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雙十一都是在考驗倉庫應對大促的處理能力,特別是我們中小倉庫,相信很多中小倉庫對于這次兩個階段的活動都預先準備了很多資源,包括人員、設備、系統擴容等,這次我們不講現場的整理規劃,講講訂單管理。
一般中小倉庫系統WMS對接訂單大部分是通過‘奇門’,因為第三方需要對接的商家ERP種類繁多。一般都是由ERP推送訂單到WMS,倉庫只負責執行訂單,取消訂單也是同樣的處理流程,需要ERP發起取消的指令:
訂單的類型我們一般分為三種:
單品訂單:每個訂單只有一個商品;
多品訂單:每個訂單行數大于2的;
爆款訂單(活動單):批量的標品,每個訂單都是同一種商品;
單品訂單我們常用的就是揀貨--復核--打包--稱重交接;
多品訂單我們是邊撿邊分--復核--打包--稱重交接;或用播種墻;
爆款訂單(活動單),相信很多中小倉庫都是先打熱敏單,系統內先出庫,然后給快遞攬收--打包--交接;
對于我們中小倉庫來說,爆款訂單如果需要復核掃描出庫,我相信很多操作人員都是會不理解的,因為一般活動訂單,特別是直播訂單,一般都只是推薦單SKU,不管是一個裝,兩個裝,三個裝...只要全部走爆款模式,可以省去復核的時間,因而提高出庫效率。按流程邏輯,WMS的基本流程都是需要先復核再打包稱重交接,但是爆款訂單顯然違背了這個流程,但是在中小倉庫里,投入自動化設備是比較不現實的,所以我在一些朋友交流的時候,大家都還是會選擇用這個流程進行出庫,如果單日訂單高峰,人員儲備不足,單個貨主SKU較少,訂單行數在3個以內的,大部分都越過了復核,直接先進行了出庫再快遞攬收和打包,這顯然在倉庫里已經是一種常見的操作方式,這也是很多時候倉庫操作人員不理解WMS一樣:明明是一樣的東西,我為什么還要逐件掃描呢?點數不是更快么?也許這個需要漫長的一個灌輸過程及現場不斷改善的推進,想法可以影響一個人的行為,行為會形成習慣,習慣會固化成思維。
這個時候是現場管理者和倉庫基層人員的一種博弈,標準要求掃描,那為什么在大促活動的時候,都不按照標準執行呢?這也是我們現場改善推進的一個難點。在訂單管理的基本流程中,我們給每家貨主溝通了一個截單時間,截單時間的確認是為了調動人員更為集中的處理訂單,根據時間緊急程度,我們也會根據現場訂單框的顏色給操作人員一個目視化的提醒:
加急的訂單用紅色的盒子進行區分,而不用最初的標簽進行區分,因為當大促及活動的時候,臨時人員是不會一個個去看標簽上的字的。
我們再看一張圖:
不難發現,我們都屬于單據揀貨模式,所以才會在潛意識內,影響我們爆款出庫的流程,單據出庫的最大弊端就是出錯率高,但是對于中小倉庫來說,平常就十幾個人,準備十幾把RF沒問題,但是一旦大促,特別是直播活動,翻十倍增長的時候,可能會準備五十把RF么?所以現在很多WMS都有爆款出庫的流程,從標準嚴謹性上講,這個是不符合流程的,但是從靈活性上考慮,這又是不得不考慮的流程。這里孰輕孰重,我相信各位考慮的出發點不同,也會在實際操作中去權衡。
以上都是以中小第三方電商倉庫的B2C訂單為例,當然現在因為商家銷售渠道的拓展,又需要同享庫存,也有出現同渠道分開庫存,不同渠道共享庫存等管理方式,對于一些標準倉而言,不喜歡接非標品,這都是可以理解的。誰都喜歡標準入庫,標準上架,標準存儲,標準出庫...但在中國,有多少商家可以真正做到規范商品?
就舉例日常的上架流程:
流程都是標準的,如果這中間,上架來貨無明細、需要增值貼標簽、需要質檢等,我相信現場的操作人員會在一些流程上做些快速處理的辦法...
特別在接觸一些中小WMS的時候,我常常聽到一句話,我們框架就是這樣的,沒辦法;要不你等等,我問問產品經理;我先登記,后續回復;你這么多問題,干脆定制吧;大促是需要擴容的,如果不擴容系統崩了我們不負責;項目報告?沒有,只有驗收報告....這個時候我經常會想起知庫的那個問題,軟件上,你遇見過哪些坑...
改善的路漫漫,不管是哪個流程節點,只有先收集整理問題,才能多方面了解操作的難點和問題,然后進行串聯。訂單管理貫穿整個流程,整個需要每家中小倉庫根據自身的業務屬性,找到符合貼近自己的操作方式,不可依葫蘆畫瓢,學到了本而忘了根。
中郵無人機(北京)有限公司揭牌
2685 閱讀智能倉儲企業“智世機器人”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
2607 閱讀這家老牌物流巨頭被整合重組,四千多名員工將何去何從?
2040 閱讀2024最值錢的物流上市企業是誰?哪些物流企業被看好,哪些被看跌?
1513 閱讀地緣政治重塑下的全球供應鏈:轉型、挑戰與新秩序
1263 閱讀物流供應鏈領域“吸金”不力,但能給投融資事件頒幾個獎
1259 閱讀16連冠背后,日日順助力智家工廠物流降本增效
1029 閱讀1745億件,快遞業務量增速超預期
1001 閱讀中遠海運回應被美國國防部列入“中國軍事企業”清單
987 閱讀連續5年的“春節主力軍”,德邦為何如此穩?
967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