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隨著供應鏈全球化,供應鏈同步化supply chain synchronization已成為企業制勝的關鍵。本文將帶您深入探索寶潔公司的供應鏈革新之旅,揭示這個年銷售額680億美元的快消品巨頭如何在復雜的全球網絡中實現真正的同步化。從意大利到摩潔哥的跨國供應鏈優化,到口腔護理業務的制造柔性革新,我們將通過具體案例,解密寶潔的三大同步化支柱。
在快節奏的商業世界中,"供應鏈同步化"這個術語已經成為了一個熱門話題。然而,正如寶潔公司全球供應鏈同步化項目負責人John Chambers所言,這個詞似乎已被過度使用,以至于可能失去了其真正的意義。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供應鏈同步化?它為何如此重要?企業又該如何將這一理念落地為切實可行的實踐?
本文將深入探討寶潔公司的全球供應鏈同步化之旅,揭示這個年銷售額680億美元的快消品巨頭是如何在其龐大而復雜的全球供應網絡中實現真正的同步化。我們將看到,在寶潔的定義中,供應鏈同步化遠不止是一個時髦的術語,而是一種能夠每天采購、生產并運送消費者所需產品,并使其在整個網絡中無縫流動的能力。
從意大利到摩洛哥的跨國供應鏈優化,到口腔護理業務中的制造柔性革新,我們將通過具體案例,了解寶潔如何應對現代供應鏈的挑戰。更重要的是,我們將探討Chambers眼中未來供應鏈的樣貌,以及企業如何為這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新時代做好準備。
想象你正站在一個繁忙機場的行李傳送帶前。周圍的人都在焦急地等待自己的行李,有些人甚至擠到最前面,生怕錯過自己的箱子。這種場景,在John Chambers看來,恰恰反映了當今許多供應鏈的運作狀態——每個環節都在優化自己的部分,卻忽視了整體的流暢性。
"在寶潔,我們的供應鏈同步化項目有著非常具體的定義,"Chambers在一次行業演講中這樣開場。"一個同步化的供應鏈能夠每天采購、生產并運送消費者所需的產品,并使其在整個供應鏈網絡中無縫流動。"這個定義乍聽簡單,卻蘊含深意。它強調的不是華而不實的技術術語,而是供應鏈中產品的真正"流動"。
但為什么寶潔要如此重視供應鏈同步化?Chambers給出了兩個關鍵原因。首先,這是一個端到端的戰略,需要與零售商、供應商和物流合作伙伴通力合作。其次,作為行業領導者,寶潔認為他們有責任推動整個行業的效率提升,這不僅關乎商業成功,也與可持續發展密切相關。
要理解寶潔面臨的挑戰,我們需要先了解其供應鏈的龐大規模。寶潔擁有約65個品牌,10個產品組合類別,其中20個品牌的年銷售額超過10億美元。在生產端,公司擁有130多個制造工廠,250個發貨地點,40多個定制中心。在人力資源方面,有65,000名員工和60,000名外部合作伙伴參與其供應鏈運作。在這樣一個龐大而復雜的系統中實現同步化,無疑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面對這一挑戰,寶潔采取了一種獨特的方法。他們沒有采用自上而下的強制推行策略,而是選擇了一種"自下而上"的病毒式傳播模式。Chambers和他的團隊每月發布一份簡報,向約5,000名供應鏈管理人員分享來自世界各地的同步化成功案例。
這種方法的高明之處在于,它不僅激發了基層員工的創新精神,還降低了變革的阻力,促進了跨部門學習,構建了一個持續改進的文化。更重要的是,通過使用簡單、通俗的語言(每個案例不超過150字,且不使用任何行業術語或縮寫),寶潔成功打破了不同部門之間的溝通障礙,讓來自不同背景的人都能理解并參與到同步化的努力中來。
正如Chambers所言:"有時,最大的障礙不是技術限制,而是我們頭腦中的固定思維。"通過這種創新的溝通方式,寶潔正在一步步改變人們的思維方式,將供應鏈同步化的理念深入人心。
在寶潔的供應鏈同步化之旅中,Chambers和他的團隊識別出了三個關鍵支柱:提升供應鏈敏捷性、建立端到端的同步化指標,以及培養同步化文化與溝通。這三大支柱相互支撐,共同構成了寶潔供應鏈同步化戰略的核心。
提升供應鏈敏捷性無疑是最具挑戰性的任務之一,特別是在制造環節。為此,Chambers的團隊開發了一個簡單但有力的工具:使用日均發貨量和發貨量變異系數來分析每個SKU的需求模式。這個看似簡單的圖表實際上蘊含著深刻的洞見。它將產品分為三類:需要每天生產的高需求穩定產品、可以每周生產1-2次的低需求穩定產品,以及需要更靈活策略的波動性高的產品。
這個工具的價值在于,它將復雜的需求模式簡化為一個直觀的圖表,使工廠管理者能夠快速理解每個產品的最佳生產策略。更重要的是,它幫助寶潔發現了許多提升敏捷性的機會。
Chambers分享了一個生動的案例。在一家生產織物柔順劑的工廠,他們發現最小生產批量是6小時。乍看之下,這似乎是一個合理的數字。然而,經過深入調查,他們發現這個6小時的限制并非由技術因素決定,而是源于一個約定俗成的做法。實際上,生產線完全有能力實現更小批量、更頻繁的生產。
通過將最小生產批量降低到1小時甚至更短,這家工廠不僅提高了生產靈活性,還顯著降低了庫存水平,減少了對外部倉儲的需求,從而節省了大量成本。這個案例生動地說明,有時候,提升供應鏈敏捷性的關鍵不在于大規模的技術投資,而在于挑戰既有的思維模式和工作慣例。
然而,提升單個環節的敏捷性還不夠,寶潔需要一套能夠衡量整個供應鏈同步程度的指標體系。為此,他們開發了兩個關鍵指標:距下次運行天數(DBNR)和同步化百分比。
DBNR最初用于衡量制造環節的生產頻率,后來被擴展到整個供應鏈。例如,對于原材料,他們會比較"距下次交貨天數"和"距下次消耗天數"。如果這兩個數字存在顯著差異,就意味著存在同步化的機會。這個指標幫助寶潔快速識別出哪些環節存在"不同步"的問題。
同步化百分比則是一個更加全面的指標,它衡量材料在供應鏈各節點之間的實際流動情況。雖然Chambers沒有透露具體的計算方法,但他強調這個指標對于理解整個供應鏈的同步化程度至關重要。
這兩個指標的價值在于,它們提供了一種端到端的視角,幫助管理者跳出單個部門的局限,從整體角度審視供應鏈的同步化程度。正如Chambers所說:"你無法改善你無法衡量的東西。"
最后,但同樣重要的是,寶潔深知文化和溝通在實現供應鏈同步化過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我們前面提到的月度簡報就是其中一個重要工具。通過使用簡單、通俗的語言分享成功案例,寶潔不僅促進了知識共享,還打破了部門間的溝通障礙。
Chambers特別強調了避免使用行業術語和縮寫的重要性。這看似是一個小細節,實則反映了深刻的洞見。在大型企業中,不同部門往往會形成自己的"行話",這種專業術語雖然在部門內部溝通時很有效,但卻可能成為跨部門協作的障礙。通過使用每個人都能理解的語言,寶潔成功地將同步化的理念傳播到了組織的每個角落。
這三大支柱——敏捷性、指標和文化——共同構成了寶潔供應鏈同步化戰略的基石。它們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支撐、相互促進的。正是通過這種全方位的方法,寶潔才能在如此龐大和復雜的供應鏈中實現真正的同步化。
理論固然重要,但真正的價值往往體現在實踐中。為了更好地理解供應鏈同步化如何在現實世界中發揮作用,讓我們深入分析兩個具體案例。這些案例不僅展示了同步化理念的實際應用,也揭示了解決復雜供應鏈問題的創新思路。
第一個案例涉及寶潔從意大利到摩洛哥的一條跨國供應鏈。這條供應鏈原本面臨著嚴重的問題:客戶服務水平很低,庫存水平很高,并且存在大量的滯港費和加急費用。問題的根源在于,意大利工廠每月只生產一次摩洛哥所需的產品,然后通過船運每月一次運往摩洛哥。在摩洛哥港口,海關清關速度成為了瓶頸,平均每天只能處理一個集裝箱。
面對這種情況,大多數人可能會本能地想要加快摩洛哥的清關速度。但寶潔的團隊采取了一種端到端的視角,他們的解決方案出人意料地從意大利工廠開始。
首先,他們將運輸頻率從每月一次改為每周一次。這個決定基于一個重要發現:從意大利到摩洛哥的船運實際上每周都有。其次,他們改變了意大利工廠的生產和裝箱策略。不再是將第一批生產的產品裝入第一個集裝箱,第二批裝入第二個集裝箱,而是在每個集裝箱中都放入一定比例的高需求SKU。
這種新的裝箱策略雖然增加了工廠的工作復雜度,但確保了每個集裝箱中都包含了最重要的產品。結果令人矚目:客戶服務水平從災難性的低水平恢復到目標水平,市場庫存水平減半,每箱產品的運輸成本降低了近1美元。
這個案例的關鍵啟示在于,解決復雜的供應鏈問題經常需要我們跳出單個環節的局限,采取端到端的視角。有時,問題的解決方案可能存在于你最意想不到的地方。
第二個案例來自寶潔的口腔護理業務,特別是電動牙刷產品線。這個業務面臨著典型的現代供應鏈挑戰:SKU數量激增(兩年內增加40%),需求波動大。傳統的長批次生產模式難以應對這種復雜性。
面對這一挑戰,Chambers領導的團隊采取了一系列大膽的措施。他們將最小生產批量降低到一個托盤,對某些產品來說,這意味著最小批量僅為162件。更令人驚訝的是,他們將計劃時間范圍縮短到24小時,這意味著他們今天計劃后天需要生產的產品。
這種高度柔性的生產模式帶來了多方面的好處:顯著降低了庫存水平,提高了對市場需求變化的響應速度,減少了過時庫存和缺貨的風險。
這個案例的關鍵啟示是,在現代供應鏈環境下,高度柔性的小批量生產可能比傳統的大批量生產更具優勢。它挑戰了長期以來制造業普遍認同的"規模經濟"理念,提出了一種新的"敏捷經濟"思維。
在探討了供應鏈同步化的核心理念和實踐案例后,我們不禁要問:未來的供應鏈會是什么樣子?同步化又將如何演進?John Chambers在演講的最后部分分享了他對未來供應鏈的三大趨勢的洞察,這些趨勢不僅將深刻影響供應鏈的運作模式,也將為同步化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
第一個關鍵趨勢是自動化技術的普及和平價化。Chambers指出,相比20年前動輒上百萬美元的工業機器人,如今的協作機器人價格已經降到了幾萬美元,而且更加靈活、易于編程。同樣,無人駕駛叉車的價格也正在接近普通叉車。這一趨勢正在重新定義規模經濟的概念。傳統上,大規模生產是降低成本的主要方式之一。然而,平價自動化技術的出現正在改變這一邏輯。
Chambers預見,未來我們可能會看到更多分布式的、小規模但高度靈活的生產設施。這種轉變不僅會影響生產模式,還會重塑整個供應鏈網絡。低成本自動化使得在消費地附近建立小型生產設施變得可行,這可能導致供應鏈網絡從集中式大型工廠向分布式小型工廠轉變,從而縮短響應時間,降低運輸成本。
第二個關鍵趨勢是數據處理能力的普及和民主化。Chambers分享了一個令人驚訝的事實:在他負責的口腔護理業務中,平均計劃人員的工作年限僅為9個月,但這些年輕的計劃員卻能夠出色地完成工作。這主要得益于先進的分析工具和自動化技術。
這一趨勢正在徹底改變供應鏈中的決策模式。當前線員工擁有強大的數據分析工具時,許多決策可以更快、更接近問題發生的地方做出。這不僅提高了整個供應鏈的響應速度,還促進了創新。Chambers提到,他的團隊中經常有計劃員提出新的儀表盤或優化邏輯。
隨著日常任務的自動化程度提高,計劃人員的角色正在從"執行者"轉變為"優化者"。他們的工作重點從手動計劃轉向了優化系統邏輯和分析異常情況。這種轉變對人才培養和技能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三個關鍵趨勢是產品個性化程度的不斷提高,這直接導致了供應鏈復雜性的增加。Chambers提到,在過去兩年中,他所負責的業務的SKU數量增加了40%。盡管他承認這可能有些過度,但他也認為這種趨勢不會逆轉。
這一趨勢給供應鏈管理帶來了巨大挑戰。SKU數量的激增使得準確預測每個SKU的需求變得更加困難,增加了庫存管理的壓力,也提高了生產的復雜性。然而,挑戰往往與機遇并存。那些能夠有效管理這種復雜性的企業將在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
面對這些趨勢,Chambers提出了一個大膽的預測:未來的供應鏈將更加分布式,由多個小規模但高度靈活的生產單元組成。這種模式可能具有以下特點:
更接近消費者:小型生產設施可以分布在更靠近消費市場的地方,縮短響應時間。
高度自動化:利用平價自動化技術,這些小型設施可以實現高度自動化,降低勞動力成本。
極致柔性:能夠快速切換產品,實現小批量、多品種生產。
數據驅動:利用先進的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技術,實現精準的需求預測和動態調整。
這種新型供應鏈模式將為實現真正的供應鏈同步化創造條件。它能夠更快地響應需求變化,更靈活地調整生產,同時保持較低的庫存水平。
然而,實現這種轉變并非易事。它需要企業在技術投資、技能發展、組織結構調整、文化轉型等多個方面做出改變。特別是,企業需要培養一種更加敏捷、創新和數據驅動的文化。
正如Chambers所言,"現在是成為供應鏈專業人士的最好時機。"那些能夠駕馭新技術、把握新趨勢、引領變革的人,將在未來的供應鏈管理中扮演關鍵角色。
2024LOG供應鏈物流 突破創新獎候選案例——上海歐力德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4868 閱讀2024LOG供應鏈物流?突破創新獎候選案例——科捷供應鏈有限公司
3175 閱讀2024LOG供應鏈物流?突破創新獎候選案例——中外運物流有限公司
2751 閱讀2024LOG供應鏈物流 突破創新獎候選案例——安得智聯供應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456 閱讀順豐、德邦發布春節服務公告:將加收資源調節費
2152 閱讀中郵無人機(北京)有限公司揭牌
2139 閱讀剛上市就大跌,航空物流巨無霸市值已縮水211億
1815 閱讀2024LOG供應鏈物流 突破創新獎候選案例——京東物流
1769 閱讀2024LOG供應鏈物流?突破創新獎候選案例——中國移動通信集團終端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
1584 閱讀智能倉儲企業“智世機器人”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
1522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