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產業的確在發生革命,從“信息化”階段到“數字化”階段,企業的組織、流程和商業模式不是一夜之間就完成顛覆的,在今天這個時間點上,企業的“信息化”和“數字化”兩種信息技術應用模式,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仍將并行,尤其是傳統企業,例如制造、石油化工、礦業、建筑業、公用事業、醫藥企業等等,“數字化”的應用程度仍然比較低,應慎言“數字化轉型”,還需繼續夯實傳統信息化基礎。同時,傳統信息化實施存在著投資大,見效慢,變革難度大等問題,傳統企業要從小、快、省、易的數字化創新上去尋求用信息技術創造業務價值的機會。
關于行業的數字化成熟度(Digital Maturity)度量,很多咨詢公司都有度量方法,下面是個例子:
企業應該如何處理自身“信息化”和“數字化”的關系呢?這就是企業IT管理的“雙模式”,早在2014年,Gartner就提出了“IT雙模式”的概念:
傳統模式(模式1):可預見的、提升和改造已經領域
創新模式(模式2):探索性的、實驗性地解決新問題
在企業級IT系統的分類中(其它類似的分類方式,還有所謂System of engagement, system of insight,systems of record三分法,Gartner的這個分法比較好地從企業應用角度進行解讀),分為三類;簡單地說,SOR就是信息化,以傳統ERP或PDM一類系統應用為代表,而SOI就是數字化,以移動小應用為代表,而SOD介于兩者之間,也可以類比為目前國內流行的“業務中臺”的概念,銜接前端創新系統和后端穩定系統:
記錄級系統
差異性系統
創新性系統
傳統模式以信息化為主,少量兼顧數字化;創新模式以數字化為主,少量兼顧信息化。
Gartner提出的雙模式IT,將這兩種模式類比為馬拉松長跑和短跑。兩種IT模式,從目標、價值、方法、管控原則、供應商、人才、組織文化、實施周期等方面,都有顯著區別,見下圖,如果覺得兩者比較的原文過于抽象的話,簡單說:傳統模式就是大型系統,實施周期長,瀑布式項目方式;創新模式就是小系統,實施周期短,敏捷項目方式。
既然是雙模式,這兩種在企業內是并存的,前文說到的“數字化成熟度”低的行業,模式一的占比就會高些,反之亦然。
國內領先企業已經有明確的雙模式案例,例如中國最大的消費品和零售集團之一的華潤創業,(案例全文見 https://zhuanlan.zhihu.com/p/34322344),明確提出:“建立兼顧「敏態」和「穩態」的雙模 IT 數字化支撐團隊。利用「敏態」來響應新業務的需求,尤其是支持前端營銷的靈活性。利用「穩態」對中后臺的健壯性提供支持。”
從技術上來說,新一代的軟件交付(敏捷開發)和持續運維模式(DevOps)必須要基于平臺。從下圖展示的華創具體實踐的架構來看,集中化的信息化系統(財務、人力資源、綜合管理、主數據)屬于傳統的、穩態的范疇。而創新的、敏態的應用,以云架構為基礎,搭建起“應用創新平臺”,在平臺之上敏捷開發,通過企業應用服務(通俗解釋,就是企業內部的APP軟件市場)進行交付;據華創領導介紹,為了提高用戶的易用性,目前,除了APP外,更多的創新應用甚至通過“微信小程序”的方式提供用戶使用。
過去一段時間,我見到一些企業在數字化和信息化策略上走入迷途的情況:一些并沒有真正的信息化實踐經驗,對技術及應用架構缺乏深入理解,追逐時髦概念的咨詢顧問、意見領袖,盲目否定ERP等傳統IT應用,夸大數字化的革命性,誤導了不少企業領導者;另一方面,也見到一些企業對IT技術進步的認識,還停留在十多年前的“流程梳理-功能規劃-實施路線”等已經過時了的方法上。因此,企業管理者對“企業IT雙模式“的認識,以及支持雙模式的企業架構、平臺和開發運維體系的認識,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2992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2548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100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097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1870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馬斯洛需求的顛覆與掌控
1521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336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1205 閱讀運輸管理究竟管什么?
1161 閱讀Deepseek在倉庫規劃中的局限性:基于案例研究
1144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