。從銷售的終端發出需求的信號,幫助計劃人員迅速根據實際需求做出反應。
4.提供洞察
為了制定戰略,公司高層需要各種供應鏈的洞察,比如未來的銷售、庫存和運輸費用的趨勢,這些活動會影響公司以后的現金流和利潤。
大家是否有這種體驗,即便我們已經有了ERP軟件,但還是依賴于Excel表格。高層經常會要求供應鏈提供各種數據,系統里沒有那么多現有的表格,許多都需要定制,計劃人員要從多個數據源里抓取數據,然后合并在一起,經過分析后提供給高層。
如果沒有數字化工具,計劃人員只能手工收集、儲存和分析數據,然后才能提供洞察。整個過程耗時長,效率低,如果情況發生變化,例如天災人禍、地區沖突、港口罷工,計劃就要重新做。使用高效率的、集成的數字技術可以加強企業戰略分析的能力。
5.提高數據的準確性
經常有這種情況,我們在一個系統或表格里輸入了一遍數據,但還需要在另一個地方重復一遍輸入動作,這是毫無意義的重復勞動,純屬浪費。
Excel里可以做數據的同步,在更新了數據源后刷新即可,但這種方法不是很方便,不僅需要定制,而且容易被別人修改掉。
信息系統能夠更好地解決單一數據源問題,數據可以一次輸入,存儲在一個地方,并在多個transaction中使用,不會出現重復輸入、或公式被修改的錯誤。
6.加深供應鏈合作信任關系
由于信息傳遞不通暢,供應鏈上下游之間的經常會有一些摩擦,做好的訂單客戶不要了,必然會遭到供應商的抱怨。長期以往,會破壞兩者的合作關系。信息技術可以利用實時信息共享在供應鏈伙伴之間創造更大的信任,加深對信任的關系。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3055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2548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142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118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1891 閱讀浙江科聰完成數千萬元A2輪融資
1745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馬斯洛需求的顛覆與掌控
1528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371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1233 閱讀運輸管理究竟管什么?
1189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