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是指圍繞核心企業,從配套零件開始,制成中間產品以及最終產品,最后由銷售網絡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的、將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直到最終用戶連成一個整體的功能網鏈結構。
供應鏈管理的經營理念是從消費者的角度,通過企業間的協作,謀求供應鏈整體最佳化。成功的供應鏈管理能夠協調并整合供應鏈中所有的活動,最終成為無縫連接的一體化過程。
今天的小鮮,就從一件“行業內的新鮮快訊”和大家談談關于供應鏈的問題!
6月30日下午,阿里巴巴對外宣布,位于廣西、云南的數字農業集運加工中心(以下簡稱產地倉)已全面運轉,年內還將在四川、陜西、山東建設三個產地倉,形成全國農產品五大集運樞紐,并在多個省會城市打造20余個銷地倉。
據阿里巴巴數字農業事業部總裁、兼盒馬CEO侯毅介紹,阿里打造“產地倉+銷地倉”模式后,數字化農產品流通網絡將初步成形,一年可支撐100萬噸生鮮農產品送往全國餐桌。
在他看來,數字農業機遇重大,阿里希望站在互聯網角度和數字經濟角度來看,讓農業的整個生產鏈、供應鏈、銷售端發生一次大的重構。
更重要的是,侯毅認為下一代的電商,不僅僅是消費互聯網的電商,而是產業互聯網跟消費互聯網合在一起真正提升零售效率及農業效率,這才是中國零售業電商發展的未來趨勢。阿里成立數字農業事業部,也是希望為下一個十年做好準備。
侯毅表示,圍繞數字農業,阿里分三個階段來做。
第一個階段是實現農產品從產品到商品的過程,從商品到品牌的過程。
阿里數字農業首先要做的事,是在農產品采摘下來以后通過消毒、保鮮等預處理,讓農產品快速地進入商品階段。此后,再對農產品做品質檢測,把優質產品挑選出來做成品牌,實現品牌所要求的穩定性、一致性。
侯毅透露,今年阿里數字農業部升級了該階段——陸續在云南、廣西等地建設產地倉,產地倉對農產品進行消毒、保鮮、分級處理,并成為商品的中轉、包裝中心,以提高產品發貨效率,降低損耗。
6月初,阿里在廣西南寧開出了產地倉,今年9、10月份預計在西安、成都、淄博開出產地倉。產地倉的意義不僅在于商品的中轉、包裝中心,更重要的是對農產品消毒跟保鮮處理。
近幾年來,隨著電商產業鏈的完善,生鮮電商領域迅猛發展,呈現出“體量逐漸增大,發展逐漸集聚,政策支撐體系日漸完善,產業鏈配套逐漸成熟”的特征。
所謂供應鏈管理,就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全面規劃、管理生產及流通過程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商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
移動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催生了O2O、C2B、P2P等新業態,全球傳統產業開始受沖擊,受互聯網思維與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深度影響出現變革,全球傳統行業將互聯網化,擁抱O2O全渠道零售大時代。
通過利用數據分析和決策分析進行供應鏈的協作管理,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電商供應鏈主要在設計能力、柔性生產、快遞響應、銷售預測能力幾方面的優勢,以創造出最大的客戶價值。
借助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向智慧供應鏈邁進。企業要在競爭中取得優勢地位,必須采用以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先進信息計算進行供應鏈的優化和重組,實現供應鏈上各個節點的信息共享,從而提高供應鏈整體的競爭力。
類比此次阿里的“大動作”,數字化中控室可隨時了解兩省農產品數據和入庫情況,水果被送上四通道的分選設備,效能是產地倉的關鍵因素。
在昆明產地倉的雙通道分揀線,熟練工一天最多能分揀出450公斤水果,而分揀線一小時就能將7噸水果“分門別類”,效率是前者的124倍。
結合阿里自身龐大的用戶流量群,在延伸領域的拓展相信大家和小鮮一樣都拭目以待!
根據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數據,我國擁有3.1億以上的農業生產經營人員,204萬個農業經營單位,耕地面積超過13億千公頃。完善而龐大的生產體系使得生鮮農產品的供給量十分充足,此外近年來全國貿易加速,農業經營亦有全球化趨勢,這更加豐富了國內的產品供給能力。
而電商零售的應用效果更是顯著。智能化的場景是一場社會的變革,銷售過程中將需求端與生產端連接的環節是支付,這樣電商領域的智能化就通過支付向其他領域蔓延。
生鮮電商行業在經過了多年的快速線上線下規模擴張后,不少的新鮮血液涌入這個領域。在阿里巴巴提出了“新零售”概念后,線下零售實體和線上電商平臺的結合成為了一種新生態。2014年阿里巴巴入股銀泰后,顯示實現了支付系統的數字化改造,又將過往費用成本較高的會員系統與淘寶、天貓打通,打破了“線上銷售侵蝕線下零售份額”的模式悖論,一舉賦予了傳統零售百貨“前置倉”的屬性,同時也有效的提升了其零售銷售額。
1.產業屬性、國情、政策引導
冷鏈產業與其他產業緊密關聯,目前已初步形成了農業、機械制造、包裝印刷、物流、冷凍冷藏、餐飲、零售、生鮮電子商務等諸多產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產業鏈條,有效推動關聯產業發展。
2.市場需求強勁
我國是農產品生產與消費大國但冷鏈生鮮食品的規模則遠低于世界發達國家。目前果蔬、肉類、水產品冷鏈流通率分別在15%、25%、30%左右,而歐、美、加、日等發達國家果蔬、水產冷鏈流通率均達到95%以上,肉禽則達到近100%;未來5~10年,冷鏈食品仍將保持15%~20%的增速。
3.冷鏈基站市場分析
冷鏈物流分為多種類別,有全程冷鏈型、物流型、加工型、倉儲型、落地配型。一般情況下,冷鏈產品從田間、采后到預冷、冷藏,再到冷藏運輸車、批發站冷庫、超市冷柜,需要經過多個環節,涉及多類制冷設備,最終送到消費者手中。冷鏈運輸中任何一個環節斷裂,都會對保鮮品質造成一定的影響。
而目前,解決冷鏈物流的主要方法,便是搭建一個完整的冷鏈生態系統,也就是我們的冷鏈基站。
冷鏈基站應用的好處是基于長期生鮮配送的發展與探索得來,是與現代社會發展緊密結合的結果產物,它順應時代發展并得到廣泛推廣,也正因為如此它的好處也越來越得到人們肯定。它既改善運輸效率、有效降低企業成本,又合理滿足食用者需求。可以說冷鏈配送將生鮮這一行業推送到高潮時代,觀麥也相信生鮮冷鏈配送的前景也會越來越好,越來越成功。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2880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2541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044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048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1786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馬斯洛需求的顛覆與掌控
1500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259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1184 閱讀運輸管理究竟管什么?
1077 閱讀2024中國儲能電池TOP10出爐
1046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