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服裝設計師朱芳萱和她創立的GG潮牌,第一次出現在快手直播間。
學生時代,她受北歐時尚文化影響,喜歡嘗試夸張的剪裁和大膽的撞色。沒想到,這些偏小眾的元素,反而為她帶來了一批忠實的品牌粉絲,并在十幾年時間里逐漸把實體門店開到全國各地。
但突如其來的疫情打擾了節奏,門店接連停業,價值幾千萬的新款只能堆積在倉庫。為了“自救”,朱芳萱打開了快手。
現在,她的賬號粉絲剛超百萬,但品牌矩陣的月GMV達到3000萬,粉絲復購率高達60%。她的品牌被快手電商列為“快品牌”標桿。
在快手電商,這批生長出來的重視粉絲服務的新勢力商家被稱為快品牌,比如主打品質女裝的“千柏年”、專注成分黨功效護膚的“萊潤”、做高端男裝的貝源世家……它們的共性是,直播間與貨并重、高“體驗價格比”、強私域、強復購。
在5月13日快手電商舉辦的2022“引力大會”上,快手電商宣布,今年將拿出230億+紅利流量,扶持超500個標桿“快品牌”。
“快品牌”,是此次引力大會最新提出的一個關鍵詞。作為快手電商2022年最重要的業務方向之一,“大搞快品牌”被放在了“大搞信任電商、大搞品牌、大搞服務商”中間,搭建起快手“新市井電商”的最新框架。
值得探討的是,快手為什么要大搞快品牌?準備怎么大搞快品牌?大搞快品牌,又將給誰帶來商機?
“新市井電商”,怎么落地?
“以直播間為超級節點,由信任驅動的體驗型電商。”在此次引力大會上,快手電商業務負責人笑古如此解釋“新市井電商”。拆解來看,直播間、信任和體驗是三大關鍵詞。
直播間,不僅是消費者購物的入口,也是商家與用戶最重要的交流通道,在這里,商家能知道用戶想要什么、也能告訴用戶自己有什么,這是“新市井電商”的落地場域。
而在基于私域社交的直播間,粉絲用戶與商家主播之間的雙向信任,是交易的驅動力,也是快手電商所講的底層邏輯。也就是說,“新市井電商”仍以主播和消費者的互動關系為核心,是信任電商的升級。
“新市井電商”里講的體驗,具體指向消費的“體驗價格比”,即既要讓用戶以更優惠的價格買到商品,還要通過商家服務讓用戶獲得更好的體驗。
在零售電商行業專家、百聯咨詢創始人莊帥看來,“新市井電商”代表一種與快手氣質貼合,更便利、更親民和互動性更強的交易形式,“商家可以借助這樣的互動提升轉化率和復購率,消費者因為與商家互動更頻繁、關系更親密,也可以獲得更好的產品和服務。”
就像去年在引力大會上談信任電商時反復強調“不要騙老鐵”一樣,今年,笑古也對“新市井電商”的落地打法給出一個很通俗的解釋:實在人、實在貨、實在價。
不過,對商家眾多、生態復雜的直播電商平臺來說,這并不是一個容易實現的目標。為此,快手把業務戰略提升為“四個大搞”:大搞信任電商、大搞快品牌、大搞品牌、大搞服務商。
外界對這樣的提法并不陌生,一年前,快手曾提出其中“三個大搞”。
在“大搞信任電商”方面,平臺是參與感最強的,也是消費者感知最明顯的。
去年,快手電商攔截疑似假冒偽劣商品發布超6244萬次,封禁違規主播、商家21萬人次,直播帶貨舉報率同比2020年下降8.96%,攔截約50萬次歷史違規用戶開新店申請,平均每天有45萬“老鐵”在直播間參與平臺電商治理。
另外,去年6月,快手電商還推出了“信任購”,包含假一賠九、退款不退貨、七天無理由退貨、退貨補運費(運費險)、官方保真、二手手機180天質保等權益。據悉,去年“信任購”覆蓋了50億訂單。
“大搞品牌”,最直接體現在店播GMV的增長。
官方數據顯示,2021年第四季度,快手電商品牌的自播GMV相比第一季度增長超8倍;2022年第一季度,快手電商服飾、家電數碼、美妝個護、食品茶酒四大類的品牌自播同比增長分別超25倍、5倍、8倍及5倍。2021年,61個品牌年GMV過億,133個品牌年GMV超5000萬。
“大搞服務商”這門課,是提升服務商在流量營銷、主播孵化、服務履約、供應鏈、直播運營等方面的能力,幫助品牌和商家實現轉化。
數據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快手電商服務商服務品牌數同比增長29倍。在服務商的助力下,今年Q1,月GMV首次破50萬的商家數同比增長38%,月GMV首次破500萬的商家數同比增長51%。
或許是去年以來用戶轉化和復購、品牌GMV、服務商能力方面增速的明顯提升,給了快手電商升級“四個大搞”的信心。
對比來看,今年的“大搞信任電商”,更聚焦“體驗-價格比”,笑古解釋為“把價格打下去,把體驗做上來”;“大搞品牌”更聚焦傳統品牌品銷合一的長效經營;“大搞服務商”則以操盤系統和操盤手為基礎。
不過,更受外界關注的,還是最新提出的“大搞快品牌”,這被認為是“新市井電商”最重要的業務方向之一。
誰能成為“快品牌”?
“快品牌”,不同于傳統品牌,指的是快手電商里生長出來的重視粉絲服務的商家。那么,究竟誰能成為“快品牌”?其實是有跡可循的。
在快手上,有一大批商家,他們大多有自己的工廠和檔口,掌握著豐富的貨源,對市場行情反應迅速,承接大量代工和批發。在前兩年直播帶貨的大潮里,他們齊齊涌入直播間,摸索著從實體轉型電商。
這批最早開始自播的產業帶商家,率先打磨出了“快品牌”的雛形。
女裝品牌“千柏年”創始人“糯米哥”,是在浙江桐鄉濮院做羊毛衫起家的,當地是全國最大的羊毛衫集散地。過去18年,他開過加工廠,干過零售批發也做過傳統電商,現在,他是一家快手頭部女裝品牌的掌舵者。
2020年,“千柏年”在入局快手電商后,僅用了5個月就做到了500萬的月GMV,一年內月GMV突破千萬;在去年的快手616購物節期間,其GMV同比增長600%;今年3月,“千柏年”實現單場GMV突破千萬。
不過,“糯米哥”稱,這段電商之路走得并沒有那么順利,“剛開始做的時候很迷茫,我發現很多大主播賣得好是因為東西夠便宜,但我們的高端產品,在商場賣一兩千,直播間直播間賣五六百還沒人買。”
因為品牌專攻三四線職場女性、主打高客單,他思考再三,決定還是不能為了追求銷量而無限降價,反倒拉低品質。而且,他堅持只賣自己的品牌,“只有自己的品牌,才能確保質量,才有定價權,給老鐵真正的實惠。”
堅持兩年多后,他的品牌在快手已經擁有500多萬粉絲,老客回購率達到60%左右。不過,“糯米哥”還在“查漏補缺”,“我們的發展速度太快,現在售后服務有點跟不上,還需要完善服務體系,希望能早日做到1000萬粉絲、日GMV超500萬。”
GG、千柏年、萊潤快手主頁
來源 / 快手截圖
相比產業帶商家,由設計師品牌轉型而來的主播商家,在“快品牌”陣營里更有差異化價值。
2020年初,朱芳萱要在快手直播間賣GG的衣服時,有很多人質疑她:設計風格前衛小眾、客單價在100-500元的GG潮牌,在快手上能賣出去嗎?
她記得,第一場帶貨直播,自己一個人播了10個小時,賣了8萬元。幸運的是,GG潮牌原本的“鐵粉”,在快手直播間發現了她。曾經的品牌主理人,如今就在手機屏幕里和自己面對面聊天,這稱得上是個驚喜。
GG的粉絲迅速在快手聚集,她敏銳地捕捉到了轉型的信號,很快組建起一支直播團隊。三個月后,朱芳萱直播間的月GMV突破了500萬;八個月后,月GMV突破1000萬;又過了一年,GG品牌矩陣月銷售額最高超3000萬,復購率高達60%,“鐵粉”月人均消費近1000元。
在直播間里,粉絲會告訴她喜歡什么風格、能接受哪個價位,她也開始有意識地開發性價比更高又不失原有調性的產品,還針對不同人群喜好打造出多品牌、多主播,不變的是產品堅持獨立設計、研發和生產。
還有一類快速崛起的“快品牌”商家,通過短視頻和直播間進行專業內容輸出,一邊積攢私域流量、一邊直接在快手創立品牌。
快手護膚品品牌“萊潤”,是由兩個原本做跨境電商生意的男生在2019年創立的。瞄準護膚成分黨,他們決定主打功效類產品,并組建了一支具有科研背景的產品研發團隊。
創始人“小蟲”一遍遍向直播間粉絲科普護膚知識、講解產品成分,一年多下來,他們積攢了近200萬粉絲。現在,品牌每個月的自播GMV在500萬以上,90天復購率達到76%,私域成交占比高達66%。
“大搞快品牌”,怎么搞?
從過往的成功案例來看,與傳統品牌相比,“快品牌”有自己的特征。
“快品牌”的品牌效應,不僅僅與主播和貨品強關聯,更與直播間不可分割,直播間本身就是品牌的一部分;“快品牌”的商家,能夠提供給粉絲相對更低的價格和更好的體驗;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更加強化了粉絲對主播的信任,形成私域和復購。
現在,更多快手商家關心的是,怎么才能成為“快品牌”?
據快手電商快品牌負責人宋震介紹,今年,快手電商將拿出230億+紅利流量,扶持快品牌成長。
在不同的成長階段,平臺都會給出包括流量、錢和特權在內的不同激勵,比如,快品牌專屬流量扶持、營銷流量扶持和新商家冷啟流量扶持;快品牌商家配套定制化標簽、專屬頭像、服務商金牌操盤手專屬服務等。
從準入門檻來看,“快品牌”的包容性比較強。比如,冷啟動階段的新商家,通過創立自有品牌,就可以成為潛力快品牌;而潛力快品牌商家,自有品牌GMV占比大于30%且月銷GMV規模大于200萬,即可晉升為快品牌;作為快品牌,則需要有較強的私域和復購。
在莊帥看來,快手選擇這個時機“大搞快品牌”,有兩大優勢,一是平臺流量和用戶規模基礎;二是短視頻和直播的形式結合,天然有利于品牌的“品效合一”。
據快手年報顯示,2021年第四季度,快手的平均日活躍用戶(DAU)和平均月活躍用戶(MAU)分別達到3.23億和5.78億。
這樣的流量規模和私域價值,為“快品牌”創造了最好的躍遷時機。“自有品牌可以帶來更高的消費者忠誠度、更強的品牌粘性,從而提升利潤率,更好地實現盈利。”另外,莊帥表示,這當然也是平臺差異化競爭的需要。
他向開菠蘿財經分析,在零售業里,目前自有品牌存在兩個孵化形式,第一種,是早期沃爾瑪超市等大型商超以自營商品為體系、以自有渠道為核心打造的品牌;第二種即“淘品牌”、“快品牌”這類通過流量運營體系、營銷體系孵化,擁有獨立主體和法人,在平臺成長起來繼而拓展到全渠道的品牌。
而在平臺上成長起來的品牌,將更好地適應平臺的運營節奏和特點,與平臺用戶需求結合得更好,并以此倒推逼后端生產、設計、包裝、運輸、倉儲等環節,從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甚至縮短流程。
這同樣也是宋震在引力大會上談到的“為什么要大搞快品牌”的原因之一。他舉了快手營養保健類目頭部主播“參爺”的例子:參爺的產品與一線大牌共享同源工廠,但售價只有大品牌的三分之一,其中就是通過DM2C模式減少流通成本,讓粉絲享受到了更低的價格和更好的體驗,同時自己也實現了品牌夢。
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這種良性循環下的銷量增長,也勢必反向推動相關產業鏈的升級,不過這需要建立在規模的基礎上。莊帥也坦言,“快品牌”能否的確如快手電商預期地那樣“大搞”成功,還需要經過時間的考驗。(作者 | 吳嬌穎)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3076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2555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156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118 閱讀浙江科聰完成數千萬元A2輪融資
1927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1898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1562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馬斯洛需求的顛覆與掌控
1556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378 閱讀運輸管理究竟管什么?
1203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