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月21日,美國總統拜登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關于修訂與保護美國船舶、港灣、港口和海濱設施有關的法規的行政命令》,制定了加強美國港口安全的新規則,承諾將斥資200億美元替換在美國港口作業的中國岸橋,并將引進“可信賴的日本起重機制造商”在美國本土制造岸橋,在美方不斷泛化國家安全概念的背景下,美國官員又將嚼爛了的中國岸橋威脅論擺上臺面,再一次將矛頭指向了“中國制造”,對此,全球最大的港機制造廠商之一振華重工表示:影響有限。
據港口圈(ID:gangkouquan)了解,振華重工2022年度報告顯示,公司當年在北美洲的營收為21.82億元,約占總營收比重的7.23%。2023年半年報顯示,公司當期在北美洲合同產生的收入為5.26億元,占比約為4%。
據悉,美國此舉是美國政府為改善海事網絡安全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動之一,其中包括美國海岸警衛隊發布的安全指令,要求部署在戰略海港的外國制造起重機必須符合特定的數字安全標準。該系列行動還包括,美國通訊衛星公司衛訊(ViaSat)以58億美元收購海事衛星公司Inmarsat;美國私募基金入股vesselsvalue,后者可以獲取全球船隊的運行軌跡。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副國家安全顧問紐伯格(Neuberger)在背景電話會議中表示,目前對于拆換中國岸橋并未做出明確的指示,該行政命令的重點在于確保新投資的安全,并將制造業帶回美國。
實際上,這并非美國首次對中國岸橋發難,在拜登政府做出上述行動之前,《華爾街日報》去年發表的長文《五角大樓將中國造港口集裝箱起重機視為潛在間諜工具》就曾將中國岸橋推至風口浪尖。在該報道中,美國國家安全部門和五角大樓的一些官員將中國制造商振華重工生產的、用于港口集裝箱吊運的起重機比作“特洛伊木馬”,擔心包括美國軍方使用的一些港口在內的全美港口使用的中國企業制造的巨型起重機可能會帶來“間諜和破壞風險”,聲稱這些起重機能在作業過程中“執行秘密任務”。
站在國家層面,美國對于國土安全的憂慮尚能理解。美方在行政命令中指出,港口是美國貿易的主要入口,是美國所有海外貿易90%以上的門戶,為美國經濟創造了超過5.4萬億美元的收入,并且提供了就業崗位達3100萬個。其中,振華重工制造的岸橋在全球市場占據重要地位,目前全美各地港口共有超過200臺岸橋由中國制造,占美國港口岸橋總量的近80%。
負責網絡和新興技術的美國副國家安全顧問Anne Neuberger說:“由于起重機主要用于集裝箱裝卸,如果被對手租用或操作,將對我們的貨物運輸以及軍隊通過港口的運輸,產生極大影響。”還有美國政府官員表示,中國制造的起重機可以遠程維修和編程,造成安全漏洞。為此,美國海岸警衛隊已檢驗了92臺中國制造的起重機,以搜尋“惡意網絡活動”。
在中美貿易戰僵持的當下,面對中國港口機械如此高額的市場占有,美國將岸橋視為間諜的做法顯得有些不太自信,而且從技術層面來講也根本站不住腳。據了解,振華重工目前所搭載的機電系統是由德國西門子公司研發,而控制器及軟件則是來自于ABB。此外,就目前的技術而言,上海港洋山四期自動化碼頭作為全球遠控技術領先的單體全自動化碼頭也僅突破百公里遠程控制,要在中國操控上萬公里之外的岸橋顯得有些不切實際。
而且,針對美方對于岸橋會收集貨物信息的言論,美國港務局協會(AAPA)此前已經發表聲明,表示盡管有媒體危言聳聽,但AAPA有專門的安保與安全技術委員會,美國港口目前沒有報告過任何因港機導致的安全漏洞。而且,岸橋在設計之初就是作為起重設備,其中集合的信息收集功能也只是為了更加高效的完成裝卸工作,據行業媒體World Cargo稱,振華重工向美國港口運營商推銷過其自動化和遠程連接及監測系統,但美國港口沒有采用。所以港機設備在技術層面來看本身是沒有問題的,振華重工的岸橋在市場上占有率高也很正常,那么問題就在于美國“國產化”邏輯背后的“去中國化”。
回到咱們今天的主題,美國要更換所有中國岸橋,能實現嗎?首先就是資金問題,雖然在行政命令中,拜登給出了200億美元的承諾,但目前中國岸橋占據全美岸橋總數的80%,如果要全部更換為其他品牌的岸橋,以科尼為例,其岸橋價格要比振華高三分之一,再加上運輸與之后的運營維修成本,200億美元真的夠嗎?小圈覺得需要打上一個疑問號。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需要港口運營商自掏腰包更是不切實際。
其實,近一兩年,不斷有海外媒體炮制中國岸橋威脅論,為此韓國方面早前表示“擔心安全問題,韓國擬不再引進中國產港機”,并且打出了港機國產化的牌。港口圈(ID:gangkouquan)認為,在脫鉤與去全球化成為流行詞的今天,美國做出“港機國產化”的決定并不讓人奇怪,可問題在于美國國內岸橋生產已經停滯了近30年,如今卻將希望寄托與日本三井集團在美國的一家子公司,利用行政手段將市場選出的優勝者踢出擂臺,再花重金補貼打上“國產化”的標簽,花錢不少不說,在美國本土建廠,從建廠到投產還要面臨很長的時間成本以及產業工人能否滿足生產需求也仍未可知,對此小圈認為,在目前的“去中國化”浪潮下,美國如果堅持要更換所有中國岸橋,在很長一段時間后是可以實現的,但強行脫鉤的結果很可能是雙輸。
中郵無人機(北京)有限公司揭牌
2755 閱讀智能倉儲企業“智世機器人”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
2656 閱讀這家老牌物流巨頭被整合重組,四千多名員工將何去何從?
2096 閱讀2024最值錢的物流上市企業是誰?哪些物流企業被看好,哪些被看跌?
1639 閱讀地緣政治重塑下的全球供應鏈:轉型、挑戰與新秩序
1298 閱讀物流供應鏈領域“吸金”不力,但能給投融資事件頒幾個獎
1308 閱讀連續5年的“春節主力軍”,德邦為何如此穩?
1177 閱讀16連冠背后,日日順助力智家工廠物流降本增效
1085 閱讀1745億件,快遞業務量增速超預期
1029 閱讀扎根供應鏈創新25年,一家“耐力長跑型”企業的破局啟示
977 閱讀