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家首批骨干物流信息平臺試點單位名單的發布標志著新時代從國家層面賦予了物流平臺新的使命,即加快推動解決“信息孤島”“信息煙囪”等長期制約我國現代物流業發展的突出問題,提高物流業現代化、組織化、智能化水平,為深入推進物流降本增效、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創造更好條件。
物流平臺的發展事關國民經濟綜合競爭力、行業發展水平和企業運營管理質量,其在交通強國的國家戰略中能否發揮先行作用,取決于一系列關鍵要素及其關系的構造。
平臺的發展是一個謀局部篇、明道、優術和篤行的過程,即立足產業鏈,聚焦價值鏈優勢環節,依托現代供應鏈提升多邊協同性和粘性,明確平臺的定位,順應時代發展趨勢,以“通道+樞紐+網絡”為載體,實現要素的分分合合,凝聚共識,優化存量,吸引增量,構建平臺四層結構,通過模式創新,打造共贏高效的生態圈。
在平臺發展過程中,“三重”模式即商業模式、管理模式、盈利模式,始終處于核心和主導地位。商業模式決定平臺的發展方向和生態內涵,管理模式主導平臺的效率與公平,盈利模式奠定平臺的生存和抗風險能力。如果把商業模式比作一條戰艦,管理模式是軍艦上的官兵,盈利模式就是燃料的補給線。平臺能否順利經歷生存、獲利、發展三個階段,從根本上取決于“三重”模式的創新與重構。
圖1 物流平臺關鍵成功要素
一、物流平臺商業模式
彼得德魯克指出:“當今企業的競爭,不是產品之間的競爭,而是商業模式的競爭”。一個好的商業模式可以舉重若輕,化繁為簡,在贏得用戶、吸引投資者和創造利潤等方面形成良性循環,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商業模式本質上就是利益相關者的交易結構。物流平臺的商業模式就是在眾多繁雜的利益相關方中,找到合資方、合作者、參與者和平臺的“多邊”,確定“三商”組合,做好頂層設計,建立起交易結構和規則。
圖2 物流平臺商業模式
1、平臺頂層設計
以資本為紐帶,發起設立平臺公司。
目前,平臺市場正處于春秋戰國時期,平臺之間彼此競爭,相互滲透,只有實現大的合縱連橫才能具備較強的市場競爭力。股權關系是相對穩定、長久的利益鏈接方式,平臺通過產權把利益相關者聯系在一起,實現對資源的優化整合,有效地塑造核心競爭力和持久的競爭優勢。遵循價值趨同、優勢互補、門當戶對的原則,選擇股東方,共同發起設立平臺公司。比如沈哈紅運由多式聯運三方鐵路、公路和港口共同發起設立,創造了2017年海鐵聯運量突破60萬箱的行業記錄。
以信息為紐帶,建立聯盟合作模式。
通過分工協作、代碼共享等方式形成協作聯盟,實現物流資源的共享。如NEAL-NET設立的國際性、非盈利的物流信息互聯合作機制,推動中日韓三國物流信息互聯共享,實現區域物流的協同化、一體化,促進區域經濟和運輸貿易的發展。
以產品為紐帶,實現物流運作一體化。
這種合作模式對合作各方的信用等級要求較高,或者各方有長期穩定的合作互信關系。
2、確定平臺商務結構
作為設立平臺的企業,必須有自己的突出優勢,打造平臺的核心競爭力,這是平臺產生號召力并聚集起用戶的關鍵因素。同時在縱向上界定投資商、運營商、服務商“三商”關系,是集三商于一體,還是有選擇的充當其中某個角色。
在橫向上確定平臺的邊界,在價值鏈上進行精準定位,選擇哪些業務自營,判斷哪些業務交給合作者,先啟動平臺哪一邊,在短時間內形成規模效應。如部分物流平臺與高校共同成立研發中心,設立技術聯盟,構建平臺技術架構。
二、物流平臺管理模式
企業管理靠制度,平臺運行講機制。機制核心是驅動資源配置,對內形成先進的管理模式,對外構建民主、透明的生態體系。平臺既要做好價值管理和角色分工,制定出相應的管理規則,并建立激勵約束機制,也需要倡導共贏協同高效的平臺文化。
1、建立平臺管理體系,提升業務的彈性與柔性
以提高平臺活力和競爭力為核心,建立與平臺發展戰略相匹配的管理體系,系統的提高管理活動的質量和效率。物流是復合型產業,物流平臺的成功運營更需要背后龐大系統來支撐。平臺公司要做好自身組織結構設計,構建區域、功能性的事業部集群,變發展阻力為動力,培育基于平臺的若干微經濟創客群。妥善處理好傳統業務和平臺業務之間的關系,找到平臺與原有業務的協同點,使得新老業務相得益彰。推動物流與金融、信息、交易、人才、投資、大數據等業務融合發展,并要適度超前的進行跨界布局。
2、建立與平臺模式相適應的文化與團隊
文化管理是平臺發展的必然趨勢,平臺文化引導多邊群體達成共識,從而成為規范平臺活動的內在約束力。一個沒有規則的平臺是無法運行的,但一個有文化的平臺,它的規則是鮮活的、生動地、創新的,一個有規則又有文化支撐的平臺才是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對于平臺轉型時期的企業家而言,價值觀和心態的轉變是首要的,升級格局,需要有同理心態、利他的胸懷與長跑的情懷。
物流平臺化對企業來說一場轟轟烈烈的變革,是一種顛覆式的創新,需要有跨界、西游記式的團隊組合,更需要有秦穆公式的企業家成就商鞅變法的壯舉。
3、確定平臺業務組合,形成發展動車組
物流平臺實質上是匯聚物流服務需求、物流服務資源,促進物流交易,統籌物流活動,提升物流過程協同效率的場所,業務包括交易及其配套服務、基于供應鏈的增值服務,從開放度角度分為廣度業務和自有品牌深度業務。
以基本服務的標準化,增值服務的便利化,定制服務的差異化,創新服務的衍生化為標準,基于時間、空間和要素不同維度的組合,構建不同形態的物流平臺。平臺流量的產生和增長的真功夫一定下在物流業務以外,一定來源于跨界服務的有力支撐。
物流復合性的產業屬性決定物流平臺的良性運行,需要運輸、倉儲、營銷、研發、信息、大數據、金融、物聯網等若干獨立專業的子系統的有機支撐,才能確保整體行動的協調和高效。
本著立足于現有業務的優化和著眼于未來核心業務發展的宗旨,針對不同的業務板塊進行分類分層次管理,科學選取資本導向、戰略導向和操作導向等不同的管理手段,采取項目整合、業務聯合、資本結合、文化融合、化合反應的策略,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吸引合作伙伴,分享價值,共同打造一個功能完善、成長潛能強大的“生態圈”。
4、確定平臺治理機制,打造和諧共生的生態系統
物流平臺通過為物流產業鏈的相關方建立起溝通的渠道,形成信息的集群,把分散在各個企業的資產和物流服務能力迅速聚集在一個新平臺上,并為每個鏈接到平臺上的企業設有開發的接口,建立互動機制,構建不過分約束的商業伙伴關系,滿足相關利益群體的訴求。
以共享、共生、共同進步的理念,兼顧公平、效率、活力的原則,運用區塊鏈、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智能科技,共同設立治理機制和運行規則。
發揮國家公共平臺的規范和基礎作用、28家試點的引領和示范作用、行業平臺的監管與服務作用,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以提高質量和效率為目標,以整合資源為手段,以降本增效為動力,構建分工協作體系,增進共識,推動物流平臺的百花齊放和百家爭鳴。倡導平臺上每個企業拿出自己的長板業務,和而不同,和合共生,誠信經營,攜手構建供應鏈生態的命運共同體。
三、物流平臺的盈利模式
盈利模式是指企業利潤來源及方式。從哪里獲取收益?誰可以分擔投資或支付成本?良好的盈利模式不僅能夠為企業帶來收益,更能為企業編制一張穩定共贏的價值網。現有物流平臺的盈利點大體來源三方面,即物流服務、平臺服務和以“流”為要素開展各種延伸服務。
隨著物流產業轉型升級,物流正在從一個為制造商貿業提供服務的跟隨角色,逐漸走到前臺,發展成為聚集產業發展的引領力量。
未來,可以預見平臺盈利方式也有三種:
一是,嫁接物聯網,發揮物流商品屬性,對接商貿和新零售系統,分享商品增值獲取收益。
二是,針對物流平臺鏈接價值的商業化廣度開發,培育 “物流平臺+”新動能,形成新的產業體系。“物流平臺+”是以物流平臺為基礎,挖掘物流鏈接價值,實現資源要素的高效連接和優化配置,降低流通成本,提升實體經濟運行效率,推動商品增值、組織變革和生態發展,形成以物流平臺為基礎設施和關鍵要素的跨界融合新模式。
三是,物流平臺自身生態價值的深度開發。成功的平臺必將孵化出豐富的生態,平臺的利潤定將蘊育在龐大的生態價值當中,目前我們看到盈利的也只是冰山一角。富者必用奇勝,平臺企業要善于發揮天時、地利優勢,創立差異化的盈利模式,設置“獲利的管卡”,實現專業化經營,多元化盈利,達到以小博大,以存量引增量,以增量帶動增利的效果。
愛因斯坦說過,“從錯綜復雜中發現簡潔,從不一致中發現和諧。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社會進步。”物流平臺的靈魂在于鏈接整合,關鍵在于“三重”模式的創新與重構,成敗在于實施路徑和切入點的選擇,勝出一定在于跨界融合生態圈的打造。
此文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物流沙龍立場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2803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2492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009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013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1744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馬斯洛需求的顛覆與掌控
1472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224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1142 閱讀運輸管理究竟管什么?
1014 閱讀2024中國儲能電池TOP10出爐
962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