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送路徑規劃我覺得也是一樣,不能把它當成單獨的一環。 其實城配中收貨時間窗,各種復雜的交付場景,都是一種交接的方式。只要做好了兩端的交接,中間的配送規劃才有意義。
實際大家在做配送規劃的時候都會提到收貨時間窗,說明考慮收貨端的時間需求,實際上我們要滿足收貨端的需求,往前推就得控制在途時間,發貨時間,裝車時間等。而發貨時間就屬于倉的范疇。這個就得倉配之間的溝通才能讓規劃完美。
我們可以把從倉到店的貨物轉移看成一種流水線,象一個機器一樣運作。準時發貨,準時運輸,準時收貨。當然我們先基于理想的“車間環境”來思考邏輯。
以昨天的例子(配送路徑規劃思考(四))來說。要做到100個門店,每個門店5配,在規定的時間內送達,而且車輛不同時到達一個門店。關鍵的節點就是從源頭控制時間,即發貨時間。
如何控制發貨時間,我們假設倉庫能按時分揀出來,倉庫的操作面積夠。需要考慮幾個因素:①出發的倉庫的月臺幾個②每輛車的裝卸時效及車輛一進一出的交換時間③倉庫的停車位,能進多少車等待,有多少車需要在途停車等待④每種類型的貨物的開始裝貨時間,裝貨效率⑤同時裝各種貨物的時候月臺分配原則等。
以上這些問題可以根據實際的業務計算得出一些參數,這個不難。難的是邏輯大致懂了,如何用簡單的方式呈現,證明這個方案可行,能夠計算出可以做好266個車次的配送規劃。
關于解決方案,小編從一本書中得到靈感(讀《大野耐一的現場管理》筆記)。豐田的精益管理有2個思想可以應用到配送規劃:看板管理和準時化生產JIT。如果整個規劃有JIT的思想,就可以解決時間的問題,但是這個應用還是很難,小編想到了把時間最小單位化來進行規劃(這種做法不是精確,但是可以把邏輯變成方案執行)。如何最小化單位,小編想到的是30分鐘。因為運輸的在途日常堵車,或者各個環節的耽誤等,或者給自己的在途預留時間,以30分鐘為最小單位還是比較靠譜。所以就把30分鐘可以當成一種最小單位。
有了30分鐘,我們就可以推算,再30分鐘的單位里面,每個環節會發生哪些事情的推進,比如發貨這塊。這時候就可以做個看板來監控,來推算。具體如下:
這個是在發貨端的一個30分鐘看板,有這個我們能推算一個30分鐘能出多少車,分別到哪個區域。另外各區域很多紅顏色的,說明不同的品類貨物同時到達這個區域。有紅顏色的就會涉及到線路的規劃,在區域里面如何規劃避免同時到達一個門店。
只要控制好了發貨時間,在途時間是根據距離和速度算的會加30分鐘可操作時間。然后就可以排出昨天的那個圖。具體什么時候到哪個門店,每個門店什么時候收哪個品類的貨物。另外,還得有其他的環節的30分鐘看板,用來監控車輛到倉,車輛在途,車輛是否按時到店。
物流行業如何破“內卷”?
1650 閱讀電商件單票 36元,中國快遞企業扎堆到中東搞錢
1465 閱讀品牌全新升級,牛卡福推出“一站式智慧物流解決方案”,開啟新征程
1284 閱讀打破成本困局:重塑企業運輸采購新范式
1083 閱讀?批中國物流碳計算?具獲得GLEC?具的授權認可
1043 閱讀順豐控股:2024年12月營收264億元 速運物流板塊業務量同比增近20%
1060 閱讀2025開年跨境商家利潤就被吞掉一大筆,海運費暴漲后又大跌為哪般?
944 閱讀順豐村級驛站合作點超10萬個
904 閱讀井松智能發布全球新品牌
958 閱讀連續三年!本來生活入選上海市“數商興農”示范案例
895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