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剛過,全國紛紛迎來了大幅降溫,提前進入冬季。北方、江淮、華南北部等區域不僅出現了大幅降溫,還普迎降雪。考慮到2021年來,全國多地雨水天氣多于往年,到了冬季,寒冷天氣也有可能帶來更為頻繁的降雪天氣。
從目前的一些專家觀點來看,2021年冬季存在再現2008年冰雪災害的可能性。
由此,《商業觀察家》也在思考,如果今冬冰雪天氣頻次很高,將會對零售市場帶來何種影響。我們認為在三個層面,有可能對零售市場產生影響。
一、換季需求。
冰雪天氣于人體的外在寒冷體感更強,更容易產生換季需求。這對于很多“靠天吃飯”的行業與細分品類市場能帶來正向作用。
表現在衣食住行健康領域,可能會有以下體現。
衣:服裝的主體利潤在秋冬季,纖維使用量高,能玩的設計與花樣多,從而導致整體價值更大。
像羽絨服行業,如果遇到暖冬,企業能急死,但寒冬則有可能創造出更好的銷售表現。考慮到今年冬季突然提前到來,且存在出現極端天氣的可能,因此,可能會在消費心理層面帶來明顯的暗示與提醒,進而激發換季需求。
換季是服飾行業需求的最大催化劑之一。
食:食品層面,體感上更為寒冷的冬季也會在很多領域帶來機會。
首先,只要出現頻繁降雪天氣,甚至“雪災”,絕對是火鍋市場的大年。
全國火鍋市場大多都是做冬季市場,只有少數一些地方可以做到四季市場。當一個體感更寒冷的冬季來臨,有助于火鍋市場的繁榮。從2008年雪災的重災區——湖南市場來看,當年湖南的火鍋是賣爆了,生意特別好。
傳統上,很多地區的中國人一般認為羊肉等肉品能保暖,存在入冬要吃羊肉的習慣。因此,今冬如果出現頻繁降雪天氣,對于羊肉的銷售是有幫助的。
還包括一些取暖食品也將可能迎來銷售機會,比如白酒。
住:寒冷天氣會帶來取暖設備的銷售熱潮,用電量也會增加。從2008年“雪災”市場表現來看,電熱毯等的銷售,很多地方都賣斷貨了。尤其是在臨近春節的時段,年輕人購買取暖設備作為禮品送給長輩的需求明顯增長。
行:如果出現極端天氣,交通層面會存在不便,市內打車需求會增加。
健康:異于往常的冰雪天氣如果出現,對于老年人的健康將會構成更大的挑戰。人們需要更多能源,也需要健康的飲食,還需要更多的人文關懷與服務。
二、消費習慣。
每一次異常天氣都會加速新的消費習慣養成。天氣,甚至“災難”都是新商業、新習慣的催化劑。
本質上來講,這是因為人們追求便利。而新商業、新消費習慣都能帶來更便利的生活。
因此,當“異常”天氣出現,就是一個培育新習慣的契機。因為在“反常”與不便之下,人們可能會更愿意對過去做些改變,嘗試新的生活方式。它會讓人們主動去尋找更便利的購物路徑與獲取服務的方式。
從2021年初雪來看,以北京市場為例,到家配送訂單就爆了,不止是做不到1小時達配送,延期兩個小時配送的訂單比比皆是。甚至,還有很多訂單其實都配送不了,被取消了。這主要是因為需求太強,忙不過來,以及極端天氣下配送效率可能下降。
《商業觀察家》預計,基于位置、配送服務的同城零售,有可能會再上一個臺階。從目前的市場情況來看,同城零售也正在搶奪大量傳統B2C電商,及實體零售業的訂單。
《商業觀察家》認為,基于位置、O2O概念來做的同城零售市場、社區零售市場(到家+到店),將會成為中國零售市場的三極之一。這樣的消費習慣已經逐漸養成了。
三、大促。
換季是一個時間節點。它有助于讓消費者“打開”錢包。
在打開錢包這件事上,人們都是能拖就拖,往往都是逼不得已、拖到最后一刻,人們才不得不打開錢包。
換季則提供了這樣的時間節點,異常的寒冷天氣讓這樣的時間節點更明顯了。
在這種情況下,如何通過促銷來適配時間節點,就是需要考慮的。
促銷的意義不僅是售賣商品,還在于建立心智。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2992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2548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100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097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1870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馬斯洛需求的顛覆與掌控
1521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336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1205 閱讀運輸管理究竟管什么?
1161 閱讀Deepseek在倉庫規劃中的局限性:基于案例研究
1144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