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造企業里優化(降)庫存是一場持久戰,特別是當企業銷售下滑的時候,賬面上庫存資金會變得特別扎眼。于是老板一聲令下,命令全公司對庫存開刀,消滅庫存這個“萬惡的根源”,有些激進的老板會要求砍掉一半的庫存。
庫存不是憑空蹦出來的,比如原材料的庫存,就是根據MRP的運算結果,向供應商下采購訂單。
如果MRP運算得不準確,那么采購數量肯定會受到影響,出現過量庫存或缺料的情況。
以下我為大家列舉了九種因素,它們可能是影響MRP運算準確性的關鍵因素。如果我們可以控制住這些關鍵點,優化庫存的目標也就容易實現了。
首先,預測要準。如果客戶要求交付的提前期,小于原材料采購的提前期,那么我們就只能根據預測來備原材料,否則是趕不上客戶交付日期的。
比如說,客戶從下訂單,到貨物交付指定地點的全部時間是2周,而我方采購原料就需要3周時間,再加上內部生產和運輸的時間也要1周,這樣2<(3+1),如果不事先備好原料庫存,肯定是沒法按時交貨的。
備原料庫存的依據就是客戶提供的預測,因此預測的準確率對于庫存的影響至關重要。
MRP的一個重要輸入就是BOM,如果系統中的參數和實際情況不相符,就會導致MRP運行結果不準確。
BOM建好后難免要進行修改,比如說一些原材料的用量發生了變化,或者有了新的替代材料。一旦BOM發生了變化,在MRP系統里都要做及時的更新。
我們還要檢查老BOM中的專用件庫存情況,停止生產或者采購不能用于新BOM的零件,避免產生廢棄的庫存。
更新BOM的權限,最好是由主數據維護人員來控制,他可能是歸屬在產品工藝部門,財務部門或者是供應鏈部門,不管是在哪個職能管轄下,都需要由專人來負責維護更新。
供應商的交貨期不能隨意改動。交貨期也是MRP的一個重要參數。它的定義是從供應商接到訂單,直到貨物收到倉庫的全部時間,包括了接收訂單、處理訂單、生產訂單、運輸訂單,直到抵達客戶倉庫簽收的全部時間。
MRP是根據整個Lead time的參數來決定下達給供應商訂單的日期和數量。如果Lead time縮短了,那對客戶來說是好事,因為他可以降低原材料的庫存。因為訂貨數量等于:
(二次訂貨間隔天數 + Lead time) X 平均每天的需求用量 + 安全庫存 (庫存數量 + 在途數量)
想要優化庫存,最好的辦法之一就是降低供應商的交貨期Lead time,也就是縮短“下訂單交付訂單”的周期時間。
但是更多的情況是供應商要求增加Lead time,比如一些國內企業經常會面臨勞動力不足的情況,在春節前夕工人要返鄉,夏天高溫炎熱工人想要請假休息,到了秋季,一些農民工要回老家幫忙秋收。許多原因都會導致交貨期的延長,從而使得我們的庫存增高。
客戶最擔心的是,供應商擅自延長了交貨期,不但沒有主動通知客戶,反而尋找出各種理由借口延遲交貨,這樣就會對客戶造成缺料的風險,也會降低庫存的齊套率,形成急需用的原料短缺,而用不著的原料在倉庫里堆積的局面。
如果供應商送貨晚于要求到貨的時間,就會打亂原定的MRP計劃,可能會引起缺貨。客戶再使用追加訂單的方式來要求供應商補貨,就會造成了計劃進一步的紊亂。
如果供應商不能足量交付也會產生類似的問題,到底是要給供應商再下多少數量的訂單?這是經常困擾物料計劃員的一個問題,每次都要耗費時間精力手動計算,還要和供應商進行大量溝通和跟蹤催貨。
這些額外的工作,都會導致計劃員工作效率低下,也使得我們的庫存控制計劃不能有效地實施。
及時入庫包括實物和系統兩方面。倉庫在收貨的時候,可能會碰到若干家供應商同時到貨的情況,倉庫收貨人手是固定的,可能沒有足夠的工人來處理集中到貨。
如果原材料堆在倉庫門口,沒有及時拉入倉庫,可能會有財產的偷盜損失,或者是原料在倉庫外風吹雨淋,有失去正常使用功能的風險。
如果沒有及時錄入到系統中,但是生產線又急需要使用原材料,那就可能在未入數據庫之前領用材料。
雖然有些人會在事后補上領用手續,但不是每一筆賬都能夠清楚地記錄下來,一旦當事人沒能回憶起來,就可能會給后續的數據處理造成隱患。
原材料已被消耗,但是沒有被記錄,系統數據沒有更新,倉庫原材料的賬物就會不符,數量發生了差異。
由第5點引申到了倉庫數據必須是可靠的。關于數據有一句名言“Garbage in Garbage out”,如果輸入的信息是不準確的,那么輸出的結果也必然是錯誤的。
MRP非常依賴于庫存的準確性,而庫存也正是MRP的一個重要的輸入。如果庫存數據是不準的,那么系統運行跑出來的結果肯定也是錯誤的。
庫存差異通常是在盤點的時候被發現。通常我們需要追查歷史記錄,才能夠回憶起當時發生了什么事,導致了差異情況。時間相隔得久了,就會想不起來當時的情況,變成了一筆糊涂賬。
倉庫數據的不準,會導致MRP結果的偏差,由此來制定出的采購訂單,必然是有問題的,向供應商要貨的數量,要么是不夠,要么就是過量。想要控制住庫存,確保倉庫數據的準確性是重中之重。
半成品數量要準確,這個道理和倉庫原材料數量準確性是一樣的。在很多企業里,半成品庫存數量是由車間來負責的,車間的管理水平決定了半成品庫存的準確性,因此我們要特別留意一個情況,那就是報廢。
在生產過程中難免會生產出一些不合格品,這些廢棄產品的數量需要如實上報,因為這決定了庫存的數量準確性,但由于工人的獎金與生產合格率直接掛鉤,因此需要制定合理完善的制度,一方面監督工人,另一方面也要確保工人不會無故受到懲罰。
我以前碰到這樣的情況,倉庫領用了100套的原料,但實際最后只生產出了90套的成品,另外的10套不知所蹤,后來在全廠盤點的時候,在車間的某個犄角旮旯里發現了很多的不合格品。
這些產品都沒有申報報廢,而是被車間工人藏了起來,原因就是不合格品的數量,超過了他們考核規定的上限,如果如實上報,獎金就會敲光,還要扣工資。
工人就會想“我一天的工資也就100來塊,被你扣了大幾十塊,那我半天的活就白干了”,因此就把不合格品隱藏了起來。車間的這種情況必然會導致庫存的差異,從而使我們的控制庫存計劃泡湯。
我有一個朋友在一家制作保溫杯的企業里工作,他曾經和我說過這樣一個情況。以前他們工廠在每天的傍晚時分,會從工廠內“飛”出一個個橢圓形的物體,外面用塑料泡沫袋包裹好,飛出來的就是他們產品保溫杯。
工廠里的人,利用夜色昏暗,把事先準備好的保溫杯扔出廠外,然后再由同伴在外面接應,把保溫杯撿起來拿到市場上便宜地售賣。
財產失竊的現象一旦發生,企業必須要提高警惕,采取措施保護公司的資產,同時也保障了庫存的準確率。
物料計劃員需要完全遵守標準操作流程SOP來工作。
采購流程應該是有明確的規定,比如說分成“核對需求檢查庫存釋放訂單”等3個步驟,但是有些人自持經驗老到,為了貪圖省事,會跳過其中的幾個步驟,直接到最后一步。
這種小聰明的做法是存在著很多的隱患。在下采購訂單的時候,首先要根據系統的需求,扣除庫存和在途數量后,才能夠給供應商下采購訂單。
有些計劃員憑著自己的經驗,只是簡單參考了上一次下單的數量,而沒有來審核需求的變化和庫存的情況,就直接復制前一個訂單,然后做了一張新的訂單。
訂單下了以后,也不去和供應商進行確認是否收到,也不進行交期數量的核對,任由供應商自行安排交貨。
計劃員如果不遵從標準操作流程,想要執行完美的庫存控制計劃,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以上我為大家總結了九種會影響庫存優化的控制點,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我們還要時刻留意各種異常情況,使用PDCA的管理方法進行持續改善。優化庫存是一場持久戰,我們要做好長期應戰的準備,打造好堅固的流程防線。
2024最值錢的物流上市企業是誰?哪些物流企業被看好,哪些被看跌?
1660 閱讀地緣政治重塑下的全球供應鏈:轉型、挑戰與新秩序
1305 閱讀物流供應鏈領域“吸金”不力,但能給投融資事件頒幾個獎
1322 閱讀連續5年的“春節主力軍”,德邦為何如此穩?
1191 閱讀扎根供應鏈創新25年,一家“耐力長跑型”企業的破局啟示
984 閱讀中遠海運回應被美國國防部列入“中國軍事企業”清單
994 閱讀CES 2025:NVIDIA OMNIVERSE驅動的智能倉儲數字孿生革命
1000 閱讀拼多多引領電商西進:帝王蟹進村,非遺剪紙出山
912 閱讀制造業企業,不要逼物流公司降價了!
809 閱讀滿幫旗下山恩保險經紀2024年聯合保險公司提供9970億元貨運風險兜底
787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