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完 “異常艱難”的2018年,劉強東在2019年開始頻頻上熱搜。
2月1日,劉強東發新年信,宣布京東推動“小集團,大業務”的組織轉型”。
2月21日,劉強東在開年大會上提出,京東將在2019年末位淘汰10%的副總裁以上的高管。
2月25日,京東宣布2019年新增崗位需求1.5萬人,其中京東物流新增1萬名員工。
3月4日,京東啟動高管輪崗,京東CHO &GC隆雨將卸任CHO,正式拉開組織大調整序幕。
此次組織調整,京東CHO &GC隆雨仍負責原來的集團法務,但不再分管人力與行政,根據官宣,她主動從管理后臺走向業務前臺,開始負責京東在東南亞等國際區域的部分工作。
根據小編身邊的知情人士分析說,京東CHO換人,有這么幾個意思:
隆雨是劉強東在中歐EMBA2009級的同學,經劉強東邀請,隆雨自2012年加入京東擔任“CHO&GC”(首席人力資源官&總法律顧問)。
隆雨之前職業背景主要是在外資公司做法務工作,從沒有做過人力資源管理。
進入京東后,隆雨HR工作一直得到好評,比如幫助京東梳理文化和價值觀,搭建人力資源體系,這些工作基本得到京東上下的認可。
只是,到了2018年,隆雨的“好運氣”被用完了。
一方面,劉強東2018年遭遇眾所周知的事件,作為集團法律總顧問,隆雨沒有發揮“超出預期”的作用。
另一方面,始于去年下半年的京東組織變革,劉強東認為進展緩慢,在近期的內部會上痛斥高管們“人浮于事、拉幫結派”,作為首席人力資源,隆雨恐怕難咎其責。
在京東上市之前,劉強東招募一大批CXO級別職業經理人,僅2012年一年, COO沈皓瑜、CMO藍燁、CTO王亞卿、CHO隆雨紛紛空降京東。
不過,京東空降的高管們并沒有預期的那么“好用”,有的花錢大手大腳,有的理念與劉強東不和。
不到一年時間,最先離開京東是CTO王亞卿,2015年,藍燁調離CMO職位,2016年,沈皓瑜移居美國,調離COO職位,2019年,當隆雨調離CHO職位,意味著京東第一波CXO空降兵完成“歷史使命”。
最后,劉強東還是覺得本土派干部“好用”,京東目前“三駕馬車”掌權者,京東零售子集團CEO徐雷2009年加入京東,京東數科CEO陳生強是2007年加入,京東物流CEO王振輝2010年加入。
馬上要接任隆雨的CHO,不僅是本土派,還是京東80后管培生余睿。
所謂深水區,可以理解為,京東用戶增量市場趨于飽和,必須回過頭來向存量市場要效益,存量市場,需要京東“真刀真槍”的比拼,這是京東組織變革的大背景。
根據知情人士透露,京東上周宣布淘汰末尾淘汰10%的副總裁后,已有若干70后后副總裁主動辭職,與其被“強制淘汰”,不如“主動讓位”。也許真的是是時候讓位給管培生了。
劉強東經常說管培生是他最滿意的部分,早期的管培生,可以越過層層領導向劉強東本人直接匯報。以五年為期,從管培生做到副總裁或總監的比比皆是。
京東管培生計劃是從2007年開始,每屆招收50到100人不等,進來京東先軍訓一個月,然后在所有業務輪崗半年,最后雙向選擇分配補充到全國各地各部門。
前段時間,最耀眼的管培生,被稱之為京東史上最牛助理張,屬于“黃埔五期”(2011),跟劉強東一起去納斯達克敲鐘的李瑞玉是“黃埔三期”(2009),劉強東的前女友莊佳是“黃埔一期”(2007年),此次升任CHO的余睿是“黃埔二期”(2008)。
京東的管培生計劃,不僅是京東干部培養搖籃“黃埔軍校”,也是劉強東的嫡系部隊,青年近衛軍。
余睿,一個典型的80后,2008年中國政法大學本科畢業。
余睿是2008年以管培生身份加入京東,在管培生輪崗計劃結束后,余睿從物流部開始京東的打怪升級之旅。
他歷任物流經理、全國大家電物流中心運營高級經理、華中區區總、華東區區總、京東集團副總裁、1號店CEO、用戶卓越體驗部、客戶服務部負責人。
2019年3月,這位年輕人升任京東集團CHO,迎來職場新高點。
余睿是如何從一個管培生走到京東集團高管?有四個關鍵節點:
據說,余睿在中國政法大學是搞音樂的,你很難想象,一個喜歡音樂的人,是如何在京東的倉庫和物流里摸爬滾打的。
余睿在管培生生輪崗計劃結束后,歪打正著,最終決定加入物流部,負責配送系統上線。
誰也沒曾想過,京東物流是后來成就“京東電商帝國”的核心模塊,余睿不僅是見證者,更是參與者和建設者。
余睿后來被調到京東華東區,負責帶領一萬多人的團隊在打拼,京東2013年3億多的訂單中,1/4是由余睿領導的華東區團隊完成。
也正是在華東區,余睿開始“管理意識的覺醒”,開始理解并踐行排兵布陣,團隊管理、業務規劃。2014年,他被提拔為京東最年輕的副總裁。
當時的京東華東區人力資源總監的曲來國說:“京東發展的太快了!我去年來華東區的時候才6000多人,現在已經翻翻了,我明顯感覺到余睿的管理跟以前不同了。以前他更多地是盯業務細節,比如人力資源方面,工資的發放,人招沒招到等等。現在我跟他匯報工作,他關心的是,我這個部門的策略是不是符合集團發展方向、團隊架構搭的怎么樣,未來規劃是什么。”
從管培生到京東副總裁,余睿只用了6年。
2018年屬于京東本命年,當年的“315”,京東遭遇作者六六的投訴,引起廣泛關注。
京東管理層進行全面反思和自我批評,并馬上成立京東“客戶卓越體驗部”,以消費者體驗為唯一依據和評判標準,建立客戶體驗長效機制。作為救火隊員,余睿出任該部門負責人。
這個新成立的“客戶卓越體驗部”,據稱將研究C端、B端客戶趨勢和習慣,推動集團內部的跨部門客戶體驗流程優化,建立可實時監控、跟蹤、評估的客戶體驗全流程數據化體系。
余睿在這次京東組織大變革時期,輪崗CHO,在知情人士看來并不意外。
知情人士說,“首先,余睿作為劉強東的嫡系第二屆管培生,一直得到充分的信任,其次,余睿擁有一線豐富的業務與管理經驗,在區域帶過上萬人的團隊,還曾任職1號店CEO和總部部門負責人,資質是沒問題的。”
余睿,從業務前臺轉向管理后臺,典型的業務高管轉型HR高管,能否真正勝任CHO呢,我們拭目以待。
前些天,我們寫過一篇文章,根據領英全球人才大數據,中國的HR群體只有0.39%的人成為首席人力資源官(CHRO)。能成為一個18萬人的超大型公司的CHO,幾乎人力資源從業者不可實現的神話。
余睿是如何用10年時間,走到了人力資源塔尖(CHO)的?靠的是什么,給HR那些啟發?
我們簡單總結了三點,供大家借鑒:
余睿第一個輪崗的崗位是在客服接電話,被顧客冤枉罵哭過,當然也收到過表揚信,后來還當過揀貨員,也上門送過貨;干過采銷、也做過大客戶銷售,幾乎一線的崗位都摸過。
半年的培訓時光里,余睿學會放低自己,從最一線基礎崗位做起來,那段經歷雖然很苦,但對余睿后來的定崗轉崗有非常大的幫助。
劉強東曾在其個人自傳中這樣談論管培生,“如果家庭條件比較好,小時候沒有怎么吃過苦,這樣的人我基本不會要。相比較而言,我們更希望管培生是來自一般家庭或者貧困家庭的孩子,更希望他們是一些簡單平實、吃苦耐勞、愿意奉獻自己的汗水和只會的人。”
余睿“業務硬”主要體現,年紀輕輕,就能帶領一萬多人的團隊在中國電商競爭最為激烈的華東區打拼。
華東是各大電子商務企業的必爭之地,最大的競爭對手毫無疑問是阿里巴巴,其次是線下零售轉型電商的蘇寧云商。
面對競爭對手,余睿把最核心的策略重點放在了物流配送上,余睿在采訪時說,當時京東物流在華東區做到313個行政區縣全境無縫覆蓋,“除了釣魚島送不到,其它地方都可以!”
在京東2013年3億多的訂單中,1/4是由余睿領導的華東區團隊完成的。
正是在華東區的“硬殼”業績,2014年,余睿成為京東最年輕的副總裁。
余睿在京東業務線持續得到重任,除了在管培生項目中得到劉強東的賞識,還要一個不可忽略的條件,要爭取到員工的認可。
特別像京東這樣勞動密集型的公司,如果沒有底層員工的擁護,很難走得遠。
時任京東華東區人力資源總監的曲來國評價說,余睿作為京東副總裁,非常關注到一線員工的感受。
比如過節的時候,余睿常常會去一線做支援,像是江浙的偏僻站點等基層單位,余睿都是跟員工們在一起,共同工作,完全沒有總裁架子,帶給員工們更多的是溫暖關懷。
余睿在采訪是說,“京東的員工結構正在變化,越來越多的90后進入到這個市場,他們除了基本的收入方面,他們更需要讓他們覺得寬松的大環境,以及足夠的關注和尊重,只有了解他們的內心需求,才能讓他們更快樂地在公司工作。”
顯然,能成為CHO不只是這三個條件,但僅僅是這三個條件,也是絕對大部分HR從業者無法逾越的障礙。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3055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2548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142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118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1891 閱讀浙江科聰完成數千萬元A2輪融資
1745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馬斯洛需求的顛覆與掌控
1528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371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1233 閱讀運輸管理究竟管什么?
1189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