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象超市、樸樸超市類似的前置倉模式,在某些城市的履單成本已經降至4.5元了,前置倉即時零售可能已經逼近奇點,會出現基于低履約成本的全新模式,會改變零售競爭格局。
這里的履約成本包含配送成本,倉租金、倉內人力、倉水電成本,倉管理成本,不包含營銷成本,大倉物流成本,總部管理,系統研發成本,投資折舊成本。
拼多多崛起的原因有裂變營銷,低價優先算法,全面單件包郵,淘寶有購物車的概念,拼多多拋棄了購物車,所有商品都是一件包郵,這大大提升了消費者購物方便度。
放棄購物車,全面單件包郵的前提是快遞成本足夠低,現在電商快遞首重低于1.5元每單了,快遞成本降低對出現拼多多這個新模式很重要,同樣的,即時零售履單成本降低,會推動什么新模式崛起了?
本文主要講述以下3點:
1、小象超市、樸樸超市某些城市履單成本低至4.5元,老張會羅列數據信息;
2、奇點逼近,可能出現基于低履單成本的新前置倉模式;
3、基于低履約成本的新前置倉模式猜想。
下文分別說明:
1、小象超市、樸樸超市類似前置倉某些城市履單成本已經4.5元左右了
履單成本主要分為2個部分,一是配送成本,二是倉內成本,配送成本大概3-3.3元/單,倉內成本大概1.2-1.5元/單。
首先說配送成本,不同城市配送成本相差比較大,一線城市的每單配送成本大概3.8到4.5元,二三線城市的每單配送成本大概3-3.5元。
北京某前置倉配送費的結算規則是,配送單量低于1300的部分,每單3.7元,單量大于1300單小于1700單的部分4.3元每單,單量大于1700單小于4.5元。
按照以上計算,如果某配送員某月配送2000單,那么收入等于1300單*3.7元+400單*4.3元+300單*4.5元,總收入是7880元,平均每單成本是3.94元。
以上計算沒有考慮重量補貼,季節補貼,滿勤獎勵,投訴扣款,各種扣款等。
某前置倉企業在二三線城市,全職每單3元,兼職每單3.7元,另外還有車輛折舊和租賃電池的費用,大概每單0.05-0.15元,車輛折舊和電池費用根據月配送單量不同有比較大的差異。
通常一個全職配送員每個小時送8.5單,一天送11個小時,每天送93.5單,如果每單按照3元結算,每天收入280元,在二三線城市已經能招聘到騎手了。
前置倉配送成本低,關鍵在于騎手每天配送單量多,比如樸樸在福州、廈門的前置倉,每天5000單,很容易在某個方向10分鐘內集合5-10單,交給一個騎手配送,這就能大幅提升配送效率,降低每單配送成本。
第二部分成本是倉內成本,現在每單能控制到1.2元到1.5元了,包含倉租、人力、水電等成本。
通常一個揀貨人員,厲害的每小時揀貨打包28-30個訂單,一般的每小時揀貨打包20-25個訂單,如果每小時工資23元,平均每單揀貨打包成本0.85-1.1元。
上圖來自網絡,是某前置倉揀貨打包工資計算方式,實際計算會比較復雜,上圖中的分揀時效指的是每小時揀貨單量,一般是揀貨打包一體化,實際揀貨打包數量是時效除以1.4,達到相應時效,才能拿到對應底薪和提成。
前置倉工作量最大的就是揀貨打包,另外就是到貨后的收貨和上架,然后是商品日常巡檢等。
通常一個3000單每天的前置倉,會配置分揀21人,其中6個全職,15個兼職,商品上架維護9人,其中4人兼職,水產4人,其中2人兼職,另外有一個店長。
看上去人數挺多,一共35人,其實很多兼職,兼職只是在高峰時間來工作2-6小時,一般而言,全職月收入4000-5000元,兼職月收入1000-3000元,如果按照平均3000元人力成本計算,一共10.5萬元,每月9000單,每單成本1.16元。
人力之外的成本還有,假設前置倉房租3萬元,水電1萬元,其它成本3000元,總成本4.3萬元,每月9000單,則每單成本0.28元,倉內每單成本等于1.16元+0.28元,一共1.34元,在加上配送成本3.2元,那么每單總成本就是4.5元。
以上是已經簡化計算過程,實際計算倉內每單提成會比較復雜,要考慮不同品類,不同重量,不同入職日期,倉的單量規模等因素。總之現在小象,樸樸這類前置倉在某些城市履單成本已經降低到4.5元每單左右,這個成本已經很低了。
2、奇點逼近,可能出現基于低履單成本的新前置倉模式;
4.5元的履單成本已經很低了,這樣的低履單成本可能引起前置倉即時零售模式會變革。
在電商領域,拼多多崛起是一件大事,拼多多為什么能崛起,老張認為有3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拼多多的裂變營銷,第二個原因是低價算法,第三個原因低快遞費用之上的單件包郵;
裂變營銷是大家最熟悉的,砍一刀就是裂變營銷,拼多多用拼購和砍一刀吸引大量用戶知道拼多多,下載拼多多,這解決了影響力問題;
低價算法也是拼多多成功的關鍵,拼多多把流量給了成交量更多的商家,而不是成交單價高的商家,所以拼多多單價更低,白牌商品更多,單品銷量集中度更高,吸引大量生產廠家入駐拼多多,為拼多多提供越來越多的低價商品;(實際上拼多多的收費不比淘寶少,但算法讓拼多多有了更低價格)
全面單件包郵是大家容易忽略的關鍵點,拼多多沒有購物車的概念,而淘寶這類傳統電商有購物車的概念,消費者直接下單購買,讓鄉鎮的老人也能完成下單購買的動作。
消費者驚嘆拼多多上商品的低價,很多商品只要2-3元,還能包郵,幾乎全國可送,這是怎么做到的,極低的快遞成本是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電商商家只要單量大,快遞首重成本已經低于1.5元,如果不是有這么低的快遞費用,就不會有拼多多大量2-5元包郵的商品,拼多多就不會有這么大的影響力。
為什么快遞費用能降低到1.5元,這是以前不可想象的低價,有2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大量的快遞驛站節約了最后一公里成本,第二個原因是電商發達帶來大量退貨,退貨物流收入成為快遞公司主要收入,快遞公司不靠電商快遞盈利。
按照以上案例對比思考,即時零售的履單費用會不會還能顯著降低,低履單費用之上會不會出現新的即時零售商業業態,后文回答這些問題。
3、低履約成本基礎之上的新即時零售前置倉模式猜想
前置倉的履約成本已經降低到4.5元一單了,履約成本還能更低嗎?低履約成本基礎之上的新模式是什么,下文猜想這些內容。
01、經營品類不同,增加餐飲、日雜百貨等商品
配送費3元,整體履約費用4.5元,那么首先可以引入大量餐飲商家,幫助餐飲商家節約履約成本。
現在餐飲商家普遍采用外賣員取單配送,每單配送費5-9元,現在不少餐飲商家已經推出各種只做外賣的衛星倉了,如果前置倉二樓引入數十家餐飲奶茶商家衛星倉,用前置倉配送體系幫餐飲商家配送,那么每單配送成本會降低2-6元。
前置倉還可以引入大量百貨日雜商品,類似閃電倉經營的商品,包含文具體育,家庭用品,廚房用品,小家電,服裝鞋帽,嬰兒寵物,旅行玩具等,總之是經營品類能滿足消費者90%購物需求。
前置倉經營的品類可以分為2類,一類是生鮮快消這些毛利率比較低的商品,一類是傳統線下毛利率高的百貨日雜商品。
每單4.5元的履約成本可能對生鮮快消這類商品而言,這個履約成本并不低,但是對于百貨日雜品類,這個低履約成本和線下渠道相比有很強的優勢,畢竟線下渠道的百貨日雜商品毛利率高,而且尋找困難。
老張認為,長尾百貨日雜商品是前置倉最有優勢的經營品類,即時零售消費場景下,消費者體驗更好的品類不是生鮮快消,而是百貨日雜。
02、倉內履約流程不同,引入懸掛鏈合單系統
如果按照以上猜想,增加餐飲商品,增加百貨日雜商品,那么前置倉可能需要幾千平米面積,經營數萬SKU商品,這時倉內履約就會有問題。
現在前置倉一般在2000平米以下,經營1萬左右SKU,揀貨員一體化揀貨打包的方式,如果面積太多,品類太多,揀貨員揀貨完成一單路程太遠,那么就會降低倉內履約效率。
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可以考慮采用盒馬目前使用的方式,分區揀貨用懸掛鏈系統合單,解決揀貨面積過大問題。
同時探索無人倉方案落地,實際上,現在已經有不少公司在探索無人倉方案,以前老張寫過此文介紹過某無人倉方案。
03、購物體驗不同,大量商品單件包郵下單
前文說了拼多多的案例,所有商品單件包郵,消費者直接下單,提升了消費者體驗。
老張認為前置倉也可以考慮采用類似的方式,改變消費者體驗,具體而言有2類方式。
第一類方式是分品類,生鮮快消商品仍然要求滿額免運費,長尾百貨日雜商品支持一件下單配送。
第二類是所有商品都支持一件下單配送,只是會結合滿額減活動,鼓勵消費者提高客單價。
雖然是一個前置倉,但是可以分頻道,以單件包郵為主,有超市頻道,還有醫藥器械、美妝、成人、寵物、玩具、電子等頻道,給消費者平臺的感覺。
04、配送流程不同,干線配送邏輯引入
前文說的前置倉商品支持一件免郵配送,估計很多人會反對,因為畢竟需要4.5元履單費,還是遠高于快遞。
配送費是否可能再顯著降低了?老張認為有可能。
目前前置倉的配送方式是配送員到前置倉取貨,取貨某個時間段某個區域的所有訂單,配送完這批訂單,然后再返回前置倉取貨。
如果前置倉單量增加,訂單密度增加,同一個大區域每10分鐘就能集合50單,需要5個配送員配送此區域,那么是否能把5個配送員的訂單集合到一起,由一個配送車輛配送到此區域,這5個配送員不用返回前置倉取貨,在交接點取貨就好,這樣能進一步節約履單成本。
這個配送集合訂單的車輛,未來可以變成無人配送車了,進一步節約配送成本。
老張認為,訂單密度增加,以上幾乎必然發生,可能只有等無人機配送普及后,這種配送方式才會改變。
05、切入點的可能,電商平臺轉化即時零售平臺
老張用上文4點猜測了未來即時零售前置倉模式,老張想可能電商平臺轉化成即時零售模式是比較好的切入點。
京東的211限時達就是電商常用的配送方式,據傳211限時達的配送員每單配送提成大概3元(因為要送貨入戶),211限時達的整體履單成本可能高于4.5元,不管從成本還是體驗上看,即時零售都有競爭力。
訂單密度對前置倉模式很重要,前置倉前期地推拉新投入很大,有什么方法能高效拉新提升訂單密度對前置倉模式很重要。
老張想,電商平臺轉化成前置倉模式,具有以下優勢:
a、主要的電商平臺只有淘寶,拼多多和京東,他們占據了大部分電商市場;
b、消費者習慣在電商平臺購物,消費者不會管履約形式,電商平臺為消費者提供30分鐘送達,送貨入戶的體驗,對消費者而言是好事,消費者可以自然的轉化;
c、電商平臺只需要建立前置倉,把平臺暢銷商品提前備貨到前置倉,有消費者下單后履約就好,大量節省引流地推費用。
本文分享了一個信息,某些前置倉履約成本已經將至4.5元了,基于低履約成本,可能出現新的即時零售模式。
“京東服務+”洗衣中央工廠招商、3C上門安裝/維修招商
2857 閱讀嘉誠國際發布2024年年報:營收13.5億元,歸母凈利潤為2.05億元
2634 閱讀深圳擬擴大試點物流、環衛功能型無人車運營,加速產業規模化進程(附編制說明等下載)
2594 閱讀這家老牌物流巨頭被收購,9億美元交易值不值?
2198 閱讀即將年營收超3000億元、迎來8.66萬名新員工,這家物流巨頭面臨最大風險
1709 閱讀京東外賣重點推廣39城
1435 閱讀京東,為外賣騎手繳納五險一金!
1279 閱讀普洛斯中國2024年表現穩健強勁,卓越運營助力新經濟勢能攀升
1212 閱讀菜鳥出席世界郵政和快遞美洲會議,國際物流服務受全球市場認可
1105 閱讀豐巢與菜鳥破壁合作 菜鳥寄件可選“到柜寄”默認順豐承運
1110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