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認識發展的早期,是把一切知識統統包含在哲學之內的。知識框架和思維模式是人的底層代碼,決定了一個人的想法和行為,這些不同的想法和決定,導致了我們不同的方式和做法。供應鏈金融的持續發展,眾多的角色參與,站在不同的角度所產生的想法和認識,決定了供應鏈金融的不同做法和模式。
老子說“有道無術,術尚可求;有術無道,止于術。”供應鏈金融具體的產品與知識容易學習,但是道難尋,我們如果一直在同一個思維層級下思考,即使我們增加再多的知識和信息,也只是在做低水平的重復,我們需要做的是建立供應鏈金融的思維模型,提升思考的維度和認知的水平。
本文(原題目為《關于供應鏈金融的哲學思考》)是中金云創專家團隊關于供應鏈金融探究系列的第三篇,前面的兩篇:《淺析供應鏈金融學習與探究方法論》和《產業供應鏈金融江湖之天龍八部》分別是從供應鏈金融研究方法和產品與服務的發展和應用兩個維度做一下梳理。本文試圖提升維度,深入思考,做一個邏輯性的思考和梳理,讓我們在面對浩如煙海的關于供應鏈金融的文章和資料時,有一個結構或框架,也讓我們在當下供應鏈金融的火爆之下,更多一份冷靜。
實體產業和金融機構的相互影響和作用催生了供應鏈金融,并使之不斷發展。基于供應鏈金融演進的內在邏輯基石、邏輯主線和邏輯拓展,包括供應鏈金融理論、供應鏈金融的服務模式、供應鏈金融的風險控制、供應鏈金融的創新發展成為相關學術研究的重點和熱點問題,引起了多層面和多角度的學習和研究,以及多種模式的實踐和探索。
現象與感知
“在一秒鐘內看到本質的人和花半輩子也看不清本質的人自然是有不一樣的命運。”現象的背后必有其道理,幾乎每件事物的背后,都有著更深層次的原因。我們能不能對現象持續感知,從紊亂中發現結構和規律,決定了我們思維的高度和力量。
供應鏈金融目前的發展依舊是依托于具體的場景,基于我們所具備的能力、資源及稟賦,運用科技的手段,通過模式進行驅動。模式能夠成功驅動的核心要素是場景,而基礎動力是供應鏈金融的思維模型。中金云創之所以能在業界做出一定的成績,也正是因為團隊所積累的行業思考和項目積累,不斷幫助客戶構建供應鏈金融的頂層設計,持續沉淀構建供應鏈金融創新模式的經驗,形成自身全面的架構體系和解決方案。
供應鏈金融的基礎是供應鏈,將供應鏈上具體的場景與銀行已建立的結算體系和信貸體系相結合,其核心依舊是金融。供應鏈金融的運作模式一般會劃分為三個階段,形象地概括為1.0、2.0和3.0階段。簡單說,1.0是傳統的“1+N”線下階段,2.0將線下遷移到了線上,3.0則是通過科技的手段,建設供應鏈金融平臺,即“N+1+N”的平臺模式。
從當下的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來說,我們歸結為三種主要模式,一是核心企業出發模式,這也是當下的主流模式,但主要解決的是應付,應收端目前還沒有好的方案;二是供應鏈服務模式,即基于三方供應鏈管理公司為供應鏈上企業所提供的代理采購、代理分銷、物流、倉儲、虛擬生產等集成供應鏈服務基礎上,提供金融服務,主要類型可分為存貨、代采、賒銷等;三是數據融資服務模式,即運用AI、區塊鏈、大數據等技術,獲取多維度數據,進行清洗、整理、加工處理,進而建立風控模型,提供金融服務的模式。
對于現象的感知,一定程度上依賴于我們感知的時間、地點等諸多因素。比如,如果我們是從直升機上面,向下看鐵軌,他們看上去是平行的;但如果我們是站在鐵軌上面,向前看軌道,他們看來是是交匯在一起的。對同一個標記,當我們帶上滑雪的護目鏡時,我們所看到的坡道上的顏色,與不戴護目鏡時所看到的顏色顯然不同。供應鏈金融的持續創新,需要我們基于場景和現象的持續感知,使用歸納、演繹、推理等方法,抽絲剝繭,抓住核心。
客觀和主觀
客觀是指不依賴于人的意識而存在的事物。換言之,不管人們是否認識他、是否知道他、承認他,他都一樣存在,這就是客觀。客觀既包括有形的,也包括無形的。主觀與客觀正相反,他是指被人的意識所支配的一切。比如,人們想問題、做事情,都屬于主觀范疇。
客觀和主觀存在一定的聯系。客觀決定主觀,主觀能夠反映客觀,并對客觀具有能動作用。當主觀正確反映客觀、并作用于客觀時,對客觀事物的發展起到促進或推動作用。反之,則會對事物的發展起阻礙作用。
舉個栗子,在我們看電影時,看到張麻子向師爺開槍,然后師爺應聲而倒,我們便認為是張麻子開槍導致了師爺的受傷,而事實上,電影中張麻子的開槍與師爺的倒地毫無關系,只不過是我們基于自身的經驗,預設了張麻子的開槍與師爺的受傷有必然的聯系。我們并沒有理由相信一件事物一定會對另一件事物造成影響,兩件事物在未來也不一定會一直“相互連接”,我們之所以會認為是這樣的因果關系,忽略了客觀的事實和事物的本質,是因為我們的思維定式和心理暗示。
很多時候,我們一說到供應鏈金融,首先想到的就是金融科技,運用先進的技術來實現和達成供應鏈金融業務落地的目標,這個出發點顯然是不夠的。如前所述,供應鏈金融依托于具體的場景,需要靠模式驅動,而模式的核心顯然不是技術。技術,或者說科技,僅僅是手段、是工具,技術解決不了基礎的商業邏輯的問題,技術也幾乎無法有效的解決風險控制的問題。技術最大的作用是降本增效,技術僅僅能夠從部分維度對模式進行有限的驅動。即便是區塊鏈、大數據等技術的綜合應用,也不能夠成為供應鏈金融的核心驅動力。
我們的主觀意識,在很多時候,并不能正確地反映客觀世界和客觀事物,也并不能很好地應用在供應鏈金融領域當中,我們需要放下自身的預期及自己所愿意相信的東西,需要我們盡可能客觀,擺脫脫離實際的幻想,摒棄對內心的擾亂,科學的分析和決策。
偶然與必然
必然性和偶然性在客觀事物發展過程中有著不同的地位并起著不同的作用。偶然性表明客觀事物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一種有可能出現、也有可能不出現的趨向。必然性是指客觀事物發生聯系和發展過程中一種不可避免、一定如此的趨向。
偶然與必然是從本質因素和非本質因素的方面來反映事物間不同類型聯系的一對哲學范疇。偶然性產生于客觀事物的外在條件、非本質的原因,必然性產生于事物的內部根據、本質的原因。
原因始終是一種先行的變化,這種變化使后一種繼起的變化成為必然,也就是說,任何原因,都必須作用于某物,才會使得這個確定的物體身上產生一種變化,而這種變化必然是會體現這個物質的某種特性的。
供應鏈金融所以在今年能夠大火,究其原因有多個方面,首先是環境的變化,疫情和貿易戰等因素,基于時代背景,提出了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格局的發展思路;其次是全球化、數字經濟的發展,我國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轉變的需要,需要做實做強,脫虛向實,增強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穩定和效能;再次,眾多民營類金融服務機構的自身發展需要,隨著互聯網金融、小貸公司、保理公司、金融科技公司的跌宕起伏,逐漸意識到民營機構需要從金融驅動模式向服務驅動模式轉型;再次,眾多供應鏈金融參與者的驅動,在地產融資和城投融資受限后,更多的目光轉移到供應鏈金融上來,試圖用供應鏈金融的方式來打破僵局。
供應鏈金融的商業屬性,是企業基于交易、支付、結算、融資、產業整合和信用管理的融合,通過多個層面的融合,來優化自身和產業鏈的運營效率。從資金端來看,是基于賬戶體系、貿易融資和信用管理等核心基礎,并深度與企業行為進行融合,供應鏈金融是資金端對公業務的可持續發展路徑。由此可見,供應鏈金融的火爆并不是偶然,是趨勢和未來發展的必然選擇。
聯系和影響
從哲學上講,聯系是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聯系具有普遍性、客觀性、多樣性、條件性。
從廣義上講,如果一件事物能使另一件事物發生改變,那么這兩件事物便有聯系,任何事物間的聯系都會構成框架,事物能夠依次聯系抽象概念的數量就是事物的維度。
認識和了解世界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的根據事物及其變化的現象和事實,進行分析、綜合、比較和抽象,得到概念、原理、理論的思維活動的過程。關注聯系和影響,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進而形成從現象到本質的深刻思維。
企業這一組織的核心目的和運營目標就是盈利,中小企業如此,核心企業是這樣,銀行也是這樣。三者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同時,各自也和行業服務機構、監管機構等發生著更多的聯系。批評銀行不作為,核心企業耍流氓,或是中小企業就是處于弱勢,這明顯是割裂的看問題。從核心企業來說,一樣存在著應收應付的問題,也有企業經營目標的要求。在核心企業未收到款項,讓核心企業準時付款給中小企業的做法顯然也是行不通的。同樣的,資金端也是因為中小企業存在信用不足,生命期較短等問題,而依托核心企業來做相關業務,銀行是有著自己的評估和考量。
唯物主義強調事物是聯系與發展的,強調事物中的矛盾對其的影響,聯系是普遍存在的,所謂時時有聯系、事事有聯系。世界是物質的,而人的世界又是社會性的,簡單說來,就是要一直使用聯系的眼光來看問題,用發展的思考來指導我們對供應鏈金融的思考。
動機與選擇
動機是指以一定方式引起并維持人的行為的內部喚醒狀態,主要表現為追求某種目標的主觀愿望或意向,是人們為追求某種預期目的的自覺意識。動機是由需要產生的,當需要達到一定的強度,并且存在著滿足需要的對象時,需要才能夠轉化為動機。
亞里士多德曾說“選擇是對于在我們能力范圍內的事物一種深思熟慮后的欲求,它在測試性格上是比行動更好的指標。”從現代哲學來看,選擇這個概念被用在了許多不同的層面上,有時選擇指的是純粹的內在思考過程,一種決定的行為,但未必會有明顯的外在行動。
雖然人類是擁有理性的動物,但事實上,我們經常會出現不理性的成見、偏袒、自我中心、思想保守、一廂情愿或者刻板印象。解決的方法就是,去察覺并積極對抗自己的不理性傾向。盡管我們可能都認為自己保持理性并且深思熟慮,但我們都是人類,都會有人類常見的思考缺陷。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似乎永遠不會做出客觀的選擇,但是整個思考、推理、論證的過程就是我們自我理解的持續完善。
數字化源起于十年前,通過更多新技術的應用,即將實現“萬物互聯”的數字化進程。信息化將設備與人互聯,網絡化將人與人數字互聯,數字化和智慧化的進程將改變很多個領域。
供應鏈金融本身就是應用在不同行業當中的,必然會根據行業呈現不同的特性,隨著數字化的進程,將促使供應鏈金融向更垂直細分、更精準、更專業的方向發展,產業供應鏈金融服務將逐漸走向成熟,實現物流、商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四流合一”。通過建立大數據平臺的方式,對企業的靜態數據整合和動態經營數據的實時監控,根據融資企業生成全方位、多維度的分析報告,依托大量的行為數據和交易數據,通過大數據技術進行處理,結合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數據匹配,對融資企業的資質和信用、行為等狀況進行全面合理評估,盡可能做出有效和準確的判斷,從而將放款風險降到最低,這是基于更大長尾市場的選擇。
我們看到包括中金云創在內的眾多同仁已經在這個方向上不斷努力,利用自身的能力、資源和優勢在供應鏈金融領域展開充分的合作和競爭。固然中小企業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本次疫情所帶來的影響及反思,必然會讓眾多的中小企業突出重圍,更好發展。在我國經濟高速增長的過程中,中小企業貢獻了其應發揮的價值與活力,我們需要給中小企業創造更好的條件,營造更好的環境。
未來,我國供應鏈金融領域必將產生更多的發展模式和創新服務類型,成為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和國民經濟發展轉型的重要力量,高效便捷的為更多中小企業融資提供服務,“為有源頭活水來”,讓金融回歸本源,讓金融更好的服務于實體經濟。
哲學的性質決定了它不是一門真正的自由之學,它一切思辨的素材來源于生活,哲學必然是關注世界、關注人生、關注現象的,他更多的是關于生活、關于現象的思考的外延。供應鏈金融的持續發展與實踐,積累和提供了具體的材料,通過哲學的思考,做另一維度的總結和研究,進而用哲學的理論,來指引供應鏈金融的研究和實踐的方向。
學習和探究的過程里,能夠提出正確的問題是最重要的事情。一個錯誤的問題是得不到正確的答案的,而往往是,我們在提出正確的問題的時候,問題已經解決了一半了。如果一開始提出的問題就是錯誤的,那么我們是沒有辦法找到正確的路徑的。好的問題能夠激發我們的思考,甚至幫助我們發現之前所忽略的要點,促進我們的學習和實踐。我們需要不斷的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不停學習,持續探究。“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最終決定我們能力和成就的,是我們人生的格局和思考的格局。
誰終將聲震人間,必長久深自緘默;誰終將點燃閃電,必長久如云漂泊。
2024最值錢的物流上市企業是誰?哪些物流企業被看好,哪些被看跌?
1702 閱讀地緣政治重塑下的全球供應鏈:轉型、挑戰與新秩序
1375 閱讀物流供應鏈領域“吸金”不力,但能給投融資事件頒幾個獎
1364 閱讀連續5年的“春節主力軍”,德邦為何如此穩?
1275 閱讀CES 2025:NVIDIA OMNIVERSE驅動的智能倉儲數字孿生革命
1049 閱讀中遠海運回應被美國國防部列入“中國軍事企業”清單
1022 閱讀扎根供應鏈創新25年,一家“耐力長跑型”企業的破局啟示
991 閱讀拼多多引領電商西進:帝王蟹進村,非遺剪紙出山
982 閱讀制造業企業,不要逼物流公司降價了!
858 閱讀滿幫旗下山恩保險經紀2024年聯合保險公司提供9970億元貨運風險兜底
822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